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结合总体生产和各工序班组生产情况,制定班组实际目标生产量,并采集各工序班组生产情况相关的原始数据,然后通过统计过程控制方法对每个环节的数据进行具体分析,最后确定影响施工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而指导生产低成本高效率运行。
关键词:地震勘探;统计;分析;过程;控制
一、引言
由于地震勘探生产要经过数十道工序环节,如何在施工生产过程中保证各个环节都稳定和高效的生产显得特别重要。在当前大道数高效采集技术逐渐普及的条件下,如何有效的监控整个施工过程、最大限度的降低外界对生产的干扰,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对于降低生产成本和确保高效生产是一个挑战。对于国内普通地震勘探项目而言,施工生产工序过程的统计分析和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广泛的的实际应用。然而,对于类似沙特阿美项目这种超长合同期和超高道数的地震勘探施工生产的统计分析在国内罕见,在此将特别介绍的是该项目生产过程中的统计技术和分析方法,及其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成熟应用,通过对这一方法的重复使用和对过程的不断修改,最终实现施工生产的最优化管理,其主要强调用科学的统计和分析方法来保证低成本和稳定高效的生产过程。
二、施工生产过程中的统计分析基本原理和方法
为了更好的介绍我们统计分析的原理,首先需要引入三个概念,即最低月产量(MMP-Monthly Minmum Production)、目标月产量(MMP*(100+n)%)和班组实际目标生产量(MMP*[(100+n)+m]%)。最低月产量(MMP)是甲方合同要求项目施工必须达到的产量,施工生产必须要达到这个要求,否则要面临巨额罚款甚至到终止合同。目标月产量(MMP*(100+n)%)是项目部根据实际投入和期望的赢利值而设定的最低月产量要求,其根据不同工区情况一般为合同最低月产量的100%-180%不等。而班组实际目标生产量(MMP*[(100+n)+m]%)是小队为更好的完成施工生产任务,确保施工过程稳定高效生产,在项目部目标月产量要求的基础上再增加m%后的实际生产目标量,并要根据施工参数换算到各工序班组的实际目标生产量,一般为项目部目标月产量的120%-160%,其值根据实际如地形、人员、设备等情况和过程统计分析的结果进行相应的实时调整,它具有实时性和可变性。统计过程控制就是对这些数据信息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实现有效控制和处理的方法,我们的统计分析技术就是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来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工序数据信息,其理论基础就是:在正常情况下,统计出的数据信息会在以设定的班组实际目标生产量为中心上下波动。然而,在其他工序班组波动正常的情况下,如某一工序班组的波动持续低于或远高于设定目标值的情况发生,则说明该班组当前管理和调配方案需要调整,进而来保证整体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根据这一原则,我们提出了用于生产过程分析和改进的统计过程控制方法。
在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来控制地震勘探施工过程时,首先需要做的是制作施工工序流程图。流程图是指利用图表沿着施工生产工序来描述整个野外施工过程,目的就是为了分析整个野外施工过程中存在着的所有可能影响整体生产效率的工序因素。第二步工作是收集数据信息并制作柱状图,柱状图的横坐标为该班组施工的日期,纵坐标为该班组施工生产的产量与设定的实际目标生产量。其制作流程图和柱状图的目的就是对影响总体生产效率的所有班组信息通过柱状图的形式进行对比,从而分析出每个工序班组对总体施工效率影响所占的比重。
最后的的工作就是对上述柱状图进行处理和分析,由于制作出的柱状图包括各个班组的多个柱状图,所有数据信息的处理和分析首先要按不同班组进行,在此我们应分两部分进行:1)正常情况下,每个班组在柱状图下反应出来的每天实际完成生产量与制定的班组应完成的目标生产量(MMP*[(100+n)+m]的差值应保持基本一致,从各班组整体差值的大小可反应出起初制定的目标生产量的合理性,比如五大班组的这个差值全部远远大于零,就说明制定的实际目标产值需要上调,相反则需要下调。2)出现某班组单独异常的情况下,我们只需要计算该班组实际完成生产量与制定的班组应完成的目标生产量(MMP*[(100+n)+m]的差值,并根据其大小来决定其管理和调配的力度。比如,持续几天内其他各班组其差值大于零,而某一个班组其差值远小于零,这说明该班组出现异常需要进一步调查并进行适当的调配和控制;相反如持续几天内其他各班组其差值基本保持一致,而某一个班组其差值远大于其他班组的,这说明该班组人力和设备投入过大,可适当减少其投入,进而来降低投入成本。
三、施工生产过程中的统计分析方法的实际应用
