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1858年的一天,纳达尔的心情不错,尽管他刚刚受到了好友杜米埃的讥讽。杜米埃用画笔记录下了这位世界上第一位航拍者在空中狼狈的样子,那幅画似乎在表达——你在空中拍巴黎,我在地上画你。杜米埃没有忘了在这幅画中添加这样一句话:纳达尔先生,请把摄影推向艺术的高峰。
也许杜米埃承认纳达尔拍摄的波德莱尔的肖像比他画的更好,却始终认为相机怎么也拍不出“恶之花”中的忧郁和理想。
他似乎忘了,世界上第一台相机的发明者也是法国人,最重要的是,也是一位画家,他的名字叫达盖尔。
对于纳达尔来说,杜米埃的这种讥讽是值得原谅的。毕竟自己的好友是个画家,而当时的画家都对摄影的出现和逐渐地普及心怀忐忑和敌意。而自己作为摄影家和冒险者,则认为吊在气球上被风吹掉帽子以及众目睽睽中脱掉外衣也不算太过失礼,即使他是一位法国绅士。
“航拍之父”
毕竟,是他第一个在空中拍到了美丽的巴黎。他的狼狈之态还是换来了丰厚的回报——他被后人称为“航拍之父”。
通常人们把他的这幅作品称为“鸟瞰”照片。这不得不让我们想起史书上记载的那位王莽时期的“鸟人”,他安装上自制的翅膀和羽毛飞了数百步,尽管对于和匈奴的那场战争于事无补,但是毕竟成为了史书记载的人类的第一次飞行。那年是公元19年,有意思的是也叫天凤六年,这名字就足够我们“呵呵”了。有人用这样的诗句来形容这件事:“鸟人在天凤间飞了起来,却把名字丢落在了尘埃。”
鸟人似乎也不会介意这种讥讽,更不会在尘埃中翻捡自己丢落了的名字。他只会淡淡地说:我飞过。这声音穿过时空,催响了莱特兄弟的引擎,于是,人类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了。那是1903年,莱特兄弟没再借用羽毛,翅膀是铁的。
现在人类已经进入到了航拍时代,似乎在纳达尔被风落帽子的时候就预料到这一天早晚会来。但是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仅仅在一百多年后,巴黎、上海或者波士顿的上空会有类似DJI Inspire 1悟这样的“怪物”出现。它自由如心灵一般无挂碍的航行与拍摄,再不会引起画家的讥讽,也能让航拍人有闲暇整理一下领带和刘海,显得不再那么狼狈。
生活的续航
我相信我们把“航拍”这两个字一拍两半,不会引起纳达尔的不满,虽然这是他冒着生命危险缝合在一起的。理由是解构它是为了更好地赋予并发现它充盈的意义。
航,是飞行,是自由,是破缚,是冒险,是寒冷和孤独;拍,是记录,是告诉,是发现,是观照,是温暖和共享。好了,我们再次把“航”和“拍”的边边角角叠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构成了航拍人的基本性格和印象。
他们大多年轻,散落在城市的犄角旮旯,经济上不一定富有,但是激情四射;他们不满足于怀揣着梦想狂奔,而是懂得把梦想转化成翅膀去飞;他们喜欢飞翔的感觉,灵魂、目光总是比飞行器更逍遥自在;他们热爱命运的动力来源于他们独特的视角和独特的发现,而这些也悄悄提高着他们生活和生命的续航力;他们把心目交给天空,看到山岳胸怀的沟壑,发现流水偷走的岁月,记录社会暗藏的玄机……
有人经常会问,究竟航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因世界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大相径庭,从而引发关于真实的终极追问?俯瞰那些曾经仰望的东西,所获得的近乎否极泰来的超强快感?还是认识到蓝天上一定有什么东西在注视着我们,正在对我们的一举一动进行图像和非图像式的清晰定格,因此而变得慎独、端悫?
