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行的A股发行,为A/H股价值接轨奠基
中国银行于7月5日成功登陆上海A股市场,成为全流通IPO重新启动后的首只特大型新股。中行A股市值达6300多亿元人民币,超越中石化,成为全国最大的A股,占上证综合指数17%的权重。这艘A股市场的“航空母舰”,势将左右日后上证指数的走向。
中行首日挂牌股价上升23%,并带动上证综合指数攀升2.2%,跨越1700点的心理关口。中行上市首日的平稳表现,无疑为A股市场恢复融资功能和加速扩容打了一针强心剂。
中行登陆上海市场,也是中国证监会推行大型国企“A+H”中港两地同步上市的试金石。中行成功发行A股,对长远A/H股并轨带来多方面的启示作用。
首先,中行H股在6月1日于香港上市后的短短一个月内,火速完成A股上市的部署,比市场原先预期的最短三至六个月时间要早。在监管当局大力推动下,中行的成功经验,将鼓励在港上市的大型国企加快回归国内市场。在证监会5月宣布重新启动A股IPO后,公开表示有兴趣回归国内市场的大型国企,包括中国移动、中海油、交通银行和中国国航。再加上已筹备发行A股多时的中石油、中国铝业、大唐电力、中国神华、中国人寿等,预计未来12个月内,在港上市的大型国企,将掀起回归A股市场的热潮。
以中行在快速完成两地同步上市为前例,计划今年9月在港发行H股的工商银行,亦很有可能于今年四季度在内地A股市场上市。这意味着,A股市场在未来12个月里,将踏进急速扩展阶段。
观乎中央政府的积极态度,笔者预期,证监会在审批H股公司增发A股的申请时,将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以回应内地投资者对优质国企纷纷去香港市场集资的抱怨。对于有集资需求的H股公司,面对今年下半年环球股票市场维持波动、国际投资资金流向不明朗的大气候,回归A股市场,不但可利用内地市场充斥的游资和投资者追捧海外回归的大型国企的热情,进行集资扩充业务,更可通过在A股市场上市提高全国性品牌知名度,受益者将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其他与消费相关的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中行的A股发行为A/H股价值长远接轨奠定了重要基础。在中行A股上报交易前的四个交易日,中行H股曾走出一波短暂的“A股对价”行情,累计上升7.3%。以当时A股市场曾经一度传出4.50元人民币的暗盘价来看,市场曾经乐观预测,中行A股估值相对其H股将出现高达27%的溢价。不过,中行A股首日收盘价为3.79元人民币,相对其H股价,只出现3.7%的溢价。在31家同时发行H股和A股的国企当中,若剔除H股股价高出A股价的鞍钢、华能、安徽皖通、深高速四家公司,中行A股相对H股的溢价,是其余27家企业中最小的。
以中行的巨无霸市值和市场影响力来衡量,其A股上市的订价策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监管当局的政策性协调指导作用。中行今次的A股发行价在3.08元人民币,基本上与H股发行价2.95港元接轨。笔者认为,这一先例,将成日后大型国企回归A股市场定价的指针。大型H股公司在拟订A股发行价时,很可能会参考当时H股的估值作为依据。其积极影响有二:
第一,由于H股估值主要受基本面因素主导,日后国企在发行A股时参考H股估值作为订价基准,将有助于加快A股估值与国际市场接轨,真正以公司基本面因素决定股票的内在合理价值。
第二,中行发行A股的定价与H股发行价接轨,将进一步减轻市场对A股以溢价上市的预期。日后H股公司增发A股时,再难期望以溢价订价,而过去市场多番炒作的“A股上市概念”,也再难为筹备发行A股的H股公司提供重估价值的借口。
在中央鼓励大型国企从海外回归国内上市的大政策下,证监会实在有必要加快出台有关中国存托凭证(CDR)的法规,好让以红筹身份在港上市的大型国企能早日回归。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海油为例,这三家重点国企均在香港注册,以红筹公司身份在港上市,但由于目前有关法规所限,并不能在内地市场上市。
事实上,内地投资者对推行CDR政策的呼声日渐高涨。开放A股市场,让海外企业上市集资,将为内地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和更高素质的投资选择;而允许海外企业把内地业务重组后在A股市场上市,更将加快中国证券市场与国际接轨,并提高内地市场的深度和上市公司的整体素质。CDR政策经过多年争论,现已取得市场各方面的广泛支持。在监管当局大力推动大型国企在内地、香港两地同步上市的政策支持下,CDR实施细则的出台之日当不久矣。■
