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母亲和他们的一生至交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zho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回忆起父母与“最可爱的人”的深厚情谊,感慨万千。
  案头上,父母的遗像也是他们1952年的结婚照——身着人民公安部队服装,胸章是红框黑字“中国人民解放军”。想来,父母当年之所以选择这套50式警服作为结婚的纪念,不仅是因为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穿上警服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担当;还因为当时的抗美援朝战争,“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志愿军队伍中,有他们的挚友。与奔赴前线的挚友穿一样的制服,共同保家卫国,父母的选择体现出战友情深的本真。70年岁月留痕,当最可爱的人战后回国,父母便和他们延续着终生为友的初心和情谊。忠实于自己的初心,忠诚于做人的情义,彰显着一代人的可贵情怀。
  “你要把她当成自己的女儿一样”
  “你要把她当成自己的女儿一样。”这是母亲病重时把我托付给楼辉映伯伯的遗嘱。楼辉映生前是新疆八一钢铁集团公司的总工程师。当年,他从复旦大学毕业后报名参加抗美援朝,成为空军飞行员。凯旋后,他被送去高校深造,成为我国钢铁行业的专家。同一时间里,我那怀着身孕的母亲,在工作之余完成了上海财经学院夜大的学业,还获得五好干部、先进工作者的荣誉。
  楼辉映的父亲与我的外公是好朋友。当年为报考复旦大学,楼辉映曾在上海虹口昆山路我外公家借宿了两年。母亲过世后,楼辉映将他与母亲同窗共读的一段经历写成一首诗寄给我,让我在母亲灵前焚化,寄托哀思。
  他们两小无猜的求学经历,还是母亲去世后楼辉映告诉我的。1942年至1943年,母亲才十三四岁,外公因工作原因将母亲寄养在楼辉映家中。楼辉映每天带着同龄的母亲走5里山路去镇上的小学念书,从木板铺就的摇摇晃晃的小桥走过时,他晃动桥板,引得胆小的母亲惊叫连连……
  多年来,由于新疆和上海相距甚远,加之忙着各自的事业和家庭,我们两家走动得并不多,甚至母亲去世,远在新疆的楼辉映也没能赶来送行。然而我又怎能忘记:三年自然灾害的1962年,身体羸弱的母亲临产在即,楼辉映拜托他在北京当医生的伯母帮忙为我母亲增加营养,终于保住了胎儿。
  这么多年来,楼辉映和母亲都把真挚的情感深埋在心底,直到他们晚年时的一次会面,才让不经意间闯入的我目睹了这份沉甸甸的感念。
  “就让它放在这里”
  那是复旦大学百年校庆活动期间,楼辉映携妻子回了一趟上海。从母校出来,楼辉映只身前来探望母亲。千里迢迢,他带给母亲的是他的新著——一本厚如砖头的精装本《钢铁工业学》。我对他的专著不感兴趣,也不曾留意病榻上的母亲都跟他说了些什么。见他稍坐片刻匆匆离去,我习以为常地将他的书搬到一边。谁知母亲的呼唤接踵而来,声声追着我要将书放回到她视线所及的案头。我感到奇怪,生活都无法自理的母亲,还想翻看这本书吗?见我不动,待人一贯宽容随和的母亲这回却不容分说,执意要我马上把书搬到她看得见的案头。
  我忍不住问她:“难道你还能看它?”母亲一反常态地指着书说:“就让它放在这里!”我突然明白了,母亲自知没有力气翻书,让我把书放在眼前,实是一种念想。我第一次被母亲执著而真挚的情感所震撼。
  后来,楼辉映告诉我,母亲生前的嘱托,从未与我通信的他开始在信中关注我的学习。楼辉映還在信中透露,母亲曾在他赴朝前夕亲手给他织过一件绿色的毛线背心,而他竟然一穿就是30年。想到从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到归国深造的繁忙又漫长的岁月里,陪伴在他身边的绿色毛线背心,会带给他怎样的生命意义;想到晚年的他,曾兴致勃勃地和母亲相约一起活到100岁的情趣……这段清纯无瑕的小儿女之情,贯穿了他和母亲的一生,看似淡然,却是那么隽永、真切,地久天长。遗憾的是,他们都没能如愿活到百岁。然而他们的情感由衷地共鸣,几十载岁月沧桑共同铸就不悔的人生,我不由得为他们感到欣慰。岁月溶金,无论战火考验、命运变迁,两个家庭一直守望相助。我想起晚年的父亲曾为楼辉映在沪的兄弟奔走指点,他们如此相互理解认可,这是不容易的;更不容易的是,他们对自己的家庭和亲人的感情毫不逊色,并且深深地影响了子女们,这是多么丰满的人生。
