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肿瘤抗原致敏的脐血DC联合CIK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杀伤活性的研究

来源 :国际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e4921954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体外胃肿瘤抗原致敏脐血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杀伤作用。

方法

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培养DC细胞和CIK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成熟DC细胞表面抗原CD83、CD86、CD11c及CIK细胞表面抗原CD3、CD56、CD4、CD8、CD16表达。致敏DC-CIK、非致敏DC-CIK、CIK作为效应细胞,SGC-7901作为靶细胞,利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致敏DC-CIK、脐血DC-CIK、CIK分别在效靶比10∶1、20∶1、40∶1时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

结果

成熟脐血DC表面抗原CD83CD86、CD11cCD83、CD86CD11c表达率分别为(75.4±2.1)%、(79.3±1.4)%、(80.2±2.6)%。致敏脐血DC表面表达率分别为(77.7±1.5)%、(82.6±1.9)%、(76.9±2.6)%,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6,P>0.05;t=0.958,P>0.05;t=1.049,P>0.05)。成熟CIK中CD4细胞占(22.8±1.3)%,CD8细胞占(77.3±1.8)%,CD3CD56CD16细胞占(24.5±2.1)%。致敏DC-CIK、DC-CIK、CIK都对胃癌细胞有杀伤作用,致敏DC-CIK在效靶比为10∶1、20∶1、40∶1时杀瘤活性分别为(37.68±1.49)%、(41.67±0.90)%、(42.71±0.98)%,在效靶比为40∶1时杀瘤活性最强,DC-CIK组分别为(36.77±0.46)%、(38.94±0.95)%、(41.15±0.89)%,CIK组分别为(34.74±1.01)%、(37.76±0.43)%、(39.65±0.79)%,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2,P<0.05;F=19.13,P<0.05;F=8.88,P<0.05)。

结论

胃肿瘤抗原致敏脐血DC可明显增强DC-CIK的杀瘤活性,致敏脐血DC-CIK在效靶比为40∶1时杀瘤活性最强。

其他文献
研究证实吉非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明确,并具有放疗增敏效果。国内外诸多研究表明吉非替尼联合放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存时间,特别是对高龄患者或脑转移患者,且不良反应较小,患者生命质量较高。因此,吉非替尼联合放疗将成为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
期刊
尿路上皮癌相关抗原1(UCA1)是一种膀胱癌特异性长非编码RNA,无编码蛋白质的功能。UCA1差异性表达于各种胎儿组织,而大多数成人组织不表达UCA1,在肿瘤形成过程中UCA1再次表达。研究表明UCA1可调控膀胱癌、乳腺癌和肝癌等肿瘤的增殖、凋亡、转移和耐药性。
目的构建人类母源性印记基因3(MEG3)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得到过表达的人胰腺癌SW1990细胞株,分析MEG3过表达对SW1990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根据GenBank中MEG3的基因序列,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进行全基因合成得到人MEG3基因全长,将其构建入pcDNA3.0真核表达载体中,得到pcDNA3.0-MEG3表达载体,转染胰腺癌细胞SW1990。采用RT-PCR及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转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蛋白和嗜铬蛋白粒A(CgA)蛋白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8例SCLC组织和20例正常肺组织中TTF-1蛋白和CgA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SCLC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TTF-1蛋白和CgA蛋白在SCLC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8.2%(60/68)和70.6%(48/68),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的10.0%(2/2
目的总结国内外雷替曲塞治疗晚期胃癌的研究结果,评价雷替曲塞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检索PubMed、EMBase、Ovid、Springer、万方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此外手工检索重要文献的参考文献、会议专题,查找雷替曲塞对比其他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胃癌的对照临床试验。按纳入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数据,利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
组织因子阳性膜微粒(TF-MP)通过促进肿瘤周围血管生成,进而促进肿瘤浸润和转移。目前多项研究提示TF-MP与肿瘤合并血栓形成具有相关性,但相关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研究TF-MP对肿瘤进展及血栓的预测极其重要。
转录因子激活蛋白-2(AP-2)在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癌变及化疗耐药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AP-2在不同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组织中分别呈现出抑癌或促癌的双向调控效应。研究AP-2在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可为相关肿瘤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结直肠癌淋巴转移严重影响其预后及生存,淋巴管生成在淋巴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来研究发现COX-2、MMP-7等因子可以促进VEGF-C的表达,而VEGF-C与其受体结合后激活相应信号通路可以促进淋巴管生成。目前,随着以上淋巴管生成相关因子在结直肠癌中被发现,结直肠癌淋巴管生成过程愈发清楚,但此类因子的确切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大部分结外鼻型自然杀伤(NK)/T细胞淋巴瘤(ENKTL)处于Ⅰ、Ⅱ期。由于较高的局部和系统性失败率,单纯放疗无法使早期患者获得高治愈率。同步或序贯放化疗成为早期ENKTL的标准治疗方案。对于Ⅲ、Ⅳ期患者,含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化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最为显著。晚期及复发难治患者常规化疗缓解后,可以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