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机组安装和检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部件液压装拆不利,对暴露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便于施工人员拥有足够的技术贮备来应对。
[关键词]复合工艺;粘温性能;润滑脂;低温冷冻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13-0038-01
1、引言
离心压缩机的安装、检修施工中,依照说明书进行部件的液压拆装工作,是机组安装检修人员的基本应知应会,但是鉴于施工时高低压油泵配合的流畅性,以及施工人员技能水平的差异,在机组的实际施工中会有许多问题需要面临,以下列举拆装时两种典型问题的处置经过,为减少施工人员摸索和验证的时间消耗,支持他们能更加顺利的完成工作而编写。
2、热装工艺在联轴器拆卸施工中的应用
2.1异常情况现象
投产运行两年后停机检修,拆卸离心机联轴器时,按照正常的拆卸油压200MPA无法将联轴器拆卸下来。
2.2施工处置过程
对联轴器目前位置的推进量进行检查,经过实际测量并和图纸数据对比发现,目前位置联轴器的推进量比要求数据多了1mm多,远大于初次安装要求的3.5±0.1mm。
2.2.1高压泵持续加压达到上限压力,联轴器没有丝毫移动迹象,高压泵已经达到输出压力上限。
2.2.2将联轴器用棉白布进行安全覆盖防护后,使用紫铜棒对向同步敲击联轴器。(控制敲击力度警惕外观变形)
2.2.3联轴器加热拆卸前,操作人戴好面部防护用具,阻止热传导后喷溅油液烫伤操作人。
2.2.4将高压泵升压至性能上限后,快速加热联轴器表面,单支烤把加热仍然没有取下。(加热部位敲击控制力度注意塑性变形)
2.2.5暂停施工等待轴端的彻底冷却,再进行系统加压后,使用成对烤把进行轴向快速加热,加热部位表面温升200℃左右时,联轴节自行易位松动拆卸成功。
2.3应用理论依据
离心机推力盘加热一般不超150℃,常用油浴式加热,联轴器热装一般在200℃以下。其他方法加热可以使推力盘和联轴器温度高于200℃,但是从金相和热处理的角度考虑,联轴器的加热温度不能任意提高。钢材的再结晶温度为430℃,如果加热温度超过430℃会引起钢材内部组织的变化。
2.4回望与思考
鉴于以上问题的发生,反映出早期施工中质检、技术与技能操作人员作业的不严谨;
2.4.1检查还发现汽轮机和离心机的联轴节间距数据也不符合要求。
2.4.2在重新安装的过程中,详细检查了联轴器内孔变形量和安装后的联轴节间距。
2.4.3联轴器初次安装的推进量虽大,但产生的主要变化依然是弹性变形,回装时还可以借鉴原推进量数据适当加大后进行安装。
2.4.4联轴节间距进行了重新定位调整,根据图纸的要求保证合理的热膨胀预拉伸数值。
2.4.5通过对联轴器的装配尺寸进行认真检查,并且适当合理调整推进量且预留足够安全系数,该机组到目前为止已安全运行五年,期间经历两次检修回装运行平稳。
3冷装工艺在推力盘拆卸施工中的应用
3.1异常情况现象
离心机拆卸推力盘的过程中,推力盘内孔与轴端配合面接缝处发现渗油现象,且高压泵系统油压无法保持,推力盘无法正常拆卸。
3.2施工处置过程
使用常规系统泄漏失压处置方法进行处理,如专人连续快速加液升压、利用木方和棉白布防护推力盘后对向敲击震动拆除、火焊烤把快速表面加热配合等方法均不见效,尤其烤把表面加热辅助拆卸时,还出现液压油由于升温粘度下降,高壓系统泄漏反而加大的问题。
3.2.1常规拆卸方法无效后,高压泵系统退出液压油更换150#空压机油,试图通过加大油品粘度减小油系统的泄漏,使液压系统可以持续升压并且可以保压以利回装施工,应用后高压泵加压上限有提升但是仍然未达到预期效果。
3.2.2依据液压油的粘温特性进行实验,将高压泵系统内的空压机油全部退出后清洗系统,把46#抗磨液压油灌入清洁干燥的油桶内放入-18℃冰柜中。
