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院校中,如何使培养的学生具有特色,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江西环境工程学院结合自身办学经验进行了探索,认为林业职业教育应突出江西的自身特色,从合理定位培养目标、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构筑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 职业定位 师资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体系 对策
林业高职院校担负着为林业及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层次、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随着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推广和运用,林业职业技术教育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
一、林业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林业职业教育有了更好的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以法律形式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行了界定,指出了发展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职业教育法律和政策体系的完善将促进林业职业技术教育走向新的发展。
教育体制创新为林业职业教育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变了过去国家统一管理的方式,实行在国家宏观指导下的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体制,有利于调动地方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地方根据自己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才需求情况及时调整和制定相关政策。如,可以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在招生计划、就业政策方面给予倾斜,使其在农村教育体系中处于优先发展地位。另外,建立和完善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林业职业技术教育也将由此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终身教育理念的倡导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激活林业职业技术教育,表现为:(1)职业能力教育程度将加强。随着林业科学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以及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新的职业岗位、岗位群所需技能、智能比重的逐渐加大,林业职业技术教育需加强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教育。(2)教育内容将更具针对性、实用性。林业职业技术教育内容将更具针对性,重点是林业技术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比较成熟的高级实用技术。(3)实践能力培养进一步增强。林业生产第一线管理、服务以及科技推广等岗位急需大量的应用性人才,林业职业技术教育以实践能力为主的教育特色将会越发突出。(4)学历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林业职业教育的学历体系较为完善,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学生将有更多灵活选择的机会,林业职业技术教育将为他们的进一步深造与专业迁移打下基础。
二、江西省林业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林业紧跟国家宏观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从江西省来看,自2005年以来,林业产业总产值增长率年平均超过20%。与林业行业快速发展的局势相比,林业行业人才培养和引进相对滞后,特别是林业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如江西省于都县从1996年至今没有引进过一个林学专业的毕业生,江西省各县市有关机关单位2000年以后实际上不再录用高职林学类专业毕业生。另一方面,由于高校合并和重组改革,江西省原有三所省林业厅所属的林业方面的中专经过调整、合并,现只有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原江西第一林业学校,以下简称学院)一所,原来的江西第二林业学校合并到江西财经大学,江西森工技校也合并到其他院校。
林业职业技术教育的生源、培养和就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生源缺乏使得有些林业职业院校的林学专业几乎停办,虽然学校仍然在努力办学,但人数都达不到规模,形成不了效益,更谈不上对社会和地方经济有多大贡献。学院从2002年起就基本上没有林学专业的学生,几年来虽然在努力做工作,但专业人气还是不高。2005年仅招生10余人,没有办法成班,只好劝学生更换专业。江西农业大学的林学专业也有类似的现象。
江西省林业职业教育的萎缩在全国都有普遍性,林业职业技术教育不仅面临自身专业培养方案不够完善的问题,也面临外部生存空间狭窄的问题。
1. 专业设置缺乏针对性,职教特色不突出
林学专业设置主要沿袭普通高等教育模式,职业教育属性相对淡化、弱化,难以适应当今经济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如学院2003年以前偏重基础课,实验实训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教师认为实验和实训是可有可无的事,没有认真考虑学生的实习、实训、实验等问题。
2. 课程设置侧重理论,教学观念较陈旧
