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的实践与反思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观察,是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中诸个环节的记录、分析和研究,得出一些相应的数据,从而来评价一节课,并在此基础上探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
  2011年6月,教研室贾老师把课堂观察的学习资料发给我和另外两个老师,我读了崔允漷、沈毅主编的书——《课堂观察》。课堂观察需要几个人合作,才能兼顾多个观察维度,我们这个观察组有三个人。自2011年上半年至今 ,教研室贾老师指导我们已观察了数节化学课。我们从不同的观察维度,从量化的角度对一节课进行评价,并将观察量表进行了一些修改。明确了评价一节初中化学课可以从教师素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课堂管理、课堂过程、学生活动、课堂气氛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来评价,设置好观察考量表,就可以试着走进课堂进行观察了。
  课堂观察的第一节课是2011年6月5日在东升三中观察的申宁老师《酸和碱的复习》,因为《课堂观察》中有一些现成的观察量表,我选择了观察“学生回答类型”方面,直接用书上的量表。记得当时上课前几分钟才看到导学案,上课开始了,感到忙碌无比。鉴于是第一次观察,所以不熟悉,出现较多的是犹豫判断之余有记漏或判断不准的现象。但是醒目的数据第一次让我觉得原来从一定角度评价一节课并不是很难的事,不需要会说许多的理论。我喜欢上了这种评课方式。我观察的"学生回答类型观察量表“中有这样的内容:学生回答类型及频次记录——无回答、机械判断对否(理解为学生简单的回答:“是”、“不是”或“对”、“不对)、认知、记忆性回答(理解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推理、创造性评价回答(指的是学生经过一番思考与推理后的回答),观察的时候,分别用写“正”字的方法,学生个体表现一次写一笔横或竖,满五次就是一个“正”字。
  到了6月15日,观察了两节课,一节是申宁的《酸和碱的复习》(再次观察这节示范课,感觉观察的有些到位了),一节是师院附中魏荣梅校长的《化学反应的分类》。在这之前,魏校长给我提建议说,观察的维度应该增加基础知识的落实这块内容,这样我们三个人观察的维度,总起来可以从学生个体参与、基础知识学习、教师理答、导学案编写与实施的有效性等多个维度进行观察记录,合起来的课堂数据记录可以从量化角度整体评价一节课。结合《课堂观察》中的有关观察表格,我进行第一次加工合成,制成了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观察量表。
  接下来8月份听了地调中学张艳艳老师的《生石灰干燥剂成分探究》及37中赵菁老师的《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分别是从:学生回答类型、个体学生参与频次方面进行观察。到9月23日,这两节课作为示范课再次进行观察。也是从这两个维度观察。其中个体参与频次的观察,是在观察表中设置了班里每个学生的位置,他或她一节课的回答、板书、个体精彩展示等均是记录的内容,并给以不同的记录标志,这样一节课下来,个体学生的表现一目了然。而学生参与的质量如何,在学生回答类型观察表中有所体现,在另外的学习目标达成度观察表中更为突现。总结起来:对赵菁一节课“学生回答类型的观察”,得出这节课学生参与率较高,以认知记忆性回答和推理性回答频次居多,导学案设计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与提高。但群答次数较多,会影响整体教学效果。对张艳艳一节课中“学生回答类型的观察”结果是:本节课学生参与率较高,以推理性及创造性回答频次居多,说明老师导学案设计以开发学生思维为主线,重在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表达能力。从“个体参与度观察”的记录看出,两节课学生参与率都较高,说明老师在设置导学案时还是很注意问题设置的梯度,并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结合其他两位老师从教师教学及目标达成度方面看出这是两节较成功的示范课。
  2011年12月20日,我组织西工片老师到27中 听了许建峰老师的一节探究课《金属材料》,有十五位老师参加。许老师是分组学习,探究式实验教学。我带着这5份观察量表,其他老师也积极参与到记录中来。这样一来,大家评课时有依据了。
  2012年5月23日,在市中招化学备考会上在36中观察了李民老师的一节复习课。事先我去47中听了一节李老师的随堂课,感受了一下李老师的上课风格及学生的表现情况,于是修改了上一次的个体学生参与度观察量表,设置了一份比较适合本次本类型学生个体表现记录的表格。因为课堂上不少学生发言积极,讨论积极有序,自主学习体现较好。于是我设置的量表突出观察个体学生风采展示(如主动质疑、主动补充、个人应变等),而且还可以兼顾个体参与频次量表的内容,每一组的个体学生表现情况尽收眼底。本节课较以往观察的课堂,没有集体回答,从一定程度反映出老师扎实的功底、精炼的语言等,也有同学个性的张扬与美丽。从参与率来看,比较上次去李老师学校听的一节新课《常见的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的场景,本节课学生性格不够张扬,部分同学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可能源于这次用的不是本校学生,而且在问题设置层次与梯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改进。从学生个人风采展示方面看,有两人积极大胆参与,互帮互助,积极帮助第二组的同学补充,且有一位同学大胆借助电子白板与同学互动。出现这种情况,也跟本班同学的学习水平有关,所以提示我们在上一节观摩课之前,如果是与别的班级或学校的同学合作,要事先进行学情分析,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设置较合理有效的导学案,有利于引导学生沿着一个明确的问题思路,去一步步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另外,本节课因为课前发下去的导学案,没有再收回来查看情况,所以一上课老师先让大家补充、讨论导学案,用时12分钟。导学案要求提前发给学生,上课前还要收上来批阅,以了解学情。
  总之,课堂观察作为课堂教学及效果的一种量化评价方式,对于实践经验很丰富,理论基础薄弱的一线教师来讲,经过一点时间的实践与反思,在一定意义上会较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另外,两个人也可以较好的完成对老师、学生、及目标达成方面的观察,既有整体评价,又有个体关注。观察数节课后,熟能生巧,已不再想开始观察时候那样费劲,可以兼顾听讲与观察记录了。但不同的课型要设置对应的观察量表,如何设置一套合理的观察量表,用于我们本校以至大多数的教学课堂,这是这段时间在思考和等待解决的问题。
