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上完一节魔术习作课后进行反思,试图借助本课来阐述如何引导学生达成习作的“三有”——“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操作一】让学生“言之有物”:创设言语平台
课堂情景: 比较“开门见山”的导入与创设情景的导入
(修改前)导入:今天,我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板书“魔术”(开门见山)
效果:学生对魔术表演感兴趣,听到魔术比较好奇。
反思:这样的导入,内容上是引起了学生的好奇,然而开门见山的教学,虽然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但学生注意力侧重活动过程和结果,作文课的导向不明确。与传统教学相比,好似旧瓶装新酒。
(修改后)导入:屏幕出示课堂情景(同学不约而同地引颈张望)今天和我们一起走进课堂的还有XX班的同学。你猜,这些同学的眼球可能是被什么紧紧吸引住了? 运用你的想象,看着画面,来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看过魔术表演吗?能说说喜欢看魔术的理由吗?
效果:学生对屏幕展示的课堂情景非常感兴趣,纷纷作各种猜测,激活了思维。同学们成功地对画面进行了细致地刻画。有的说:他痴痴地看着,右手托着下巴,嘴半咧着,目光仿佛磁铁般地被紧紧吸住;有的说:有几个实在忍不住好奇心的怂恿,竟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歪着头张望,仿佛一定要将什么看穿似的……
再反思: 这样的发言证明了被描写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激活了,画面在学生的心中扎下根,随时处于呼之欲出的状态。我惊讶于学生如此细致的观察和传神的描写。我庆幸自己抓住了一个活的教学点,引导学生从静态的画面中联想到动态的场景,为学生的语言发展创设了一个真实、自然的平台——言之有物。
此外,课堂上生动、具体的描述为下文真实的活动场面描写作了铺垫,学生主体参与性高。由此看来,借助现代电教媒体,发挥其特殊作用,再现与学生习作有关的人、事(景、物)形象,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慢镜头、定格、重放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训练学生观察的目的性,精确性和有序性。
【操作二】让学生“言之有序”:力求多角度观察
课堂情景:比较“观察与多角度的观察”的不同教学效果
表演魔术的过程时间一分钟左右。然而让观众最不可思议的也就在这一分钟里。充满悬念、疑惑、好奇的一分钟,还来不及细细解疑,就要迅速在脑子里组织文字,把魔术过程说清,这有一定难度。
(修改前)1、展示魔术道具。2、表演魔术。3、描述你的所见所思;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效果:魔术师左手拿一只杯子,另一只手拿了两只杯子,分别把它倒扣在台上。在其中一只杯子上放一颗小球,然后把另两只杯子叠上,用手指轻轻一点,然后移开杯子,奇迹产生了:小球掉到台上了。(基本能按顺序记叙过程,但语言干巴巴的,缺少生命灵动的语言。)
反思:魔术表演过程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这节课的高潮。应当详写。上文的描述,注意力都集中在魔术过程的叙述,显得单薄、平淡。如何化平淡为生动呢?假如,提示他再从另个角度去观察呢?多份任务去思考呢?这样学生的体验是不是会更深刻,更丰富?
(修改后)师:请允许我再当一回魔术师,这一回,我需要一位摄影师与我合作,还需要你们给魔术配上解说词,配的好的成为我的徒弟,把魔术技巧传授给他。
效果:学生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较普遍地用上了“先……然后……接着……最后……”,有同学用上了“依次、先后、逐个、紧接着、挨个儿”等词语。特别是摄影师抓拍的镜头具有导向性,暗示同学观察魔术时要顾及的人、事、物等形象。例:№1只见魔术师先把三个不同颜色的小杯子依次倒扣在魔术台上,接着把右边的一只蓝色杯子扣在中间的黄色杯子上,在杯底上放上一颗小棉球,紧接着把左边的红色杯子扣上,然后魔术师挥起手臂在空中抓了一把仙气,放到嘴前用力吹了一口气,轻轻敲了一下杯底,说声“变”,只听得“笃”的一声响,移开杯子,小棉球竟奇迹般地穿过厚实的杯底,安静地躺在了魔术台上。怎么回事?这小棉球怎么会穿过底面这么厚实的杯子?台下的同学们惊叹不已。有的“俯首称臣”,直夸顾老师能跟大卫相提并论了;有的连声称道:太神奇了,简直太神奇了;有的喃喃自语道:这……这小球……;有的百思不得其解,一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样子;有的窃窃私語……我思量着:如果是在看体操表演绝对想着——别摔倒;如果是在看球赛绝对想着——别输了;现在看魔术就不同了,我们都想着——快露馅……
再反思:苏轼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观察角度会带来不同的效果。作文教学中尝试从不同角度观察,让学生尽可能地去发现,去感受,去思考,绝对会带来许多惊喜。让学生摸道具,邀请摄影师摄影,与学生一起玩魔术,都是源于一个宗旨:力求多角度观察。观察得越细致,感性材料也就越丰富。叙事时信手拈来都是“料”,这样的叙事才会呈现得丰富、饱满。
【操作三】:让学生“言之有情”:袒露真情实感
课堂情景:比较“真实地描述”与“真实地创造性描述”
(修改前)请学生朗读课堂习作片段(以习作结尾为例)
效果:№1、哦,原来是这样。
№2、游戏结束了,但同学们却依然陶醉在一阵奇妙的魔力当中。
……
反思:课堂上,学生的心情随着魔术真相的揭晓跌宕起伏,自然对于魔术增添了许多感悟,教师要保护好这份可贵的心灵体验,更要让学生把这份体验倾吐出来,如同内心的感受一样美好。如何打开情感的闸门,让学生的“情”得到畅通无阻的发挥,变“真实地描述”为“真实地创造性描述”呢?如果利用课堂即时生成的资源,创设情境——课堂精彩回放,形象讲评,交互欣赏,会取得怎样的效果呢?
