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角色也在新课程中发生着巨大的转变。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相比,具有革命性的转变。理念是行动的向导,但全新理念的有效落实却需要行为角色的转换。《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并要求其转换角色。应对挑战,英语教师角色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教书匠”转向创新型教师, 由单一型教师转向综合型教师, 由课堂的管理者转向教学的合作者 。
关键词:新课程;英语教师;教学课堂;角色;转换
社会在不断变革,必然要求教育不断变革。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题。综观中外教育改革,无不是把课程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把课程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来加以改革和建设。因为教育目标都要依靠课程来实现。在新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而应转向扮演教学中的对话者、合作者和激励者等多重角色。
一、英语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和教育的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课程改革的实质是教育理念的更新,使教育理念朝着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遵循这一基本精神,英语新课程提出了如下基本理念:
(1)关注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注意引导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形成健康的人身观”,并通过“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学会如何学习”,使他们具有适合时代变化的能力和积极的态度以及服务社会的思想。
(2)在教学思想和方法上强调整个教学过程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重在学生的自我实现和主动发展,鼓励学生自我导向学习。
二、英语教师角色的转换
英语新课标给英语教学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对英语教材、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师本人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以适应这个变化。那么,面对新课程英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1.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教师一直被认为是知识的传授者,“传道、授业、解惑”被认为是教师的天职。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当的是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决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的书橱,而是教他如何去思维,从求知过程中去组织属于他自己的知识。
2.由“教书匠”转向创新型教师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课程一直是统一内客、统一考试、统一教材教参、统一标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忠实地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的“教书匠”,这使得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影响了创造力的发挥。新课程鼓励教师搞科研、搞创新,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新课程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三级管理。三级课程的实施意味着原来属于国家课程开发的权利部分地下放给学校和教师,从而使课程开发不再仅是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的专利,教师也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这样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
3.由单一型教师转向综合型教师
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教师的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此次课程改革,在改革现行分科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分科为主、包含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由于课程内容和课题研究涉及多门学科和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成为综合型教师。
4.由课堂的管理者转向教学的合作者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参与者,这些都表明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将逐渐代替师生互教互学,彼此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也就是说,新课程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化
1.由传统教学方式转向现代教学方式
21世纪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需要信息化人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教育的信息化。教材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教材立体化,就是说今天的教材早已不限于课桌上的纸介质的书,而是要以文字教材为主体,音像教材和电子教材为两翼,并向网络教材发展。文字材料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承担教材的所有功能,多媒体、立体化的教材更生动、更形象、更活泼,便于教师指导,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和研究,对培养创新精神和发展实践能力大有神益。
2.由面向全体学生转为面向全体与面向个体相结合
在班级授课的情况下,教师面对的是众多既有共同的身心特点,又有不同的遗传素质、家庭环境、智力水平、人格特性,而且身心发展又处在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中的学生。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向他们提出统一的要求,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又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多种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做到因材施教。新教材改革的趋势之一就是教材的个性化趋势。
综上所述,新英语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不仅带来了教材和课堂教学的巨大变革,而且促进全体英语教师在思想意识上、工作方式上、教学风格上以及身份角色上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教师将成为终身的学习者,学生学习的激励者,教学行为的研究者,教学艺术的创造者。教师们的整体素质也将在新课程标准的推动下获得更大的提高。“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老师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赋予学生自由,也将是老师教学中的唯一规范。愉快教学,将令老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老师,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 《教育理论与实践》
[3] 苏式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高师课程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 1999.9
[4] 傅道春 新课程与教师行为的变化《教研动态信息》泉州师院教科所2002.1
关键词:新课程;英语教师;教学课堂;角色;转换
社会在不断变革,必然要求教育不断变革。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题。综观中外教育改革,无不是把课程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把课程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来加以改革和建设。因为教育目标都要依靠课程来实现。在新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而应转向扮演教学中的对话者、合作者和激励者等多重角色。
一、英语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和教育的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课程改革的实质是教育理念的更新,使教育理念朝着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遵循这一基本精神,英语新课程提出了如下基本理念:
(1)关注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注意引导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形成健康的人身观”,并通过“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学会如何学习”,使他们具有适合时代变化的能力和积极的态度以及服务社会的思想。
(2)在教学思想和方法上强调整个教学过程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重在学生的自我实现和主动发展,鼓励学生自我导向学习。
二、英语教师角色的转换
英语新课标给英语教学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对英语教材、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师本人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以适应这个变化。那么,面对新课程英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1.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教师一直被认为是知识的传授者,“传道、授业、解惑”被认为是教师的天职。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当的是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决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的书橱,而是教他如何去思维,从求知过程中去组织属于他自己的知识。
2.由“教书匠”转向创新型教师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课程一直是统一内客、统一考试、统一教材教参、统一标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忠实地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的“教书匠”,这使得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影响了创造力的发挥。新课程鼓励教师搞科研、搞创新,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新课程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三级管理。三级课程的实施意味着原来属于国家课程开发的权利部分地下放给学校和教师,从而使课程开发不再仅是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的专利,教师也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这样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
3.由单一型教师转向综合型教师
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教师的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此次课程改革,在改革现行分科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分科为主、包含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由于课程内容和课题研究涉及多门学科和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成为综合型教师。
4.由课堂的管理者转向教学的合作者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参与者,这些都表明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将逐渐代替师生互教互学,彼此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也就是说,新课程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化
1.由传统教学方式转向现代教学方式
21世纪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需要信息化人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教育的信息化。教材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教材立体化,就是说今天的教材早已不限于课桌上的纸介质的书,而是要以文字教材为主体,音像教材和电子教材为两翼,并向网络教材发展。文字材料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承担教材的所有功能,多媒体、立体化的教材更生动、更形象、更活泼,便于教师指导,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和研究,对培养创新精神和发展实践能力大有神益。
2.由面向全体学生转为面向全体与面向个体相结合
在班级授课的情况下,教师面对的是众多既有共同的身心特点,又有不同的遗传素质、家庭环境、智力水平、人格特性,而且身心发展又处在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中的学生。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向他们提出统一的要求,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又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多种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做到因材施教。新教材改革的趋势之一就是教材的个性化趋势。
综上所述,新英语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不仅带来了教材和课堂教学的巨大变革,而且促进全体英语教师在思想意识上、工作方式上、教学风格上以及身份角色上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教师将成为终身的学习者,学生学习的激励者,教学行为的研究者,教学艺术的创造者。教师们的整体素质也将在新课程标准的推动下获得更大的提高。“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老师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赋予学生自由,也将是老师教学中的唯一规范。愉快教学,将令老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老师,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 《教育理论与实践》
[3] 苏式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高师课程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 1999.9
[4] 傅道春 新课程与教师行为的变化《教研动态信息》泉州师院教科所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