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应从粗放干预转为精确干预

来源 :开放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cul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宏观调控水平在不断提高,现在需要从理性干预阶段过渡到精确干预阶段。要提高测算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精确度,做到调控目标精确;掌握信贷增长率,做到调控工具精确;按照投资贷款增长率和投资增长率的关系一点一点地试,做到调控力度精确; 抓住经济增长率是否偏离潜在增长率这个主要因素,做到调控方向精确。
  [关键词]精确干预 宏观调控 微调技巧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06)04-0015-04
  [作者简介]周学(1954—),湖北武汉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动态》编辑部主任,编审,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学。
  
  一、宏观调控的三个发展阶段
  
  宏观调控在国外又称为政府干预,它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盲目性较大的干预阶段,其特点是在经济运行严重偏离适度区间后,才被迫采取高强度措施,予以纠正,因而经常出现大起大落,表现为强幅波动;第二阶段是理性干预阶段,其特点是在经济运行刚一偏离适度区间,就能采取中等强度措施加以纠正,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大大减小,表现为中幅波动;第三阶段是精确干预阶段,其特点是运用微调手段将经济运行控制在适度区间以内,实现经济周期波动平滑化,表现为微幅波动。微调是指政府小幅度地反复使用某一政策工具来对付经济惯性等因素引起的小冲击、小扰动,将经济运行控制在适度区间。发达国家已经进入第三阶段,它们主要以利率为手段进行微调,如美联储为了抑制经济过热或过冷,有时一年十几次提高或降低利率,每次变动利率的幅度很小,一般为0.25个百分点。
  我国的宏观调控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过去我们在出现严重通胀后才被迫采取高强度紧缩措施,造成经济大起大落。而此次宏观调控在经济出现过热苗头时,就迅速采取紧缩措施,不仅避免了经济强幅震荡,而且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这说明我国宏观调控已从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现在的任务是如何从第二阶段过渡到第三阶段,掌握利用微调来调控经济,将其控制在适度区间的方法和技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什么宏观调控以微调最佳呢?我国此次宏观调控实际上是中等程度干预,它的效果虽然好于高强度干预,但低于微调。与后者相比,它有3个弱点。第一个是滞后性,它往往在经济运行已经偏离适度区间,过热或过冷初步形成后才进行干预,错过了最佳时机,有些失之过迟;第二个是力度偏大,由于经济运行已偏离适度区间,要将它扭转回适度区间,需较大的调控力度,这容易引起经济震荡;第三个是缺乏灵活性,不能对付经济惯性的冲击。经济运行有两大特点,一个是方向的变动性,即总是交替向上或向下运动,不会停止在某一点上。另一个是惯性,当经济向上或向下运行时,有一种冲力,即使加以抑制,也会在原有轨道运行一段时间后才会停下来,就像汽车刹车后仍会前行一段路程。例如,当经济处于上升趋势或上升通道时,经济惯性会使经济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如果不加以阻止,会很快越过潜在增长率和适度区间,进入过热。但如果采取强干预,则由于力度太大,产生矫枉过正的偏差,即不仅阻止了经济趋向过热,而且使之转为过冷,引起经济震荡。只有采取微调手段,才能适度减缓经济惯性的冲击,将经济稳定在适度区间。
  由此可见,宏观调控有两个任务:第一个是扭转经济运行方向,即在经济过热(或过冷)时,采取高强度或中等强度措施,使之由上升(或下降)转为下降(或上升);第二个是使用微调手段来阻击和抑制经济惯性的冲击,将经济增长率控制在适度区间。如果第二个任务完成得好,第一个任务也就不需要了。
  