中国银行于7月5日成功登陆上海A股市场,成为全流通IPO重新启动后的首只特大型新股。中行A股市值达6300多亿元人民币,超越中石化,成为全国最大的A股,占上证综合指数17%的权重。这艘A股市场的“航空母舰”,势将左右日后上证指数的走向。
中行首日挂牌股价上升23%,并带动上证综合指数攀升2.2%,跨越1700点的心理关口。中行上市首日的平稳表现,无疑为A股市场恢复融资功能和加速扩容打了一针强心剂。
中行登陆上海市场,也是中国证监会推行大型国企“A+H”中港两地同步上市的试金石。中行成功发行A股,对长远A/H股并轨带来多方面的启示作用。
首先,中行H股在6月1日于香港上市后的短短一个月内,火速完成A股上市的部署,比市场原先预期的最短三至六个月时间要早。在监管当局大力推动下,中行的成功经验,将鼓励在港上市的大型国企加快回归国内市场。在证监会5月宣布重新启动A股IPO后,公开表示有兴趣回归国内市场的大型国企,包括中国移动、中海油、交通银行和中国国航。再加上已筹备发行A股多时的中石油、中国铝业、大唐电力、中国神华、中国人寿等,预计未来12个月内,在港上市的大型国企,将掀起回归A股市场的热潮。
以中行在快速完成两地同步上市为前例,计划今年9月在港发行H股的工商银行,亦很有可能于今年四季度在内地A股市场上市。这意味着,A股市场在未来12个月里,将踏进急速扩展阶段。
观乎中央政府的积极态度,笔者预期,证监会在审批H股公司增发A股的申请时,将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以回应内地投资者对优质国企纷纷去香港市场集资的抱怨。对于有集资需求的H股公司,面对今年下半年环球股票市场维持波动、国际投资资金流向不明朗的大气候,回归A股市场,不但可利用内地市场充斥的游资和投资者追捧海外回归的大型国企的热情,进行集资扩充业务,更可通过在A股市场上市提高全国性品牌知名度,受益者将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其他与消费相关的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中行的A股发行为A/H股价值长远接轨奠定了重要基础。在中行A股上报交易前的四个交易日,中行H股曾走出一波短暂的“A股对价”行情,累计上升7.3%。以当时A股市场曾经一度传出4.50元人民币的暗盘价来看,市场曾经乐观预测,中行A股估值相对其H股将出现高达27%的溢价。不过,中行A股首日收盘价为3.79元人民币,相对其H股价,只出现3.7%的溢价。在31家同时发行H股和A股的国企当中,若剔除H股股价高出A股价的鞍钢、华能、安徽皖通、深高速四家公司,中行A股相对H股的溢价,是其余27家企业中最小的。
以中行的巨无霸市值和市场影响力来衡量,其A股上市的订价策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监管当局的政策性协调指导作用。中行今次的A股发行价在3.08元人民币,基本上与H股发行价2.95港元接轨。笔者认为,这一先例,将成日后大型国企回归A股市场定价的指针。大型H股公司在拟订A股发行价时,很可能会参考当时H股的估值作为依据。其积极影响有二:
第一,由于H股估值主要受基本面因素主导,日后国企在发行A股时参考H股估值作为订价基准,将有助于加快A股估值与国际市场接轨,真正以公司基本面因素决定股票的内在合理价值。
第二,中行发行A股的定价与H股发行价接轨,将进一步减轻市场对A股以溢价上市的预期。日后H股公司增发A股时,再难期望以溢价订价,而过去市场多番炒作的“A股上市概念”,也再难为筹备发行A股的H股公司提供重估价值的借口。
在中央鼓励大型国企从海外回归国内上市的大政策下,证监会实在有必要加快出台有关中国存托凭证(CDR)的法规,好让以红筹身份在港上市的大型国企能早日回归。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海油为例,这三家重点国企均在香港注册,以红筹公司身份在港上市,但由于目前有关法规所限,并不能在内地市场上市。
事实上,内地投资者对推行CDR政策的呼声日渐高涨。开放A股市场,让海外企业上市集资,将为内地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和更高素质的投资选择;而允许海外企业把内地业务重组后在A股市场上市,更将加快中国证券市场与国际接轨,并提高内地市场的深度和上市公司的整体素质。CDR政策经过多年争论,现已取得市场各方面的广泛支持。在监管当局大力推动大型国企在内地、香港两地同步上市的政策支持下,CDR实施细则的出台之日当不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