3.2.3经过10小时以上的低温冷冻后,取出的液压油外观色泽变淡,油液流动性降低明显,整体感观和低温凝冻的花生油接近。
3.2.4油桶表面保冷防护后,液压油缓慢加入手动高压泵油箱。提前将高压泵和推力盘表面也进行保冷包覆。
3.2.5加油完毕快速进行系统打压,利用液压油低温下的粘温性能,由于低温液压油的粘度升高流动性减缓,相应的系统渗透量会有减小。
3.2.6单独给轴端降温的难度较大,通过油品低温提粘减渗工艺的应用,输出压力提升明显,但系统油压还是未能达到推力盘的拆卸油压。
3.2.7快速拆卸高压泵接头,利用净化风和白棉布清理轴端油道,使用黄油枪向油孔内加入尽量多的2#锂基润滑脂,到无法带压注入为止。连接高压泵系统再次持续升压,推力盘拆卸成功。
3.2.8回装时先将轴端油孔清理干净,使用黄油枪向孔内注入2#锂基润滑脂,直到轴端表面的油孔内排出润滑脂。
3.2.9将轴端表面清理干净涂抹机油,手动安装推力盘到位后,连接高低压泵进行推力盘的安装。由于润滑脂相比液压油具备的半固态性状和渗透密封性,可以保证低温高压油不会快速通过内孔配合面的划痕渗透出来,保证了推力盘的安装质量可靠。
3.2.10装配前,把推力盘内孔和轴端表面有划伤的位置提前做好标记,装配时相对旋转180°进行安装,防止划痕渗油处重合影响安装保压与下次检维修拆卸施工。
3.2.11残余在轴端油道里的2#锂基润滑脂,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稳定,可以保存在轴端油道中或清理,等待下次检修拆卸时还可以起到密封划痕阻止渗油的作用。 3.3应用理论依据
使用150#空压机油置换46#抗磨液压油试用,是因为该种油品易于获得,目视外观粘度高于液压油。数字标号表示的是油品的ISO粘度,其区别在于基础油粘度与稠化剂含量的差别,以及生成的聚合油膜厚度差别。低温冷冻液压油的应用原理是:符合牛顿公式的流体粘度只和温度有关。温度对油品粘度的影响很大,随着油品温度的降低其粘度迅速增大,油品随着温度变化的性质称为粘温性能。
使用锂基润滑脂填充划痕孔隙,其工作思路是油品具备的物理特性:稠厚的油脂状半固体;用于机械的摩擦部分起润滑和密封作用;也用于金属表面起到填充空隙和防锈的作用;主要由矿物油(或合成润滑油)和稠化剂调制而成。
3.4回望与思考
推力盤拆卸后检查发现,轴端油道内部的金属钻孔碎屑没有清理干净,装配时随油流进入轴端表面的环形内凹油道,在推进过程中拉伤推力盘和轴端配合表面,造成渗油无法保压拆卸。
3.4.1进行粘度较高的空压机油更换后,高压泵快速升压的过程中压力有少量提升,由于渗漏不止对系统影响有限基本可以忽略。
3.4.2利用冷冻处理的液压油进行拆卸施工时,高压泵快速升压时短时输出压力提升较明显。但轴端油道内高压冷油流动速度受制于表面渗漏量,且自身无法减小渗漏,并及时将压力传导均布系统影响应用效果。
3.4.3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借用锂基润滑脂的密封能力与半固态性状,清理油道将润滑脂注入当划痕密封胶使用,利用冷冻后液压油的短时高压输出快速升压拆卸推力盘成功。
3.4.4转子回装推力盘时,高压油升压采取的方法与拆卸一致,最高装配压力小于拆卸压力,推进量符合标准要求。
3.4.5机组安装后已稳定运行两年有余,装配工艺安全可靠。
4结束语
在机组施工的疑难问题解决过程中,使用复合工艺进行技术攻关解决问题的效果,要优于单一工艺在难点处置中所能产生的效果。同时拓展疑难问题解决思路的局限性,不是盲目的工艺方法累加,需要有可靠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技能作为基础。因此对专业应用知识与技能的不断获取和积累,会在需要的情境下及时转变为灵感迸发的火花。
参考文献
[1]吴三友、张庆云.SSD-H70《手动液压泵的研制》[J].液压与气动,2006(05).
