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大人生于1957年,祖籍陕西华县,因病去世于2008年7月。父亲的一生,要强、孝顺、勤劳、务实、恪尽职守、兢兢业业。
20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当时的农村是适合干事的天地,也是适合奋斗的年代。
父亲的一生,不得不简单提到爷爷、奶奶,爷爷军队转业,奶奶贫苦出身,因国家艰难,日子紧巴,遇到大荒之年,还得出去讨东西,父亲不想儿女有压力,仅仅提到他早晚骑自行车接送奶奶到渭河大坝。这个年代,没有这种感觉,于我则印象深刻。我今年37岁,6岁,爷爷去世,12岁,奶奶去世,已到记事之年,往事仍历历在目。因奶奶好强、好面子,父亲一辈子争强好胜,诚恳务农。兄弟姐妹四个、上有一姐,下两弟。因打小困境,三爸出生,送于他人,奶奶去世前相认,于感情略显生疏。
父亲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自初中毕业,经木匠、菜农、果农、打工。一生务实、勤劳,没有享过福。父亲手里,日子慢慢好转,我记忆尤甚,当时镇政府领导坐家中几次到深夜,让父亲履职村干部,但父亲考虑家庭压力(当年村干部工资低),最终没有成愿。自此,承包土地,尽心尽力养活一家老小,到后头因二爸犯法坐牢,父亲又担负起二爸家里重担,这一生屡扛重担,但我从父亲坚韧的性格中没看到抱怨,这才是作为关中男人应有的担当和性格,值得后辈学习、传承。中途父亲因远方姑姑(市里做五金生意)有过出去经商或者开办砖厂的想法,因母亲一再反对,也就作罢。
父亲的一生,對待父母,懂事、孝顺,尽职尽责,尽到本分。爷爷,去世较早,我印象稍浅。只是印象中每次擀面都是爷爷先吃,晚辈次之。奶奶的记忆较多,常用架子车(运输工具)拉着四个孩子(我、我妹,二爸家当时两个女儿,后又生一女)上街买卖东西。也经常性打条牌,每每输钱,父亲便挨个上门去清账(村里人都称赞孝顺的儿子)。奶奶在世,一直是家里掌柜,相对较偏向二爸,用她的话说,就是父亲理应帮衬兄弟,所以种种原因造成触犯法律。奶奶62岁得宫颈癌,医院评估手术风险很高,但奶奶坚持要做,父亲二话不说,拿钱看病,那时的我们家,在村子经济还算可以,当然这也得益于父母的勤劳致富。医院初步估计4个月可能复发,但是好强的奶奶硬撑了一年,那一年的奶奶依旧推着架子车拉着我们上街卖西瓜,在孩子的意识中以为奶奶彻底好了(年龄都小,对病情不掌握)。后来,在一个晴天9点晚上,我亲眼看着奶奶闭眼,哭着一口气跑到隔壁村,叫来了外公、外婆、舅舅,现在想来那一段路很远、很远……奶奶的丧事办得很体面,光流水席就有快100席之多,这也从侧面反映家族在村里的为人处事,邻里威望。爷爷奶奶的一生可以说很完美,儿女孝顺,孙辈和亲。
父亲的一生,对待母亲,称职、尽责、相爱。父亲、母亲的性格互补,这也是夫妻长久的缘由,父亲强势、霸道、母亲隐忍、顺从。矛盾很少,但也有吵闹时候,我记得小时候有次吵闹,母亲去隔村的老姑家短待,父亲不善做饭,我跟我妹在村口吃了几天的羊肉泡馍,硬到最后没有去接母亲,现在想想父亲大男子主义有些严重,委屈了母亲。
父亲的一生,对待子女,以身作则。我印象中,父亲对我们的体罚最重也就是两次,一次是我跟几个发小在铁路压刀子(火车碾压,置于铁轨钉子轧成刀子,请勿模仿),一次是我高一回来惹我妈生气。反而我妹的性格倒是更像我爸,所以挨打的机会比我多了几次,父母的教育在我现在看来,还是比较成功,虽然没有大富大贵的家底,但是给予我们的正能量,与人为善,对待生活、工作的态度使我们受益匪浅,所以家庭自始至终比较和顺。