  二、宏观调控的微调工具和技巧
  
  从我国的宏观调控历史来看,我们比较善于高强度和中等强度调控,对于微调还比较生疏,缺乏深刻的认识。其原因之一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微调工具。要掌握微调技巧,需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微调工具,确定微调幅度和频率,正确判断微调启动时机,三者缺一不可。
  1.微调工具。发达国家选择的是利率,这与它们已经建立起相当成熟的市场经济分不开。而我国刚刚建立起市场经济,还不完备,利率也没有实现市场化,因而无法以利率为主要微调手段。更何况,利率的调控空间小、时滞长,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局限性较大,并不是最理想的工具。
  与之相比,投资贷款增长率具有很多优点。经济增长从短期来看,主要是靠投资拉动的,而投资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投资资金的多寡,特别是投资贷款的多少。因此抓住了投资贷款增长率(即信贷闸门)也就抓住了经济增长的牛鼻子和要害,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实际上,利率也是通过投资贷款增长率来间接影响经济的,即利率的升降影响投资贷款增长率的增减,进而影响投资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从我国此次宏观调控来看,正是由于管住了信贷这个闸门,才及时制止了经济过热。因为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再大,没有资金也是枉然。
  那么,央行直接调控投资贷款增长率是行政手段还是像利率那样,属于经济手段呢?它实际上是经济手段。一般来说,在货币领域,凡是央行只控制总量,不管资金具体使用,而由商业银行或经济主体自行决定的都属于经济手段。例如,央行规定各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就是一种经济手段。第一,它只管总量,不管资金具体使用;第二,资金具体分配不是由行政机构,而是由自负盈亏的经济主体,即商业银行自行决定。以这个标准来衡量,贷款增长率,特别是投资贷款增长率与准备金率一样,都属于货币政策工具,所不同的是它的作用更直接,效果也更显著。
  2.微调幅度和频率的确定。发达国家微调的幅度是每次变动利率0.25个百分点,属于小幅调整。对投资贷款增长率的调整也应如此,以小幅调整为主,每次变动0.25~0.5个百分点为宜。微调的频率不宜过快,要有一定的间隔,以观察效果。如果微调频率过快,间隔过短,等于几个微调叠加在一起,成为“重调”,容易引起经济较大波动。特别是投资贷款增长率,它的调整要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影响经济增长率,因此每次调整后,应等一下,观察效果,不可操之过急,频繁调整。
  从微调的实际效果来看,美国运用得比较成功。例如,为对付通胀压力(即经济增长率越出适度区间上限的压力),美联储从2004年6月到2005年12月,连续13次提高利率,使之从2%提高到4.5%。这些经验值得借鉴。对于我国来说,在进行微调时,无论是提高还是降低投资贷款增长率,都要一点一点地进行,走一步看一下,宁可慢一些,要有足够的耐心。
  3.微调启动时机的判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经济运行处于上升(或下降)趋势的情况下,当经济增长率高于(或低于)潜在增长率时,启动微调,阻击经济惯性,将其控制在潜在增长率附近,至少不能偏离适度区间;另一种情况是经济过热,政府采取紧缩措施,使经济增长率由上升转为下降,但由于阻力太大,经济增长率迟迟不能回归适度区间。这时,就要启动微调来加速回归进程。
  掌握微调启动时机,首先需要确定适度经济增长率(即潜在经济增长率)和经济增长适度区间。经济增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扩大再生产过程。决定扩大再生产的因素主要是投资和生产技术效率。由于后者在短期内相对稳定,因此投资量的变动对扩大再生产至关重要。从这一点出发,扩大再生产过程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企业筹措投资资金阶段(简称筹资阶段),由于我国企业投资资金很大一部分,甚至主要部分来自银行贷款,而它又容易为政府所调控,因此投资贷款增长率成为该阶段的核心指标;第二阶段是企业使用筹集来的资金进行实际投资阶段(简称投资阶段),核心指标是投资增长率;第三阶段是投资拉动经济增长阶段(简称经济增长阶段),核心指标是经济增长率;第四阶段是经济增长率影响总量均衡阶段(简称总量均衡阶段或通胀阶段),核心指标是通胀率。这四个阶段及其核心指标组成新的经济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的主干。从四个核心指标的相互联系来看,投资贷款增长率是先行指标,投资增长率是次先行指标,经济增长率是同步指标,通胀率是滞后指标。
  
  三、我国经济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的
  参考数值和政策选择
  
  从我国情况看,根据经济模型计算,上述四个阶段达到均衡时核心指标的参考数值是:通胀率为3%,适度区间为1%~3%;适度经济增长率或潜在经济增长率为9.3%,适度区间为9%~9.6%;适度投资增长率为16.5%,适度区间为15%~20%;适度投资贷款增长率为6%,适度区间为5%~9%。
  运用上述参考指标来观察我国2005年经济运行态势,可以发现通胀率比2004年同期下降2.1个百分点,达到1.8%;经济增长率为9.9%,比2004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但高于适度区间的上限;投资增长率为25.7%,比2004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仍明显高于适度区间的上限;投资贷款增长率(由于我国没有投资贷款的统计,因此只能以贷款总额减去消费贷款后的余额来代表之)连续下降,从2004年12月的13.5%回落到2005年12月的10%,向适度区间的上限靠拢。
  上述四个核心指标都有不同程度下降,说明政府的宏观调控产生了积极效果。但经济增长率、投资增长率和投资贷款增长率都不同程度高于适度区间上限,说明投资膨胀的反弹压力仍然很大,政府决定继续采取双稳健政策是正确的。它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保持紧缩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防止投资膨胀反弹;第二层是紧缩力度不可过大,要平稳过渡,防止经济大幅下滑。
  
