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要做“最懂科学家的孵化器”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_sea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沈阳国际软件园D座一间普通的办公室里,郗凤明刚刚送走两位来自某航天技术研发企业的客人。他们此行目的是考察场地,洽谈企业落户沈阳、进驻中科创新产业孵化园等相关事宜。
   走廊另一侧房间里,出身上海的骥途科技已于早些时候进驻,科研人员正在紧张的忙碌着,为新产品上线做准备。
   想要入驻此地的企业非止一家。这个孵化园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能够吸引“香饽饽”般的高新技术企业争相落户;能够打破“孔雀东南飞”的刻板印象,吸引科技界才俊将智慧、才情投入在沈阳?答案还要从它的创始人、“80后”科学家郗凤明处寻找。
  1.硬核”科学家的华丽转身
   郗凤明2018年以前的人生,是一条“硬核”科学家成长的历程。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员再到研究员,出生于1980年的郗凤明已经是研究所低碳发展学科带头人、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中科院沈阳分院青年科技人才奖获得者。不满40岁的他,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青年科学家。
   在学术上,长期致力于生态学研究的郗凤明在全球水泥材料碳化的碳吸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两篇论文刊登于《自然》杂志上,并被该期刊审稿专家评价为“一项创新性的工作,对全球碳循环、气候变化、碳减排的研究有重要意义”。郗凤明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谈判、全球碳循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这样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却在2018年拿出了部分宝贵的精力,创办了中科创新产业孵化园有限公司,致力于培养、扶持一批青年科学家进行创业。
   作为一名生态研究的工作者,郗凤明曾做了许多为地方服务的工作,还在辽阳市环保局挂职过一段时间。“这些经历让我深有感触,地方政府对技术需求非常迫切,而科研人员许多的成果却难以转化落地,科技市场两张皮的现象依然存在,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道路依然崎岖。”郗凤明说。
   经过反复的思考,郗凤明做了决定:由自己發起创立专业机构,弥补当前部分众创空间能力不足、从业人员对科技了解太少的问题。在他看来,科学家创业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技术。谁是懂技术的人?谁又懂得如何为科技创新服务?科学家是“自带光环”的人选。
  2.“共享智慧”的孵化器
   2018年10月,郗凤明创办的孵化器正式开业。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中科创新入驻了10家企业,另有10家企业正在洽谈当中。仅从数量上看,这份成绩单显得有些“平平无奇”;但如果从“含金量”方面考量,这10家企业经过了精挑细选,才获得入驻孵化园的资格。
   从融资角度便可见一斑:7家正在洽谈、选择投资方,另外3家分别拿到了种子轮、A轮等融资,其中最快的仅用时20天。
   沈阳中科碧奥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毛燎原博士,来自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在与郗凤明深谈后,他依然决定辞职北上创业,所依托的便是自己在秸秆化工领域掌握的核心技术。
   郗凤明认为,相比于草根创业者来说,以毛燎原为代表的青年科学家创业成功几率要高出许多。一是科学家在专业领域的技术优势非常明显,二是他们所掌握的技术拥有较高的壁垒,他人难以轻易复制。
   当然,正如硬币有两个面孔一般,科学家创业也存在着先天的劣势:科学思维与企业管理思维的截然不同,成了科学家创业的隐形天花板。
   中科创新拿出的解决方案是做“最懂科学家的孵化器”。当前,许多投资界人士纷纷呼吁要成为科学家的朋友,而郗凤明和他的中科创新本来就是科学家的朋友。“这是我们的优势,我们可以用科学家的语言与科学家交流,为他搭配专业技术团队,梳理技术的盈利模式,组织院士等专家解决创业过程中出现的技术瓶颈,筛选智库为企业提供帮助……”
   这一整套系统,郗凤明称之为“共享智慧”。
   创业20天就拿到融资,中科微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共享智慧的受益者之一。它的创始人徐慧是郗凤明生态所的同事,既有技术也有创业的想法,但却不知道如何实现。
  孵化园组织投资专家、科研人员针对企业的技术、盈利点进行梳理,厘清了三个业务方向。基于广阔的前景,这个创立不足一年的企业拿到了两轮融资,管理团队也由孵化园搭建完毕,企业很快就可以走上正轨。
   创业2个月,首轮融资3000万元,一位从美国归来的创业者高兴地说:“通过共享智慧,集成了优质投资人、成功企业家和院士专家团队的智慧,厘清了企业的技术竞争优势、主营业务和商业模式,提升了公司初始估值,对公司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3.“这是科学家创业的好时代”
   东北振兴离不开科技助力,也离不开政策的扶持。
   孵化园成立以来,企业也拿到了来自政府、投资机构的帮助。近300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就是沈阳市浑南区政府提供的场地,并提供了三年运营补贴资金支持,对重点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产业扶持资金支持,极大地促进了孵化园的发展。
   “这是科学家创业的好时代。”郗凤明说。如果不是国家优越的科技政策,对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鼓励,就不会有如此良好的环境。“许多好政策为科研人员送上了定心丸,比如科技成果转化大部分收益给科研人员,与原单位知识产权问题如何解决,其实都有了很好的解决样本,有助于科研人员大展拳脚。”郗凤明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优质项目正在洽谈落地事宜,他们看重的除了优质服务、最懂科学家的孵化器外,还有沈阳及周边具有底蕴的工业体系。当然,郗凤明对于选择何种企业入驻,有着自己的理解。
   “我们孵化的对象只选择硬科技企业。”郗凤明解释说,所谓硬科技企业,就是指该企业必须有真正的核心技术,创业者要有高学历、良好技术背景、有自己技术团队等特点,主要目标则是中国科学院、知名高校及海外归国创业团队。
