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堂上,应该最大化激发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各个感官上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多感官能力,最大化突破以往的音乐课堂模式。依据笔者多年的经验,可以从构建情景模式、乐器表演、听动结合的模式中去激发学生的感官刺激,最大化提升学生的鉴赏力,保证音乐课堂质量。
关键词:小学阶段;音乐学科;多感官;方法策略
引言
在实践中可以得知,人们获取信息时,大部分是来源于视觉,有一小部分是来源于听觉,还有味觉、感觉等多个感官来吸收信息。由此可见,如果知识使用一种听觉,那么吸收信息的效率是非常低的。因此在音乐课堂上,老师要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多感官,提升课堂效率。
一、小学阶段音乐课堂的现状
1.新知识不易接受
小学阶段共分为六个年纪,每个阶段的学生在音乐课堂上都会碰到一定的难题,比如说一二年级的学生在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等方面会感觉到有些困难,因为一二年级的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学习乐理的知识是比较少的,幼儿园时期只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已,进入到小学阶段之后,要深入的学习乐理知识,就会产生不适用的现象。
2.忽视了学生自主性能力的发展
在音乐课堂上,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提升课堂效率,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及相应的工具,像多媒体技术,在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时候,老师只关注学生的兴趣培养,为了让学生更多的吸收音乐知识,没有关注学生自主性能力的培养,这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惰性的情况。
3.缺乏对学生情感的引导
在音乐课堂上,老师比较看重书本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的方式会导致在课堂上一刀切的现象出现,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挥,这样也容易出现两极化的现象。也就是有一部分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吸收的比较好,并且可以做到学以致用,还有的学生他们明显的对课堂产生逆反情绪,这也也无法达到预习学习效果[1]。
二、小学音乐课堂上展开多感官探究策略
1.构建情景模式
在音乐课堂上,为了最大化让学生有多感官的体验,老师可以采用相应的教学模式,构建情景模式,让学生快速进入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视觉、听觉以及各个感官的体验。老师可以引进多媒体技术,采用图文合一或者是视频的形式来构建情景模式。比如說在学习“滑雪歌”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可以采用视频模式,为学生展示滑雪的场面,这些画面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还激发了学生对下雪天的热爱,学生们会不自觉的想到下雪天的场景,然后老师鼓励学生展开互动,让学生互相讨论对下雪天的热爱,并且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进行歌唱,这就活跃了课堂的氛围,也提示升了课堂效率。在这一模式下,提升了学生的视觉以及听觉,让学生快速进入到下雪的氛围中,在这样的氛围中,融入歌唱环节,最大化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2.听觉和动觉进行有效结合
动觉也就是在音乐课堂上,使用动觉能力来来鉴赏音乐,并真正参与到音乐课堂上。动觉和听觉不相同,动觉主要是在肢体方面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律动、舞蹈等方面,其相关动作和表演没有关系,只是依据音乐的实际内容来展开的肢体动作,这样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的学习音乐知识,并且发自肺腑的歌唱,这样的歌唱是有灵魂的,这也是音乐的魅力所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年纪偏小,比较贪玩好动,老师抓住学生的这一特征,在实际教学中,选择最多的方式就是随着音乐律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采用走路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心情,不是简单的走路,是带着节奏走路,这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灵敏度;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对节奏的把握更加精准,最终体会到在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学生们最先采用的是对作品的聆听,在对音乐有了感受之后,再融入自己的肢体表达,以此来更深入的理解音乐,充分表达出作品中的情感表达。除了律动的形式,音乐课堂上还可以展开声势的教学模式,这是指在音乐中,人们随着节奏发出相应的声音,比如说跺脚、打手指等,这也是在动觉中最好学的模式。在音乐课堂上,学生们在声势下和音乐作品进行配合,可以对作品做出初步的了解,此外声势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模仿、接龙等,这是在动觉体验中最简单的表现形式。
