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内运营商目前普遍采用的按量计费的方式,并不对流量来源进行细分。本文探讨了数据流量作为运营商主要收入增长,其精细化运营的可能性,并全面分析了通过手机应用程序进行细分计费可能带来的收入变化和竞争优势。
【关键词】数据流量;运营商;手机应用;计费
运营商的发展正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在终端应用服务(Google Voice、Skype、Rebtel、QQ、新浪微博等)的冲击之下,运营商的语音和短信业务的利润都在持续下降。运营商寻找新的收入流已迫在眉睫,避免最终会沦为话单搬运工或者单纯管道。
一、如何应对变革
人们现在用手机做几乎所有的事情—购物、支付、下载媒体,甚至查看自己的病历,新的趋势正在迅速形成,共同点在于所有这些服务都不是由运营商而是第三方提供的。面对这种趋势和转变,运营商应该怎么办?新的趋势中有两个关键元素,操作系统和应用。现行的流量计费是是按量收费。传统的计费方式实际上弱化了运营商在智能通道管理者的角色,而变为了话单搬运者。为了应对最新的趋势,运营商到了调整计费模式的时刻了,粗放的按量收费的模式应该向精细化的按应用收费的模式转变。所谓按应用收费,就是在现行收费模式的基础上,允许对不同操作系统的不同应用制定个性化的资费方案。
二、可以预期的收益
想象下面这个场景,在现有流量套餐的基础上推出一套资费,名为“QQ、新浪微博”套餐,套餐内容很简单:QQ、新浪微博流量5元包,含100M的QQ和新浪微博专用流量,超出部分按1M/元收费。很简单的一款套餐,会来带哪些变化?客户会受益,庞大的QQ、新浪微博用户会成为该套餐的潜在订购用户,理由很简单,这个套餐会允许他们放心大胆的在手机上24小时挂着QQ或者不断的刷新新浪微博,而减少对流量费可能超标的担心。平台商会受益,客户在线时长的提升意味着更多的流量,意味着更多的收入。那么运营商的收益在哪里?首先我们简单分析一下,可能带来的收入变化:我们随机进行了一批用户样本的调查,定位在20至30岁之间,有上网习惯的年轻用户群体,发现他们具备以下共同特征:都在使用带有安卓或者苹果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都在使用套餐,套餐内都赠送或者包含了至少50M的包月流量;非常清楚自己的套餐及资费,并在选择资费时,重点考虑了流量的因素;微博、QQ、微信等软件是他们使用频率最高的应用;ARUP值越低的用户,对流量的使用越是精打细算。我们将这种用户称之为流量型用户。他们都是不同程度的流量型用户,通过对用户样本的分析可以看出,这批用户如果在套餐外叠加这款资费包,所带来的是每月一定数额的收入增加。而在收入之外,这种计费模式给运营商带来的竞争优势,更加不容忽视:一是先发优势。新套餐的推出,意味着捆绑模式的转变,在其他运营商还未能推出相应的手段前,无疑会处于竞争优势地位,而这种收费方式的转变,意味着计费系统、支撑系统、客服等等机制的调整,不可能一撮而就,这意味着其他运营商要追赶需要一个不短的周期。二是增强和应用商及平台商的谈判能力。在海量应用的时代,流量无疑是宝贵的资源,但运营商并没有有意识的把这种资源作为一种手段应用起来。实现了按应用计费,相当给运营商使用流量作为资源置换手段提供可能。
三、面临的挑战
(1)无现行的国际标准。目前通行的流量计费方式包括按时长计费、按流量计费或者是欧洲早已广泛的。如果推出按应用计费的方式,无疑是在开拓一条计费模式的新路,在国际上并无可以参考的范本,面临摸着石头过河的局面,交学费在所难免。(2)管理、支撑和服务体系面临调整。好的模式必须更好的系统来支撑。而业务流程、支撑系统、网络建设以及服务环节的调整都需要不小的资源投入,以及更重要的企业管理层的变革决心。(3)实现层面的困难。按应用计费的方式是难以绕过操作系统来实现的,这就涉及到和苹果、谷歌之间的谈判及合作,这种层面的合作牵一发而动全身,难以达成。一旦达成往往意味着新的行业标准的产生,所有对既定规则的挑战都困难重重。
在现阶段,已经有国外和香港的运营商开始采用手机应用收费的模式,笔者认为国内运营商面临着系统改造和管理模式更新的巨大压力,在模式调整上无法灵活转身,但是早做准备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实属必要。
参 考 文 献