  母亲卧床不起后,父亲毅然辞去返聘的工作,寸步不离地守在母亲身边。母亲则一再关照我们,她不在了,一定要给我父亲再找一个能够照顾好他的人……在父亲生活不能自理的最后几年里,我就像父亲当年陪伴母亲那样,不离他左右。
  “我让上海的两个妹妹来看看他”
  病中的父亲爱和我唠叨陈年往事。原来,他婚前也有位姑娘给他织过毛衣,而且那位姑娘当年也毅然奔赴抗美援朝前线,成为一名女兵。我肃然起敬的同时,对那个渐行渐远的时代,对那位我未曾谋面的阿姨最纯真的心意表达感念至深:面对战争的生死难测,剪不断的是千针万线的牵挂,是温馨暖人的体贴。
  女兵阿姨的两个妹妹住在上海,其中一位受姐姐之托,来我家探望病重的父亲。她依然记得,当年父亲初到上海举目无亲,随身带来的一只小皮箱就寄放在阿姨家。她家五个姐妹,而我父亲在乡下还有五兄弟,因是同乡,他们以兄弟姐妹相称。听她一口一个“五哥哥”地称呼着父亲,很是亲切。受已经参加地下党的父亲的进步思想影响,女兵阿姨开始向进步组织靠拢,追求革命,后又赴朝参战。战后,她和丈夫回到家乡宁波。可惜,当女兵阿姨从宁波打来电话时,父亲已不能言语。她快人快语地安慰我说:“我让上海的两个妹妹多来看看他……”
  我不知道,从小父母早逝、独自在外流亡求学到处求职的父亲,当年对这份来自女性的关爱有怎样的感受。不知当年的外公可曾了解父亲的家境。母亲之所以嫁给连家具都买不起的父亲,用她的话说“因为他是党员”。
  做人讲良心,是父辈评定一个人道德品质的一把尺子。楼辉映和女兵阿姨,他们分别如何对待生命中留下痕迹的另一方,他们对感情的忠贞,对情谊的珍惜,同样可以用做人的良心衡量。他们被称为那个时代最可爱的人,当之无愧。
  也许经历过战火洗礼的人对生命的体验和感触更深,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战友、挚友,付出的是超越了功利所求的、胜过了骨肉亲情的、弥足珍贵的情感。这份情感,经历了70载漫长的人生,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暖意和慰藉,生命由此浸润,因此丰满,幸福感也更为深厚。
  编辑 王冬艳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长假之后,老年团开始出动。我和老伴参加了一个西安六日游的散拼团。因为一共28人,被导游称为“28团”。一辆蓝色的37座宇通大巴是我们的“坐骑”,驾驶员姓苏,是个不苟言笑的西北壮汉。  苏师傅酷爱干净,把一个微湿的拖把放在车门台阶处,让大家上车时擦擦鞋底。停车休息时,他总要用拖把拖一下走道,还用英语打招呼:“Excusme!”提醒大家车上不要吃东西,不要乱扔垃圾。新车的安全带系统是电子控制的,没插上
期刊
不想让孩子们吃没文化的苦  今年54岁的余太湖出生在贵州山区,因家庭贫困少年时便辍学了。  后来,余太湖到贵阳学习修车技术。一次,师傅让他去买汽车配件,他骑着自行车绕了两个小时也没买到。“怎么可能没有呢?”师傅见他空手而归,不禁质疑。原来,余太湖把英文字母“Y”读成了汉字“丫头”的“丫”。师傅既好气又好笑,余太湖则羞红了脸。  2010年,余太湖应聘成为贵阳汽车客运有限公司的出租车驾驶员。一个偶然
期刊
我最初的生病经验产生于一张年久失修的藤条躺椅上,那是一个9岁男孩的病榻。那年我9岁,不知道为什么会得那种动不动就要小便的怪病,不知道小腿上为什么会长出无数红色疹块,也不知道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后果到底有多严重。  那天父亲推着自行车,我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母亲在后面默默扶着我,一家三口离开医院时天色已近黄昏,我觉得父母的心情也像天色一样晦暗。我知道我生病了,似乎有理由向父母要点什么,于是在一家行将打
期刊