这里以Shaybah Ramlah 3D Block 4 南部施工生产过程中的统计分析为例来说明数据的统计处理和分析过程。首先明确Block 4区块甲方的最低月产量(MMP)和项目部目标产量(MMP*(100+n)%)值,其值是:最低月产量(MMP)为43936炮/月,即1464.533 炮/天(该值来自于合同),目标产量(MMP*(100+n)%)要求MMP的160%(在此n就等于60),为70297.6炮/月,即2343.253炮/天(该值来自于项目部)。然而,在现场为了更好的完成施工生产任务,在此项目部目标产量要求的基础上再增加了40%的生产目标量(该40%的值是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和之前统计分析后反复修改而来),并根据Shaybah Ramlah 3D Block 4施工参数即可得到班组实际目标生产量MMP*[(100+n)+m]%(在此n=60,m=40),其具体值为:推土机组为146.7公里/天(即检波线73.2公里/天,炮线73.5公里/天),测量组为146.7公里/天(即检波线73.2公里/天,炮线73.5公里/天),线班为147.0公里/天(即前后线班各73.5公里/天),震源组和仪器组为2929.067炮/天。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只是为了说明我们的这种统计分析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而只取Block4南部施工某个月的数据,即2014年2月1日至2014年2月28日。在实际统计处理过程中,以每天为基础并与前面的统计数据累计和对比,其统计分析更准确和精细。
首先需要采集数据并制作各班组柱状图,为接下来的分析和处理做准备。推土机班组从2月4日到2月15日之间生产量持续明显大幅度增加,其实际完成生产量(平均值达到232.63公里/天)与应完成的班组目标生产量(146.7公里/每天)的平均差值(85.93公里/天)远高于其他班组,如线班平均差值为3.98公里/天,测量组平均差值为2.12公里/天。这说明推土机
班组在当前施工形式下人力和設备投入过大,需要进一步调查并适当减少推土机人员和设备投入。
利用同样的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我们对那种班组出现异常而导致整体施工产量下降的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处理,发现问题和异常因素进而调整管理和控制,保证施工生产的稳定和高效进行,其应用效果也很明显。
四、结束语
主要讲述了沙特S62地震勘探项目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数据统计分析基本原理和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统计分析步骤,同时结合工区Shaybah Ramlah 3D Block 4南部施工过程中的数据统计和分析说明了我们采用的数据统计方法的具体应用。这种方法实时监控了整个地震勘探项目施工生产的整个过程,并且明确了在生产过程中应重点注意的各工序班组生产量信息的波动和异常,重点强调了制定班组实际目标生产量对整个项目施工效率的重要作用和影响,从而保证了整个项目施工的低成本和高效率生产。
参考文献:
[1] 王艳明 杨海山 企业统计理论研究[M]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3月
[2] Quality Assurance and Quality Control Plan(SEISMO-62),2009年3月
关键词:地震勘探;统计;分析;过程;控制
一、引言
由于地震勘探生产要经过数十道工序环节,如何在施工生产过程中保证各个环节都稳定和高效的生产显得特别重要。在当前大道数高效采集技术逐渐普及的条件下,如何有效的监控整个施工过程、最大限度的降低外界对生产的干扰,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对于降低生产成本和确保高效生产是一个挑战。对于国内普通地震勘探项目而言,施工生产工序过程的统计分析和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广泛的的实际应用。然而,对于类似沙特阿美项目这种超长合同期和超高道数的地震勘探施工生产的统计分析在国内罕见,在此将特别介绍的是该项目生产过程中的统计技术和分析方法,及其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成熟应用,通过对这一方法的重复使用和对过程的不断修改,最终实现施工生产的最优化管理,其主要强调用科学的统计和分析方法来保证低成本和稳定高效的生产过程。
二、施工生产过程中的统计分析基本原理和方法
为了更好的介绍我们统计分析的原理,首先需要引入三个概念,即最低月产量(MMP-Monthly Minmum Production)、目标月产量(MMP*(100+n)%)和班组实际目标生产量(MMP*[(100+n)+m]%)。最低月产量(MMP)是甲方合同要求项目施工必须达到的产量,施工生产必须要达到这个要求,否则要面临巨额罚款甚至到终止合同。目标月产量(MMP*(100+n)%)是项目部根据实际投入和期望的赢利值而设定的最低月产量要求,其根据不同工区情况一般为合同最低月产量的100%-180%不等。而班组实际目标生产量(MMP*[(100+n)+m]%)是小队为更好的完成施工生产任务,确保施工过程稳定高效生产,在项目部目标月产量要求的基础上再增加m%后的实际生产目标量,并要根据施工参数换算到各工序班组的实际目标生产量,一般为项目部目标月产量的120%-160%,其值根据实际如地形、人员、设备等情况和过程统计分析的结果进行相应的实时调整,它具有实时性和可变性。统计过程控制就是对这些数据信息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实现有效控制和处理的方法,我们的统计分析技术就是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来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工序数据信息,其理论基础就是:在正常情况下,统计出的数据信息会在以设定的班组实际目标生产量为中心上下波动。然而,在其他工序班组波动正常的情况下,如某一工序班组的波动持续低于或远高于设定目标值的情况发生,则说明该班组当前管理和调配方案需要调整,进而来保证整体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根据这一原则,我们提出了用于生产过程分析和改进的统计过程控制方法。
