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何迷恋动荡的生活

来源 :人民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kai1100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夜3点,轰炸连连的战火声终于渐渐消停了下来,加沙恢复了短暂的宁静。从地中海的海面上隐隐传来清真寺里开始教拜的声音,悠远而清扬。窗外是一条公路,已经有巴勒斯坦人赶着驴车开始进城卖菜。加沙,新的一天到来了。而周轶君,刚刚将手中的最后一条稿子发回公司,准备入睡。
  新华社驻加沙分社,是世界所有国家里惟一一个常设加沙记者站,而社员只有上海女孩周轶君一人。2002年6月至2004年7月,巴以局势最紧张冲突最激烈的两年里,这个27岁的女记者一直坚守在生死一线的炮火战地。
  当冲突和袭击发生时,向外逃散的人群中,只有她迎着战火冲上去,手中的武器是相机;距离她所住的公寓70米的地方曾落下过4枚导弹……在离死亡最近的地方,她把所见所闻通过博客传达给可以看到的每一个人。这些片段的集合汇就了一部作品——死亡、仇恨、真情、矛盾,交错并行,充斥着她从进入到离开的七百多个日夜。
  她说,并不是去送死,只是完成她想要做的这件事情,这是—个使命。她又说,如果真的能在工作岗位死了,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
  
  很难说清楚为何迷恋动荡的生活
  
  很多年前她就一直向往当战地记者,2002年,当新华社驻加沙分社有了一个空缺时,她争取到了这个机会,一个人留在了加沙,身兼文字记者、摄影记者、编辑三职。
  在加沙冲突一般发生在半夜。这时候是周轶君最紧张最繁忙的时刻,要关注最新消息,要在美联、路透、法新等通讯社的同行中抢新闻,要抓紧时间写稿发回国内编辑部。有时候一场冲突结束,她刚回家坐下,立刻又传来爆炸声。又有一个地方被炸了,于是又收拾相机再出门。
  每天,她要背着装有一台笔记本电脑、两架照相机机身、三个照相机镜头的10多斤重的采访包,跟着一个巴勒斯坦摄影师出去采访。两年里,她没有睡过一个早觉,她的睡眠时间一般最多只有6个小时,幸运的话,凌晨4点入睡,可以安稳地到早上八九点。
  电影《卢旺达饭店》里有一个镜头:主角开车去找食物,街上没有灯光,没有人,只有两边在燃烧的房子……这种绝望和恐惧的感觉对周轶君来说太熟悉了。加沙城遭空袭,14枚导弹接连落下,全城停电。轰炸一结束,周轶君立刻开车去现场拍片,那时,整条街上没有灯也没有人。她开着开着,车子压上了一根垂下来的电线,死一般的黑暗中,突然一片火花狂闪……
  这些听起来非人的生活,不过是周轶君在加沙最普通的日子。
  
