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然学生的创新之火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r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灵魂,是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天天是创新之时,处处是创新之地,人人是创新之人。”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动手能力,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科技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我粗浅地认为,注重思想素质,培养创新能力;注重思维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创新能力;注重科技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 思维 动手 实践
  
  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动手能力,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科技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我粗浅地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思想素质,培养创新能力
  
  在科技课中注重思想素质教育,既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又有利于培养科学精神。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今天的小学生,是明天的建设者,必须在他们中间培养掌握科学技术的劳动者,这是未来经济的需要。这就要通过科技教学活动,鼓励他们探索真理,培养他们学习科技、掌握科技的情趣和志向。例如:在《创造发明技法》一课中,内容涉及到火药的发明。我就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辉煌,国富民强,可在近代,却订下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呢?通过讨论,学生理解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重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创新的兴趣。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科技史上每一次伟大的发现、发明和创造的背后都有一串浸满血、泪、汗的脚印。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脱离劳动,怕脏、怕累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在科技课堂上的动手操作,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勤劳的美德,为他们日后攀登科学高峰做了必要的准备。
  
  二、注重思维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在吃透教材上下功夫,在教材中挖掘具有创新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发散。例如学习《地震报警器》一课时,对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根据设计地震报警器的原理,你能再设计一个报警器吗?”这时大家兴趣高涨,思维被充分调动,再让他们小组讨论充分发挥他们的创创能力。
  学生质疑问难,本身就蕴含着创新的火花,也是创新的起点。大胆生疑、勇于解疑、不耻下问,这是科学家的一种优秀品质,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孩子的有些问题,在大人看来,也许是幼稚的,老师不应冷潮热讽,而要耐心地解释,呵护他们可贵的对事物的好奇心。
  
  三、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创新能力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指尖上。”这说明,好动是儿童的天性。科技课中,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让他们动手操作,既投其好,又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爱科学的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二)有利于温故而知新
  实践出智慧,实践出真知。注重实践操作有利于学生温故知新。例如:让学生把学习了《组合发明法》一课后,启发学生:“你能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主体附加组合的作品吗?”鼓励学生回去自己准备材料设计,并且在下一节科技课上组织大家操作、评比。一个星期后的那节科技课上,孩子们各显所能,精心构造。有的学生把废品变成了学具、有的学生给家里的电水壶装上了发音器,还有的学生制作了简易酒水壶。通过动手操作,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有了新的收获。
  
  四、注重科技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很艰巨的任务,仅利用一周一节的科技课是很难奏效的。作为科技教师,应当善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科技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掌握方法,形成创新能力。让科技活动成为“小发明家的摇篮”吧!
  科技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每位科技老师都能够真正把学生当作具有潜能的生命体,那么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人才,必将脱颖而出,我们教育工作者也将无愧于时代的呼唤,为民族的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其他文献
每年的中考作文阅卷,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阅卷老师采用的是快速浏览式阅读,一篇作文留在阅卷老师眼底下的时间一般在二分钟以内。因此,考场作文必须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必须追求以瞬间的闪亮而博得阅卷老师的赏识和肯定。“犹抱琵琶半遮面”,“雾里看花”,太含蓄,太朦胧,都是考场作文的大忌。如果考生能在文章的首尾,在文章内容流转交汇之处,不失时机地点题、扣题,便会给阅卷老师以“思路清晰”与“中心突出”的印
期刊
掌握事物的度.既要注意决定事物的数量界限.又不能把事物的度绝对化,还要创造一定的条件.促使事物超出它原有的度发展成为新事物:可见在物理教学中对于“效度”、“坡度”、“量度”、如何把握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深度”、“广度”、“速度”、“时度”、“精度”等,需要运用辩证的观点进行探讨,恰当地掌握运用.    一、坡度问题    通常指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时.考虑到学生认知能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设计一定的坡
期刊
长期以来,许多历史课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沿袭几十年一贯制的“讲——听——背”直线型教学格局。课堂上教师唱独角,“黑板、粉笔加嘴皮”,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越走越没劲,完全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一些学生感到历史课枯燥无味,产生“厌史”情绪。大多数学生则靠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记得快,忘得更快,教学目标流于形式。初中阶段学生年龄小基础知识薄弱,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能力有限,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受到
期刊
内容摘要:理学中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要求循规蹈距,书上写什么,教师讲什么就学什么,记什么,不敢越雷池一步。那么即使全优,将来也不会有什么作为,充其量他只能出色地重复别人的过去。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凭借自己一桶水对一杯水的知识优势,鼓励学生浮想联翩,能发现问题。为此教师要做到:勤鼓励,不管提问题学生程度的高低,也不管所提问题的正确与否一律热情鼓励。对于不切实际,漫无边际,瞎想出来的问题
期刊
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课改前的高中思想政治课主要弊端在于教学内容枯燥、陈旧,在教学上,则表现为形式单一,其带来的后果是思想政治课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社会实际,严重滞后于学生实际。而新的课程改革,给传统的政治教学注入了一支强生剂,从而涣发了勃勃生机。但由于新课程的改革及实施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对新课程的现代教育理
期刊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那么,如何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如何改变当今体育教学模式贯彻这种理念?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传习的,即“师传生学”,而“愉快教学”的改革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爱学”,并在融洽、合作的气氛中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发现”或“成功”的快乐的一种教育模式。因此
期刊
对低段学生来说,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形成,无论干什么往往凭兴趣出发。天真活泼的孩子只有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形成强大的推动作用,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新知,学习新知。下面就如何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谈谈本人的体会。    一、运用直观教具,激发兴趣    鲜明生动的图象和实物,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适当的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常常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能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利用课余时间做了许
期刊
英语初学者总是希望老师或前辈告诉他学好英语的捷径。其实在英语学习上无捷径可走,但有方法可寻。科学的方法,可以使我们的英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兴趣    大凡学游泳的人都有这样的一种体验,在岸上谈如何学会游泳,谈一会儿就会使人感到厌烦。但如果能亲自下水体验一下,并努力地去学着游,情况就不一样了。渐渐地会爱上这项运动,人往往一旦爱上某件事,即使不让他去做,他也非去做不可,兴趣就是在这一
期刊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的作用,是教学工作个性化的稳定状态的标志。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一、博采众长的模拟阶段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除了刻苦钻研大纲、教材,大量解题,深入研究解题规律,苦练教学语言、板书、黑板画等教学基本功以外,我对自己的执教套路和风格曾作过初步设计:
期刊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应用于实践。因此,我们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创设现实生活问题的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为主,而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数学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