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多要求,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应用能力,更要重视对其德育品质的培养,以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生的习惯和品德都处于关键养成阶段,数学教师要挖掘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本文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并探究了应用的策略。以期不断完善数学教学,从全方位、多层次上来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教育;新课改
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也是小学生教育中的重要工作,这对提升我国国民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教育环境中,开展数学教学,要重视因材施教,了解学生的成长特点和思维模式,才能探索出更加适合小學生的教学模式。小学生的智力、思维等都还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新鲜事物也有一定的兴趣,德育培养对其今后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开展数学教学时,要利用多种元素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全面渗透德育意识,让学生从数学知识中提升自己的素养和道德。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一)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
小学生阶段,其个性、差异和主体性都在慢慢形成,而且这对于德育教育来说也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不同的学生在看待事物上,会产生不同的概念,此时,就必须要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从道德观、价值观、是非观等各方面来进行全面的德育教育。而学校作为小学生成长学习的主要场所,在学校接触到的所有事物都会对他们的思想、概念形成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利用各种教学活动来渗透德育教学,是当下教育改革的重要工作。而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理应担当起这个责任,从而将德育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学知识本身的理论和概念比较多,同时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要求较高,特别是小学生,由于其本身正处于成长的特殊时期,对很多新鲜有趣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而且大多数都比较好动,很多小学生难以沉下心来去学习枯燥的数学概念,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加减乘除的计算题较多,长期进行反复的练习,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会降低。而渗透德育教育,可以丰富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增强情感体验,找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
(三)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的逻辑性比较强,对于思维还在发育的小学生来说,要拥有较强的逻辑能力,还需要逐渐引导和培养。而在教学中引入德育的知识,可以促进学生不断思考,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引导其养成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良好习惯,同时还能促进其用数学思维来看待问题,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思维模式。而且德育教育能够深入影响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认清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从而更加重视数学学习,提升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更加顺利地开展。
二、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开展德育教育
(一)挖掘教材内容,寻找德育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第一步就要去深入挖掘课本的材料,找到更多有关德育的素材来加以讲解和引导,从而对学生的品德进行培养。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引导,不能生搬硬套,要提高德育与数学知识的贴合性。比如在学习测量这个课程时,要让学生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宽、高,会读数和记录,去认识一米、一厘米等长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让他们测量出长1米,宽1米的土地,并圈出来,然后让学生尽量站在这个圈子中去,看最多能占几个人,接着向学生提问,你们这样站着感觉拥挤吗?很多学生都回答拥挤。最后可以向学生普及我国土地资源的知识,让他们知道像这么小块的土地在我国是非常稀缺的,国家人口众多,所以如果不爱护土地资源,就会像刚刚学生们这样拥挤地在一小块土地上生活。以此来培养学生保护土地的意识,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比如在学习统计图的选择知识时,课本列出了我国在历届奥运会获得金牌的数量,从图中可以看出,到2008年,我国的金牌数量在不断增加。根据这些数据,教师可以为学生适当普及一些我国体育行业的发展,让他们感受到我国正在快速发展,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
(二)利用逻辑思维的培养,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和智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很多教师都开始重视在数学教学中,去引导学生创建属于自己的思考模式,帮助他们构建数学思维,能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逐渐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而数学知识本身也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因此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首先,要提升学生的兴趣,如果死板的教学会让学生觉得逻辑数学比较枯燥,教师可以加入一些有趣、易理解的元素来进行教学。其次,要合理整合数学中的一些逻辑概念,适时地引导学生向德育方向进行思考,把握课堂的节奏,切勿生搬硬套。比如数学知识中正负数的概念、加减法的规律、乘除法的联系以及可能性和必然性的辩证关系等,将这些概念与生活联系起来,比如温度的变化,消费和收入等,引导学生学会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拓宽他们的眼界,从而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和价值观[3]。
(三)加强实践探索,促进德育教育
数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数学教学不能离开数学实践应用,同时德育教育也不能纸上谈兵,而是通过长期的实践,对学生的心理、精神、品质等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生活中处处都可以见到数学知识,比如一些几何图形、计算问题等,都是基础又平常的。教师要主动为他们创建一些实践探索活动,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同时也要提升活动的有趣性,让学生乐于参与。比如在学习小数的知识以后,教师可以给小学生布置作业,让他们回家以后,找到在超市购物后的小票,找到价格是小数的物品,然后用自己学习的知识来计算物品的价格,第二天可以带到课堂中,与学生共同讨论,互相纠正,找到问题所在。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观察,为什么小数值这么小,但是合计的消费金额又很高呢?从而让他们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引导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所有微小的事物,同时还能引导学生去重视生活中细小的事情,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搭积木比赛的知识点中,先让学生去解决课本中需要几个小正方体的问题,让他们只通过课本的图画去想象,然后说出自己的答案。接着引导学生去进行实践探索,用真正的积木来搭建课本中的题目要求,很多学生会发现自己的答案是错的。此时就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实践才能出真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鼓励其在学习中要手脑并用,要亲自动手去验证答案,而不能盲目去思考,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4]。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当下教学改革必须重视的问题。要有效开展德育教育,数学教师就要提升自己的综合水平,全面掌握数学课本内容,深度挖掘素材,利用教材内容和逻辑思维的培养,在帮助学生认识逻辑概念时,渗入德育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正确的生活观以及探索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梁军. 论在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渗透[J]. 飞:素质教育版,2014(11):3-3.
[2] 程胜利.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渗透的研究[J]. 新课程(小学),2015(7):21-21.