   提到未来时,郗凤明还有很多畅想。首先就是建立一支技术经纪人团队。今年9月初即将启动第一期科技经纪人培训。初期的人选都来自于中科院系统,“他们拥有很好的科技素养,熟悉技术,我们则需要培训他们如何对技术进行识别、评估、分析、把关,使他们具备融资、市场分析能力……”
   “东北经济当然会发展起来,辽宁也好,沈阳也好,只要我们做好服务工作,解决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好项目与人才自然而然会汇集而来。”郗凤明说,“我强烈地感受到,沈阳是一块创新热土,而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其他文献
从华灯初上到夜色阑珊,一盏盏路灯点亮了太重的夜晚。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厂区路灯管理走上了节能高效的智慧之路。   太重,始建于1950年,是新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重型机械制造企业,是中国最大500家工业企业之一,中国机械行业最大50家工业企业之一。其重工设计、制造生产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冶金、矿山、水电、火电、核电、能源、交通、航空、航天、化工、铁路、造船、
期刊
“AIoT是IoT的发展方向,IoT需要AI来提升其价值。”8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首届“挚物·AIoT产业领袖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如是表示。   AIoT(智联网)即AI+IoT,指的是人工智能(AI)技术与物联网(IoT)在实际应用中的落地融合。当天,邬贺铨在其题为《5G赋能AIoT》的演讲中表示,“5G是连接AI与IoT的桥梁,其具备的高带宽、高可靠、低时延及大连接等特点开拓了AIoT
期刊
西瓜霜含片是一种常用药,很多人咽喉稍有不适,或得了口腔溃疡,就会自行含服西瓜霜含片。其实,服用西瓜霜含片没那么简单。   西瓜霜含片主要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或出血,急、慢性咽炎,扁桃腺炎,口腔溃疡等。那么,在服用西瓜霜含片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呢?首先,西瓜霜有利于慢性咽炎症状的缓解,但不能治疗慢性咽炎。   其次,西瓜霜含片并不是人人都適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要
期刊
广袤无垠的宇宙,是怎样的状态?在太空中做实验,能够给科学进步带来哪些突破?无论普罗大众,还是科技领域的专业人士,都对神秘的太空充满了好奇,期待着有一天能亲身去探索一番。近日,中国空间站就为太空向往者们提供了一个好机会,开通了网上申报窗口,面向国内科研院所、高校、科技企业公开征集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项目,期望通過这种方式把空间站建设成国家太空实验室。   众所周知,空间站其中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利用站
期刊
英国一项研究发现,植物也有生物钟,时段不同,它们对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同,因此喷药也需讲究时候。研究人員认为,新发现将有助改进农业化学品的使用,进而更好地保护环境、提高产能。   报告通讯作者、布里斯托尔大学高级讲师安东尼·多德说,将来或许可以利用植物的生物钟,改进一些化学品在农业中的使用,相信这种将生物技术与精细农业结合的方法将会带来更多经济和环境效益。
期刊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他们开发出一种新型便携式可穿戴机器人设备,可在走路、跑步两种步态模式间自由切换,有效降低穿戴者走路或跑步时的代谢率,让其走路、跑步都更轻松。   此次由美国哈佛大学、内布拉斯加大学以及韩国中央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可穿戴机器人设备由覆盖于腰部和大腿上的纺织部件以及附在背部的移动驱动系统组成。移动驱动系统会通过算法检测穿戴者的步态,然后向腰部和大腿上
期刊
据美国《新闻周刊》网站近日报道,日本科学家在携带X染色体的老鼠精子中发现了一种X染色体蛋白,并将其与携带Y染色体的生殖细胞分离开来,他们用这一技术创造了一窝主要由一种性别组成的小鼠。他们表示,最新研究未来可能对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性别选择产生巨大影响。   英国肯特大学分子遺传学和生殖学讲师彼得·埃利斯说:“如果这项研究能够被复制,特别是如果它在除老鼠以外的物种中成立,那么这对动物和人类的人工授精/
期刊
科学导报讯 按照本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安排,8月16日科学导报社党支部举办了“红色报刊讲述的新中国科技成就”主题教育暨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工作第二期专题讲座,邀请省报业协会集报分会副会长、省晋绥邊区历史文化研究会研究员、知名报纸收藏家、红色文化传播者卫石东讲授了红色报刊报道记载的新中国科技成就。讲座现场还展出300余块“中共历届党代会”“新中国科技成就”“中国精神”“‘两弹一星’精
期刊
近日,中国空间站开通网上申报窗口,面向国内公开征集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项目——   “太空牌”无晶体缺陷的半导体、绝对球形的理想耐磨滚珠……近年来,随着空间技术的逐渐进步和空间活动规模的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太空产品”诞生。与地球表面迥然不同的环境条件也让太空成了科学实验的“宝地”。   近日,中国空间站开通申报窗口,面向国内科研院所、高校、科技企业公开征集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项目,期望能把空
期刊
时而山峦起伏,时而大河澎湃。观众不仅是在看表演,更仿佛置身于大江、大河、山川旁边,感受山川拔地而起的气势,甚至跃到空中俯视“表里河山”。在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开闭幕式的现场,空中透视成像、激光投影、虚拟VR技术和智能机器人,呈现出多维效果,把观众带进了“见影不见屏”的意境中,让许多观众惊呼“头一回见”。体育在科技中变革,释放出不同以往的光芒。   二青会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走进赛场,在体验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