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
据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于2002年对国有重要骨干企业、520户国家重点企业、120户试点企业集团和地方重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的调查显示,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绝大多数企业为信息化建设做了多方面的准备;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信息化应用环境继续改善;信息化应用给企业带来了积极变化和明显效益,企业对信息化效果的满意度提高,信心、决心增强;企业信息化的预算增加、投入力度加大,下一步重点将转向ERP等集成应用、信息共享和数据整合。
五个效果初步显现
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大多数企业已经为信息化建设做了组织机构、规划、投入预算、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准备。具体表现:
一是83.3%的企业设立了副总裁、副总经理级的信息主管,比2001年调查的638户企业设立信息主管的比例69.4%提高近14个百分点。
二是89.7%的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信息化领导管理机构,比2001年调查的638户企业建立信息化领导管理机构的比例76.5%提高了13.2个百分点。
三是94%的企业已经制定、正在制定或计划制定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77.4%的企业建立了统一的信息管理制度。
四是80%的企业制定了“十五”信息化建设投入预算。
五是大多数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和升级有了保证。89.1%的企业设有专职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86.7%的企业根据技术发展和业务需求适时进行系统改造和升级。
六是企业信息化“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74.9%的企业把“信息化人才培训”列为工作重点。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信息化应用环境改善。计算机拥有率和网络覆盖率及网络传输技术水平提高,为企业系统集成、资源整合、工作协同、信息共享,消除“信息孤岛”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主要标志:
一是计算机拥有率和入网率提高。每百人拥有计算机7台,管理人员达到了人均0.77台,许多企业管理人员达到人均1台的水平,接近国外先进水平;接入网络的计算机已占总数的68.4%。
二是大多数企业建立了内部网、外部网、企业门户网站。各类网络的覆盖率和业务应用范围加大,已支持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尤其是企业的管理部门和核心业务。
三是大多数企业的网络接入方式都达到了一定的先进水平,带宽加大。77.7%的企业内部网主干带宽在100兆至1000兆;76.4%的企业桌面带宽达到10兆至100兆;大多数企业外部网接入访问带宽在1兆以上,达到高速传输通道水平。
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给企业带来了积极变化和明显效益,企业对信息化效果的满意度提高。
首先,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给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带来了积极的变化。调查显示,通过信息化,77.5%的企业降低了成本(如采购成本、加班成本等);67%的企业缩短了生产周期和作业时间;64.6%的企业扩大了产品销售收入;66.3%的企业提高了流动资金周转率;36.7%的企业提高了按期交货能力。
其次,信息化给企业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570户中填报效益数据的279户企业截至2001年末信息化累计投入71亿元,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17亿元,每投入1元产生1.64元的效益。
正因为如此,大多数企业(77.9%)负责人对信息化效果感到满意,比2001年度调查的638户企业的满意度提高了25.9个百分点。
企业信息化预算增加,投入力度加大。570户企业2002年计划投入比2001年增长28.4%,2003年计划投入比2002年增长20%,年平均增长率24.2%。而2001年度调查的638户企业2000年投入比1999年增长8.8%,2001年计划投入比2000年增长13.2%,平均增长率仅为11%。从投入占总资产的比重看,570户企业信息化累计投入占总资产的比重为0.75%,也明显高于2001年度调查的638户企业0.22%的比重。
下一步规划建设的重点开始转向ERP等集成应用、信息共享和数据整合。据统计,570户企业下一步规划建设项目合计为2183项,ERP、OA(办公自动化)、企业内部网、数据整合/数据仓库是企业下一步建设的重点。其中,336户企业将建ERP项目,占59%;243户企业将建OA,占42.6%;242户企业将建企业内部网,占42.5%;174户企业进行数据整合/数据仓库建设,占30.5%。
四大瓶颈制约发展
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依然不够。从调查统计看,虽然企业信息化预算增加,投入力度加大,但是从投入绝对额占总资产的比重看,只有0.75%,与国外大企业一般8%至10%的比重相差甚远。在被调查企业中,即便是一些很著名的、效益好的企业,也反映他们能够用于系统开发建设、IT产品采购的费用常常捉襟见肘,并不宽裕。
信息化人才特别是复合型骨干人才匮乏且流失严重。从调查统计来看,企业信息技术人员只占企业员工总数的0.72%,每百人中,信息技术人员还不到一人,其中既懂IT技术又懂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骨干人才更加稀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由于国有企业用人机制僵化,缺乏吸引力,一方面难以引进优秀的信息化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内部信息化骨干力量流失现象严重。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的办法,在巨大的收入、利益反差之下很难产生效果。
