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媒介仪式”这一术语在西方传播学界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学者们对媒介仪式的研究更是方兴未艾。詹姆斯·凯瑞提出的传播的“传递观”和“仪式观”不断得到认可并成为人们研究“媒介仪式”的有力参照,西方学者更是频频着力探讨宗教与媒介的关系。这不仅触及了“媒介仪式”这一概念的学术和文化渊源,更让我们看到其作为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所具有的研究空间和价值。
“媒介仪式”的宗教背景
媒介·仪式·文化。众所周知,“仪式”这一概念从诞生起就与宗教有着天然的衣钵关系,关于仪式的宗教内涵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在此不再赘述。其实,西方传播学界的媒介仪式研究是有其深刻的宗教渊源的。换言之,学者们对媒介仪式的思考乃是基于西方学界对宗教的大量研究探讨。尤其是近年来,媒介、宗教和文化正在发生快速的变化,其中一个显著特征是媒介、宗教活动和信仰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断增强,这已经成为西方乃至全球范围内更广泛的文化动力。媒介、宗教和文化之间的文化性和象征性互换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大众文化以现存的宗教唤起特定的宗教情感和情绪,其本身就是一种宗教陈述来源;宗教和文化成为媒介仪式化进程中主题的两种不同的发展元素,这些发展为研究宗教和文化的媒介化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基础,而这也正是西方学界宗教媒介化研究的关键领域。
大众媒介的仪式性功能。在西方,媒介已经起到一系列的文化和社会作用,而这些作用此前都是由教会承担的。媒介无论在社会、国家层面上还是在个人日常生活领域中均起到了重要的仪式性作用。媒介中的大众文化形式如电影、电视娱乐节目、网络游戏、小说、漫画等都充斥着大量宗教和准宗教内容,如不少电视节目和电影都有着明确的宗教主题和符号。媒介产品、品牌和符号已经成为各种宗教行为的对象。媒介不仅能够提供一种强烈的群体意识,为社会处理危机以及集中哀悼这些危机提供重要场所,从而使现有的宗教团体获得了新的交流渠道,扩大和改变了他们与信徒的交流渠道,而且凭借着其特定的技术、文本以及文化形式,大众媒介改变了宗教传播的形式和实践。
互联网与宗教传播。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创造了一系列全新的宗教实践和信仰方式,改变了教会和信徒之间的权力关系,给广大信徒留下更多的个人空间。不论是较古老的民间宗教还是比较新的宗教形式,都已经在互联网这一新的公共领域获得了新的生存空间。同时,由于西方国家不断增长的文化多元化现实,以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的跨国影响,各种类型的宗教已经成为很多西方国家人民生活的组成部分。与此相对应,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对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存在形式提出了挑战。
西方学界对“媒体和宗教”关系的研究
“媒介·宗教·文化”研讨会。正是在上述背景下,2006年6月,在挪威召开了第一届主题为“神圣与数字”的“媒介·宗教·文化”研讨会,探讨了媒体和宗教研究的新方向。其中,来自赫尔辛基大学、奥斯陆大学、哥本哈根大学等的学者们讨论了以神话、故事为数字的神圣的仪式叙事情景、年轻女性在互联网上的“神圣价值”、宗教与科学的大众媒介斗争、电影、心灵和意义、宗教在现代电视中的角色分析等问题。次年的第二届研讨会讨论了北欧地区媒体和宗教的具体特点之间的相互作用。
伴随着媒介与宗教研究的进展,西方的文化、媒介和宗教研究中涌现了大量关于媒介仪式的探讨。大量研究通过分析媒介事件作为建构现代意义上的“机械的团结”,进而研究媒介的“全球仪式”。还有学者将新闻业的进程作为“战略仪式”进行分析,聚焦于对新闻工作的标准程序的研究。此外,还出现了大量关于媒介常规消费行为中的仪式行为研究。这很快催生了第三届“媒介·宗教”研讨会的到来。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媒介仪式的批判”。学者们探讨了媒介和仪式的关系,特别是在仪式进程中媒介权力和媒介所扮演的建构、解释和接受等积极角色问题等。第四届、第五届研讨会分别于2007年4月和10月在哥本哈根大学召开。这两次研讨会旨在研究流行文化及媒介化的经验、系统理论、媒介化宗教认知理论等问题,着重探讨了大众文化、媒介以及宗教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讨论了在复杂的媒介化环境下传统小说、电影、广告、公共广播、大众传媒中所涉及的宗教元素以及由此对公众产生的“神奇魔力”、当代流行文化和宗教信仰体裁、媒介仪式和名人文化之间的联系,以及网络在宗教传播中的作用等。学者们认为,虽然媒体和宗教是相互关联的,但区分不同的社会机构如媒介和宗教之间的联系则更为关键。
