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知识繁多,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通过观察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会学生科学的解题思路,运用恰当的解题方法,多角度的思考问题,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数学 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0.095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推动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使教育的改革面临着严峻的压力和挑战,新课标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高中数学的教学重讲授轻参与,重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学习仅仅针对高考考试,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在新课改的环境之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加深理解,开拓探索创新的精神,爱上数学,在数学的世界里汲取营养,积极主动的求知求学。教师应开拓教学方法,利用新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组织的逻辑性强,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渐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提高学生抽象创新思维能力和加强知识的应用和迁移能力。课堂教学实践改革是深化新课标改革的关键,也是难点。在此,笔者就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现状来分析,为什么数学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1.从课程目标来看,中国对数学教育一直是格外重视的,课程内容比较系统,学生基本功比较扎实,但是在应试教育和高考升学的双重压力下,课程目标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课程学习主要是经过传授来进行的,教师把数学理论和概念直接告诉学生,缺少了学生探索研究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和理论,但是缺乏感悟和思考,应用能力不强。
2.从课程结构方面来看,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忽视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实际的联系以及与其他分支、学科之间的联系,除了与物理、化学等理科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之间有必要的联系之外,没有体现在数学的时代背景和应用功能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到那些复杂的理论的情况并不多,因此,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困难且学无用武之地。数学学科的教学设计和课程结构并没有充分发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3.从课程实践来看,课堂氛围比较呆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小心谨慎,害怕犯错,对概念、公式和定理不能理解的就死记硬背,没有积极参与课堂的意识,或者对课程缺乏兴趣和信心,师生的互动性不强。
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数学的教学需求和当代学生智力和身心的发展要求了。新课改是有效的转变教学理念的一个途径。
二、教学理念的革新
新课改是为了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适应科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提高国家的软实力。那么数学教育的新课改“新”在哪里?这就要体现在新的教学理念上。
1.数学教师摒弃传统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例如,著名的华裔科学家陈景润的哥特巴赫猜想就是一个伟大的创新。学习数学,引导学生多思考,开展广阔丰富的想象力训练,高中数学教师鼓励学生多看有关数学发展前沿的書籍,汲取当代最新的数学思想,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变换角度,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倡导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另外,实践也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通过实践参与课堂,将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用数学知识解释身边的事情,增强小组合作,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相互学习,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2.由浅入深,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数学课程应该化繁为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着重把基础的数学的概念、法则、结论讲清楚,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数学规律,自己去推论数学定律,让学生理解数学规律和数学的本质,增强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已有的认知水平,精心地开展教学设计,尽量让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有心理准备,逐渐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心理,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使学生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3.开放性的课堂教学。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利用几何画板这样的教学工具为学生提供一个形象生动的动态学习体验,在代数,尤其是平面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模块的学习中有较强的辅助作用。教师要善于创造情境,比如可以用提问、小组讨论的方法进行新课的导入,在讲到“排列与组合”的时候,排列与组合的共同点是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比较两者的区别,排列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公式为A(n,m)=n×(n-1)……(n-m+1)=n!/(n-m)!组合是无论怎样的顺序并成一组,公式为C(n,m)=P(n,m)/P(m,m)=n!/m!(n-m)!,遇到这样一道题:将4封信投入3个邮筒,有多少种不同的投法?每封信都有3个选择。信与信之间是分步关系,因此是组合关系。比如先放第1封信,有3种可能性接着再放第2封有3种可能性,直到第4封,所以分步属于乘法原则即3×3×3×3=81,在教学排列组合题的时候更多是请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从别人的思想中找到自己的问题,完善自己的思维模式,与大家交换学习方法和学习心得,使每个人的视野和思维都得到扩展。另外,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张扬个性,发挥自己的才能解决问题。再有,教师可以利用“案例”辅助传授知识,增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例如,在讲到“函数的单调性”的时候,请学生根据自己已知的地理知识,说出一天内气温的变化情况,并且用函数图像画出来。拿出画出的几个图像,分别为起点在原点、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图像,指数函数图像,第一象限的反比例函数图像,呈起伏变动的不规则函数图像,让学生们比较从而选择出适合本问题的函数图像,并且提问学生原因,从而引出函数在定义域区间内的单调性的性质。
三、结束语
