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材“为之”用法精准落实“为之辞”注释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e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季氏将伐颛臾》中有“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一句,不同的參考资料对于“为之辞”的解释也不相同。结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将出现的“为之”用法进行梳理整合,得出“为之辞”中的“为”应解释为“介词,替,给”更合理。
  关键词:“为之辞”;介词;动词;训诂学
  《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一句是翻译的重难点。诚然,教材对全句进行了解释,即“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但对于“为之辞”,却只简单地进行了注释,即“找托辞,找借口”,显得语焉不详。那么“为”是何意?“之”为何意呢?笔者拟将高中语文教材中含有的“为之”的句式进行归纳分析,落实《季氏将伐颛臾》中对“为之辞”的注释。
  解释“为之辞”最重要的是落实“为”的意义。王力的《古代汉语》一书中对“为”作了6种解释:做,造作;略等于“是”;介词,被;(wéi)动词,为了某人的利益;(wèi)介词,替,给;语气词,常跟疑问代词相呼应表示疑问语气。很多情况下,落实了“为”的字音即可判别其在文段中是做动词用还是介词用,再细化它的意义。“为之辞”之所以困扰学生,是因为学生对“为”的字音不好确定。教师有必要结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为之……”用法来做进一步辨析。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学生较早接触到的“为之……”用法是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柳宗元经历了一番游赏之后说的“故为之文以志”,“为之”后面跟着“文”,“文”是名词,这句话翻译为“所以写下这篇文章来纪念”,很明确,“为”(wéi)做动词用,“之”为代词,翻译为“这”,“为之”与后面的名词构成动宾成分。在张溥的《五人墓碑记》中说到周公被逮,苏州正义的百姓“为之声义”,“声义”是动词,整句话应解释为“替他伸张正义”。那么“为”也显然需要念成wèi,做介词,“之”依旧是代词,指代上文出现过的周公,“为之”在这个语境中构成了介宾成分。
  仅从上述两个例子来看,其实已经能够简单地分辨出:“为之”后面跟名词,那么“为”做动词用,“为之”后面跟动词,那么“为”做介词用。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的《训诂学》中提到:“注释结论是作注者的看法……注释结论是否正确无误,可以从语言规律、文情语境、事理逻辑、客观史实等多方面进行验证。”
  在“为之辞”中,“辞”的意思是“托辞,借口”,属名词,是否可以简单地将“为”定义为动词呢?笔者认为这可以是一种理解方式,即将“为之辞”翻译为“做了这个托辞”,但可以有更合理的解释。这一情况,同样出现在高中语文教材的《五人墓碑记》一文中,文末张溥认为“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于是“而为之记”,乍一看,“记”是名词,一篇碑记,但在文中“记”属名词活用做动词,翻译为“写碑记”,整句话应翻译为“而替它写了碑记”,“为”(wèi)做介词用。同理,在《季氏将伐颛臾》中,“辞”也可以理解为名词活用作动词,翻译为动词词性的“找托辞,找借口”,通过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推求了意义,“为之辞”的“为”做介词用更贴切,这是符合语言规律的。
  《鸿门宴》中有一句范增感叹“吾属今为之虏矣”也能做一个简单的验证:“为之”后面是动词“虏”,所以“为”做介词用,可以解释为“被”,整句话翻译为“我们这些人如今被他俘虏了”。
  “为之辞”的“为”做介词用除了符合语言规律之外,也符合文情语境。语境意识一直伴随着传统训诂学的发展,要更好地注释,就需要注意句子、段落和上下文对词义的确定作用。这里最需要落实“之”的意思。如果将“为”理解为动词,“之”的意义就会显得很苍白,顶多作代词“这个”解释,但是“故为之文以志”的“之”可以作代词“这篇”,是符合文情的,整篇《始得西山宴游记》就是“之”所指代的“这篇”,然而“为之辞”的“之”的“这个”是哪个?“做了这个托辞”在文中并没有确切的指代。所以,我们可以先排除“之”的这个意义,应从整句的文情来考虑。整句“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中有两个“之”,第一个“之”跟在动词后面做代词,可以解释为“这件事情”,即攻打颛臾这件事,第二个“之”指代“这件事情”——君子讨厌有人怎样的做法呢,就是不说想要那样(攻打颛臾)却为它(攻打颛臾)找托辞,这样的解释下,两个“之”的指代是统一的,更符合行文逻辑和文情语境。
  综上,《季氏将伐颛臾》中“为之辞”的注释应该更精准地表述,明确“辞”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解释为“找借口找托辞”,那么“为”的读音和注释也就不难理解了,“为之”应该为介宾的用法,解释为“替它”。
  
  作者简介:麻春雅(1990— ),女,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第五中学二极教师,主研方向为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黄山学院自动化专业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的人才培养定位,加强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依托实验教学和科研平台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包括产学研合作项目、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等。围绕工业过程自动化、酒店工程自动化专业培养方向,加强实习就业企业群建设,形成“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条龙育人机制和专业特色。
2021年全国新高考语文Ⅰ卷作文题以立德树人为原则,引导学生把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文题设置上,注重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多角度解读,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拟结合2021年全国新高考语文Ⅰ卷呈现出的特点,具体谈一谈对学生作文思辨意识的培养,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留心文本细节,运用有效的阅读方法,挖掘文本细节背后的丰富意蕴,从而探究文本的内核。结合教学实践,从细节着手,品味语言之妙,提升学生阅读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文本细节;语言;思维  2017年版新课标强调:“重视文本细读,潜入文本深处,探寻作品内涵。”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个性化地细读文本,体会文本的语言之妙,
摘要:名著阅读是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课标的阅读要求。在初中名著阅读中,教师要注重读写结合,提升名著阅读教学的效率。结合教学实践,从“名著通读——深度研读——创意读写”三个范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推进阅读与写作的深度结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名著阅读;读写结合;深度研读;创意写作  新课标提出:“在阅读过程中,探索名著阅读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