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总结有癫痫发作的脑血吸虫病肉芽肿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武汉同济医院1955年以来,手术治疗的250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及术前评估.结果250例患者无手术死亡,随访196例,有180例癫痫术后得到控制.结论对于癫痫型脑血吸虫肉芽肿,在抗癫痫药物治疗无效及有明显颅内占位效应时都应尽早手术,术中的脑电监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机 构】
:
430030,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430030,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430030,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43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有癫痫发作的脑血吸虫病肉芽肿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武汉同济医院1955年以来,手术治疗的250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及术前评估.结果250例患者无手术死亡,随访196例,有180例癫痫术后得到控制.结论对于癫痫型脑血吸虫肉芽肿,在抗癫痫药物治疗无效及有明显颅内占位效应时都应尽早手术,术中的脑电监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其他文献
一、资料与方法 男43例,女22例.年龄7~48岁,平均34.5岁.单纯颅底骨折线或有"熊猫眼"征者,而无脑脊液漏及颅神经损伤、颅内血肿征象(Ⅰ型)者13例,有脑脊液鼻耳漏(Ⅱ型)者18例,有脑神经损伤(Ⅲ型)者12例,颅底骨折颅内血肿型(Ⅳ型)者13例,同时具有脑脊液漏、颅神经损伤、颅内血肿三型中的二种以上症状(Ⅴ型)者9例。
为提高脑创伤脑疝病人的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我科于2003年3月以来对68例脑创伤脑疝病人在开颅术前采用急诊钻颅引流的方法迅速降低颅内压(ICP),暂时缩短脑疝时限,为病人争取抢救机会.本文还对钻颅引流前后的脑组织氧分压(brain tissue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byO2)进行了监测,进一步论证急诊钻孔引流术在脑创伤脑疝病人术前应用的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大脑重要功能区和附近病变手术后如何保证功能完整,一直是神经外科的难题.本文对2000年6月至2002年12月我院进行的33例功能区核磁共振(fMRI)成像结果和引导显微手术价值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68例,女38例,年龄9~65岁.颅内出血为首发症状61例,合并血肿者49例,3例为第2次出血.头痛25例,20例发生癫痫,1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2例能听到颅内有"吹风样"杂音. 2.辅助检查:本组病例全部作了CT扫描,合并血肿者49例,23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行MRA18例,15例显示了畸形血管;71例作了血管造影,未发现病灶3例.按史氏分级Ⅰ、Ⅱ级84例,
例1 女,52岁.因右侧下肢渐进性无力3年入院.查体,神志清,右侧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增高,踝阵挛阳性;左侧下肢浅感觉减退.辅助检查,出凝血功能正常,颅骨平片未见异常;脊髓MRI示,T12-L1髓外硬脊膜下占位。
我有幸拜读了贵刊刊发的北京协和医院王任直教授的文章《扩大经蝶入路切除巨大或侵袭性生长的垂体腺瘤》(2004年第20卷第6期)。文章详细描述了通过扩大经蝶入路成功切除向蝶窦前方、侧方、后方侵袭生长的垂体腺瘤,全切除率达到92%(12/13),且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尤其是通过经蝶向侧方切除海绵窦内肿瘤,手术难度非常大,
颅骨纤维结构不良又称颅骨纤维增殖,以青少年多见,病程缓慢、发病率较低.如病变累及颅底结构时,常造成相关颅神经损害.从1995年至今,采用手术治疗颅骨纤维结构不良11例,均一次手术切除病变,同时一期行骨缺损成形或颅底重建,取得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目的 探讨经岩下窦静脉入路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疗效。方法经股静脉-岩下窦入路到达病变侧海绵窦,用各种弹簧圈如GDC、EDC、Matrix、FreeCoil和丝线等多种材料填塞海绵窦,同时闭塞瘘口。结果经股静脉-岩下窦入路对18例、21侧海绵窦进行了栓塞治疗。16例治疗后造影显示海绵窦和瘘口完全闭塞,无静脉引流;2例虽将海绵窦瘘口密实填塞,但仍有低流量翼丛引流,术后临床症状减轻,压颈1周后
患者女性,37岁.突发头痛伴恶心呕吐,意识清楚,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急诊行CT检查显示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以桥前池环池为重(Fisher分级Ⅲ级).遂行DSA检查,发现右小脑前下动脉(AICA)远端动脉瘤.术前准备完善后,于发病36h行手术治疗.手术采用右枕下乳突后入路.显露右侧小脑桥脑角,清除凝血块,见AICA与面听神经伴行进入内听道,且有一动脉从内听道内穿出主要供应小脑,考虑为AICA返回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