父亲的一生,对待兄弟姐妹,尽职尽责,有兄长做派。我姑近嫁邻村,经营商店稍富裕;二爸在一个村,育有三女;三爸在渭南市政府机构,育有一儿,后离婚另娶,育一女。父亲对姐姐尊重,对待两个兄弟有大哥格局,凡事恰到好处,在那个环境中,被人津津称颂。
父亲的一生,对待亲人、朋友、街坊邻居,可以说是尽善尽美。家里都是他说了算,有好有坏,当然也成就了家族的稳定。在亲人圈子,他是主事的,在村里,他是调和大家关系的,这一方面,在我的身上,也多少有遗传,这可能就是性格传承吧。
父亲的一生,对待朋友,义气,两肋插刀。印象中年轻的父亲,身边不乏有兄弟、朋友为伴。这可能对我的人生多少有些影响,所以朋友比较多。年轻的父亲好打架,经常带着一帮村里的伙伴跟邻村的打架,我记得人多的时候可能有几十号人吧,现在想想那时可能也没有太多玩耍或者忙的事情,所以也算是填充生活的一种方式吧。
父亲的一生,对待事业(务农、打工)灵活、尽责。务农,是一把好手,从农家琐事,到菜农、果农,都能适应,很快上手,这也就是后面的家庭相对比较殷实的一个原因,当然这都得益于父母的决策和勤劳。唯独被骗的一次,我记得是售卖大葱,几万斤的大葱被骗到河南兰考县,去了后货主没钱,母亲连写几封信询问,因为过年的钱都是靠冬季储存的大葱过“年关”,直到最后,欠款也没给多少,当然,那个春节家里也过得紧巴。但是从父母的来信中,体会到了父母的感情及牵挂,这也是父母一起我仅仅看到留有书信的一次,书信我一直保存作为纪念。
父亲的一生,有些许遗憾。一是家里没有走出农村;二是我的高考;三是我妹初中辍学;四是没有看到儿女出嫁。
总体来说,父亲大人的一生是成功的,是需要晚辈们效仿和传承的。
仅以此篇,缅怀父亲。
20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当时的农村是适合干事的天地,也是适合奋斗的年代。
父亲的一生,不得不简单提到爷爷、奶奶,爷爷军队转业,奶奶贫苦出身,因国家艰难,日子紧巴,遇到大荒之年,还得出去讨东西,父亲不想儿女有压力,仅仅提到他早晚骑自行车接送奶奶到渭河大坝。这个年代,没有这种感觉,于我则印象深刻。我今年37岁,6岁,爷爷去世,12岁,奶奶去世,已到记事之年,往事仍历历在目。因奶奶好强、好面子,父亲一辈子争强好胜,诚恳务农。兄弟姐妹四个、上有一姐,下两弟。因打小困境,三爸出生,送于他人,奶奶去世前相认,于感情略显生疏。
父亲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自初中毕业,经木匠、菜农、果农、打工。一生务实、勤劳,没有享过福。父亲手里,日子慢慢好转,我记忆尤甚,当时镇政府领导坐家中几次到深夜,让父亲履职村干部,但父亲考虑家庭压力(当年村干部工资低),最终没有成愿。自此,承包土地,尽心尽力养活一家老小,到后头因二爸犯法坐牢,父亲又担负起二爸家里重担,这一生屡扛重担,但我从父亲坚韧的性格中没看到抱怨,这才是作为关中男人应有的担当和性格,值得后辈学习、传承。中途父亲因远方姑姑(市里做五金生意)有过出去经商或者开办砖厂的想法,因母亲一再反对,也就作罢。