系统建设与应用总体水平仍然不高,系统集成和资源共享水平低。首先,系统建设与应用总体水平仍然不高。除财务(已建企业比例95.1%)、人力资源(71.1%)、OA(65.1%)系统外,其他相对复杂的高端应用系统全部实现和部分实现或已建立(基本建立)和阶段建立企业所占比例均在50%以下。
系统集成和资源共享水平低。由于缺乏总体规划、总体设计和过程控制,不同的系统或模块由不同厂商分别提供、孤立建设和实施,导致大多数企业应用系统处于“信息孤岛”状态,单体应用、部门级应用居多,企业级集成应用少。调查统计显示,不同系统之间互联互通的比例大多低于1/3;联网应用范围小,大多局限在管理部门和本地;全部实现信息共享的企业只有41户,所占比例仅为7.2%,部分实现信息共享的企业336户,占59%,尚未实现信息共享的企业仍有193户,占33.9%。
国内IT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基础薄弱、技术水平低,不能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除PC机、财务应用软件之外,高端技术和产品仍然受控于国外企业。虽然从调查统计可以看到,国内领先的IT企业联想集团不但PC在570户企业销售量达到20多万台,市场份额达50%以上,高居榜首,同时在一些高端产品领域也开始崭露头角,但与国外大公司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四项工作亟待推进
1、努力为企业信息化创造良好、宽松的外部环境。
2、甲方、乙方、第三方携手推进企业信息化,提高成功率,建设有中国特色、有效益的信息化。
3、企业信息化必须突出以人为本,下大力气抓好“信息化人才培训工程”。
4、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和结构调整,扭转受制于人的现状。
从这次调查可以看出,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需的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受控于人的局面并未改观。国内IT产业只能生产和提供一些低档低附加值的产品,涉足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研发、生产的企业很少,市场占有率极低。正像某位有远见的IT大企业负责人所讲的,如果我们不加大力度,杀出核心技术的重围,我们的IT企业发展的路子就会越来越窄,我们的IT企业将面临的是没有市场的“市场经济"。可见,抓住未来几年我国企业信息化向纵深发展、应用服务需求依然强劲的大好机遇,加大力度调整我国信息产业结构,加快实现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端产品以及信息化咨询服务业,解决信息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仍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无论对IT企业还是用户企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据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于2002年对国有重要骨干企业、520户国家重点企业、120户试点企业集团和地方重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的调查显示,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绝大多数企业为信息化建设做了多方面的准备;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信息化应用环境继续改善;信息化应用给企业带来了积极变化和明显效益,企业对信息化效果的满意度提高,信心、决心增强;企业信息化的预算增加、投入力度加大,下一步重点将转向ERP等集成应用、信息共享和数据整合。
五个效果初步显现
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大多数企业已经为信息化建设做了组织机构、规划、投入预算、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准备。具体表现:
一是83.3%的企业设立了副总裁、副总经理级的信息主管,比2001年调查的638户企业设立信息主管的比例69.4%提高近14个百分点。
二是89.7%的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信息化领导管理机构,比2001年调查的638户企业建立信息化领导管理机构的比例76.5%提高了13.2个百分点。
三是94%的企业已经制定、正在制定或计划制定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77.4%的企业建立了统一的信息管理制度。
四是80%的企业制定了“十五”信息化建设投入预算。
五是大多数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和升级有了保证。89.1%的企业设有专职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86.7%的企业根据技术发展和业务需求适时进行系统改造和升级。
六是企业信息化“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74.9%的企业把“信息化人才培训”列为工作重点。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信息化应用环境改善。计算机拥有率和网络覆盖率及网络传输技术水平提高,为企业系统集成、资源整合、工作协同、信息共享,消除“信息孤岛”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主要标志:
一是计算机拥有率和入网率提高。每百人拥有计算机7台,管理人员达到了人均0.77台,许多企业管理人员达到人均1台的水平,接近国外先进水平;接入网络的计算机已占总数的68.4%。
二是大多数企业建立了内部网、外部网、企业门户网站。各类网络的覆盖率和业务应用范围加大,已支持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尤其是企业的管理部门和核心业务。
