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亭是一个煤炭资源型城市,财政收入近80%来源于工业,又地处关山林缘区,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农业产业发展短板是华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虽然近些年来,以工业反哺农业取得了一定突破,但农村基础薄弱,发展滞后,农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的“三农”最基本的特征还没有得到转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华亭转型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一、华亭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
华亭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全县“三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按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全面落实市级领导牵头抓总、行业牵头部门具体负责、相关责任单位聚力落实的工作机制,制定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意见》、脱贫攻坚专责清单及问责办法,修订完善县级领导包联乡镇等8项制度,进一步优化完善了“2+20”精准脱贫工作方案,坚持工作重心向重点贫困村聚焦,扶贫资金项目向重点领域倾斜,帮扶力量向工作一线下沉,创新开展脱贫攻坚“十大活动”,推行村村、村企、区域联建和富村带穷村、强村带弱村、社区带农村“三联三带”模式,建立健全“支部+”、党员领、能人带“三位一体”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机制,市级领导每人联系1个乡镇、包抓1个贫困村,全市136个帮扶单位4145名干部与98个村7890户贫困户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调整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98个,将深度贫困村驻村帮扶队员由3人增加到5人,先后选派驻村工作队长、队员1137人。整顿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13个,建成村级活动场所12个。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村22个、贫困人口7179户2.88万人,贫困发生率31.41%。2014至2017年累计脱贫5468户21267人,10个贫困村脱贫退出,剩余贫困人口2422户7683人,贫困发生率降至8.38%。2018年经本级验收、平凉市级抽查,共退出贫困人口2148户6711人,贫困人口减少到274户925人,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1.01%,达到整体脱贫摘帽标准。
2、农业两项指标连年提高。截止2018年统计数字,预计农业增加值较2017年增长3%,达到6.16亿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较上年增长13.8%,完成9437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对缩小。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持续拓展,工资性收入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农村消费持续增长,农民的衣食住行水平全面改善。
3、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升。耕地红线得到严格保护,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全市粮食总产量连续稳定在7.75万吨以上,粮食实现稳定自给。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华亭大黄”、“华亭独活”“华亭核桃”等品牌带动效应明显,牛、果、药等特色产业经营规模化、生产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全市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共确认确权面积41.58万亩。农村“三变”改革全面铺开。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农村创新创业和投资兴业持续增长。
4、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建制村通硬化路、自然村通动力电、C级危房改造基本完成,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达到100%。全县全域无垃圾行动成效显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启动实施,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二、华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问题
从华亭市农业农村发展情况看,农村经济增速放缓、农村劳动力外流、耕地闲置和农村衰落等问题凸显。同时农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农业新经济发展还不够充分,规模小、占比低,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贡献还不够大;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农业资源环境压力大、面源污染依然严重,与美丽华亭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农村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严重,留住人、留住年轻人的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村庄普遍缺人气、缺活力、缺生机;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农村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依然存在;村集体经济总体薄弱,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现象比较突出,村干部年龄老化,乡村治理能力和体系亟待强化;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收入水平差距依然较大,脱贫攻坚成果巩固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
同时随着近年来华亭市城镇化率逐年提高,城市人口逐年增加,随着城乡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人民群众对优质农产品、生态产品、乡村旅游等的需求更加迫切,质量和效益成为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主题,乡村经济将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在政府引导和市场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城鄉发展要素双向流动,城市资本、技术、人才下乡的进程不断加快,农业农村成为投资兴业新的热土,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拓展了广阔空间。同时农村“三变”改革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这都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基础。
三、华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1、进一步增强推动乡村振兴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①持之以恒推进乡村振兴。②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③层层落实推进乡村振兴。要着力完善乡村振兴的领导责任机制,明确推进乡村振兴的责任,将各项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将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年度,通过定期分步督查和工作实绩考核,推动建立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2、进一步完善城乡深度融合发展的扶持政策体系。①健全乡村振兴稳定投入保障机制。②拓宽乡村振兴投入渠道。③提高乡村振兴用地保障。④完善人才流向乡村保障政策。五是创新乡村振兴项目审批管理方式。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在不断加大本土人才培养的同时,也要借助“外脑”的力量,要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有作为。
3、进一步发挥农民推动乡村振兴的主体作用。①不断完善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机制。②充分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③倡导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④有效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五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不断提升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变“要我富”为“我要富”。
4、进一步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乡村产业体系。①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夯实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②通过科技创新和市场化建设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支撑。③推动多规合一规范引领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是把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到农业当中,通过要素和技术的创新,把农村的一产二产三产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构建农业以二产、三产交叉融合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华亭要进一步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乡村产业体系,就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以“五大三特”产业为基础,推动与之配套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仓储物流、生产经营服务等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来进一步推动提升一产的发展质量,增强绿色优质农产品的供给,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区域特色明显的产业体系。