其他文献
新课改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像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
期刊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策略以及课程资源建设产生着巨大的深刻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以下简称整合)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实现教与学行为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进行整合,为新型课堂教学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呢?笔者作了一些探究和实践,下面谈谈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探究与反思。  一、“整合”的探究  1.内容的“整合”是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写作能力是人才素质之一,但许久以来写作是学生的难事,每次写作文时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生憋硬挤,结果文章或干瘪无物,或扎乱无章,或内用陈旧,究其根本,一是由于学生不会积累材料,导致无素材,二是不会遣词造句,即使心中有话也表达不出来或表达不好。三是缺乏写作知识。针对上述三种原因,我初试把积累练笔传授写作技法三者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材
期刊
一、探究的起因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丰富多彩有趣生动的物理实验,让学生分析归纳物理概念及规律,但由于受到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如可视性差的实验,抽象物理现象,实验效果不如人意,而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处理,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至于一些抽象的物理现象,一些重要的现实环境下难以完成的物理实验,则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模拟,将声、画、文为一体呈现出来,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  二、四种教学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认为语文教育的特点就是“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课程设计思路方面也强调“语文课程应注重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并把“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列入语文学习总目标。那么,如何引领区域性开展小学经典诵读教育,笔者谈谈这几年的探索与思考。  一、经典诵读教
期刊
一、变“消极呆板”为“积极创新”  在中学地理教师的行列中有少部分由于对教学的重视不够或其他原因,把教学是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一目标给淡化了。主要表现为消极呆板,视教学为包袱,这样以来,教师变成了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的垄断者,教材机械的传授者。不但苦了学生,还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保持积极创新的态度去进行教学。  教师是学生的促进者和实践的研究者,摆脱旧课程体制下的束缚
期刊
一位语文老师在自己的博客上感慨道:做一名语文老师真的很难,每次课改总是拿语文来做试验。当今,在新课程标准的大旗下,不说语文教材的版本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单说这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层出不穷!问题模式、发现模式、朗读模式、背诵模式、情境模式、训练模式、讨论模式、自学模式、网络模式……真是花样迭出!各种新鲜面孔粉墨登场,叫人应接不暇。在公开课、研讨课、优质课上更是模式泛滥,似乎无模式便无创新,便是落伍、
期刊
对学生而言,阅读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特别是语文教师更应该将阅读能力作为中学生的一种重要能力来培养。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教学对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谈,而是意味着对话
期刊
作文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它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极具开放性。改革作文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而作文教学只有在尊重学生个性,实行开放式的作文教学,才能做到“育人”与“练文”并举的效果。作文教学应追求真、美、新,从学生自身生活出发,作文教学要求真;从学生阅读出发,作文教学要求新;从学生实际出发,作文教学要求美,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应当十分重视作文教学,研究作文能力形成的规律
期刊
近年来,新课程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培养人才的方式也发生着不同的变化,而新的课程改革都是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求学生能够全面、科学、主动、个性、持续的发展自我,同时,课堂教学也要打破以往的专制式教学模式,给学生开辟出更大的空间,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使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加适合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而历史学科又是一门综合性、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则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