  对她来说那不过是一种享受
  
  总有人问怎么能坚持两年,周对“坚持”这两个字表示奇怪。即便旁人看来再苦,对她来说,那不过是一种享受,于是,根本就谈不上需要坚持。
  中东的政治局势一直都是很复杂,特别是巴以这个地方,空间特别小,地缘、历史又特别复杂,纠缠特别多。很多大家看到的台面上东西,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周轶君接触过巴以局势中几个重要人物:她和阿拉法特共进过午餐,她眼中的阿拉法特是一个最好的模特,很配合,表情也很丰富;拍阿巴斯就难得多了,明知有记者拍照,他会故意不抬头,或者将头埋得很低,基本是个很低调的人;而亚辛则是个病人,他有非常软弱的一面,也有目光凌厉的—面,很难看透他。
  为了很快融入当地的生活,周轶君穿起当地女人的大黑袍子,蒙着头巾,但还是常常被人打。有一次,一个巴勒斯坦孩子向她砸砖头,整整半个月,她的脖子不能动,甚至连食物掉出嘴巴都无能为力。
  她要去抢新闻,她经常要和高大有力的外国男记者抢最佳拍摄位置,抢报道时间,彼此像打肉搏一样,相互拿胳膊肘捅来捅去。她还被人揪过头发,用三脚架打过……
  战争、生死,甚至被人如此欺负,这些都是这个上海姑娘之前20多年生命中没有经历过的。但是,哪怕是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周轶君都没有减少过好奇心,她总会有一种期待,期待第二天新闻的发生。
  她说,没有人会因为女性来帮助你,只有在这个领域中表现出卓越的素质,才会赢得同行的尊重。周轶君做到了。对她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虽然一直像个女战士,也不是没感觉到害怕。。2004年4月份,亚辛被炸死了,那是加沙打得最凶的一段时间,每个人都很惶恐。周轶君说,晚上三四点,自己常常望着窗外漆黑的夜幕,心里想,说不定这个时候真的有导弹飞进来。
  (摘自《外滩画报》)
其他文献
在巴黎市北部的第十八区,除了汇聚着圣心教堂和红磨坊等著名景点,还有一面写满“我爱你”的爱墙,那里是爱人、亲人们表达爱意的好去处。  爱墙坐落在巴黎市北蒙马特高地半山腰上的一个街头小公园里,穿过阿拜塞斯广场就能找到它。这公园属于巴黎公众休憩场所,这墙也是最普通的石墙。但在花草掩映之中,这面占地40平方米、由511块深蓝色的长方形瓷砖砌接而成的“壁画”,为参观者呈现了一幅手写样式的爱的宣言。  墙上用
期刊
一个人被一条狼追赶,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好披起一块羊皮,混入羊群之中。  狼追到羊群前,分辨不出哪一个是人。于是,狼问计于狐貍,狐狸深知人的本性,便对狼耳语了几句。狼窃喜,对着羊群高声道:“人啊,你把自己装扮成羊,真是太逼真了,我一点也看不出破绽。人,虽然你聪明,但有一件事你无法做到,那就是你能把自己扮成狼吗?”  狼的话音刚落,只见混入羊群中的人气愤地站了起来,把身上的羊皮一掀,说道:“谁说
期刊
许多人认为恐怖分子是一种现代产物,但一部叫《内部敌人》的新纪录片揭示了19世纪的无政府主义者较今天的恐怖势力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样的疯狂、残忍,破坏力甚至更大。  想象一下:一个狂暴的激进分子网络,针对世界各国领导人发起攻击。世界各大城市不断发生连环爆炸,人们惊慌失措。激進分子在世界各地流窜,所到之处留下破坏的废墟。  这一切曾经发生过。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无政府主义者掀起一阵暴力破坏高潮。他们
期刊
命运之神有一支金笔。当一个人诞生在世界上,他会在一张纸上写上他的名字。以后,每当这个人脸上出现一次笑容,他便用金笔在纸上画一个圈。  每当这个人使别人的脸上出现笑容,他便用金笔在纸上画两个圈。  命运之神还有一支银笔。随着人类渐渐长大,他的脸上也会出现哀伤痛苦的表情。每当他悲伤一次,命运之神便用银笔在纸上画一个圈。  每当他使人悲伤一次,命运之神便会用银笔在纸上画两个圈。  当一个人完成了一生的旅
期刊
三个好兄弟掉进了井里。生命垂危之际,一根绳子垂下,他们同时抓住绳子向上攀爬。  爬到井壁的一半,上边有人说:“绳子只能承担两个人的重量,否则,就会崩断。”三个人面面相觑。过了片刻,其中一个松开手,掉了下去,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另外两个人。  剩下的两个人眼里流着泪继续向上爬。爬到离井口还有1/3距离的时候,上面又有人说:“繩子现在只能承受一个人的重量,否则,就会崩断。”两个人紧紧抓着绳子,互相盯视着,
期刊
领导调到一个新地方不久,在村里种地的老爹就急急忙忙地来看望。  领导中午正巧有一个应酬,不能陪老爹吃饭,怕老人家生气,就给治下一家大酒店的老板打了个电话,嘱咐帮助招呼好一个客人。  老板问:“领导,是什么关系呀?我好根据情况安排。”领导蛮幽默地卖关子说:“特殊关系啊!”老板打破砂锅问到底:“怎么个特殊法嘛?”领导故作神秘:“别问那么多!反正我和他儿媳妇关系相当好。”老板嘿嘿一笑:“哦!明白!请领导
期刊
2006年11月14日,上午11时17分,身为兰空某团驻地飞行员的他驾着一架某型歼击机起飞,执行空中巡逻游猎任务。起飞、出航、空域动作和返航、解散加入起落航线均正常。  12时04分09秒,当飞机的高度下降至194米时,发动机突然发出“砰”的一声巨响,一群鸽子扑面而来。一时间,机身剧烈抖动,发动机转速突然下降,温度急剧上升,战机的高度平均每秒下降11米。  “我撞上鸟群了,我要调整跳伞。”12时0
期刊
8年前,一对在广东佛山市打工的中国夫妇,狠心将超生的幼女抛弃在佛山市社会福利院门口。后来,他们的女儿被一对美国夫妇领养,而且视同己出。  就在中国夫妇费尽周折,找到自己远在美国的女儿时,一场因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如洪水般袭来,女儿的养父失业了,女儿的养母也被大幅减薪,他们不得不卖掉汽车,勒紧裤带过日子,以渡过难关。而此时,这对中国夫妇经过打拼,已经成为拥有数百万资产的老板,夫妻俩决定接女儿和
期刊
一天,一位陆军元帅前来求见拿破仑,拿破仑知道是为了什么。但是,和每一位优秀的领导人一样,拿破仑同意听他讲话。陆军元帅带来了一个大获全胜的好消息,他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自己的战绩,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拿破仑静静地听着,没有插一句话。元帅很失望,他本以为拿破仑会热情洋溢地夸奖自己一番,但是没有。  元帅鼓起勇气,将刚刚讲过的话又重新复述了一遍。在他喋喋不休的陈述过程中,拿破仑仍然礼貌地静听,元帅把这当
期刊
中国:打造国际化校园    中国大陆这代年轻学子,每天都在感受全球化潮流带来的巨大变化与竞争。机会等待他们,也考验他们。  中国大陆学生比较务实、目标明确,善于把握每个机会,而国际化的速度与国际视野,拉近了中国学生与亚洲其他年轻竞争者的距离。  在北大校园草坪上,随处可见碧发、黑发、红发学生围成一圈,朗朗笑声里,中英、中法等多种语言交换正在进行着。  校园的国际化,促成跨国的“互惠”交流,而且渐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