(修改后)形象讲评,图文对照:课堂精彩回放(照片、习作)交互批改习作
效果:№1魔术,使观众感到物体忽有忽无,变幻莫测。正是这个原因,魔术好象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永远感到谜一般的琢磨不透。让我们用眼、用心、用智慧去撩开魔术的面纱,探究魔术的秘密。
№2“哦”原来如此,我们顿时恍然大悟,再想想,不禁一笑。这么简单的问题我们竟然没想到。人有时侯总把简单的事情想得太复杂,其实只需要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天下事难亦乎?为之,则难亦易矣;不为,则易亦难矣。
学生取的题目有“偷天换日”、“瞒天过海”、狂“魔”一把、快乐的魔球、着魔……
再反思:“言之有情”是基于自己内心强烈的表达欲望。瞬间的感觉如果找到合适的倾诉舞台,课堂精彩迭起,课堂将畅想美丽的魔幻世界;“言之有情”源于感悟。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场面、人物、情境、背景、人物的言行展开想象,不断感悟。学生在多感官的参与下,想象的翅膀才会日渐丰满,感悟才会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操作一】让学生“言之有物”:创设言语平台
课堂情景: 比较“开门见山”的导入与创设情景的导入
(修改前)导入:今天,我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板书“魔术”(开门见山)
效果:学生对魔术表演感兴趣,听到魔术比较好奇。
反思:这样的导入,内容上是引起了学生的好奇,然而开门见山的教学,虽然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但学生注意力侧重活动过程和结果,作文课的导向不明确。与传统教学相比,好似旧瓶装新酒。
(修改后)导入:屏幕出示课堂情景(同学不约而同地引颈张望)今天和我们一起走进课堂的还有XX班的同学。你猜,这些同学的眼球可能是被什么紧紧吸引住了? 运用你的想象,看着画面,来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看过魔术表演吗?能说说喜欢看魔术的理由吗?
效果:学生对屏幕展示的课堂情景非常感兴趣,纷纷作各种猜测,激活了思维。同学们成功地对画面进行了细致地刻画。有的说:他痴痴地看着,右手托着下巴,嘴半咧着,目光仿佛磁铁般地被紧紧吸住;有的说:有几个实在忍不住好奇心的怂恿,竟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歪着头张望,仿佛一定要将什么看穿似的……
再反思: 这样的发言证明了被描写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激活了,画面在学生的心中扎下根,随时处于呼之欲出的状态。我惊讶于学生如此细致的观察和传神的描写。我庆幸自己抓住了一个活的教学点,引导学生从静态的画面中联想到动态的场景,为学生的语言发展创设了一个真实、自然的平台——言之有物。
此外,课堂上生动、具体的描述为下文真实的活动场面描写作了铺垫,学生主体参与性高。由此看来,借助现代电教媒体,发挥其特殊作用,再现与学生习作有关的人、事(景、物)形象,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慢镜头、定格、重放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训练学生观察的目的性,精确性和有序性。
【操作二】让学生“言之有序”:力求多角度观察
课堂情景:比较“观察与多角度的观察”的不同教学效果
表演魔术的过程时间一分钟左右。然而让观众最不可思议的也就在这一分钟里。充满悬念、疑惑、好奇的一分钟,还来不及细细解疑,就要迅速在脑子里组织文字,把魔术过程说清,这有一定难度。
(修改前)1、展示魔术道具。2、表演魔术。3、描述你的所见所思;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效果:魔术师左手拿一只杯子,另一只手拿了两只杯子,分别把它倒扣在台上。在其中一只杯子上放一颗小球,然后把另两只杯子叠上,用手指轻轻一点,然后移开杯子,奇迹产生了:小球掉到台上了。(基本能按顺序记叙过程,但语言干巴巴的,缺少生命灵动的语言。)
反思:魔术表演过程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这节课的高潮。应当详写。上文的描述,注意力都集中在魔术过程的叙述,显得单薄、平淡。如何化平淡为生动呢?假如,提示他再从另个角度去观察呢?多份任务去思考呢?这样学生的体验是不是会更深刻,更丰富?