学院2005年以前的教学计划侧重于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而且专业课程范围窄,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忽视了专业实践能力的训练。此外,课程教学内容没有及时吸收当今比较成熟的林业科技、管理知识,导致所学知识的可用性打了折扣。2006年,本文的课题组对于都、会昌、石城等县的林业基层单位进行了调查,60%的基层单位对2005届以前的毕业生都提出了教学过程的改革意见,特别提到工学结合的落实问题。
3. 实践基地建设滞后
学院林学专业实习基地原来只有学院自己的实习林场,与各县林业单位联系较少且不紧密,与教育部人才培养中提倡的工学结合的要求不尽吻合,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去考虑工学结合的问题。2005年以前,学院仅仅依靠学院自己的实习林场,实践基地功能比较单一,远未达到理想。
4. 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林业职业院校办学经费少,林业主管部门投入低,师资流失现象很严重,制约了林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学院缺乏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兼职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整体水平比较低,同时学院难以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教师实践技能的培训。由于专业萎缩,一些教师被迫改教其他课程,进一步造成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合理。如学院2005年之前引进的教师由于林学专业的人数太少,许多有经验的教师不得不改教其他专业课程,这也对教师队伍的稳定、专业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损失。
5. 行业吸引力不足,就业前景不明朗
我国普及高等教育以来,城市高中毕业生大多选择非农专业学校就读,林业职业院校就读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他们中很多人已经厌倦了农村的生活,对林学专业兴趣不大。林业是艰苦行业,林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选择面窄,大多数毕业后只能回到山区工作,条件艰苦,工资待遇低,文化生活贫乏,这样的毕业出路缺乏吸引力;管理部门及林业企业往往只要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而且林业企业大多规模不大,对技术人才需求小,很多人还认为林业是粗放型经营,不需要专业人才也可以经营好,没有必要花较高的代价聘用林业专业的职业技术人才。
三、发展林业职业技术教育的对策
根据学院50多年的办学经验,结合近几年对林业职业教育的探索,本文课题组研究发现,要办好林学专业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培养模式,可以考虑以下四种办学思路。
1. 加大招生力度,吸引优秀生源
(1)争取优惠的招生政策,吸引学生就读林学专业。优惠的招生政策包括降低招生录取分数和减免学费两个方面。给就读林学专业的考生降低录取分数的优惠政策,这要求学院和林业厅共同做好省教育厅的工作,争取给报考林学专业学生降分的优惠政策。减免学费也能达到吸引部分生源的目的,学院可免除学生学费或减半收取学生学费,或仅收取住宿费和书籍等杂费。减免的学费可以从四个途径得到补充:一是林业厅每年从事业费中拨出专项经费资助林学专业的学生;二是学院通过林业厅争取财政专项经费资助;三是各县(市)林业局、林业用人单位拿出部分资金资助林学专业的学生;四是学院减免部分学费资助林学专业的学生。
(2)通过“订单培养”的方式吸引学生就读林学专业。学院可以对林业系统用人单位的在职职工子女和愿意到林业基层单位就业的学生采用“订单培养”方式,通过保证就业吸引学生就读林学专业。这需要得到各县(市)林业局、林业企、事业单位大力支持,每年与学院签订用人协议,学院根据林业部门用人计划和签订的用人协议确定招生数量,共同培养林业专业人才。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解决学院“工学结合”的场所,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能实现双赢。根据这一模式,学院与省林业厅、各地市林业局的下属单位、各县的林业基层单位正在进行实质性的“订单培养”模式的探讨,以求更好地为各级林业部门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2. 大力发展林业在职职工培训
(1)大力发展林业短期培训班。这种方式很有效果,特别有利于快速培养林业技术人员。根据对崇义县林业局的调查,该县林业局很需要林业技术短期培训,特别要加强对林业场、站长的培训。对其他县(市)林业局的了解也发现林业技术、管理等的短期培训存在较大需求。如果学院能够针对这些需求开设短期培训班则能得到林业机构的大力支持。学院还可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江西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走进农村、走进山区,开办实用性强、见效快的林业技术短期培训班、林业产权知识短期培训班等。满足地方对新知识的需求。
(2)继续办好目前的林学专业在职职工学历教育班。尽管学历教育班这种模式目前并不理想,但如果林业厅及地方各级林业部门能从林业事业经费中每年划拨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补助学历教育班学生的学费,并把林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作为林业主管部门的专项考核指标,重视林业技术人才的学历教育,相信能够有更好的办学效果。
3. 改善林学专业的办学条件
学院林学专业的许多实验设备严重老化,包括土壤实验室、气象实验室、昆虫实验室、组织培养实验室等,而且近几年也没有添置新的实验设备,实训条件不能适应现代林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要办好林学专业,有必要重新规划林学专业实训布局,大力改善实训条件。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院林学专业的教师少,特别是年轻教师和有经验的林学专业教师严重短缺。原有的林学专业教师大多改教其他课程或担任领导职务,林学教师断层严重。针对教师短缺的问题,一方面,学院要引进有一定经验的林学专业教师,特别是高学历的教师,引导教师到基层生产单位工作锻炼。另一方面,学院要聘请省内外林业专家、学者作为学院的客座教授,定期来学院交流、讲学,以建立一支适应现代林业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