1976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那年夏天,我由凤城小学五年级升入隔壁村的戴青山初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是校长王文海,数学老师是个女老师,叫章志宇。  开学伊始,王老师根据我一直担任班长的经历,让我担任副班长,班长由戴青山村的方素萍担任,学习委员是方素萍的堂弟方春华。我们村的很多同学为我不平,我倒没放在心上。此前,我对方素萍就有所了解,我们都在凤城小学读书,她是一班班长,我是二班班长,由于不在一个班又不
期刊
“词怀祖国,诗效赤诚。”这是对《马万祺诗词选(三)》最熨帖的评价。爱国爱澳是贯穿马万祺诗词的一根红线,也是他人生历程中矢志不移的信念。  烽火激流望延安  马万祺最早的诗是1937年冬天写的《同仇抗敌》:“可恨倭奴太逞凶,同仇敌忾怒发冲。牺牲已至关头后,万众一心扫孽戎。”他知道紅军长征的伟绩,知道祖国不灭的灯塔在延安。“倾心引领延安望”,抱着这样的必胜信念,移居澳门后,他结识了中共地下党员柯麟。柯
期刊
《生活在香巴拉》  陈波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这是作者在藏区村落长达十三个月的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成果。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将文明化的藏区村落生活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看到藏村包容世界的能力、胸怀和文化逻辑。  《哲学思维方式与领导工作方法》  韩庆祥等著  红旗出版社  本书紧紧围绕习近平總书记关于学哲学、用哲学的重要论述,遵循从哲学之道到工作之术这一主线,系统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唯物辩证
期刊
读书、写作之余,我最喜欢做的事情莫过于旅行。旅行最大的意义在于让人放开眼界,看到世界之大,认识自我之小。看过了世界的多元与丰富,人就能尽量避免狭隘与偏执。比如那一次去西藏,我满以为大家都和我一样是去游玩,没想到会遇到他们——去西藏谋生的人们。  火车上的小女孩  我和先生从北京乘火车沿青藏铁路向拉萨进发。  在火车上,我们看电影《达芬奇密码》。隔壁铺位的小女孩凑过来看了会儿,一脸严肃地问:“长得像
期刊
从木叶葱郁的北京东路转上樱树繁茂的鸡鸣寺路,那是南京喧闹的市区里最静秀的一处街角,一座有着高大玻璃幕墙的建筑就坐落于这里,但游客们常常径直地从它身边走过,走向它身后那座香火袅绕的千年古刹。很多前去朝圣的游客可能并不知道,他们忽略而过的玻璃幕墙建筑里的藏品,比那座历经岁月的庙宇更多出了亿万年的沧桑。那是人类文明无法丈量的时光,因为时光的彼端是地球生命的源起,而将这“源起”小心收藏又认真展现的正是这座
期刊
几股冷空气过后,冬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国庆期间,突然降温让岳父身体不适,去住了几天医院。待他缓过劲之后,就开始留心海南的二手房。岳父的身体状态总体还算可以,如果气候比较温暖,基本不会出现大的病症。偏偏我们这儿不南不北,冬季湿冷,且没有集中供暖,很不适合老年人居住。然而如果一年只在海南避寒半年,以岳父70多岁的高龄,其实还是租房更合适。  “如果租房,您每年可以换一个县市居住,生活有新鲜感,而且一次性
期刊
恰纳卡莱曾是重要战场  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出发,汽车沿着翠绿的马尔马拉海岸线行驶,沿岸是一幢幢度假别墅,公路蜿蜒曲折望不到尽头。抵达港口后,搭乘大型轮渡通过达达尼尔海峡,抵达恰纳卡莱,便从欧洲跨越到了亚洲。恰纳卡莱是一个人口只有20万左右的海边小城,若不是特洛伊遗址的发掘,很少会有游客注意到这里。  恰纳卡莱曾经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加里波利之战的重要战场。特洛伊距离恰纳卡莱大约20公里,沿路的窗外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