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岩溶碳汇过程与效应研究成果及展望

来源 :中国地质调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zheng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世界能源消费和CO2总排放量第一大国,碳减排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据调查,我国岩溶碳汇与森林、土壤碳汇在同一数量级,但其要在国家层面发挥重大作用,其影响因素及机理需要进一步调查和阐释,估算精度还有待提高。系统总结了流域尺度岩溶碳循环过程,并重点揭示了生物作用对岩溶碳循环的影响;研究了水圈二氧化碳的再循环规律;评估了外源水对岩溶作用的影响程度和促进强度;利用数学回归模型估算区域岩溶碳汇通量,提高了由点到面岩溶碳汇通量估算精度,并提出增加岩溶碳汇潜力技术途径,为我国岩溶碳汇通量科学估算提供支撑。
其他文献
该试验对乳酸菌发酵核桃粕乳的不同菌株进行筛选,通过p H值、酸度及感官评定分析,从9株乳酸菌中筛选出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
在研究塑料模具钢具有良好的抗大气和水蒸气腐蚀性时,探讨了模具热处理工艺以便能获得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以及延长使用寿命。介绍了几种新型塑料模具钢性能及热处理工艺研究
古时汤剂的加水量直接反映的是汤剂的煎煮时间,也同时影响着药效的发挥。《伤寒论》是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的医学典籍,对后世中医药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对《伤寒论》中汤剂
采用氯化钙、乳酸钙、丙酸钙3种保脆剂对腌制大头菜进行保脆处理,利用质构仪质地多面分析(TPA)方法定时测定大头菜腌制期间硬度、脆度、弹性、咀嚼性、黏附性和凝聚性6个质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