  四、我国如何实现精确调控
  
  我国宏观调控要从第二阶段过渡到第三阶段,须改变过去的粗放模式,做到四个精确。
  1.调控目标精确。没有一个精确的调控目标,宏观调控就会无的放矢,像没头苍蝇一样乱碰。这个目标就是潜在经济增长率或潜在产出水平。发达国家主张在短期内将实际产出稳定在潜在产出水平附近,在长期内要有效控制通胀率。其实只要做到了前者,后者也就自然达到了。正是因为潜在经济增长率至关重要,发达国家一方面尽可能提高测算的精确性,另一方面根据实际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的差距,也就是产出缺口来干预经济:如果实际经济增长率超过潜在增长率,通胀压力增大,则提高利率;反之,则降低利率。
  我国对精确测算潜在经济增长率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不仅测算方法不够科学,而且测算结果更是大相径庭。例如对近期我国潜在增长率,有的人认为是4%,有的人认为是12%,相差如此悬殊,又怎么能根据它与实际增长率的差距来调控经济呢?因此提高我国测算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精确度已成为能否精确调控的前提条件。
  2.调控工具精确。用于调控经济的工具很多,如货币供应量、利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信贷控制等。此外还有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但是主要调控工具只能有一个,其他工具只是起次要和辅助作用。
  如果主要调控工具选择不当,就会事倍功半。选择主要调控工具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它对经济运行是否起决定性作用,即它的相对较小变化是否能引起经济增长率的相对较大变化,也就是弹性系数要大。发达国家在实践中发现利率能起这种作用,因而将它作为主要干预工具,取得了较好效果。我国在实践中也发现管住信贷和土地两个闸门,能较好地控制经济发展节奏。其实信贷的作用远远大于土地。因为土地再多,没有资金也是无法开发的。我国2004年的经济过热就是因为管住了信贷,才得以遏制。而2006年第一季度的投资膨胀反弹正是信贷放松的结果。在信贷中,投资贷款,特别是投资贷款增长率对投资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的直接作用最大,因而信贷增长率,特别是投资贷款增长率可以成为主要调控工具。
  3.调控力度精确。对于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调控经济,学者们一般偏重于原则性的阐述,如适度从紧或适度从宽,不要一刀切,要因地制宜等等。它的好处是为宏观调控的实际操作留下了较大空间。不足之处是缺乏精确性,调控的随意性大,往往不是力度过大,就是过小,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这主要是没有掌握主要调控工具与经济增长率等重要经济变量之间的规律所致。
  在这方面,发达国家有比较成功的经验。他们利用回归分析等数学手段,计算出主要干预工具——利率与经济增长率的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例如利率上升或下降1%会引起经济增长率下降或上升百分之几。这样,当实际经济增长率超过潜在增长率时,就可以大体计算出利率提高多少可以使实际经济增长率回归潜在增长率水平。以此作为政府干预的基本依据,大大提高了它的精确性,这是近十几年来发达国家缩小经济波动幅度,使之从强幅波动走向微幅波动,趋于平滑化的主要原因。
  我国国情与发达国家不同,不能用利率而应用投资贷款增长率或信贷增长率作为主要调控工具。根据我们的计算,投资贷款增长率变动1%,会引起投资增长率变动0.976%。这样,在投资增长率过高时,可以大体计算出降低投资贷款增长率百分之几会消除投资膨胀,进而消除经济过热。
  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宏观调控,就不需要用那些含糊的、笼统的、原则性的语言,而可以精确指出,投资贷款增长率和投资增长率变动百分之几可以使实际经济增长率回归潜在增长率附近。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潜在增长率的测算,还是利率与经济增长率函数关系的测算都是一种理论上的推测,与客观实际难免存在一定误差,有时误差会很大,因此只能作为一种参考数值,在实际操作时,要一点一点地试,也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他们在实际经济增长率超过潜在增长率,通胀压力加大时,一点一点地提高利率,每次提高0.25个百分点,走一步看一下,直到实际经济增长率回归潜在增长率附近、通胀压力消除为止。
  我国也应该这样做。当前,我国投资增长率高达27.7%,显然出现了投资膨胀反弹,政府可以通过一点一点地降低投资贷款增长率或信贷增长率,例如每次降低0.25~0.5个百分点来逐步降低投资增长率,直至消除投资膨胀。
  4.调控方向精确。宏观调控的方向必须精确,不能出现误判,否则会产生相反效果。例如2004年我国出现经济过热苗头,政府做出了正确判断,及时采取了紧缩措施,经过2005年一年的调整,制止了经济过热的上升势头,通胀率从2004年的3.9%下降到2005年底的1.8%,但经济增长率和投资增长率仍居高不下。这时,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通胀率过低,产能过剩严重,有可能出现通货紧缩,要求采取扩张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加大了货币供应和信贷投放,仅2006年第一季度,信贷总额就增加1.26万亿元,超过全年计划贷款总额的一半还多。这使投资增长率从25.7%上升到27.7%,出现投资膨胀反弹和经济过热苗头,政府不得不再次采取紧缩措施,提高利率和控制信贷过快增长。一些经济学家所以出现误判,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好调控方向。
  经济运行错综复杂,各种相互矛盾的现象交织在一起,扰乱人们的正常判断,很容易出现误判。关键是抓住主要矛盾,抓住影响事物的最主要因素。而经济增长率是否偏离潜在增长率是影响经济运行的最主要因素。通胀率和产能过剩虽然也可以作为参考指标,但它们都存在缺陷。通胀率是滞后指标,往往经济已经过热,它的数值还可能相当低。产能过剩是遏制经济过热的必然产物,它的存在并不表明经济过冷,而恰恰表明治理经济过热取得了成效。只有在产能过剩严重到使实际经济增长率降低到潜在增长率以下时,才表明经济出现过冷。2005年和2006年初,我国经济增长率一直在高位运行,怎么能说出现了经济过冷呢?
  需要指出的是,经济增长率是同步指标,它虽然比通胀率能更早地观察经济变动趋势,但如果能再提前一些,效果会更好。投资增长率是次先行指标,它能比经济增长率更早地反映经济发展趋势。2006年4月我国政府采取提高利率等紧缩措施,就是根据投资增长率过高做出的决策,这就抢占了宏观调控的先机。而此时通胀率才1.2%,如果根据它来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势必贻误时机。这说明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水平大大前进了一步。
  总之,我国经济已进入快车道,今后二三十年增长将会十分强劲,如果调控不当,会经常受到经济过热或过冷的干扰,拖经济发展的后腿。因此,宏观调控必须从粗放干预转为精确干预,为我国经济腾飞保驾护航。
  
