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志贺直哉是日本著名的近代作家,在日本文学史上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作为“白桦派”的代表作家,志贺直哉的作品总是充斥着浓厚的人道主义观点。在不同时代背景创作出来的作品,受到各个时期生活的影响,皆反映了当时志贺直哉独特的思想观点,也反映了他当时的心境状态。1920年4月,志賀直哉与父亲和解,两人的关系得以修复。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短篇小说《焚火》诞生了。本文将以《焚火》为中心,围绕“原文的理解,作品的构造以及描写方法,自然环境和人际关系”这几个部分,来探索这个时期志贺直哉的心境是如何变化的,又是通过什么来表现出来的等等问题。
关键词:志贺直哉;《焚火》;人道主义;心境变化
一、《焚火》的概要
《焚火》这篇短篇小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温馨和谐的生活画卷。一个下雨天,住在同一个地方的我,我的妻子,小S,小K,跟往常一样坐在一起像家人一般打牌消磨时间。下午三点左右,雨渐渐停了,一个个重新打起了精神,一边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一边又开始着手眼前的工作了。前些日子,我们夫妇才刚搬到这个地方。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年轻的主人小K和小春特意要为我们搭建一个小屋。现在,小K就是要回到这个小屋,继续为我们搭建一个茅房。倍感无趣的我和我的妻子有时也会搭一把手。虽然是一个非常简易的小屋,但似乎正因为有了这么一个看起来不怎么美观的茅房,反而变得还特别的舒适了。就这样,我们一边谈笑风生,时间也一点一点流逝,不一会儿天就黑了。
突然想到前几天的快乐时光。也差不多这个时间,四个人沉醉在万里晴空,陶醉在秀丽景色之中,于是决定上去小屋旁边的那棵大树玩玩。小S和小K你追我赶,越爬越高,高兴极了。于是我提议道:今晚我们去划船吧。没想到大家一致赞成,欣然接受了。
四个人吃完晚饭就一块儿出发了。妻子发现,在不远的地方,好像有篝火燃烧着。在这么一个安静的地方,如此的寒冷的夜里居然有篝火,着实诧异。慢慢靠近一看,发现是一个窑洞类似的地方,里面一个人熟睡着,洞口就燃烧着篝火。后来我们打道回府了,途中,小K提议道:不如我们也点一炉篝火?聊着聊着我们到了岸边,于是我们开始分头收集篝火用的材料。这时,小K被一只圆圆的毛毛虫吓了一跳,感到不可思议。于是大家兴味盎然的展开了一些奇妙的话题。特别是去年小K被大雪困住的经历让我们感到特别不可思议。篝火烧尽的时候也差不多到十一点了。要回去了,小k把剩下的柴火抛向湖中,大家也跟着小k一块远远地向湖中央抛去。等到所有的篝火都熄灭了,我们便朝着神社的方向回去了。
二、作品的构成以及描写方法
1.轻松融洽的推进方式
我认为与其说《焚火》这部短篇小说是一篇像水墨画一样的作品,倒不如说它是描绘了一幅和谐的生活画面的作品。整篇文章是以各个人物角色的心情变化为导向展开叙述的。文章的开头以非常悠闲自在的基调展开,描述了四个人怡然自得地把玩扑克牌的场景。他们倒不是特意约好要一起打牌的,而是突然地大雨让他们不得不放下手头的工作玩一玩扑克牌打发一下时间。等到他们对扑克牌也失去了兴趣的时候,雨也停了,他们又各自回到各自的工作上去了。并没有什么矫揉造作的痕迹,作者自然而然的描述了这一时段各个人物的心情变化。前些日子,小S和小K肩并肩谈笑风生的场景,主人翁夫妇俩帮助年轻的小K和上年纪的春爷爷的场景也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感觉读者似乎就在他们身边观摩一般。接着又描述了主人翁想起前几天一起爬树的愉快时光,想要延续这种幸福感,于是他们又决定外出划船,一路上的欢声笑语,作者一步一步缓慢的向前推进着,给读者描绘了一幅悠然自得,自然融洽的普通生活场景。去看篝火也是众人一块儿出动,提议点燃篝火也没有反对的声音,捡拾柴火也是互相帮助,俨然给读者带来了一段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片段。当四周都变得安静了,大家围绕在篝火四周,仔细聆听小K经历过的一些奇妙的事情。随着大家讲燃烧后的柴火抛向湖中,文章也接近了尾声。通篇文章至始至终作者都没有给人一种紧迫感,大家都在享受这种有节奏的生活。