[2]林亮智、张晨辉.润滑油应用及设备润滑[J].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2(03).
[关键词]复合工艺;粘温性能;润滑脂;低温冷冻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13-0038-01
1、引言
离心压缩机的安装、检修施工中,依照说明书进行部件的液压拆装工作,是机组安装检修人员的基本应知应会,但是鉴于施工时高低压油泵配合的流畅性,以及施工人员技能水平的差异,在机组的实际施工中会有许多问题需要面临,以下列举拆装时两种典型问题的处置经过,为减少施工人员摸索和验证的时间消耗,支持他们能更加顺利的完成工作而编写。
2、热装工艺在联轴器拆卸施工中的应用
2.1异常情况现象
投产运行两年后停机检修,拆卸离心机联轴器时,按照正常的拆卸油压200MPA无法将联轴器拆卸下来。
2.2施工处置过程
对联轴器目前位置的推进量进行检查,经过实际测量并和图纸数据对比发现,目前位置联轴器的推进量比要求数据多了1mm多,远大于初次安装要求的3.5±0.1mm。
2.2.1高压泵持续加压达到上限压力,联轴器没有丝毫移动迹象,高压泵已经达到输出压力上限。
2.2.2将联轴器用棉白布进行安全覆盖防护后,使用紫铜棒对向同步敲击联轴器。(控制敲击力度警惕外观变形)
2.2.3联轴器加热拆卸前,操作人戴好面部防护用具,阻止热传导后喷溅油液烫伤操作人。
2.2.4将高压泵升压至性能上限后,快速加热联轴器表面,单支烤把加热仍然没有取下。(加热部位敲击控制力度注意塑性变形)
2.2.5暂停施工等待轴端的彻底冷却,再进行系统加压后,使用成对烤把进行轴向快速加热,加热部位表面温升200℃左右时,联轴节自行易位松动拆卸成功。
2.3应用理论依据
离心机推力盘加热一般不超150℃,常用油浴式加热,联轴器热装一般在200℃以下。其他方法加热可以使推力盘和联轴器温度高于200℃,但是从金相和热处理的角度考虑,联轴器的加热温度不能任意提高。钢材的再结晶温度为430℃,如果加热温度超过430℃会引起钢材内部组织的变化。
2.4回望与思考
鉴于以上问题的发生,反映出早期施工中质检、技术与技能操作人员作业的不严谨;
2.4.1检查还发现汽轮机和离心机的联轴节间距数据也不符合要求。
2.4.2在重新安装的过程中,详细检查了联轴器内孔变形量和安装后的联轴节间距。
2.4.3联轴器初次安装的推进量虽大,但产生的主要变化依然是弹性变形,回装时还可以借鉴原推进量数据适当加大后进行安装。
2.4.4联轴节间距进行了重新定位调整,根据图纸的要求保证合理的热膨胀预拉伸数值。
2.4.5通过对联轴器的装配尺寸进行认真检查,并且适当合理调整推进量且预留足够安全系数,该机组到目前为止已安全运行五年,期间经历两次检修回装运行平稳。
3冷装工艺在推力盘拆卸施工中的应用
3.1异常情况现象
离心机拆卸推力盘的过程中,推力盘内孔与轴端配合面接缝处发现渗油现象,且高压泵系统油压无法保持,推力盘无法正常拆卸。
3.2施工处置过程
使用常规系统泄漏失压处置方法进行处理,如专人连续快速加液升压、利用木方和棉白布防护推力盘后对向敲击震动拆除、火焊烤把快速表面加热配合等方法均不见效,尤其烤把表面加热辅助拆卸时,还出现液压油由于升温粘度下降,高壓系统泄漏反而加大的问题。
3.2.1常规拆卸方法无效后,高压泵系统退出液压油更换150#空压机油,试图通过加大油品粘度减小油系统的泄漏,使液压系统可以持续升压并且可以保压以利回装施工,应用后高压泵加压上限有提升但是仍然未达到预期效果。
3.2.2依据液压油的粘温特性进行实验,将高压泵系统内的空压机油全部退出后清洗系统,把46#抗磨液压油灌入清洁干燥的油桶内放入-18℃冰柜中。
3.2.3经过10小时以上的低温冷冻后,取出的液压油外观色泽变淡,油液流动性降低明显,整体感观和低温凝冻的花生油接近。
