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选修课“配位化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化学教育(中英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h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配位化学为例,介绍了在专业选修课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将配位化学发展史上国内外科学家追求真知、热爱祖国、向往和平的一些励志故事融入配位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创新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将配位化学专业知识的讲授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实现专业选修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做到把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其他文献
新一轮课程改革,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倍加关注,但要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师的高水平教学行为,则需要有效的教研抓手,“同课异构”是重要的途径之一.在一次名师工作室活动中,甲、乙两位教师分别执教“二倍角三角函数(2)”.从课堂教学的目标、进程和效果来看,两位教师的教学目标合理,所选例题和练习难度与教材相当,但教学的出发点、内容的组织和师生互动的形式有明显的区别.
摘 要 中学生网络德育出现“人学空场”问题,根源在于人本教育的缺失从而造成人的异化:将人工具化而无视人的个体性,将人抽象化而无视人的具体性,将人同塑化而无视人的主体性。突破这一困境,必须要坚持马克思的人学理念以求得人性的复归:在德育目标的制定上,以人为本从而复归人性;在德育内容的选择上,“引人入胜”从而复归生活;在德育过程的实施中,“因人而异”从而复归个体。  关 键 词 中学生网络德育;人学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