在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来控制地震勘探施工过程时,首先需要做的是制作施工工序流程图。流程图是指利用图表沿着施工生产工序来描述整个野外施工过程,目的就是为了分析整个野外施工过程中存在着的所有可能影响整体生产效率的工序因素。第二步工作是收集数据信息并制作柱状图,柱状图的横坐标为该班组施工的日期,纵坐标为该班组施工生产的产量与设定的实际目标生产量。其制作流程图和柱状图的目的就是对影响总体生产效率的所有班组信息通过柱状图的形式进行对比,从而分析出每个工序班组对总体施工效率影响所占的比重。
最后的的工作就是对上述柱状图进行处理和分析,由于制作出的柱状图包括各个班组的多个柱状图,所有数据信息的处理和分析首先要按不同班组进行,在此我们应分两部分进行:1)正常情况下,每个班组在柱状图下反应出来的每天实际完成生产量与制定的班组应完成的目标生产量(MMP*[(100+n)+m]的差值应保持基本一致,从各班组整体差值的大小可反应出起初制定的目标生产量的合理性,比如五大班组的这个差值全部远远大于零,就说明制定的实际目标产值需要上调,相反则需要下调。2)出现某班组单独异常的情况下,我们只需要计算该班组实际完成生产量与制定的班组应完成的目标生产量(MMP*[(100+n)+m]的差值,并根据其大小来决定其管理和调配的力度。比如,持续几天内其他各班组其差值大于零,而某一个班组其差值远小于零,这说明该班组出现异常需要进一步调查并进行适当的调配和控制;相反如持续几天内其他各班组其差值基本保持一致,而某一个班组其差值远大于其他班组的,这说明该班组人力和设备投入过大,可适当减少其投入,进而来降低投入成本。
三、施工生产过程中的统计分析方法的实际应用
这里以Shaybah Ramlah 3D Block 4 南部施工生产过程中的统计分析为例来说明数据的统计处理和分析过程。首先明确Block 4区块甲方的最低月产量(MMP)和项目部目标产量(MMP*(100+n)%)值,其值是:最低月产量(MMP)为43936炮/月,即1464.533 炮/天(该值来自于合同),目标产量(MMP*(100+n)%)要求MMP的160%(在此n就等于60),为70297.6炮/月,即2343.253炮/天(该值来自于项目部)。然而,在现场为了更好的完成施工生产任务,在此项目部目标产量要求的基础上再增加了40%的生产目标量(该40%的值是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和之前统计分析后反复修改而来),并根据Shaybah Ramlah 3D Block 4施工参数即可得到班组实际目标生产量MMP*[(100+n)+m]%(在此n=60,m=40),其具体值为:推土机组为146.7公里/天(即检波线73.2公里/天,炮线73.5公里/天),测量组为146.7公里/天(即检波线73.2公里/天,炮线73.5公里/天),线班为147.0公里/天(即前后线班各73.5公里/天),震源组和仪器组为2929.067炮/天。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只是为了说明我们的这种统计分析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而只取Block4南部施工某个月的数据,即2014年2月1日至2014年2月28日。在实际统计处理过程中,以每天为基础并与前面的统计数据累计和对比,其统计分析更准确和精细。
首先需要采集数据并制作各班组柱状图,为接下来的分析和处理做准备。推土机班组从2月4日到2月15日之间生产量持续明显大幅度增加,其实际完成生产量(平均值达到232.63公里/天)与应完成的班组目标生产量(146.7公里/每天)的平均差值(85.93公里/天)远高于其他班组,如线班平均差值为3.98公里/天,测量组平均差值为2.12公里/天。这说明推土机
班组在当前施工形式下人力和設备投入过大,需要进一步调查并适当减少推土机人员和设备投入。
利用同样的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我们对那种班组出现异常而导致整体施工产量下降的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处理,发现问题和异常因素进而调整管理和控制,保证施工生产的稳定和高效进行,其应用效果也很明显。
四、结束语
主要讲述了沙特S62地震勘探项目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数据统计分析基本原理和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统计分析步骤,同时结合工区Shaybah Ramlah 3D Block 4南部施工过程中的数据统计和分析说明了我们采用的数据统计方法的具体应用。这种方法实时监控了整个地震勘探项目施工生产的整个过程,并且明确了在生产过程中应重点注意的各工序班组生产量信息的波动和异常,重点强调了制定班组实际目标生产量对整个项目施工效率的重要作用和影响,从而保证了整个项目施工的低成本和高效率生产。
参考文献:
[1] 王艳明 杨海山 企业统计理论研究[M]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3月
[2] Quality Assurance and Quality Control Plan(SEISMO-62),200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