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对采煤沉陷区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设计指导思想,充分考虑现状的客观情况,在对沉陷区生态环境的改造的的同时挖掘矿业发展中的人文景观,创造出了一个人文精神、科普教育展示的环境。体现石嘴山市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同时兼具人文科普教育的特点。对不同区域特点的展示集合,呈现一个人文景观、科普教育、文化健身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主题公园。
关键词:矿山公园矿山遗迹矿山生态恢复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项目概述
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北端,东濒黄河。本次设计区域为矿山公园区,占地面积为3.6平方公里。
惠农采煤沉陷区形成7个沉陷坑,经过几年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1至7号沉陷坑环境治理现已初见成效,形成了一定的植被景观效果,项目区内保留了部分矿业生产生活遗迹和煤矸石自燃遗迹,为矿山公园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依据
1.宁夏石嘴山市惠农采煤沉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区测量图;
2.甲方提供的宁夏石嘴山市惠农采煤沉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招标文件;
3.工程所在地的气象资料及现场踏勘资料;
4.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5.《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
6.国家和宁夏的有关政策和法规。
三、指导思想
1.矿山公园的建设要展现石嘴山市的历史、文化和精神;
2.将矿山公园打造成为黄河金岸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3.矿山公园的建设将成为惠农区城乡居民重要的生活休憩场所;
4.矿山公园的建设要促进惠农区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四、设计原则
1、因地制宜,生态优先,地质环境治理与主题公园的建设紧密相结合。
充分利用采煤沉陷区的地形起伏条件,力求在满足林木种植对地面平整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填挖土方量,以节约工程造价,创造贴近自然的植物群落绿地景观。
2、充分彰显矿山文化、移民文化,突出矿山公园的主题,展现历史人文精神的原则。
增强文化意念和规划区的科学性、文化性、参与性,全面改善沉陷区和城市风貌,形象地展示出惠农区煤炭资源开发的历史及其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产生的正负效应;展现移民文化,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不同民族为惠农乃至宁夏的发展与腾飞而奋斗的时代风貌。
3、突出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沉陷区位于工业园区与惠农城区之间,交通便利。所以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应注重社会效益,为城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营造开放式的公共空间。
4、可持续性原则。
在煤矿仍继续生产的前提下,要切实保护好整个公园的自然景观、矿冶人文景观,恢复矿区内的生态环境,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矿山公园的开发建设,以达到合理、高效、省时、节资的目的,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五、设计内容:
总体布局和景观分区
宁夏石嘴山市惠农采煤沉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区园林景观设计是在继承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园林景观布置和设计,根据规划建设以及公园的景观特征,将整个规划区划分为“二区一馆”,具体为“核心与科普区”、“生态恢复展示区” 三大核心景区以及“矿山博物馆”的建设。
1、三大主题
(1)城市之光:
“这个城市因煤而生”
以矿灯为原型构建一个灯塔,既照亮了城市的过去,又照亮了未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成为地质环境治理的永恒丰碑。
不仅成为公园的主题雕塑,也成为城市的标志性象征,并且成为黄河金岸上的璀璨明珠。
灯塔高为25米,直径约6米,主体为混凝土结构,外立面为石刻的展现移民史的浮雕,顶部为钢结构。
(2)城市之魂:
“一个因煤而兴的城市
承载着无数来自五湖四海煤矿工人艰苦奋斗的精神
同时也代表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人民的一种精神”
本次设计以对石嘴山城市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矿工为原型,突出了来自五湖四海的矿山工人“不畏艰险,团结奋斗”为城市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历史精神,雕塑以煤矸石作为基座,成为永恒的历史见证,见证了矿山的兴衰,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同时成为城市精神的一种象征。
雕塑高度为9-12米,以煤矸石作为基座,人物雕塑采用青铜铸造。
(3)城市之史:
“矿山的发展史也是这座城市的发展史,矿业的文明史也是城市的文明史”“更是一部产业的兴衰史”。我们借用矿山博物馆,她将全面的记载城市的发展史、煤矿的兴衰史,由此为城市带来发展和活力,成为城市永恒的记忆。
矿山博物馆展现了城市之史,与文化广场相结合,展示矿业的开发史以及矿业的文明史,结合城市的历史文化,成為石嘴山市科普教育的基地,也是将石嘴山市从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后的美好展望,为整个城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2、景观分区示意
(1)核心与科普区
为本次设计的重点区域,共分为 “入口区”、“遗迹科普区”、“惠民湖区” 三大主要景区。
入口区:重点是矿山公园的主入口区域,主要设计内容有:门区以及生态停车场,文化广场,如意湖以及矿山博物馆周围的景观设计。
遗迹科普区:该区集科普游览和科普展示为一体,在原有乔木种植的基础上,增加大量的灌木,形成郁郁葱葱的林带,视野开阔区域形成疏林草坪景观,增加科普小品等趣味性的活动设施。该区主要景观有矿工的主题雕塑、地层遗迹和地裂缝展示、露天采坑奇观、煤矸石遗迹、采矿活动体验(包括地上的雕塑小品展示原始的采矿活动场景再现),以及景观平台和休憩平台等,成为集科普教育和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景观特色。
惠民湖区:利用沉陷坑所形成的湖面,打造独具特色的水景景观,主要景观有大型的浮雕跌瀑,利用煤矸石堆积形成的大坡面,通过景观的处理手法,运用科学的工艺技术以及浮雕的工艺艺术和水景形成气势恢弘的浮雕跌瀑景观,浮雕以体现煤业生产为主;水生植物和曲桥的完美结合形成夏荷影月等一系列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并增加了景观桥和亲水平台等休憩设施,成为亲水娱乐的好去处。
(2)生态恢复展示区
本区涵盖原有七彩园等区域,在原有彩色叶植物种植的基础上,增加沙枣、刺槐等芳香树种,对原有景观进行提升,打造成为五彩缤纷的芳香园,通过乔灌草的结合,以及小品休闲设施的补充,形成得天独厚的景观特色,成为对外示范和展示的窗口。主要景观有彩云漫步和芳香四溢,主要以彩色叶植物和大树进行精致化的种植和搭配,成为该区的一大亮点。
结语
随着我国枯竭矿山的不断增多,全国现有建成与正在建设的国家矿山公园61家。针对废弃矿山和中晚期矿山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提出建设国家级矿山公园。解决矿山废墟带来的环境恶化,体现了矿山公园的核心价值,是矿山复垦、复绿工程的一部分。它具有循环经济模式的特点,即矿山生产的周期完结后,投入旅游产业经济循环中,为社会提供的新的旅游资源;矿山公园也为保护矿业遗迹和地质遗迹提供可能。
石嘴山国家矿山公园的建设将为石嘴山这座能源型城市转型、产业结构的调整探究着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部《国家矿山公园建设指南》
[2]《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09-2015年)》(国土资发[2010]44号)
[3]关于石嘴山市惠农采煤沉陷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规划(2010—2012年)的批复;
[4]《宁夏回族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条例》;
[5]《石嘴山市惠农区城市总体规划》;
关键词:矿山公园矿山遗迹矿山生态恢复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项目概述
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北端,东濒黄河。本次设计区域为矿山公园区,占地面积为3.6平方公里。
惠农采煤沉陷区形成7个沉陷坑,经过几年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1至7号沉陷坑环境治理现已初见成效,形成了一定的植被景观效果,项目区内保留了部分矿业生产生活遗迹和煤矸石自燃遗迹,为矿山公园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依据
1.宁夏石嘴山市惠农采煤沉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区测量图;
2.甲方提供的宁夏石嘴山市惠农采煤沉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招标文件;
3.工程所在地的气象资料及现场踏勘资料;
4.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5.《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
6.国家和宁夏的有关政策和法规。
三、指导思想
1.矿山公园的建设要展现石嘴山市的历史、文化和精神;
2.将矿山公园打造成为黄河金岸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3.矿山公园的建设将成为惠农区城乡居民重要的生活休憩场所;
4.矿山公园的建设要促进惠农区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四、设计原则
1、因地制宜,生态优先,地质环境治理与主题公园的建设紧密相结合。
充分利用采煤沉陷区的地形起伏条件,力求在满足林木种植对地面平整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填挖土方量,以节约工程造价,创造贴近自然的植物群落绿地景观。
2、充分彰显矿山文化、移民文化,突出矿山公园的主题,展现历史人文精神的原则。
增强文化意念和规划区的科学性、文化性、参与性,全面改善沉陷区和城市风貌,形象地展示出惠农区煤炭资源开发的历史及其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产生的正负效应;展现移民文化,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不同民族为惠农乃至宁夏的发展与腾飞而奋斗的时代风貌。
