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积累生活体验,丰富写作素材。
教师平时指导学生写作文,大多把精力集中在写作方法上,而忽视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开头结尾等反复详细讲解,学生则认真反复练习,但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这样的做法并未及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引导学生"找米"、"积米"上。要学生学会积累生活体验,必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悟生活。有经验的教师知道写作是一种情感、体验的付出,"情动于衷而发于言"。教育家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因此,教写作就应从教感情入手,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体悟生活。学生由于受年龄和心理的限制,缺乏一定的生活阅历,对身边发生的事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导致作文内容苍白空洞。其实只要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发现生活原来是丰富多彩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工作至关重要,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细心观察,用心感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朵红花,一片绿叶,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声亲切的问候,都可以成为他们观察的对象。学会了观察,懂得了思考,就有了写作素材,学生作文就成了"有米之炊"。为防止这种要求流于形式,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及时采取一些措施给予必要的引导和鼓励。比如在训练写人记事的文题时,我先在两周前提前布置学生去用心观察身边的人物,洞察周围的事物,并以周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或者制作成资料卡片,建立起写作素材"小仓库",再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全班共同交流赏析,之后完成习作。这样,既有效地督促了学生感悟生活的过程,又让学生养成了积累素材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自觉地在生活中接受熏陶、磨炼和教育,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写出优秀的富有灵性、个性的作品。
语文教师不能仅仅把课本知识的传授当做自己教学的唯一任务,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即语文教师也要开展一些丰富学生情感的活动,并及时进行总结,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指导。
二、广泛阅读文本,厚积写作语言。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观察是直接的积累,阅读是间接的积累。一个人作文水平的高低,与他的知识面、语言驾驭能力、写作技巧的掌握等有密切的关系。而广博的知识需要广泛的阅读来获得,语言驾驭能力也需要大量的阅读来完成。叶圣陶先生说:"至于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所以涉猎广泛,见多识广,胸中自有"丘壑"。这样,在作文的过程中,就不会感觉自己无话可说,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空洞无物,而是洋洋洒洒,言之有物了。同时,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语文老师要鼓励学生多读名著,多读高品位的文学作品,以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和人文内涵。首都师大附中特级教师阮翠莲也强调:"读书必须读名著,读书必须要思考,读书必须要写心得体会。"在阅读中还要教会学生浏览、泛读、略读、精读、品读等方法。并指导学生根据阅读内容和阅读需要来确定阅读方法。有的书浅尝辄止,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有的书则需咀嚼消化。知识性讀物可以泛读和略读;文质兼美的佳作可品读和精读;尤其是一些写得精彩的名篇佳段,把它存入作文材料库,在闲着的时候朗读或背诵。这样就能逐步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作文水平,写起作文来,才会运用自如。
因此,课外阅读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情感,是学生积累语言的一个重要手段。没有语言的吸收,就不可能有丰富的表达,这其中少不了读书笔记的摘抄及诵读,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语言新鲜生动,表达自如。
三、改变训练方法,提升写作技能。
著名作家巴金说:"只有写,你才会写。"这句话说得真实而深刻。一切有成就的作家都很重视"写",所以,学生的"练笔"在写作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盲目的训练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练"也要讲究方法。我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让学生养成好习惯,每一次训练都选准写作的切入口,训练过程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字数由少到多,循序渐进。其次训练要保证一定数量。作文能力的提高过程是螺旋式的,没有量的保证就不会有质的突破。每一周的训练都要有严格的计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是训练的形式要多样,方式要有创新。
四、探索批改途径,有效提高效率。
科学有效地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但传统的批改都是教师的"一言堂",不论是什么批改标准,学生都得被动接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没有任何话语权。清人唐彪说:"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可见,文章"入妙"须"频改",而这个"频改",却是作者自己的"改",才能领悟文章"入妙"之法。因此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写好文章的必要一步。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我要求学生每写好一篇文章都要分成三个层面的评价,即互评、自评、师评。在评价前要先给学生方法上的指导,并要有总体要求。第一步互评:作文写好后,先在班级内互相交流评价,写出评语,打出等第。第二步自评:在互评的基础上,学生拿到自己的作文参考别人的评价再次思考,并在文章下面写下自己认为需要修改的词语段落等,并再次写上评语等第。第三步师评:由教师作最后的评价。教师这一遍的批改至关重要,既可以检查上两次的互评自评环节学生是否用心,又可以参阅评价意见提出更中肯的建议。这样不厌其烦地长久坚持下来,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而然就会提高。因此,教师重视和强调对学生作文的评析,既可以使学生学会正确修改作文,又可以让学生对作文活动产生兴趣,让作文兴趣成为学生写好作文的"最好的老师"。总之,作文教学中,作文评语这片天地值得好好利用,及时展开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自由的对话,用情用心去浇灌这一片沃土。
叶圣陶先生曾经把作文与做人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既是作文的需要,又是做人的需要。写作的源泉来自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只有真情才能动人。实践证明,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勤于钻研、勇于探索、遵循写作教学的规律,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感悟、体验,才能突破作文教学的"瓶颈"。世界是无穷的,生活的魅力也没有止境,只有让学生们用自己年轻热情充满生命活力的目光去用心感受,用细腻善感真实的心灵去感受,去大胆发现,那么整个世界都是属于他们的,我们的作文教学也一定能迎来阳光明媚的春天。