3.开展乐器表演,构建和谐氛围
在小学音乐的课堂上,乐器的演奏也是教学中经常会用到的形式。乐器表演为学生带来了实践的机会,最大化激发了学生的动觉,演奏乐器结合音乐节奏一起呈现,这就最大化满足了学生的听觉。这样的情况下,把动觉和听觉进行了有效结合,可以让学生有更好的通感体验,并且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到音乐知识。学生可以拿生活中的素材来制作乐器,老师要鼓励学生亲自展开制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会得到成就感。制作乐器,使用乐器表演,这样最大化营造了和谐氛围,提升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演奏中进行创新。比如说在学习“火车开啦”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先带领学生使用自己制作的乐器,为这一歌曲进行伴奏,并且把学生分成是演唱组、跳舞组以及演奏的小组,演奏组可以使用自己制作的乐器,在伴奏中进行创新,自己制作敲击式的乐器,为这一歌曲进行伴奏,一边学习课堂上的歌曲,一边使用乐器来展示节奏,在乐器的伴奏下,展现出和谐的氛围,学生们还可以采用小鼓等来一边学习唱歌,一边进行伴奏,还可以鼓励会跳舞的学生来跳舞,这样又可以把听觉变成视觉,最大化提升了课堂效率[2]。
4.静态图像下,展开多感官体验
在音乐课堂上,使用视觉和听觉和联动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图像等融入到课堂中,对听觉和视觉进行有效结合,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体会到音乐的魅力,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性。对于小学阶段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使用多媒体可以更加获得学生的喜爱,这一阶段的学生,他们更加喜欢色彩丰富的画面,老师可以搜集相应的素材,给学生们带去直观的感受,以此来提升音乐课堂的质量。
总结语
在音乐课堂上融入多感官的模式,最大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提升了音乐课堂的效率,这也可以看出多感官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并且也提升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更好的完成音乐课堂目标。
参考文献
[1]程琳.融合多元感官,感受音乐之美——浅议“多感官体验”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J].小学教学研究,2021(13):80-82.
[2]黄诗晴.论小学阶段民族民间音乐的多感官体验教学[J].艺术品鉴,2019(02):332-333.
关键词:小学阶段;音乐学科;多感官;方法策略
引言
在实践中可以得知,人们获取信息时,大部分是来源于视觉,有一小部分是来源于听觉,还有味觉、感觉等多个感官来吸收信息。由此可见,如果知识使用一种听觉,那么吸收信息的效率是非常低的。因此在音乐课堂上,老师要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多感官,提升课堂效率。
一、小学阶段音乐课堂的现状
1.新知识不易接受
小学阶段共分为六个年纪,每个阶段的学生在音乐课堂上都会碰到一定的难题,比如说一二年级的学生在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等方面会感觉到有些困难,因为一二年级的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学习乐理的知识是比较少的,幼儿园时期只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已,进入到小学阶段之后,要深入的学习乐理知识,就会产生不适用的现象。
2.忽视了学生自主性能力的发展
在音乐课堂上,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提升课堂效率,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及相应的工具,像多媒体技术,在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时候,老师只关注学生的兴趣培养,为了让学生更多的吸收音乐知识,没有关注学生自主性能力的培养,这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惰性的情况。
3.缺乏对学生情感的引导
在音乐课堂上,老师比较看重书本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的方式会导致在课堂上一刀切的现象出现,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挥,这样也容易出现两极化的现象。也就是有一部分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吸收的比较好,并且可以做到学以致用,还有的学生他们明显的对课堂产生逆反情绪,这也也无法达到预习学习效果[1]。
二、小学音乐课堂上展开多感官探究策略
1.构建情景模式