父亲的一生,對待父母,懂事、孝顺,尽职尽责,尽到本分。爷爷,去世较早,我印象稍浅。只是印象中每次擀面都是爷爷先吃,晚辈次之。奶奶的记忆较多,常用架子车(运输工具)拉着四个孩子(我、我妹,二爸家当时两个女儿,后又生一女)上街买卖东西。也经常性打条牌,每每输钱,父亲便挨个上门去清账(村里人都称赞孝顺的儿子)。奶奶在世,一直是家里掌柜,相对较偏向二爸,用她的话说,就是父亲理应帮衬兄弟,所以种种原因造成触犯法律。奶奶62岁得宫颈癌,医院评估手术风险很高,但奶奶坚持要做,父亲二话不说,拿钱看病,那时的我们家,在村子经济还算可以,当然这也得益于父母的勤劳致富。医院初步估计4个月可能复发,但是好强的奶奶硬撑了一年,那一年的奶奶依旧推着架子车拉着我们上街卖西瓜,在孩子的意识中以为奶奶彻底好了(年龄都小,对病情不掌握)。后来,在一个晴天9点晚上,我亲眼看着奶奶闭眼,哭着一口气跑到隔壁村,叫来了外公、外婆、舅舅,现在想来那一段路很远、很远……奶奶的丧事办得很体面,光流水席就有快100席之多,这也从侧面反映家族在村里的为人处事,邻里威望。爷爷奶奶的一生可以说很完美,儿女孝顺,孙辈和亲。
父亲的一生,对待母亲,称职、尽责、相爱。父亲、母亲的性格互补,这也是夫妻长久的缘由,父亲强势、霸道、母亲隐忍、顺从。矛盾很少,但也有吵闹时候,我记得小时候有次吵闹,母亲去隔村的老姑家短待,父亲不善做饭,我跟我妹在村口吃了几天的羊肉泡馍,硬到最后没有去接母亲,现在想想父亲大男子主义有些严重,委屈了母亲。
父亲的一生,对待子女,以身作则。我印象中,父亲对我们的体罚最重也就是两次,一次是我跟几个发小在铁路压刀子(火车碾压,置于铁轨钉子轧成刀子,请勿模仿),一次是我高一回来惹我妈生气。反而我妹的性格倒是更像我爸,所以挨打的机会比我多了几次,父母的教育在我现在看来,还是比较成功,虽然没有大富大贵的家底,但是给予我们的正能量,与人为善,对待生活、工作的态度使我们受益匪浅,所以家庭自始至终比较和顺。
父亲的一生,对待兄弟姐妹,尽职尽责,有兄长做派。我姑近嫁邻村,经营商店稍富裕;二爸在一个村,育有三女;三爸在渭南市政府机构,育有一儿,后离婚另娶,育一女。父亲对姐姐尊重,对待两个兄弟有大哥格局,凡事恰到好处,在那个环境中,被人津津称颂。
父亲的一生,对待亲人、朋友、街坊邻居,可以说是尽善尽美。家里都是他说了算,有好有坏,当然也成就了家族的稳定。在亲人圈子,他是主事的,在村里,他是调和大家关系的,这一方面,在我的身上,也多少有遗传,这可能就是性格传承吧。
父亲的一生,对待朋友,义气,两肋插刀。印象中年轻的父亲,身边不乏有兄弟、朋友为伴。这可能对我的人生多少有些影响,所以朋友比较多。年轻的父亲好打架,经常带着一帮村里的伙伴跟邻村的打架,我记得人多的时候可能有几十号人吧,现在想想那时可能也没有太多玩耍或者忙的事情,所以也算是填充生活的一种方式吧。
父亲的一生,对待事业(务农、打工)灵活、尽责。务农,是一把好手,从农家琐事,到菜农、果农,都能适应,很快上手,这也就是后面的家庭相对比较殷实的一个原因,当然这都得益于父母的决策和勤劳。唯独被骗的一次,我记得是售卖大葱,几万斤的大葱被骗到河南兰考县,去了后货主没钱,母亲连写几封信询问,因为过年的钱都是靠冬季储存的大葱过“年关”,直到最后,欠款也没给多少,当然,那个春节家里也过得紧巴。但是从父母的来信中,体会到了父母的感情及牵挂,这也是父母一起我仅仅看到留有书信的一次,书信我一直保存作为纪念。
父亲的一生,有些许遗憾。一是家里没有走出农村;二是我的高考;三是我妹初中辍学;四是没有看到儿女出嫁。
总体来说,父亲大人的一生是成功的,是需要晚辈们效仿和传承的。
仅以此篇,缅怀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