教师平时指导学生写作文,大多把精力集中在写作方法上,而忽视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开头结尾等反复详细讲解,学生则认真反复练习,但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这样的做法并未及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引导学生"找米"、"积米"上。要学生学会积累生活体验,必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悟生活。有经验的教师知道写作是一种情感、体验的付出,"情动于衷而发于言"。教育家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因此,教写作就应从教感情入手,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体悟生活。学生由于受年龄和心理的限制,缺乏一定的生活阅历,对身边发生的事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导致作文内容苍白空洞。其实只要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发现生活原来是丰富多彩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工作至关重要,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细心观察,用心感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朵红花,一片绿叶,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声亲切的问候,都可以成为他们观察的对象。学会了观察,懂得了思考,就有了写作素材,学生作文就成了"有米之炊"。为防止这种要求流于形式,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及时采取一些措施给予必要的引导和鼓励。比如在训练写人记事的文题时,我先在两周前提前布置学生去用心观察身边的人物,洞察周围的事物,并以周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或者制作成资料卡片,建立起写作素材"小仓库",再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全班共同交流赏析,之后完成习作。这样,既有效地督促了学生感悟生活的过程,又让学生养成了积累素材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自觉地在生活中接受熏陶、磨炼和教育,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写出优秀的富有灵性、个性的作品。
语文教师不能仅仅把课本知识的传授当做自己教学的唯一任务,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即语文教师也要开展一些丰富学生情感的活动,并及时进行总结,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指导。
二、广泛阅读文本,厚积写作语言。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观察是直接的积累,阅读是间接的积累。一个人作文水平的高低,与他的知识面、语言驾驭能力、写作技巧的掌握等有密切的关系。而广博的知识需要广泛的阅读来获得,语言驾驭能力也需要大量的阅读来完成。叶圣陶先生说:"至于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所以涉猎广泛,见多识广,胸中自有"丘壑"。这样,在作文的过程中,就不会感觉自己无话可说,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空洞无物,而是洋洋洒洒,言之有物了。同时,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语文老师要鼓励学生多读名著,多读高品位的文学作品,以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和人文内涵。首都师大附中特级教师阮翠莲也强调:"读书必须读名著,读书必须要思考,读书必须要写心得体会。"在阅读中还要教会学生浏览、泛读、略读、精读、品读等方法。并指导学生根据阅读内容和阅读需要来确定阅读方法。有的书浅尝辄止,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有的书则需咀嚼消化。知识性讀物可以泛读和略读;文质兼美的佳作可品读和精读;尤其是一些写得精彩的名篇佳段,把它存入作文材料库,在闲着的时候朗读或背诵。这样就能逐步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作文水平,写起作文来,才会运用自如。
因此,课外阅读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情感,是学生积累语言的一个重要手段。没有语言的吸收,就不可能有丰富的表达,这其中少不了读书笔记的摘抄及诵读,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语言新鲜生动,表达自如。
三、改变训练方法,提升写作技能。
著名作家巴金说:"只有写,你才会写。"这句话说得真实而深刻。一切有成就的作家都很重视"写",所以,学生的"练笔"在写作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盲目的训练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练"也要讲究方法。我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让学生养成好习惯,每一次训练都选准写作的切入口,训练过程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字数由少到多,循序渐进。其次训练要保证一定数量。作文能力的提高过程是螺旋式的,没有量的保证就不会有质的突破。每一周的训练都要有严格的计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是训练的形式要多样,方式要有创新。
四、探索批改途径,有效提高效率。
科学有效地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但传统的批改都是教师的"一言堂",不论是什么批改标准,学生都得被动接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没有任何话语权。清人唐彪说:"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可见,文章"入妙"须"频改",而这个"频改",却是作者自己的"改",才能领悟文章"入妙"之法。因此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写好文章的必要一步。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我要求学生每写好一篇文章都要分成三个层面的评价,即互评、自评、师评。在评价前要先给学生方法上的指导,并要有总体要求。第一步互评:作文写好后,先在班级内互相交流评价,写出评语,打出等第。第二步自评:在互评的基础上,学生拿到自己的作文参考别人的评价再次思考,并在文章下面写下自己认为需要修改的词语段落等,并再次写上评语等第。第三步师评:由教师作最后的评价。教师这一遍的批改至关重要,既可以检查上两次的互评自评环节学生是否用心,又可以参阅评价意见提出更中肯的建议。这样不厌其烦地长久坚持下来,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而然就会提高。因此,教师重视和强调对学生作文的评析,既可以使学生学会正确修改作文,又可以让学生对作文活动产生兴趣,让作文兴趣成为学生写好作文的"最好的老师"。总之,作文教学中,作文评语这片天地值得好好利用,及时展开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自由的对话,用情用心去浇灌这一片沃土。
叶圣陶先生曾经把作文与做人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既是作文的需要,又是做人的需要。写作的源泉来自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只有真情才能动人。实践证明,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勤于钻研、勇于探索、遵循写作教学的规律,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感悟、体验,才能突破作文教学的"瓶颈"。世界是无穷的,生活的魅力也没有止境,只有让学生们用自己年轻热情充满生命活力的目光去用心感受,用细腻善感真实的心灵去感受,去大胆发现,那么整个世界都是属于他们的,我们的作文教学也一定能迎来阳光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