  (收稿日期: 2006-07-17 责任编辑: 垠 喜)
其他文献
即将过去的2016年对于埃马克来说是有趣且值得回味的一年。说有趣,是因为在年初,我们的机床销售业务不尽如人意,可以说远低于预期。即便如此,在下半年,我们的销售业绩有了一个爆发
增材制造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则于90年代初期开始相关研究。经过短短20余年的时间,这一技术已取得了飞速发展,在航空航天、微纳制造、生物医学工程等诸多领域的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青海而奋斗,是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次代表大会的主题,也是未来五年到2020年全省工作的总体奋斗目标。
人才资源被称之为第一资源,是因为人才是知识的主要载体.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是创业之本、发展之源.是一个企业、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宝贵财富。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
目的观察瑶药千斤拔油针联合盘龙七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联合盘龙七片口服治疗,观察组
我国在现阶段的中小企业,是指根据企业固定资产、年营业额、上缴利税和企业员丁规模划分的一类企业形态.具体来说,是指那些固定资产低于1000万元、年营业额数目万至数千万元
期刊
当“春天的故事”不断续写着新的篇章。改革开放的中国。在抗震救灾斗争、北京奥运和残奥会的举办、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的2008年,再次经受了洗礼和考验。面对不平凡的经
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七大已胜利闭幕。胡锦涛同志所作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鲜明地回答了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4月9日-13日,第十届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CCMT2018)在上海盛大举办。来自德国的世界著名金属加工刀具制造商利美特金属加工技术(中国)有限公司(原南京蓝帜金属加工技术有限公
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就是党的思想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就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社会意识和舆论,就是体现时代发展特征、社会进步需求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打好主动仗就是通过富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