(修改后)师:请允许我再当一回魔术师,这一回,我需要一位摄影师与我合作,还需要你们给魔术配上解说词,配的好的成为我的徒弟,把魔术技巧传授给他。
效果:学生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较普遍地用上了“先……然后……接着……最后……”,有同学用上了“依次、先后、逐个、紧接着、挨个儿”等词语。特别是摄影师抓拍的镜头具有导向性,暗示同学观察魔术时要顾及的人、事、物等形象。例:№1只见魔术师先把三个不同颜色的小杯子依次倒扣在魔术台上,接着把右边的一只蓝色杯子扣在中间的黄色杯子上,在杯底上放上一颗小棉球,紧接着把左边的红色杯子扣上,然后魔术师挥起手臂在空中抓了一把仙气,放到嘴前用力吹了一口气,轻轻敲了一下杯底,说声“变”,只听得“笃”的一声响,移开杯子,小棉球竟奇迹般地穿过厚实的杯底,安静地躺在了魔术台上。怎么回事?这小棉球怎么会穿过底面这么厚实的杯子?台下的同学们惊叹不已。有的“俯首称臣”,直夸顾老师能跟大卫相提并论了;有的连声称道:太神奇了,简直太神奇了;有的喃喃自语道:这……这小球……;有的百思不得其解,一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样子;有的窃窃私語……我思量着:如果是在看体操表演绝对想着——别摔倒;如果是在看球赛绝对想着——别输了;现在看魔术就不同了,我们都想着——快露馅……
再反思:苏轼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观察角度会带来不同的效果。作文教学中尝试从不同角度观察,让学生尽可能地去发现,去感受,去思考,绝对会带来许多惊喜。让学生摸道具,邀请摄影师摄影,与学生一起玩魔术,都是源于一个宗旨:力求多角度观察。观察得越细致,感性材料也就越丰富。叙事时信手拈来都是“料”,这样的叙事才会呈现得丰富、饱满。
【操作三】:让学生“言之有情”:袒露真情实感
课堂情景:比较“真实地描述”与“真实地创造性描述”
(修改前)请学生朗读课堂习作片段(以习作结尾为例)
效果:№1、哦,原来是这样。
№2、游戏结束了,但同学们却依然陶醉在一阵奇妙的魔力当中。
……
反思:课堂上,学生的心情随着魔术真相的揭晓跌宕起伏,自然对于魔术增添了许多感悟,教师要保护好这份可贵的心灵体验,更要让学生把这份体验倾吐出来,如同内心的感受一样美好。如何打开情感的闸门,让学生的“情”得到畅通无阻的发挥,变“真实地描述”为“真实地创造性描述”呢?如果利用课堂即时生成的资源,创设情境——课堂精彩回放,形象讲评,交互欣赏,会取得怎样的效果呢?
(修改后)形象讲评,图文对照:课堂精彩回放(照片、习作)交互批改习作
效果:№1魔术,使观众感到物体忽有忽无,变幻莫测。正是这个原因,魔术好象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永远感到谜一般的琢磨不透。让我们用眼、用心、用智慧去撩开魔术的面纱,探究魔术的秘密。
№2“哦”原来如此,我们顿时恍然大悟,再想想,不禁一笑。这么简单的问题我们竟然没想到。人有时侯总把简单的事情想得太复杂,其实只需要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天下事难亦乎?为之,则难亦易矣;不为,则易亦难矣。
学生取的题目有“偷天换日”、“瞒天过海”、狂“魔”一把、快乐的魔球、着魔……
再反思:“言之有情”是基于自己内心强烈的表达欲望。瞬间的感觉如果找到合适的倾诉舞台,课堂精彩迭起,课堂将畅想美丽的魔幻世界;“言之有情”源于感悟。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场面、人物、情境、背景、人物的言行展开想象,不断感悟。学生在多感官的参与下,想象的翅膀才会日渐丰满,感悟才会达到一种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