[3] 马丽.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30):216-216.
[4] 常洪峰.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最新教学方法研究[J]. 中华少年,2018(1):59-59.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教育;新课改
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也是小学生教育中的重要工作,这对提升我国国民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教育环境中,开展数学教学,要重视因材施教,了解学生的成长特点和思维模式,才能探索出更加适合小學生的教学模式。小学生的智力、思维等都还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新鲜事物也有一定的兴趣,德育培养对其今后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开展数学教学时,要利用多种元素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全面渗透德育意识,让学生从数学知识中提升自己的素养和道德。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一)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
小学生阶段,其个性、差异和主体性都在慢慢形成,而且这对于德育教育来说也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不同的学生在看待事物上,会产生不同的概念,此时,就必须要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从道德观、价值观、是非观等各方面来进行全面的德育教育。而学校作为小学生成长学习的主要场所,在学校接触到的所有事物都会对他们的思想、概念形成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利用各种教学活动来渗透德育教学,是当下教育改革的重要工作。而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理应担当起这个责任,从而将德育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学知识本身的理论和概念比较多,同时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要求较高,特别是小学生,由于其本身正处于成长的特殊时期,对很多新鲜有趣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而且大多数都比较好动,很多小学生难以沉下心来去学习枯燥的数学概念,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加减乘除的计算题较多,长期进行反复的练习,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会降低。而渗透德育教育,可以丰富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增强情感体验,找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
(三)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的逻辑性比较强,对于思维还在发育的小学生来说,要拥有较强的逻辑能力,还需要逐渐引导和培养。而在教学中引入德育的知识,可以促进学生不断思考,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引导其养成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良好习惯,同时还能促进其用数学思维来看待问题,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思维模式。而且德育教育能够深入影响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认清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从而更加重视数学学习,提升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更加顺利地开展。
二、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开展德育教育
(一)挖掘教材内容,寻找德育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第一步就要去深入挖掘课本的材料,找到更多有关德育的素材来加以讲解和引导,从而对学生的品德进行培养。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引导,不能生搬硬套,要提高德育与数学知识的贴合性。比如在学习测量这个课程时,要让学生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宽、高,会读数和记录,去认识一米、一厘米等长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让他们测量出长1米,宽1米的土地,并圈出来,然后让学生尽量站在这个圈子中去,看最多能占几个人,接着向学生提问,你们这样站着感觉拥挤吗?很多学生都回答拥挤。最后可以向学生普及我国土地资源的知识,让他们知道像这么小块的土地在我国是非常稀缺的,国家人口众多,所以如果不爱护土地资源,就会像刚刚学生们这样拥挤地在一小块土地上生活。以此来培养学生保护土地的意识,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比如在学习统计图的选择知识时,课本列出了我国在历届奥运会获得金牌的数量,从图中可以看出,到2008年,我国的金牌数量在不断增加。根据这些数据,教师可以为学生适当普及一些我国体育行业的发展,让他们感受到我国正在快速发展,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
(二)利用逻辑思维的培养,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和智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很多教师都开始重视在数学教学中,去引导学生创建属于自己的思考模式,帮助他们构建数学思维,能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逐渐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而数学知识本身也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因此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首先,要提升学生的兴趣,如果死板的教学会让学生觉得逻辑数学比较枯燥,教师可以加入一些有趣、易理解的元素来进行教学。其次,要合理整合数学中的一些逻辑概念,适时地引导学生向德育方向进行思考,把握课堂的节奏,切勿生搬硬套。比如数学知识中正负数的概念、加减法的规律、乘除法的联系以及可能性和必然性的辩证关系等,将这些概念与生活联系起来,比如温度的变化,消费和收入等,引导学生学会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拓宽他们的眼界,从而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和价值观[3]。
(三)加强实践探索,促进德育教育
数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数学教学不能离开数学实践应用,同时德育教育也不能纸上谈兵,而是通过长期的实践,对学生的心理、精神、品质等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生活中处处都可以见到数学知识,比如一些几何图形、计算问题等,都是基础又平常的。教师要主动为他们创建一些实践探索活动,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同时也要提升活动的有趣性,让学生乐于参与。比如在学习小数的知识以后,教师可以给小学生布置作业,让他们回家以后,找到在超市购物后的小票,找到价格是小数的物品,然后用自己学习的知识来计算物品的价格,第二天可以带到课堂中,与学生共同讨论,互相纠正,找到问题所在。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观察,为什么小数值这么小,但是合计的消费金额又很高呢?从而让他们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引导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所有微小的事物,同时还能引导学生去重视生活中细小的事情,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搭积木比赛的知识点中,先让学生去解决课本中需要几个小正方体的问题,让他们只通过课本的图画去想象,然后说出自己的答案。接着引导学生去进行实践探索,用真正的积木来搭建课本中的题目要求,很多学生会发现自己的答案是错的。此时就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实践才能出真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鼓励其在学习中要手脑并用,要亲自动手去验证答案,而不能盲目去思考,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4]。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当下教学改革必须重视的问题。要有效开展德育教育,数学教师就要提升自己的综合水平,全面掌握数学课本内容,深度挖掘素材,利用教材内容和逻辑思维的培养,在帮助学生认识逻辑概念时,渗入德育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正确的生活观以及探索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梁军. 论在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渗透[J]. 飞:素质教育版,2014(11):3-3.
[2] 程胜利.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渗透的研究[J]. 新课程(小学),2015(7):21-21.
[3] 马丽.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30):216-216.
[4] 常洪峰.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最新教学方法研究[J]. 中华少年,2018(1):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