2.自然环境的描写
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对自然环境进行了描述。首先,从早上开始就下起了讨厌的雨,整个环境都变得忧郁起来,但是随着雨逐渐停下来,山上的空气冷飕飕的,混合着青草的香味,让人感觉神清气爽。主人翁们重新打起精神,读者也变得豁然开朗了。这个时候,主人翁躺在床上仰望着天空,一朵朵白云越来越薄,朝着青瓷色的天空飘散而去,一个好天气啊。想必读者的心情也变得晴朗起来了吧。众人一块修建小屋的时候,也正好是雨过天晴,那时候的夕阳也显得格外特别。与如此美好的景色为伴,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淡淡的喜悦,心情也变得欢快起来。又看前几天爬树的场景,天空高悬着彩虹,人们是看得如痴如醉,气氛一下子就被点燃了。紧接着划船出游的那个夜晚,「静かな晩だ。西の空にはまだ夕映の名残が僅かに残っていたが、四方の山々がイモリの背のように黒かった」。西边的天空还剩下一点夕阳的身影,四面的山已经笼罩在夜幕之中。在这样寂静的夜里,燃烧的篝火显得越发引人注目。虫子,云彩,大雪,以及归去途中黄莺的鸣叫声和篝火,这些都不是特意去创造出来的东西,而是这个季节里非常常见的,大自然的东西,对这些自然环境的描写也与新现实主义思想比较契合。
大自然的产物和人类生活紧密融合,在享受人与人之间的友情的同时,也能享受大自然给我们创造的美景。作者在描写周边的自然环境时,没有过多地强调自己的观点,自然而然的将周边的情况交代得清清楚楚。在描写如此美丽的景色的时候,想必作者的心情也是非常欢快的吧。
三、文章的深层含义
如上所述,《焚火》描写了美丽的大自然,并将大自然的美景和自在融洽的人际关系结合起来,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纯洁而又温暖的世界。文中主要的四个人物的内心都十分平稳,没有任何的矛盾冲突,打牌取乐,修建小屋,点火取暖,这一切都显得如此和谐有序。年轻的小K暂且不论,就连年老的小春爷爷也帮忙为主人翁夫妇修建小屋,作者将这一份温暖传达到了每一位读者的心底。去看岸边篝火的时候,因为担心吵醒窑洞里熟睡的人,小心翼翼的将柴火堆上去的场景,从这里也能看出作者在试图向读者传达人类的善良之心所下的一番功夫。即使是在描写感到不可思议的画时,作者也没有将可怕的画面描述出来,而是将小K的母亲对小K的担心详细地陈述出来。作者将小K在归途中遇到的一系列困难和从小K的母亲身上感受到的担心作对比,将整个故事推向了最高潮。我认为作者此时是在强调唯有亲情才是最重要的这一观点。也符合和父亲和解不久的志贺直哉此时的心情。
其实在文章里面也出现了父亲不好的一面,只是这些微小部分全部被伟大母亲的光辉给遮住了。这一点也可以证明作者在和父亲和解之后,又踏上了人生新的征程,最后,以四个人像孩子一般将快要燃尽的柴火用力地向湖中抛去这个画面,结束了一天愉快的征程。反映出当作者的心情应该是愉悦的。「薪は赤い火の粉を散らしながら飛んでいった。それが水に映って、水の中でも赤い火の粉を散らした薪が飛んでいく。上と下と、同じ弧を描いて水面に結び着くと同時にジュッと消えてしまう。」这句话描写了快要燃尽的柴火发出红色的光向空气中散开,倒映在水中,水里的柴火也跟着交相呼应。水面上和水面下,点点火星以相同的弧线飘散着,当他们同事接触到水面时,一瞬间的功夫就消失不见了。文中篝火是人为创造的,湖水确实大自然客观存在的,将人为的篝火与自然的湖水结合起来,就好似在比喻人类可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火星那一瞬间的消失,不正是暗示着作者和父亲之间的矛盾消失不见吗。
参考文献
[1]荒正人等編集.日本文学全集[M].新潮社,1959.
