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化学变化新的认识与理解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对化学变化的认识要经历从宏观现象到微观解释,从定性讨论到定量研究,从只关注物质变化到同时关注能量变化的转变过程,最终形成对物质变化的稳定的认识,即物质的变化观。这些转变过程复杂缓慢,需要借助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不断渗透,持续构建,才可能逐渐形成。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关注教学内容在学生观念建构中的功能与价值,帮助学生形成更加科学的物质的化学变化的理论体系。
  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新教材突出体现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突出了STS思想。而物质的化学变化这一主题更是与社会联系紧密,是初中五个主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归纳、整理一些化学物质、化学现象的必要手段,所以对这一主题的教学是不容忽视的。
  “物质的化学变化”共分为三个二级主题: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几种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本主题包括了初三化学很多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论性较强,它是以各物质间的化学反应为载体的,因此,各物质间反应的规律以及应用情况介绍和具体物质的性质,变化知识星湖联系,也和生产生活重点实际互相联系,紧密结合。故在本主题的教学中有着丰富的情景素材可供选择,另外老师也要设计一些典型的化学实验为教学服务。我在教学实际中主要是通过以法来传授给学生的。
  一、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通过实验让学生获得理论知识,完成学习目标
  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教学中,我常选择这些实验指导学生自己完成:水的沸腾,胆矾的研碎,纸张的燃烧,向硫酸铜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学生通过这四个简单的实验对比,就会从“有无新物质的生成”这一角度对两个变化有了深刻的认识。在讲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时,让学生亲身体验:向生石灰中倒入水,燃烧,木炭还原氧化铜这几个实验,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就会对这几个反应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这样老师常创设探究性实验,学生通过完成实验而得到一些理性的认识,既强化了学生实验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当然,像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的探究,金属活动性的探究无疑也是我们需要通过探究性实验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法,不仅为老师省了“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生成性。
  二、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
  本主题内容在教材和教学过程中是分散安排的,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紧密衔接。教学每一个课题时都要注意夯实基础,也为以后的课题做好建基,一步一个脚印,不可急于求成,不能使任何一节课的知识成为学生脑中的空中楼阁。
  三、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
  自然界和生产生活的化学变化的现行时时都有发生。要善于运用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创设学习情境。如生活中有关缓慢氧化的例子、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例子等等,都可以作为教学时的情景素材,另外,老是平时收集的关于化学的一些小故事、化学新闻、化学趣事、科学论文、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都可以用于创设学习情境,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四、化学俗语和化学韵语的使用,在增强学生学习趣闻性的同时,可以加深记忆
  如本主题中涉及的内容可编为俗语如描述化学变化的:化学变化,颇有特征,不同物质,伴随而生,现象各异,五彩缤纷,放热发光,颜色变更,产生沉淀,生成气体。如质量守恒定律的韵语:反应前后、质量相等,原子数目、没有减增,客观事实、实验证明,原子种类、没有变更,原子相等、没有减轻,前后质量、必然相等。再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韵语:一解二设最后答,化学方程式不能差,准确寻找质量比,纯量代入不掺假,所有单位要一致,列式计算解决它。像这样的口诀在化学的学习中是很常见的。
  利用科学探究发展学生对比学变化的认识,促进学生对比学变化的宏观、微观、符号三种表征方式间的联系,明确了“物质的化学变化”主题教学的功能和价值,化学变化承载着我们对物质世界认识的理性认识阶段、方法手段以及我们认识物质世界的最终目的。
  (作者单位 山东省临清市自忠中学)
  
其他文献
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数学学科也应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特别是从低段开始应加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低年级的学生刚入学,各方面的能力都需要培养,要上好数学课,教师就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习兴趣,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加强学生说话的训练,让学生敢说、会说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语文教学以创新教学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要实现语文创新教学首要的是实现阅读教学的创新,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成为语文创新教学的基本保证,成为语文创新教学的基本途径。因此,语文老师必须要有文本个性解读的强烈意识,并将其落实到课前阅读、备课过程及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创新教学;阅读教学;文本个性解读;课前阅读;设计备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总体上仍然不适应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提高的需要,急需大规模的培训来提高。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把它纳入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总体规划,统筹安排,精心做好组织实施工作。要以实施“国培计划”为契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大规模、高质量地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能力,为义务
摘 要:为了使基础教育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育部大力推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改革对于年轻历史教师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顺应课程改革的理念迅速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势在必行。  关键词:历史课程改革;教师成长;专业素养    一、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的背景  2001年各科的新课程标准相继颁布,新课标以《纲要》为依据,改变了传统的历史教学大纲只重视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将历史课程的
体育与健康课的生动活泼与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关系,体育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兴趣盎然,确保师生双方在和谐欢快的气氛中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体育课堂气氛是沉闷、压抑,还是活泼、乐观,这对教学效果有着巨大的影响。外国体育教学法专家竭力赞赏活泼乐观的体育课,他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的标准有两条:一条是“出汗”,一条是“笑”。后者就是指课堂欢声笑语,这就要求教师想方设法把体育与健康课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兴趣盎然,在学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最普遍、最根本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关键.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构建和
插图是历史教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课的课文都或多或少地配有一些人物、器皿、地形等插图。通过实践,我发现巧妙地利用这些插图,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就初中历史教材中对插图的运用谈几点体会。  一、以图为路,转入正题  一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读,平铺直叙,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必须讲究引导艺术,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到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主要针对如何通过适当的方式和途径,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思想品德;学习兴趣;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已经成为各科教师十分感兴趣的话题。现结合自己在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所积累的点滴经验,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思想品德课有些内容理论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成为当前的一大迫切的任务,与此同时,中小学生道德发展中也出现了较多问题。这些问题通常表现为:(1)一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向发生倾斜。他们不尊重他人,缺乏同情心、礼让心、孝敬心,言谈举止流气、俗气、匪气。(2)生活中大肆铺张,奢侈浪费,摆阔气,求高档,千方百计逼迫家长给钱,甚至偷抢同学钱物。(3)不爱护公物和破坏环境,打架斗殴;拉帮结派,成立团伙;语言粗鲁,
从事比较剧烈的运动之前,往往需要做一些准备活动,其目的是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克服神经机能的惰性,加快运动神经传导作用和反应速度,使人体从安静状态尽快地进入运动状态,作为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中、小学体育教师都比较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对准备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  准备活动促使血液循环加快,需氧量增加,使机体代谢加速,还能使体温略微升高,提高肌肉的弹性、伸展性、收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