“仪式与媒体”研究。如果说“媒体与宗教”研讨会还是裹在宗教的外衣下对媒介仪式进行间接的探讨,那么,2008年10月举行的“仪式与媒体”研讨会对媒介仪式的研究更直接,它专门讨论了仪式与媒体的关系问题。研讨会上,学者们围绕“新媒介与仪式”的主题作了许多学术汇报:“跨文化语境下的仪式及其未来”、“仪式舞台:公共领域和新媒体里的传统表演”、“媒介化的加罗死亡仪式”、“媒介、仪式及少数民族的表达”、“网络视频中的宗教仪式”、“仪式的实质和媒体制约”、“从赛博空间到仪式空间:互联网和万维网仪式参与的作用”等。研讨会还探讨了仪式的视觉空间的重要性:仪式如何利用特定的图像、仪式内部以及仪式所包含的图像如何起作用,它们对观众、参与者和研究者又会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不同的媒介如何改变研究人员仪式研究的方式等。这些都是与会学者们讨论的焦点问题。研究者们一致认为,媒体技术,特别是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已成为研究仪式的一个重要手段。
“媒介仪式与宗教”的多元探讨。除了一系列研讨会外,来自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国家的研究者们还以讲座、演讲等形式,从仪式与生态、仪式的视觉化效应、仪式中的表演、叙述与批判、仪式与媒体冲突等角度对“媒介仪式”的宗教渊源进行了学术探讨,具体内容见下表:
启示
综观西方学者们的研究,不难发现,在媒体和宗教的关系问题上,学者们认为,首先,新闻媒体仍然是宗教的主要信息来源。诚如拜尔所言,宗教和其他社会领域之间的界限以及宗教内部的界限继续影响当代全球化的社会,而新媒体已经成为形成和改变这些界限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对媒介仪式的研究为解释公共媒介领域中的形象和价值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其次,大众文化和大众媒介的作用已经成为近年来宗教研究中越来越重要的内容。大众媒介以各种形式将人们吸引到各种宗教活动中,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更是为宗教的多元发展提供了平台。虽然目前虚拟社区并没有取代人们的现实生活,但是正如宗教学家所预测的,如果宗教的制度化作用变得越来越不稳定,那么稳定的虚拟社区将会出现,而这正是个人意义形成过程的关键因素。
媒介可以将一种神圣的仪式转变成一种世俗的语境,也可以让一个日常的场景变成魔力空间,反之亦然。这迫使我们不得不用一种新的视角重新思考如框架、转变或机构等所有关于仪式理论的核心概念。它也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媒介和仪式似是而非的相似性。当媒介语境发生转变时,譬如从舞蹈表演转到互联网上的电影播放,仪式及其生命力是如何改变的?我们还能仅从网络宗教的增长或媒介朝圣的视角来讨论大众媒介中仪式效果的弱化吗?当新媒体技术被置于一个广泛、匿名的观众群面前时,仪式及其潜在的效果又会发生怎样的转变?这些或许是探讨媒介仪式时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作者为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9级博士生)
编校:郑艳
“媒介仪式”的宗教背景
媒介·仪式·文化。众所周知,“仪式”这一概念从诞生起就与宗教有着天然的衣钵关系,关于仪式的宗教内涵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在此不再赘述。其实,西方传播学界的媒介仪式研究是有其深刻的宗教渊源的。换言之,学者们对媒介仪式的思考乃是基于西方学界对宗教的大量研究探讨。尤其是近年来,媒介、宗教和文化正在发生快速的变化,其中一个显著特征是媒介、宗教活动和信仰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断增强,这已经成为西方乃至全球范围内更广泛的文化动力。媒介、宗教和文化之间的文化性和象征性互换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大众文化以现存的宗教唤起特定的宗教情感和情绪,其本身就是一种宗教陈述来源;宗教和文化成为媒介仪式化进程中主题的两种不同的发展元素,这些发展为研究宗教和文化的媒介化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基础,而这也正是西方学界宗教媒介化研究的关键领域。
大众媒介的仪式性功能。在西方,媒介已经起到一系列的文化和社会作用,而这些作用此前都是由教会承担的。媒介无论在社会、国家层面上还是在个人日常生活领域中均起到了重要的仪式性作用。媒介中的大众文化形式如电影、电视娱乐节目、网络游戏、小说、漫画等都充斥着大量宗教和准宗教内容,如不少电视节目和电影都有着明确的宗教主题和符号。媒介产品、品牌和符号已经成为各种宗教行为的对象。媒介不仅能够提供一种强烈的群体意识,为社会处理危机以及集中哀悼这些危机提供重要场所,从而使现有的宗教团体获得了新的交流渠道,扩大和改变了他们与信徒的交流渠道,而且凭借着其特定的技术、文本以及文化形式,大众媒介改变了宗教传播的形式和实践。
互联网与宗教传播。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创造了一系列全新的宗教实践和信仰方式,改变了教会和信徒之间的权力关系,给广大信徒留下更多的个人空间。不论是较古老的民间宗教还是比较新的宗教形式,都已经在互联网这一新的公共领域获得了新的生存空间。同时,由于西方国家不断增长的文化多元化现实,以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的跨国影响,各种类型的宗教已经成为很多西方国家人民生活的组成部分。与此相对应,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对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存在形式提出了挑战。