(2)加强实验实训的硬件建设。①学院和林业厅必须加强林学专业实验室建设,对现代林业技术教育教学急需的实验室如植物标本室、土壤实验室、病虫害实验室、气象实验室、造林实验室、植物生理实验室、林木育种实验室等林学专业实验室投入专项资金,购置一些较先进的仪器设备,以适应办学需要。②加强组织培养实训室的建设,学院可以和社会投资人合作,做大做强植物组织培养,走产业化发展之路,使之成为赣州乃至江西省的苗木培养基地。③加强校园的树木园建设,引进各种类型的树种,尤其是江西的本土树种,建成真正的树木园。④以林业厅林业科技实验中心为基地,加强林业科技实验中心建设,使之成为教师科研基地、学生实训基地。同时,选择二个重点林业县,分别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4. 在林业厅的大力支持下与林业基层单位密切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学院可以加强与林业部门特别是林业基层单位的联系,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使教学、科研与林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学院的教学科研水平。一方面,要在林业厅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争取国家级、省级林业科研项目、技术开发项目、技术推广项目的经费资助,开展林业科研、技术开发和技术推广活动;争取国家级、省级林业职业技术教育项目资金资助,建立国家级、省级林业职业技术实训基地。另一方面,学院要加强与林业部门特别是林业基层单位的合作,组织教师和学生帮助林业部门和林业基层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学院林业职业技术教育才能与林业行业发展动态紧密结合,满足不断发展的林业建设需要。
通过各方的努力,学院林业专业2007年首次打破了林学专业不能成班的历史,高职招收了100余人,中职招收了100余人,林学专业的职业教育开始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路子,为其他专业的职业教育良性发展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思路。
参考资料
1 温德华.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07(11)
2 肖忠优等.赣州现代物流业的现状与对策[J]. 现代商业,2007(7)
3 王兆锋. 林业职教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2006(28)
(作者单位: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 邓明茜
[关键词] 职业定位 师资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体系 对策
林业高职院校担负着为林业及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层次、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随着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推广和运用,林业职业技术教育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
一、林业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林业职业教育有了更好的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以法律形式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行了界定,指出了发展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职业教育法律和政策体系的完善将促进林业职业技术教育走向新的发展。
教育体制创新为林业职业教育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变了过去国家统一管理的方式,实行在国家宏观指导下的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体制,有利于调动地方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地方根据自己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才需求情况及时调整和制定相关政策。如,可以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在招生计划、就业政策方面给予倾斜,使其在农村教育体系中处于优先发展地位。另外,建立和完善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林业职业技术教育也将由此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终身教育理念的倡导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激活林业职业技术教育,表现为:(1)职业能力教育程度将加强。随着林业科学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以及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新的职业岗位、岗位群所需技能、智能比重的逐渐加大,林业职业技术教育需加强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教育。(2)教育内容将更具针对性、实用性。林业职业技术教育内容将更具针对性,重点是林业技术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比较成熟的高级实用技术。(3)实践能力培养进一步增强。林业生产第一线管理、服务以及科技推广等岗位急需大量的应用性人才,林业职业技术教育以实践能力为主的教育特色将会越发突出。(4)学历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林业职业教育的学历体系较为完善,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学生将有更多灵活选择的机会,林业职业技术教育将为他们的进一步深造与专业迁移打下基础。