3.2.4油桶表面保冷防护后,液压油缓慢加入手动高压泵油箱。提前将高压泵和推力盘表面也进行保冷包覆。
3.2.5加油完毕快速进行系统打压,利用液压油低温下的粘温性能,由于低温液压油的粘度升高流动性减缓,相应的系统渗透量会有减小。
3.2.6单独给轴端降温的难度较大,通过油品低温提粘减渗工艺的应用,输出压力提升明显,但系统油压还是未能达到推力盘的拆卸油压。
3.2.7快速拆卸高压泵接头,利用净化风和白棉布清理轴端油道,使用黄油枪向油孔内加入尽量多的2#锂基润滑脂,到无法带压注入为止。连接高压泵系统再次持续升压,推力盘拆卸成功。
3.2.8回装时先将轴端油孔清理干净,使用黄油枪向孔内注入2#锂基润滑脂,直到轴端表面的油孔内排出润滑脂。
3.2.9将轴端表面清理干净涂抹机油,手动安装推力盘到位后,连接高低压泵进行推力盘的安装。由于润滑脂相比液压油具备的半固态性状和渗透密封性,可以保证低温高压油不会快速通过内孔配合面的划痕渗透出来,保证了推力盘的安装质量可靠。
3.2.10装配前,把推力盘内孔和轴端表面有划伤的位置提前做好标记,装配时相对旋转180°进行安装,防止划痕渗油处重合影响安装保压与下次检维修拆卸施工。
3.2.11残余在轴端油道里的2#锂基润滑脂,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稳定,可以保存在轴端油道中或清理,等待下次检修拆卸时还可以起到密封划痕阻止渗油的作用。 3.3应用理论依据
使用150#空压机油置换46#抗磨液压油试用,是因为该种油品易于获得,目视外观粘度高于液压油。数字标号表示的是油品的ISO粘度,其区别在于基础油粘度与稠化剂含量的差别,以及生成的聚合油膜厚度差别。低温冷冻液压油的应用原理是:符合牛顿公式的流体粘度只和温度有关。温度对油品粘度的影响很大,随着油品温度的降低其粘度迅速增大,油品随着温度变化的性质称为粘温性能。
使用锂基润滑脂填充划痕孔隙,其工作思路是油品具备的物理特性:稠厚的油脂状半固体;用于机械的摩擦部分起润滑和密封作用;也用于金属表面起到填充空隙和防锈的作用;主要由矿物油(或合成润滑油)和稠化剂调制而成。
3.4回望与思考
推力盤拆卸后检查发现,轴端油道内部的金属钻孔碎屑没有清理干净,装配时随油流进入轴端表面的环形内凹油道,在推进过程中拉伤推力盘和轴端配合表面,造成渗油无法保压拆卸。
3.4.1进行粘度较高的空压机油更换后,高压泵快速升压的过程中压力有少量提升,由于渗漏不止对系统影响有限基本可以忽略。
3.4.2利用冷冻处理的液压油进行拆卸施工时,高压泵快速升压时短时输出压力提升较明显。但轴端油道内高压冷油流动速度受制于表面渗漏量,且自身无法减小渗漏,并及时将压力传导均布系统影响应用效果。
3.4.3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借用锂基润滑脂的密封能力与半固态性状,清理油道将润滑脂注入当划痕密封胶使用,利用冷冻后液压油的短时高压输出快速升压拆卸推力盘成功。
3.4.4转子回装推力盘时,高压油升压采取的方法与拆卸一致,最高装配压力小于拆卸压力,推进量符合标准要求。
3.4.5机组安装后已稳定运行两年有余,装配工艺安全可靠。
4结束语
在机组施工的疑难问题解决过程中,使用复合工艺进行技术攻关解决问题的效果,要优于单一工艺在难点处置中所能产生的效果。同时拓展疑难问题解决思路的局限性,不是盲目的工艺方法累加,需要有可靠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技能作为基础。因此对专业应用知识与技能的不断获取和积累,会在需要的情境下及时转变为灵感迸发的火花。
参考文献
[1]吴三友、张庆云.SSD-H70《手动液压泵的研制》[J].液压与气动,2006(05).
[2]林亮智、张晨辉.润滑油应用及设备润滑[J].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