我曾遇到一位年轻的航拍者,和许许多多的年轻人一样,航拍是他最大的爱好和乐趣,名叫卜风。他这样回答:“我就是喜欢,没有那么多的理由、目的和意义。我享受我手指晃动整个世界的感觉,我把森林、河流锁定在屏幕上的时候,感觉灵魂在茂盛和流动。我把不可到达和穿越的那些陌生压扁在相机里,摞起来,就像摞起我大学时代的课本和青春。那些不喜欢我的人,也许并不讨厌我拍下来的那些,他们看到了,就和我在一起了……”也许是他刚失恋不久,回答才会充满浓浓的诗意和淡淡的失意。正在诉说的这位年轻的航拍者,当时就站在海边,也许他是说给海听的。
他说:“你肯定没有试过用自己的‘天眼’看海,一页页翻开来读,还有那些孤独的小舟和巨轮。”也许是太远了的缘故,我看不到他操控的无人机,只能看到他的手指在不停地点、转,还有手机屏幕上那一望无际的大海。他促狭地笑着说:“你看不到它,是因为它的名字叫‘精灵’,它在帮着我读海。”
他肯定不会停止航拍,就像他不会停止热爱命运和生活。
这就是千千万万位航拍者中的一个,不一定非要伟大,不一定非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是心情通常都会不错,可以随时自豪地对这个世界说:我飞过,我拍过。
也许杜米埃承认纳达尔拍摄的波德莱尔的肖像比他画的更好,却始终认为相机怎么也拍不出“恶之花”中的忧郁和理想。
他似乎忘了,世界上第一台相机的发明者也是法国人,最重要的是,也是一位画家,他的名字叫达盖尔。
对于纳达尔来说,杜米埃的这种讥讽是值得原谅的。毕竟自己的好友是个画家,而当时的画家都对摄影的出现和逐渐地普及心怀忐忑和敌意。而自己作为摄影家和冒险者,则认为吊在气球上被风吹掉帽子以及众目睽睽中脱掉外衣也不算太过失礼,即使他是一位法国绅士。
“航拍之父”
毕竟,是他第一个在空中拍到了美丽的巴黎。他的狼狈之态还是换来了丰厚的回报——他被后人称为“航拍之父”。
通常人们把他的这幅作品称为“鸟瞰”照片。这不得不让我们想起史书上记载的那位王莽时期的“鸟人”,他安装上自制的翅膀和羽毛飞了数百步,尽管对于和匈奴的那场战争于事无补,但是毕竟成为了史书记载的人类的第一次飞行。那年是公元19年,有意思的是也叫天凤六年,这名字就足够我们“呵呵”了。有人用这样的诗句来形容这件事:“鸟人在天凤间飞了起来,却把名字丢落在了尘埃。”
鸟人似乎也不会介意这种讥讽,更不会在尘埃中翻捡自己丢落了的名字。他只会淡淡地说:我飞过。这声音穿过时空,催响了莱特兄弟的引擎,于是,人类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了。那是1903年,莱特兄弟没再借用羽毛,翅膀是铁的。
现在人类已经进入到了航拍时代,似乎在纳达尔被风落帽子的时候就预料到这一天早晚会来。但是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仅仅在一百多年后,巴黎、上海或者波士顿的上空会有类似DJI Inspire 1悟这样的“怪物”出现。它自由如心灵一般无挂碍的航行与拍摄,再不会引起画家的讥讽,也能让航拍人有闲暇整理一下领带和刘海,显得不再那么狼狈。
生活的续航
我相信我们把“航拍”这两个字一拍两半,不会引起纳达尔的不满,虽然这是他冒着生命危险缝合在一起的。理由是解构它是为了更好地赋予并发现它充盈的意义。
航,是飞行,是自由,是破缚,是冒险,是寒冷和孤独;拍,是记录,是告诉,是发现,是观照,是温暖和共享。好了,我们再次把“航”和“拍”的边边角角叠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构成了航拍人的基本性格和印象。
他们大多年轻,散落在城市的犄角旮旯,经济上不一定富有,但是激情四射;他们不满足于怀揣着梦想狂奔,而是懂得把梦想转化成翅膀去飞;他们喜欢飞翔的感觉,灵魂、目光总是比飞行器更逍遥自在;他们热爱命运的动力来源于他们独特的视角和独特的发现,而这些也悄悄提高着他们生活和生命的续航力;他们把心目交给天空,看到山岳胸怀的沟壑,发现流水偷走的岁月,记录社会暗藏的玄机……
有人经常会问,究竟航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因世界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大相径庭,从而引发关于真实的终极追问?俯瞰那些曾经仰望的东西,所获得的近乎否极泰来的超强快感?还是认识到蓝天上一定有什么东西在注视着我们,正在对我们的一举一动进行图像和非图像式的清晰定格,因此而变得慎独、端悫?
我曾遇到一位年轻的航拍者,和许许多多的年轻人一样,航拍是他最大的爱好和乐趣,名叫卜风。他这样回答:“我就是喜欢,没有那么多的理由、目的和意义。我享受我手指晃动整个世界的感觉,我把森林、河流锁定在屏幕上的时候,感觉灵魂在茂盛和流动。我把不可到达和穿越的那些陌生压扁在相机里,摞起来,就像摞起我大学时代的课本和青春。那些不喜欢我的人,也许并不讨厌我拍下来的那些,他们看到了,就和我在一起了……”也许是他刚失恋不久,回答才会充满浓浓的诗意和淡淡的失意。正在诉说的这位年轻的航拍者,当时就站在海边,也许他是说给海听的。
他说:“你肯定没有试过用自己的‘天眼’看海,一页页翻开来读,还有那些孤独的小舟和巨轮。”也许是太远了的缘故,我看不到他操控的无人机,只能看到他的手指在不停地点、转,还有手机屏幕上那一望无际的大海。他促狭地笑着说:“你看不到它,是因为它的名字叫‘精灵’,它在帮着我读海。”
他肯定不会停止航拍,就像他不会停止热爱命运和生活。
这就是千千万万位航拍者中的一个,不一定非要伟大,不一定非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是心情通常都会不错,可以随时自豪地对这个世界说:我飞过,我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