在音乐课堂上,为了最大化让学生有多感官的体验,老师可以采用相应的教学模式,构建情景模式,让学生快速进入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视觉、听觉以及各个感官的体验。老师可以引进多媒体技术,采用图文合一或者是视频的形式来构建情景模式。比如說在学习“滑雪歌”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可以采用视频模式,为学生展示滑雪的场面,这些画面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还激发了学生对下雪天的热爱,学生们会不自觉的想到下雪天的场景,然后老师鼓励学生展开互动,让学生互相讨论对下雪天的热爱,并且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进行歌唱,这就活跃了课堂的氛围,也提示升了课堂效率。在这一模式下,提升了学生的视觉以及听觉,让学生快速进入到下雪的氛围中,在这样的氛围中,融入歌唱环节,最大化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2.听觉和动觉进行有效结合
动觉也就是在音乐课堂上,使用动觉能力来来鉴赏音乐,并真正参与到音乐课堂上。动觉和听觉不相同,动觉主要是在肢体方面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律动、舞蹈等方面,其相关动作和表演没有关系,只是依据音乐的实际内容来展开的肢体动作,这样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的学习音乐知识,并且发自肺腑的歌唱,这样的歌唱是有灵魂的,这也是音乐的魅力所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年纪偏小,比较贪玩好动,老师抓住学生的这一特征,在实际教学中,选择最多的方式就是随着音乐律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采用走路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心情,不是简单的走路,是带着节奏走路,这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灵敏度;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对节奏的把握更加精准,最终体会到在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学生们最先采用的是对作品的聆听,在对音乐有了感受之后,再融入自己的肢体表达,以此来更深入的理解音乐,充分表达出作品中的情感表达。除了律动的形式,音乐课堂上还可以展开声势的教学模式,这是指在音乐中,人们随着节奏发出相应的声音,比如说跺脚、打手指等,这也是在动觉中最好学的模式。在音乐课堂上,学生们在声势下和音乐作品进行配合,可以对作品做出初步的了解,此外声势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模仿、接龙等,这是在动觉体验中最简单的表现形式。
3.开展乐器表演,构建和谐氛围
在小学音乐的课堂上,乐器的演奏也是教学中经常会用到的形式。乐器表演为学生带来了实践的机会,最大化激发了学生的动觉,演奏乐器结合音乐节奏一起呈现,这就最大化满足了学生的听觉。这样的情况下,把动觉和听觉进行了有效结合,可以让学生有更好的通感体验,并且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到音乐知识。学生可以拿生活中的素材来制作乐器,老师要鼓励学生亲自展开制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会得到成就感。制作乐器,使用乐器表演,这样最大化营造了和谐氛围,提升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演奏中进行创新。比如说在学习“火车开啦”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先带领学生使用自己制作的乐器,为这一歌曲进行伴奏,并且把学生分成是演唱组、跳舞组以及演奏的小组,演奏组可以使用自己制作的乐器,在伴奏中进行创新,自己制作敲击式的乐器,为这一歌曲进行伴奏,一边学习课堂上的歌曲,一边使用乐器来展示节奏,在乐器的伴奏下,展现出和谐的氛围,学生们还可以采用小鼓等来一边学习唱歌,一边进行伴奏,还可以鼓励会跳舞的学生来跳舞,这样又可以把听觉变成视觉,最大化提升了课堂效率[2]。
4.静态图像下,展开多感官体验
在音乐课堂上,使用视觉和听觉和联动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图像等融入到课堂中,对听觉和视觉进行有效结合,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体会到音乐的魅力,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性。对于小学阶段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使用多媒体可以更加获得学生的喜爱,这一阶段的学生,他们更加喜欢色彩丰富的画面,老师可以搜集相应的素材,给学生们带去直观的感受,以此来提升音乐课堂的质量。
总结语
在音乐课堂上融入多感官的模式,最大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提升了音乐课堂的效率,这也可以看出多感官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并且也提升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更好的完成音乐课堂目标。
参考文献
[1]程琳.融合多元感官,感受音乐之美——浅议“多感官体验”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J].小学教学研究,2021(13):80-82.
[2]黄诗晴.论小学阶段民族民间音乐的多感官体验教学[J].艺术品鉴,2019(02):33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