三是大多数企业的网络接入方式都达到了一定的先进水平,带宽加大。77.7%的企业内部网主干带宽在100兆至1000兆;76.4%的企业桌面带宽达到10兆至100兆;大多数企业外部网接入访问带宽在1兆以上,达到高速传输通道水平。
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给企业带来了积极变化和明显效益,企业对信息化效果的满意度提高。
首先,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给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带来了积极的变化。调查显示,通过信息化,77.5%的企业降低了成本(如采购成本、加班成本等);67%的企业缩短了生产周期和作业时间;64.6%的企业扩大了产品销售收入;66.3%的企业提高了流动资金周转率;36.7%的企业提高了按期交货能力。
其次,信息化给企业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570户中填报效益数据的279户企业截至2001年末信息化累计投入71亿元,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17亿元,每投入1元产生1.64元的效益。
正因为如此,大多数企业(77.9%)负责人对信息化效果感到满意,比2001年度调查的638户企业的满意度提高了25.9个百分点。
企业信息化预算增加,投入力度加大。570户企业2002年计划投入比2001年增长28.4%,2003年计划投入比2002年增长20%,年平均增长率24.2%。而2001年度调查的638户企业2000年投入比1999年增长8.8%,2001年计划投入比2000年增长13.2%,平均增长率仅为11%。从投入占总资产的比重看,570户企业信息化累计投入占总资产的比重为0.75%,也明显高于2001年度调查的638户企业0.22%的比重。
下一步规划建设的重点开始转向ERP等集成应用、信息共享和数据整合。据统计,570户企业下一步规划建设项目合计为2183项,ERP、OA(办公自动化)、企业内部网、数据整合/数据仓库是企业下一步建设的重点。其中,336户企业将建ERP项目,占59%;243户企业将建OA,占42.6%;242户企业将建企业内部网,占42.5%;174户企业进行数据整合/数据仓库建设,占30.5%。
四大瓶颈制约发展
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依然不够。从调查统计看,虽然企业信息化预算增加,投入力度加大,但是从投入绝对额占总资产的比重看,只有0.75%,与国外大企业一般8%至10%的比重相差甚远。在被调查企业中,即便是一些很著名的、效益好的企业,也反映他们能够用于系统开发建设、IT产品采购的费用常常捉襟见肘,并不宽裕。
信息化人才特别是复合型骨干人才匮乏且流失严重。从调查统计来看,企业信息技术人员只占企业员工总数的0.72%,每百人中,信息技术人员还不到一人,其中既懂IT技术又懂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骨干人才更加稀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由于国有企业用人机制僵化,缺乏吸引力,一方面难以引进优秀的信息化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内部信息化骨干力量流失现象严重。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的办法,在巨大的收入、利益反差之下很难产生效果。
系统建设与应用总体水平仍然不高,系统集成和资源共享水平低。首先,系统建设与应用总体水平仍然不高。除财务(已建企业比例95.1%)、人力资源(71.1%)、OA(65.1%)系统外,其他相对复杂的高端应用系统全部实现和部分实现或已建立(基本建立)和阶段建立企业所占比例均在50%以下。
系统集成和资源共享水平低。由于缺乏总体规划、总体设计和过程控制,不同的系统或模块由不同厂商分别提供、孤立建设和实施,导致大多数企业应用系统处于“信息孤岛”状态,单体应用、部门级应用居多,企业级集成应用少。调查统计显示,不同系统之间互联互通的比例大多低于1/3;联网应用范围小,大多局限在管理部门和本地;全部实现信息共享的企业只有41户,所占比例仅为7.2%,部分实现信息共享的企业336户,占59%,尚未实现信息共享的企业仍有193户,占33.9%。
国内IT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基础薄弱、技术水平低,不能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除PC机、财务应用软件之外,高端技术和产品仍然受控于国外企业。虽然从调查统计可以看到,国内领先的IT企业联想集团不但PC在570户企业销售量达到20多万台,市场份额达50%以上,高居榜首,同时在一些高端产品领域也开始崭露头角,但与国外大公司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四项工作亟待推进
1、努力为企业信息化创造良好、宽松的外部环境。
2、甲方、乙方、第三方携手推进企业信息化,提高成功率,建设有中国特色、有效益的信息化。
3、企业信息化必须突出以人为本,下大力气抓好“信息化人才培训工程”。
4、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和结构调整,扭转受制于人的现状。
从这次调查可以看出,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需的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受控于人的局面并未改观。国内IT产业只能生产和提供一些低档低附加值的产品,涉足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研发、生产的企业很少,市场占有率极低。正像某位有远见的IT大企业负责人所讲的,如果我们不加大力度,杀出核心技术的重围,我们的IT企业发展的路子就会越来越窄,我们的IT企业将面临的是没有市场的“市场经济"。可见,抓住未来几年我国企业信息化向纵深发展、应用服务需求依然强劲的大好机遇,加大力度调整我国信息产业结构,加快实现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端产品以及信息化咨询服务业,解决信息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仍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无论对IT企业还是用户企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