5、进一步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整治。①强化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支持保护政策。②统筹乡村生态保护修复和资源合理利用。③健全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才能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一、华亭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
华亭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全县“三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按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全面落实市级领导牵头抓总、行业牵头部门具体负责、相关责任单位聚力落实的工作机制,制定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意见》、脱贫攻坚专责清单及问责办法,修订完善县级领导包联乡镇等8项制度,进一步优化完善了“2+20”精准脱贫工作方案,坚持工作重心向重点贫困村聚焦,扶贫资金项目向重点领域倾斜,帮扶力量向工作一线下沉,创新开展脱贫攻坚“十大活动”,推行村村、村企、区域联建和富村带穷村、强村带弱村、社区带农村“三联三带”模式,建立健全“支部+”、党员领、能人带“三位一体”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机制,市级领导每人联系1个乡镇、包抓1个贫困村,全市136个帮扶单位4145名干部与98个村7890户贫困户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调整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98个,将深度贫困村驻村帮扶队员由3人增加到5人,先后选派驻村工作队长、队员1137人。整顿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13个,建成村级活动场所12个。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村22个、贫困人口7179户2.88万人,贫困发生率31.41%。2014至2017年累计脱贫5468户21267人,10个贫困村脱贫退出,剩余贫困人口2422户7683人,贫困发生率降至8.38%。2018年经本级验收、平凉市级抽查,共退出贫困人口2148户6711人,贫困人口减少到274户925人,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1.01%,达到整体脱贫摘帽标准。
2、农业两项指标连年提高。截止2018年统计数字,预计农业增加值较2017年增长3%,达到6.16亿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较上年增长13.8%,完成9437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对缩小。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持续拓展,工资性收入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农村消费持续增长,农民的衣食住行水平全面改善。
3、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升。耕地红线得到严格保护,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全市粮食总产量连续稳定在7.75万吨以上,粮食实现稳定自给。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华亭大黄”、“华亭独活”“华亭核桃”等品牌带动效应明显,牛、果、药等特色产业经营规模化、生产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全市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共确认确权面积41.58万亩。农村“三变”改革全面铺开。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农村创新创业和投资兴业持续增长。
4、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建制村通硬化路、自然村通动力电、C级危房改造基本完成,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达到100%。全县全域无垃圾行动成效显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启动实施,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二、华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问题
从华亭市农业农村发展情况看,农村经济增速放缓、农村劳动力外流、耕地闲置和农村衰落等问题凸显。同时农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农业新经济发展还不够充分,规模小、占比低,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贡献还不够大;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农业资源环境压力大、面源污染依然严重,与美丽华亭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农村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严重,留住人、留住年轻人的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村庄普遍缺人气、缺活力、缺生机;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农村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依然存在;村集体经济总体薄弱,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现象比较突出,村干部年龄老化,乡村治理能力和体系亟待强化;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收入水平差距依然较大,脱贫攻坚成果巩固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
同时随着近年来华亭市城镇化率逐年提高,城市人口逐年增加,随着城乡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人民群众对优质农产品、生态产品、乡村旅游等的需求更加迫切,质量和效益成为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主题,乡村经济将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在政府引导和市场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城鄉发展要素双向流动,城市资本、技术、人才下乡的进程不断加快,农业农村成为投资兴业新的热土,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拓展了广阔空间。同时农村“三变”改革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这都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基础。
三、华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1、进一步增强推动乡村振兴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①持之以恒推进乡村振兴。②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③层层落实推进乡村振兴。要着力完善乡村振兴的领导责任机制,明确推进乡村振兴的责任,将各项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将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年度,通过定期分步督查和工作实绩考核,推动建立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2、进一步完善城乡深度融合发展的扶持政策体系。①健全乡村振兴稳定投入保障机制。②拓宽乡村振兴投入渠道。③提高乡村振兴用地保障。④完善人才流向乡村保障政策。五是创新乡村振兴项目审批管理方式。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在不断加大本土人才培养的同时,也要借助“外脑”的力量,要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有作为。
3、进一步发挥农民推动乡村振兴的主体作用。①不断完善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机制。②充分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③倡导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④有效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五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不断提升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变“要我富”为“我要富”。
4、进一步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乡村产业体系。①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夯实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②通过科技创新和市场化建设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支撑。③推动多规合一规范引领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是把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到农业当中,通过要素和技术的创新,把农村的一产二产三产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构建农业以二产、三产交叉融合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华亭要进一步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乡村产业体系,就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以“五大三特”产业为基础,推动与之配套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仓储物流、生产经营服务等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来进一步推动提升一产的发展质量,增强绿色优质农产品的供给,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区域特色明显的产业体系。
5、进一步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整治。①强化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支持保护政策。②统筹乡村生态保护修复和资源合理利用。③健全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才能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