[2]伊藤 整等編集.志賀直哉集[M].講談社,1979.
[3]井上 靖等編集.年昭和文学全集[M].小学館,1988.
[4]余世荣.日本现代文学选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5]关冰冰.日本近代文学的性质及建立[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甘培瑶,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日语教师,研究方向为日本近代文化。
关键词:志贺直哉;《焚火》;人道主义;心境变化
一、《焚火》的概要
《焚火》这篇短篇小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温馨和谐的生活画卷。一个下雨天,住在同一个地方的我,我的妻子,小S,小K,跟往常一样坐在一起像家人一般打牌消磨时间。下午三点左右,雨渐渐停了,一个个重新打起了精神,一边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一边又开始着手眼前的工作了。前些日子,我们夫妇才刚搬到这个地方。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年轻的主人小K和小春特意要为我们搭建一个小屋。现在,小K就是要回到这个小屋,继续为我们搭建一个茅房。倍感无趣的我和我的妻子有时也会搭一把手。虽然是一个非常简易的小屋,但似乎正因为有了这么一个看起来不怎么美观的茅房,反而变得还特别的舒适了。就这样,我们一边谈笑风生,时间也一点一点流逝,不一会儿天就黑了。
突然想到前几天的快乐时光。也差不多这个时间,四个人沉醉在万里晴空,陶醉在秀丽景色之中,于是决定上去小屋旁边的那棵大树玩玩。小S和小K你追我赶,越爬越高,高兴极了。于是我提议道:今晚我们去划船吧。没想到大家一致赞成,欣然接受了。
四个人吃完晚饭就一块儿出发了。妻子发现,在不远的地方,好像有篝火燃烧着。在这么一个安静的地方,如此的寒冷的夜里居然有篝火,着实诧异。慢慢靠近一看,发现是一个窑洞类似的地方,里面一个人熟睡着,洞口就燃烧着篝火。后来我们打道回府了,途中,小K提议道:不如我们也点一炉篝火?聊着聊着我们到了岸边,于是我们开始分头收集篝火用的材料。这时,小K被一只圆圆的毛毛虫吓了一跳,感到不可思议。于是大家兴味盎然的展开了一些奇妙的话题。特别是去年小K被大雪困住的经历让我们感到特别不可思议。篝火烧尽的时候也差不多到十一点了。要回去了,小k把剩下的柴火抛向湖中,大家也跟着小k一块远远地向湖中央抛去。等到所有的篝火都熄灭了,我们便朝着神社的方向回去了。
二、作品的构成以及描写方法
1.轻松融洽的推进方式
我认为与其说《焚火》这部短篇小说是一篇像水墨画一样的作品,倒不如说它是描绘了一幅和谐的生活画面的作品。整篇文章是以各个人物角色的心情变化为导向展开叙述的。文章的开头以非常悠闲自在的基调展开,描述了四个人怡然自得地把玩扑克牌的场景。他们倒不是特意约好要一起打牌的,而是突然地大雨让他们不得不放下手头的工作玩一玩扑克牌打发一下时间。等到他们对扑克牌也失去了兴趣的时候,雨也停了,他们又各自回到各自的工作上去了。并没有什么矫揉造作的痕迹,作者自然而然的描述了这一时段各个人物的心情变化。前些日子,小S和小K肩并肩谈笑风生的场景,主人翁夫妇俩帮助年轻的小K和上年纪的春爷爷的场景也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感觉读者似乎就在他们身边观摩一般。接着又描述了主人翁想起前几天一起爬树的愉快时光,想要延续这种幸福感,于是他们又决定外出划船,一路上的欢声笑语,作者一步一步缓慢的向前推进着,给读者描绘了一幅悠然自得,自然融洽的普通生活场景。去看篝火也是众人一块儿出动,提议点燃篝火也没有反对的声音,捡拾柴火也是互相帮助,俨然给读者带来了一段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片段。当四周都变得安静了,大家围绕在篝火四周,仔细聆听小K经历过的一些奇妙的事情。随着大家讲燃烧后的柴火抛向湖中,文章也接近了尾声。通篇文章至始至终作者都没有给人一种紧迫感,大家都在享受这种有节奏的生活。
2.自然环境的描写