在新课改的课程要求下,教师应从自身出发,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秉承教育改革的精神,落实教育实践,转变和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实施开放性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创新和实践,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循序渐进,逐渐增强学生的信心。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数学 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0.095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推动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使教育的改革面临着严峻的压力和挑战,新课标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高中数学的教学重讲授轻参与,重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学习仅仅针对高考考试,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在新课改的环境之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加深理解,开拓探索创新的精神,爱上数学,在数学的世界里汲取营养,积极主动的求知求学。教师应开拓教学方法,利用新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组织的逻辑性强,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渐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提高学生抽象创新思维能力和加强知识的应用和迁移能力。课堂教学实践改革是深化新课标改革的关键,也是难点。在此,笔者就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现状来分析,为什么数学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1.从课程目标来看,中国对数学教育一直是格外重视的,课程内容比较系统,学生基本功比较扎实,但是在应试教育和高考升学的双重压力下,课程目标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课程学习主要是经过传授来进行的,教师把数学理论和概念直接告诉学生,缺少了学生探索研究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和理论,但是缺乏感悟和思考,应用能力不强。
2.从课程结构方面来看,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忽视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实际的联系以及与其他分支、学科之间的联系,除了与物理、化学等理科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之间有必要的联系之外,没有体现在数学的时代背景和应用功能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到那些复杂的理论的情况并不多,因此,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困难且学无用武之地。数学学科的教学设计和课程结构并没有充分发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3.从课程实践来看,课堂氛围比较呆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小心谨慎,害怕犯错,对概念、公式和定理不能理解的就死记硬背,没有积极参与课堂的意识,或者对课程缺乏兴趣和信心,师生的互动性不强。
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数学的教学需求和当代学生智力和身心的发展要求了。新课改是有效的转变教学理念的一个途径。
二、教学理念的革新
新课改是为了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适应科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提高国家的软实力。那么数学教育的新课改“新”在哪里?这就要体现在新的教学理念上。
1.数学教师摒弃传统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例如,著名的华裔科学家陈景润的哥特巴赫猜想就是一个伟大的创新。学习数学,引导学生多思考,开展广阔丰富的想象力训练,高中数学教师鼓励学生多看有关数学发展前沿的書籍,汲取当代最新的数学思想,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变换角度,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倡导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另外,实践也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通过实践参与课堂,将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用数学知识解释身边的事情,增强小组合作,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相互学习,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2.由浅入深,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数学课程应该化繁为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着重把基础的数学的概念、法则、结论讲清楚,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数学规律,自己去推论数学定律,让学生理解数学规律和数学的本质,增强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已有的认知水平,精心地开展教学设计,尽量让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有心理准备,逐渐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心理,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使学生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3.开放性的课堂教学。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利用几何画板这样的教学工具为学生提供一个形象生动的动态学习体验,在代数,尤其是平面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模块的学习中有较强的辅助作用。教师要善于创造情境,比如可以用提问、小组讨论的方法进行新课的导入,在讲到“排列与组合”的时候,排列与组合的共同点是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比较两者的区别,排列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公式为A(n,m)=n×(n-1)……(n-m+1)=n!/(n-m)!组合是无论怎样的顺序并成一组,公式为C(n,m)=P(n,m)/P(m,m)=n!/m!(n-m)!,遇到这样一道题:将4封信投入3个邮筒,有多少种不同的投法?每封信都有3个选择。信与信之间是分步关系,因此是组合关系。比如先放第1封信,有3种可能性接着再放第2封有3种可能性,直到第4封,所以分步属于乘法原则即3×3×3×3=81,在教学排列组合题的时候更多是请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从别人的思想中找到自己的问题,完善自己的思维模式,与大家交换学习方法和学习心得,使每个人的视野和思维都得到扩展。另外,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张扬个性,发挥自己的才能解决问题。再有,教师可以利用“案例”辅助传授知识,增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例如,在讲到“函数的单调性”的时候,请学生根据自己已知的地理知识,说出一天内气温的变化情况,并且用函数图像画出来。拿出画出的几个图像,分别为起点在原点、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图像,指数函数图像,第一象限的反比例函数图像,呈起伏变动的不规则函数图像,让学生们比较从而选择出适合本问题的函数图像,并且提问学生原因,从而引出函数在定义域区间内的单调性的性质。
三、结束语
在新课改的课程要求下,教师应从自身出发,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秉承教育改革的精神,落实教育实践,转变和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实施开放性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创新和实践,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循序渐进,逐渐增强学生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