3、突出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沉陷区位于工业园区与惠农城区之间,交通便利。所以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应注重社会效益,为城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营造开放式的公共空间。
4、可持续性原则。
在煤矿仍继续生产的前提下,要切实保护好整个公园的自然景观、矿冶人文景观,恢复矿区内的生态环境,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矿山公园的开发建设,以达到合理、高效、省时、节资的目的,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五、设计内容:
总体布局和景观分区
宁夏石嘴山市惠农采煤沉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区园林景观设计是在继承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园林景观布置和设计,根据规划建设以及公园的景观特征,将整个规划区划分为“二区一馆”,具体为“核心与科普区”、“生态恢复展示区” 三大核心景区以及“矿山博物馆”的建设。
1、三大主题
(1)城市之光:
“这个城市因煤而生”
以矿灯为原型构建一个灯塔,既照亮了城市的过去,又照亮了未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成为地质环境治理的永恒丰碑。
不仅成为公园的主题雕塑,也成为城市的标志性象征,并且成为黄河金岸上的璀璨明珠。
灯塔高为25米,直径约6米,主体为混凝土结构,外立面为石刻的展现移民史的浮雕,顶部为钢结构。
(2)城市之魂:
“一个因煤而兴的城市
承载着无数来自五湖四海煤矿工人艰苦奋斗的精神
同时也代表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人民的一种精神”
本次设计以对石嘴山城市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矿工为原型,突出了来自五湖四海的矿山工人“不畏艰险,团结奋斗”为城市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历史精神,雕塑以煤矸石作为基座,成为永恒的历史见证,见证了矿山的兴衰,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同时成为城市精神的一种象征。
雕塑高度为9-12米,以煤矸石作为基座,人物雕塑采用青铜铸造。
(3)城市之史:
“矿山的发展史也是这座城市的发展史,矿业的文明史也是城市的文明史”“更是一部产业的兴衰史”。我们借用矿山博物馆,她将全面的记载城市的发展史、煤矿的兴衰史,由此为城市带来发展和活力,成为城市永恒的记忆。
矿山博物馆展现了城市之史,与文化广场相结合,展示矿业的开发史以及矿业的文明史,结合城市的历史文化,成為石嘴山市科普教育的基地,也是将石嘴山市从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后的美好展望,为整个城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2、景观分区示意
(1)核心与科普区
为本次设计的重点区域,共分为 “入口区”、“遗迹科普区”、“惠民湖区” 三大主要景区。
入口区:重点是矿山公园的主入口区域,主要设计内容有:门区以及生态停车场,文化广场,如意湖以及矿山博物馆周围的景观设计。
遗迹科普区:该区集科普游览和科普展示为一体,在原有乔木种植的基础上,增加大量的灌木,形成郁郁葱葱的林带,视野开阔区域形成疏林草坪景观,增加科普小品等趣味性的活动设施。该区主要景观有矿工的主题雕塑、地层遗迹和地裂缝展示、露天采坑奇观、煤矸石遗迹、采矿活动体验(包括地上的雕塑小品展示原始的采矿活动场景再现),以及景观平台和休憩平台等,成为集科普教育和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景观特色。
惠民湖区:利用沉陷坑所形成的湖面,打造独具特色的水景景观,主要景观有大型的浮雕跌瀑,利用煤矸石堆积形成的大坡面,通过景观的处理手法,运用科学的工艺技术以及浮雕的工艺艺术和水景形成气势恢弘的浮雕跌瀑景观,浮雕以体现煤业生产为主;水生植物和曲桥的完美结合形成夏荷影月等一系列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并增加了景观桥和亲水平台等休憩设施,成为亲水娱乐的好去处。
(2)生态恢复展示区
本区涵盖原有七彩园等区域,在原有彩色叶植物种植的基础上,增加沙枣、刺槐等芳香树种,对原有景观进行提升,打造成为五彩缤纷的芳香园,通过乔灌草的结合,以及小品休闲设施的补充,形成得天独厚的景观特色,成为对外示范和展示的窗口。主要景观有彩云漫步和芳香四溢,主要以彩色叶植物和大树进行精致化的种植和搭配,成为该区的一大亮点。
结语
随着我国枯竭矿山的不断增多,全国现有建成与正在建设的国家矿山公园61家。针对废弃矿山和中晚期矿山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提出建设国家级矿山公园。解决矿山废墟带来的环境恶化,体现了矿山公园的核心价值,是矿山复垦、复绿工程的一部分。它具有循环经济模式的特点,即矿山生产的周期完结后,投入旅游产业经济循环中,为社会提供的新的旅游资源;矿山公园也为保护矿业遗迹和地质遗迹提供可能。
石嘴山国家矿山公园的建设将为石嘴山这座能源型城市转型、产业结构的调整探究着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部《国家矿山公园建设指南》
[2]《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09-2015年)》(国土资发[2010]44号)
[3]关于石嘴山市惠农采煤沉陷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规划(2010—2012年)的批复;
[4]《宁夏回族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条例》;
[5]《石嘴山市惠农区城市总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