西方学界对“媒体和宗教”关系的研究
“媒介·宗教·文化”研讨会。正是在上述背景下,2006年6月,在挪威召开了第一届主题为“神圣与数字”的“媒介·宗教·文化”研讨会,探讨了媒体和宗教研究的新方向。其中,来自赫尔辛基大学、奥斯陆大学、哥本哈根大学等的学者们讨论了以神话、故事为数字的神圣的仪式叙事情景、年轻女性在互联网上的“神圣价值”、宗教与科学的大众媒介斗争、电影、心灵和意义、宗教在现代电视中的角色分析等问题。次年的第二届研讨会讨论了北欧地区媒体和宗教的具体特点之间的相互作用。
伴随着媒介与宗教研究的进展,西方的文化、媒介和宗教研究中涌现了大量关于媒介仪式的探讨。大量研究通过分析媒介事件作为建构现代意义上的“机械的团结”,进而研究媒介的“全球仪式”。还有学者将新闻业的进程作为“战略仪式”进行分析,聚焦于对新闻工作的标准程序的研究。此外,还出现了大量关于媒介常规消费行为中的仪式行为研究。这很快催生了第三届“媒介·宗教”研讨会的到来。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媒介仪式的批判”。学者们探讨了媒介和仪式的关系,特别是在仪式进程中媒介权力和媒介所扮演的建构、解释和接受等积极角色问题等。第四届、第五届研讨会分别于2007年4月和10月在哥本哈根大学召开。这两次研讨会旨在研究流行文化及媒介化的经验、系统理论、媒介化宗教认知理论等问题,着重探讨了大众文化、媒介以及宗教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讨论了在复杂的媒介化环境下传统小说、电影、广告、公共广播、大众传媒中所涉及的宗教元素以及由此对公众产生的“神奇魔力”、当代流行文化和宗教信仰体裁、媒介仪式和名人文化之间的联系,以及网络在宗教传播中的作用等。学者们认为,虽然媒体和宗教是相互关联的,但区分不同的社会机构如媒介和宗教之间的联系则更为关键。
“仪式与媒体”研究。如果说“媒体与宗教”研讨会还是裹在宗教的外衣下对媒介仪式进行间接的探讨,那么,2008年10月举行的“仪式与媒体”研讨会对媒介仪式的研究更直接,它专门讨论了仪式与媒体的关系问题。研讨会上,学者们围绕“新媒介与仪式”的主题作了许多学术汇报:“跨文化语境下的仪式及其未来”、“仪式舞台:公共领域和新媒体里的传统表演”、“媒介化的加罗死亡仪式”、“媒介、仪式及少数民族的表达”、“网络视频中的宗教仪式”、“仪式的实质和媒体制约”、“从赛博空间到仪式空间:互联网和万维网仪式参与的作用”等。研讨会还探讨了仪式的视觉空间的重要性:仪式如何利用特定的图像、仪式内部以及仪式所包含的图像如何起作用,它们对观众、参与者和研究者又会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不同的媒介如何改变研究人员仪式研究的方式等。这些都是与会学者们讨论的焦点问题。研究者们一致认为,媒体技术,特别是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已成为研究仪式的一个重要手段。
“媒介仪式与宗教”的多元探讨。除了一系列研讨会外,来自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国家的研究者们还以讲座、演讲等形式,从仪式与生态、仪式的视觉化效应、仪式中的表演、叙述与批判、仪式与媒体冲突等角度对“媒介仪式”的宗教渊源进行了学术探讨,具体内容见下表:
启示
综观西方学者们的研究,不难发现,在媒体和宗教的关系问题上,学者们认为,首先,新闻媒体仍然是宗教的主要信息来源。诚如拜尔所言,宗教和其他社会领域之间的界限以及宗教内部的界限继续影响当代全球化的社会,而新媒体已经成为形成和改变这些界限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对媒介仪式的研究为解释公共媒介领域中的形象和价值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其次,大众文化和大众媒介的作用已经成为近年来宗教研究中越来越重要的内容。大众媒介以各种形式将人们吸引到各种宗教活动中,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更是为宗教的多元发展提供了平台。虽然目前虚拟社区并没有取代人们的现实生活,但是正如宗教学家所预测的,如果宗教的制度化作用变得越来越不稳定,那么稳定的虚拟社区将会出现,而这正是个人意义形成过程的关键因素。
媒介可以将一种神圣的仪式转变成一种世俗的语境,也可以让一个日常的场景变成魔力空间,反之亦然。这迫使我们不得不用一种新的视角重新思考如框架、转变或机构等所有关于仪式理论的核心概念。它也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媒介和仪式似是而非的相似性。当媒介语境发生转变时,譬如从舞蹈表演转到互联网上的电影播放,仪式及其生命力是如何改变的?我们还能仅从网络宗教的增长或媒介朝圣的视角来讨论大众媒介中仪式效果的弱化吗?当新媒体技术被置于一个广泛、匿名的观众群面前时,仪式及其潜在的效果又会发生怎样的转变?这些或许是探讨媒介仪式时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作者为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9级博士生)
编校: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