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对自然环境进行了描述。首先,从早上开始就下起了讨厌的雨,整个环境都变得忧郁起来,但是随着雨逐渐停下来,山上的空气冷飕飕的,混合着青草的香味,让人感觉神清气爽。主人翁们重新打起精神,读者也变得豁然开朗了。这个时候,主人翁躺在床上仰望着天空,一朵朵白云越来越薄,朝着青瓷色的天空飘散而去,一个好天气啊。想必读者的心情也变得晴朗起来了吧。众人一块修建小屋的时候,也正好是雨过天晴,那时候的夕阳也显得格外特别。与如此美好的景色为伴,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淡淡的喜悦,心情也变得欢快起来。又看前几天爬树的场景,天空高悬着彩虹,人们是看得如痴如醉,气氛一下子就被点燃了。紧接着划船出游的那个夜晚,「静かな晩だ。西の空にはまだ夕映の名残が僅かに残っていたが、四方の山々がイモリの背のように黒かった」。西边的天空还剩下一点夕阳的身影,四面的山已经笼罩在夜幕之中。在这样寂静的夜里,燃烧的篝火显得越发引人注目。虫子,云彩,大雪,以及归去途中黄莺的鸣叫声和篝火,这些都不是特意去创造出来的东西,而是这个季节里非常常见的,大自然的东西,对这些自然环境的描写也与新现实主义思想比较契合。
大自然的产物和人类生活紧密融合,在享受人与人之间的友情的同时,也能享受大自然给我们创造的美景。作者在描写周边的自然环境时,没有过多地强调自己的观点,自然而然的将周边的情况交代得清清楚楚。在描写如此美丽的景色的时候,想必作者的心情也是非常欢快的吧。
三、文章的深层含义
如上所述,《焚火》描写了美丽的大自然,并将大自然的美景和自在融洽的人际关系结合起来,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纯洁而又温暖的世界。文中主要的四个人物的内心都十分平稳,没有任何的矛盾冲突,打牌取乐,修建小屋,点火取暖,这一切都显得如此和谐有序。年轻的小K暂且不论,就连年老的小春爷爷也帮忙为主人翁夫妇修建小屋,作者将这一份温暖传达到了每一位读者的心底。去看岸边篝火的时候,因为担心吵醒窑洞里熟睡的人,小心翼翼的将柴火堆上去的场景,从这里也能看出作者在试图向读者传达人类的善良之心所下的一番功夫。即使是在描写感到不可思议的画时,作者也没有将可怕的画面描述出来,而是将小K的母亲对小K的担心详细地陈述出来。作者将小K在归途中遇到的一系列困难和从小K的母亲身上感受到的担心作对比,将整个故事推向了最高潮。我认为作者此时是在强调唯有亲情才是最重要的这一观点。也符合和父亲和解不久的志贺直哉此时的心情。
其实在文章里面也出现了父亲不好的一面,只是这些微小部分全部被伟大母亲的光辉给遮住了。这一点也可以证明作者在和父亲和解之后,又踏上了人生新的征程,最后,以四个人像孩子一般将快要燃尽的柴火用力地向湖中抛去这个画面,结束了一天愉快的征程。反映出当作者的心情应该是愉悦的。「薪は赤い火の粉を散らしながら飛んでいった。それが水に映って、水の中でも赤い火の粉を散らした薪が飛んでいく。上と下と、同じ弧を描いて水面に結び着くと同時にジュッと消えてしまう。」这句话描写了快要燃尽的柴火发出红色的光向空气中散开,倒映在水中,水里的柴火也跟着交相呼应。水面上和水面下,点点火星以相同的弧线飘散着,当他们同事接触到水面时,一瞬间的功夫就消失不见了。文中篝火是人为创造的,湖水确实大自然客观存在的,将人为的篝火与自然的湖水结合起来,就好似在比喻人类可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火星那一瞬间的消失,不正是暗示着作者和父亲之间的矛盾消失不见吗。
参考文献
[1]荒正人等編集.日本文学全集[M].新潮社,1959.
[2]伊藤 整等編集.志賀直哉集[M].講談社,1979.
[3]井上 靖等編集.年昭和文学全集[M].小学館,1988.
[4]余世荣.日本现代文学选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5]关冰冰.日本近代文学的性质及建立[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甘培瑶,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日语教师,研究方向为日本近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