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玄奘是中国唐代著名僧人、旅行家、佛经翻译家、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家境贫寒,父母早丧,13岁受度为僧,20岁受具足戒。出家后四处求学,遍访名师,为澄清疑窦,决心西行求法,以释所惑。
贞观三年(629年),玄奘离开长安,经姑臧(今甘肃武威),出敦煌,再经今新疆和中亚等地,贞观五年终于到达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进入了当时印度佛教的中心那烂陀寺。他从该寺戒贤三藏学习《瑜伽师地论》等各类论典,历时五年。贞观十年始游历印度东部、南部、西部、北部数十国,广泛参学,几经四年。回那烂陀寺后,应戒贤之嘱,主讲《摄大乘论》、《唯识抉择论》。时该寺师子光根据《三论》批判《瑜伽师地论》,玄奘乃撰《会宗论》三千颂,融会大乘佛教空有二宗(中观、瑜伽二派),批驳师子光的见解,受到戒贤的赞赏。曾和顺世论者辩论获胜,还奉戒贤之命,独自同小乘论师辩论,亦获大胜。戒日王还在曲女城为玄奘设无遮大会,以玄奘所著《会宗论》、《制恶见论》的论点标宗,任人难破。经十八天大会终了,无人能予以诘难。一时名震五印,受到大、小乘佛教徒的一致推崇,被大乘佛教徒尊为“大乘天”,被小乘佛教徒尊为“解脱天”。
贞观十九年,玄奘谢绝了五印朝野多方恳留,史书记载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书共520夹,67部。回国后主要从事佛经翻译,从贞观十九年,至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共译出佛教经论75部,1335卷。他还把入印路途所亲历的110个及得之传闻的28个城邦、地区、国家的概况,写成《大唐西域记》12卷,为研究中古时期中亚、南亚诸国的历史、地理、宗教、文化和中西交通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玄奘的翻译,从数量来说,占唐代译经总卷数的一半以上,是中国佛教史上其他三大译经师鸠摩罗什、真谛、不空译经总数的一倍多。玄奘精通梵、汉文字,且对佛理有很深的造诣,又亲自主译,因此他所译的经典,精确得当,且能矫正旧译的讹谬,在佛经翻译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后人通常称他主译的经论为“新译”。
玄奘还与其弟子窥基一起创立了法相宗(亦称唯识宗)。该宗根据《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等,判释迦一代教法为有、空、中道三时,即小乘教、般若教与唯识教。其基本教理主张,世界的一切现象都是由第八识阿赖耶识所变现,宣扬识有境无,并以三自性说统摄其对世界的价值判断,说明世界依识而变现,解脱在于转依,即转识之染为净,转识成智;对宇宙人生的细密概念分析结构即五位百法;关于修行的阶次与依据,它提出六种住(种性住、解行住等)和五位说(从资粮位至究竟位五等);其观想修持法有五重(从观所取空而观能取空,最终是双观二空)。法相宗对认识本性和生起所作的分析构成了佛教哲学中宝贵的认识论学说和相关的逻辑学。
玄奘弟子很多,神防、嘉商、普光、窥基,号称奘门四哲,都是法相学大家;普光、法宝、神泰,被称为俱舍三大家;窥基、神泰等又是因明学巨匠。另有新罗僧圆测、元晓、道宣、怀素等皆为一代宗师。
贞观三年(629年),玄奘离开长安,经姑臧(今甘肃武威),出敦煌,再经今新疆和中亚等地,贞观五年终于到达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进入了当时印度佛教的中心那烂陀寺。他从该寺戒贤三藏学习《瑜伽师地论》等各类论典,历时五年。贞观十年始游历印度东部、南部、西部、北部数十国,广泛参学,几经四年。回那烂陀寺后,应戒贤之嘱,主讲《摄大乘论》、《唯识抉择论》。时该寺师子光根据《三论》批判《瑜伽师地论》,玄奘乃撰《会宗论》三千颂,融会大乘佛教空有二宗(中观、瑜伽二派),批驳师子光的见解,受到戒贤的赞赏。曾和顺世论者辩论获胜,还奉戒贤之命,独自同小乘论师辩论,亦获大胜。戒日王还在曲女城为玄奘设无遮大会,以玄奘所著《会宗论》、《制恶见论》的论点标宗,任人难破。经十八天大会终了,无人能予以诘难。一时名震五印,受到大、小乘佛教徒的一致推崇,被大乘佛教徒尊为“大乘天”,被小乘佛教徒尊为“解脱天”。
贞观十九年,玄奘谢绝了五印朝野多方恳留,史书记载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书共520夹,67部。回国后主要从事佛经翻译,从贞观十九年,至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共译出佛教经论75部,1335卷。他还把入印路途所亲历的110个及得之传闻的28个城邦、地区、国家的概况,写成《大唐西域记》12卷,为研究中古时期中亚、南亚诸国的历史、地理、宗教、文化和中西交通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玄奘的翻译,从数量来说,占唐代译经总卷数的一半以上,是中国佛教史上其他三大译经师鸠摩罗什、真谛、不空译经总数的一倍多。玄奘精通梵、汉文字,且对佛理有很深的造诣,又亲自主译,因此他所译的经典,精确得当,且能矫正旧译的讹谬,在佛经翻译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后人通常称他主译的经论为“新译”。
玄奘还与其弟子窥基一起创立了法相宗(亦称唯识宗)。该宗根据《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等,判释迦一代教法为有、空、中道三时,即小乘教、般若教与唯识教。其基本教理主张,世界的一切现象都是由第八识阿赖耶识所变现,宣扬识有境无,并以三自性说统摄其对世界的价值判断,说明世界依识而变现,解脱在于转依,即转识之染为净,转识成智;对宇宙人生的细密概念分析结构即五位百法;关于修行的阶次与依据,它提出六种住(种性住、解行住等)和五位说(从资粮位至究竟位五等);其观想修持法有五重(从观所取空而观能取空,最终是双观二空)。法相宗对认识本性和生起所作的分析构成了佛教哲学中宝贵的认识论学说和相关的逻辑学。
玄奘弟子很多,神防、嘉商、普光、窥基,号称奘门四哲,都是法相学大家;普光、法宝、神泰,被称为俱舍三大家;窥基、神泰等又是因明学巨匠。另有新罗僧圆测、元晓、道宣、怀素等皆为一代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