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距离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已经有一段时日,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前提下,体育教学的改革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要使高中体育教学跟上时代的潮流,符合新课改提出的精神要求,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本文就围绕着这一主题,探讨一下高中体育的教学创新模式。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 创新 模式
引言:
在新课改的号召和要求下,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都在纷纷追求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此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了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配套,高中体育的教学模式也必须在探索中有所创新。
一 、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新课改的稳步推进,也使教育教学工作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的有了进一步的要求。传统的体育教学更注重的是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但这样的标准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体育教学工作的需要。随着当前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体育教学除了要关注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还应关注对学生心理素质和人格的教育。这就使我们必须要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做出创新。
二、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创新是为了修正以往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因此要是实现体育教学的创新,就要先发现以往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而发现了以往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体育教育模式的创新也就事半功倍。
(一)忽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题地位。
以往的体育教学,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没有发言权,只能顺着老师的教学计划来进行。殊不知,不管是体育教学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都是针对学生展开的,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课堂的主角,老师的作用是引导和启发。而以往的体育教学却正好颠倒,把老师当做主题,学生要做的就是听从老师的安排。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忽视了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还很难调动起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度。很难达到 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度不够。
高中阶段也正是学习任务最繁忙的阶段,学生将绝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在最重要的文化学习上,很少有时间投入在体育锻炼上,即使是体育课上有些学生仍然不忘背单词。而对家长和老师来说,往往也会纵容鼓励学生以高考为主,以文化课学习为主,这就导致了体育教学被忽视。
(三)没有注重体育教学的心理教育作用。
体育教育除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外,还应当有心理教育的作用。尤其是对高中阶段的体育教育来说,更应该如此。高强度的学习任务和高密度的考试,很容易使部分学生出现种种心理问题,而体育教学除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外还应该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而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很少有对这方面的重视。
三、高中体育教学创新模式的设想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鉴于传统体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中,首先就是要关注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体育课堂上的主题。最起码要让学生有选择的权利。
(二)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和老师的双向互动
其次,要想实现体育教学在对学生身体素质教育的同时达到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就要打破以往体育课堂压抑的课堂气氛,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上课氛围。老师要敢于放下自己的身段和以平和的口吻和平和的身份和学生交流。这样才能发现每个学生的特性和存在的心理问题。然后通过游戏等方式对他们加以引导。
(三)课堂教育和生活教育相结合
考虑到高中阶段学习任务的特殊性,高中的体育课数量还是很有限的,要想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完善学生人格的效果,仅仅凭有限的体育课上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体育教育的理念应该贯穿课上和课下。寄宿制的学校可以通过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活动的方式实现体育教育的延伸。除此之外还需要学生家长的配合。通过家长会的方式和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沟通,是学生家长体会到体育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玩这么简单。而且家庭教育是多对一的教育,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了解肯定比老师多。相比在学校一对多的教育,通过家长来进行体育教育,方式可能会比在学校的教育效果更好。
结论:综上所述,高中体育教育进行模式创新,不仅仅是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呼应,也是对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塑造学生完善人格,为未来学生的成长和学生走向社会打基础。所以,高中体育教育创新是有深刻的时代意义的。在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中,必须勇于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大胆探索、创新新的体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军委.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文理导航(下旬). 2010(06)
[2]施雪梅.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 民营科技. 2010(05)
[3]龙升远,宋桂梅.新课程标准下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研究[J]. 科技信息. 2006(12)
[4]郭龙.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S1)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 创新 模式
引言:
在新课改的号召和要求下,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都在纷纷追求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此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了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配套,高中体育的教学模式也必须在探索中有所创新。
一 、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新课改的稳步推进,也使教育教学工作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的有了进一步的要求。传统的体育教学更注重的是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但这样的标准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体育教学工作的需要。随着当前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体育教学除了要关注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还应关注对学生心理素质和人格的教育。这就使我们必须要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做出创新。
二、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创新是为了修正以往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因此要是实现体育教学的创新,就要先发现以往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而发现了以往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体育教育模式的创新也就事半功倍。
(一)忽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题地位。
以往的体育教学,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没有发言权,只能顺着老师的教学计划来进行。殊不知,不管是体育教学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都是针对学生展开的,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课堂的主角,老师的作用是引导和启发。而以往的体育教学却正好颠倒,把老师当做主题,学生要做的就是听从老师的安排。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忽视了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还很难调动起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度。很难达到 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度不够。
高中阶段也正是学习任务最繁忙的阶段,学生将绝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在最重要的文化学习上,很少有时间投入在体育锻炼上,即使是体育课上有些学生仍然不忘背单词。而对家长和老师来说,往往也会纵容鼓励学生以高考为主,以文化课学习为主,这就导致了体育教学被忽视。
(三)没有注重体育教学的心理教育作用。
体育教育除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外,还应当有心理教育的作用。尤其是对高中阶段的体育教育来说,更应该如此。高强度的学习任务和高密度的考试,很容易使部分学生出现种种心理问题,而体育教学除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外还应该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而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很少有对这方面的重视。
三、高中体育教学创新模式的设想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鉴于传统体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中,首先就是要关注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体育课堂上的主题。最起码要让学生有选择的权利。
(二)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和老师的双向互动
其次,要想实现体育教学在对学生身体素质教育的同时达到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就要打破以往体育课堂压抑的课堂气氛,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上课氛围。老师要敢于放下自己的身段和以平和的口吻和平和的身份和学生交流。这样才能发现每个学生的特性和存在的心理问题。然后通过游戏等方式对他们加以引导。
(三)课堂教育和生活教育相结合
考虑到高中阶段学习任务的特殊性,高中的体育课数量还是很有限的,要想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完善学生人格的效果,仅仅凭有限的体育课上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体育教育的理念应该贯穿课上和课下。寄宿制的学校可以通过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活动的方式实现体育教育的延伸。除此之外还需要学生家长的配合。通过家长会的方式和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沟通,是学生家长体会到体育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玩这么简单。而且家庭教育是多对一的教育,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了解肯定比老师多。相比在学校一对多的教育,通过家长来进行体育教育,方式可能会比在学校的教育效果更好。
结论:综上所述,高中体育教育进行模式创新,不仅仅是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呼应,也是对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塑造学生完善人格,为未来学生的成长和学生走向社会打基础。所以,高中体育教育创新是有深刻的时代意义的。在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中,必须勇于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大胆探索、创新新的体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军委.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文理导航(下旬). 2010(06)
[2]施雪梅.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 民营科技. 2010(05)
[3]龙升远,宋桂梅.新课程标准下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研究[J]. 科技信息. 2006(12)
[4]郭龙.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