[1]聂敏.现代通信系统计费原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沈嘉,索士强,全海洋等.3GPP长期演进(LTE)技术原理与系统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关键词】数据流量;运营商;手机应用;计费
运营商的发展正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在终端应用服务(Google Voice、Skype、Rebtel、QQ、新浪微博等)的冲击之下,运营商的语音和短信业务的利润都在持续下降。运营商寻找新的收入流已迫在眉睫,避免最终会沦为话单搬运工或者单纯管道。
一、如何应对变革
人们现在用手机做几乎所有的事情—购物、支付、下载媒体,甚至查看自己的病历,新的趋势正在迅速形成,共同点在于所有这些服务都不是由运营商而是第三方提供的。面对这种趋势和转变,运营商应该怎么办?新的趋势中有两个关键元素,操作系统和应用。现行的流量计费是是按量收费。传统的计费方式实际上弱化了运营商在智能通道管理者的角色,而变为了话单搬运者。为了应对最新的趋势,运营商到了调整计费模式的时刻了,粗放的按量收费的模式应该向精细化的按应用收费的模式转变。所谓按应用收费,就是在现行收费模式的基础上,允许对不同操作系统的不同应用制定个性化的资费方案。
二、可以预期的收益
想象下面这个场景,在现有流量套餐的基础上推出一套资费,名为“QQ、新浪微博”套餐,套餐内容很简单:QQ、新浪微博流量5元包,含100M的QQ和新浪微博专用流量,超出部分按1M/元收费。很简单的一款套餐,会来带哪些变化?客户会受益,庞大的QQ、新浪微博用户会成为该套餐的潜在订购用户,理由很简单,这个套餐会允许他们放心大胆的在手机上24小时挂着QQ或者不断的刷新新浪微博,而减少对流量费可能超标的担心。平台商会受益,客户在线时长的提升意味着更多的流量,意味着更多的收入。那么运营商的收益在哪里?首先我们简单分析一下,可能带来的收入变化:我们随机进行了一批用户样本的调查,定位在20至30岁之间,有上网习惯的年轻用户群体,发现他们具备以下共同特征:都在使用带有安卓或者苹果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都在使用套餐,套餐内都赠送或者包含了至少50M的包月流量;非常清楚自己的套餐及资费,并在选择资费时,重点考虑了流量的因素;微博、QQ、微信等软件是他们使用频率最高的应用;ARUP值越低的用户,对流量的使用越是精打细算。我们将这种用户称之为流量型用户。他们都是不同程度的流量型用户,通过对用户样本的分析可以看出,这批用户如果在套餐外叠加这款资费包,所带来的是每月一定数额的收入增加。而在收入之外,这种计费模式给运营商带来的竞争优势,更加不容忽视:一是先发优势。新套餐的推出,意味着捆绑模式的转变,在其他运营商还未能推出相应的手段前,无疑会处于竞争优势地位,而这种收费方式的转变,意味着计费系统、支撑系统、客服等等机制的调整,不可能一撮而就,这意味着其他运营商要追赶需要一个不短的周期。二是增强和应用商及平台商的谈判能力。在海量应用的时代,流量无疑是宝贵的资源,但运营商并没有有意识的把这种资源作为一种手段应用起来。实现了按应用计费,相当给运营商使用流量作为资源置换手段提供可能。
三、面临的挑战
(1)无现行的国际标准。目前通行的流量计费方式包括按时长计费、按流量计费或者是欧洲早已广泛的。如果推出按应用计费的方式,无疑是在开拓一条计费模式的新路,在国际上并无可以参考的范本,面临摸着石头过河的局面,交学费在所难免。(2)管理、支撑和服务体系面临调整。好的模式必须更好的系统来支撑。而业务流程、支撑系统、网络建设以及服务环节的调整都需要不小的资源投入,以及更重要的企业管理层的变革决心。(3)实现层面的困难。按应用计费的方式是难以绕过操作系统来实现的,这就涉及到和苹果、谷歌之间的谈判及合作,这种层面的合作牵一发而动全身,难以达成。一旦达成往往意味着新的行业标准的产生,所有对既定规则的挑战都困难重重。
在现阶段,已经有国外和香港的运营商开始采用手机应用收费的模式,笔者认为国内运营商面临着系统改造和管理模式更新的巨大压力,在模式调整上无法灵活转身,但是早做准备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实属必要。
参 考 文 献
[1]聂敏.现代通信系统计费原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沈嘉,索士强,全海洋等.3GPP长期演进(LTE)技术原理与系统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