二、江西省林业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林业紧跟国家宏观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从江西省来看,自2005年以来,林业产业总产值增长率年平均超过20%。与林业行业快速发展的局势相比,林业行业人才培养和引进相对滞后,特别是林业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如江西省于都县从1996年至今没有引进过一个林学专业的毕业生,江西省各县市有关机关单位2000年以后实际上不再录用高职林学类专业毕业生。另一方面,由于高校合并和重组改革,江西省原有三所省林业厅所属的林业方面的中专经过调整、合并,现只有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原江西第一林业学校,以下简称学院)一所,原来的江西第二林业学校合并到江西财经大学,江西森工技校也合并到其他院校。
林业职业技术教育的生源、培养和就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生源缺乏使得有些林业职业院校的林学专业几乎停办,虽然学校仍然在努力办学,但人数都达不到规模,形成不了效益,更谈不上对社会和地方经济有多大贡献。学院从2002年起就基本上没有林学专业的学生,几年来虽然在努力做工作,但专业人气还是不高。2005年仅招生10余人,没有办法成班,只好劝学生更换专业。江西农业大学的林学专业也有类似的现象。
江西省林业职业教育的萎缩在全国都有普遍性,林业职业技术教育不仅面临自身专业培养方案不够完善的问题,也面临外部生存空间狭窄的问题。
1. 专业设置缺乏针对性,职教特色不突出
林学专业设置主要沿袭普通高等教育模式,职业教育属性相对淡化、弱化,难以适应当今经济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如学院2003年以前偏重基础课,实验实训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教师认为实验和实训是可有可无的事,没有认真考虑学生的实习、实训、实验等问题。
2. 课程设置侧重理论,教学观念较陈旧
学院2005年以前的教学计划侧重于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而且专业课程范围窄,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忽视了专业实践能力的训练。此外,课程教学内容没有及时吸收当今比较成熟的林业科技、管理知识,导致所学知识的可用性打了折扣。2006年,本文的课题组对于都、会昌、石城等县的林业基层单位进行了调查,60%的基层单位对2005届以前的毕业生都提出了教学过程的改革意见,特别提到工学结合的落实问题。
3. 实践基地建设滞后
学院林学专业实习基地原来只有学院自己的实习林场,与各县林业单位联系较少且不紧密,与教育部人才培养中提倡的工学结合的要求不尽吻合,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去考虑工学结合的问题。2005年以前,学院仅仅依靠学院自己的实习林场,实践基地功能比较单一,远未达到理想。
4. 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林业职业院校办学经费少,林业主管部门投入低,师资流失现象很严重,制约了林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学院缺乏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兼职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整体水平比较低,同时学院难以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教师实践技能的培训。由于专业萎缩,一些教师被迫改教其他课程,进一步造成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合理。如学院2005年之前引进的教师由于林学专业的人数太少,许多有经验的教师不得不改教其他专业课程,这也对教师队伍的稳定、专业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损失。
5. 行业吸引力不足,就业前景不明朗
我国普及高等教育以来,城市高中毕业生大多选择非农专业学校就读,林业职业院校就读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他们中很多人已经厌倦了农村的生活,对林学专业兴趣不大。林业是艰苦行业,林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选择面窄,大多数毕业后只能回到山区工作,条件艰苦,工资待遇低,文化生活贫乏,这样的毕业出路缺乏吸引力;管理部门及林业企业往往只要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而且林业企业大多规模不大,对技术人才需求小,很多人还认为林业是粗放型经营,不需要专业人才也可以经营好,没有必要花较高的代价聘用林业专业的职业技术人才。
三、发展林业职业技术教育的对策
根据学院50多年的办学经验,结合近几年对林业职业教育的探索,本文课题组研究发现,要办好林学专业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培养模式,可以考虑以下四种办学思路。
1. 加大招生力度,吸引优秀生源
(1)争取优惠的招生政策,吸引学生就读林学专业。优惠的招生政策包括降低招生录取分数和减免学费两个方面。给就读林学专业的考生降低录取分数的优惠政策,这要求学院和林业厅共同做好省教育厅的工作,争取给报考林学专业学生降分的优惠政策。减免学费也能达到吸引部分生源的目的,学院可免除学生学费或减半收取学生学费,或仅收取住宿费和书籍等杂费。减免的学费可以从四个途径得到补充:一是林业厅每年从事业费中拨出专项经费资助林学专业的学生;二是学院通过林业厅争取财政专项经费资助;三是各县(市)林业局、林业用人单位拿出部分资金资助林学专业的学生;四是学院减免部分学费资助林学专业的学生。
(2)通过“订单培养”的方式吸引学生就读林学专业。学院可以对林业系统用人单位的在职职工子女和愿意到林业基层单位就业的学生采用“订单培养”方式,通过保证就业吸引学生就读林学专业。这需要得到各县(市)林业局、林业企、事业单位大力支持,每年与学院签订用人协议,学院根据林业部门用人计划和签订的用人协议确定招生数量,共同培养林业专业人才。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解决学院“工学结合”的场所,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能实现双赢。根据这一模式,学院与省林业厅、各地市林业局的下属单位、各县的林业基层单位正在进行实质性的“订单培养”模式的探讨,以求更好地为各级林业部门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2. 大力发展林业在职职工培训
(1)大力发展林业短期培训班。这种方式很有效果,特别有利于快速培养林业技术人员。根据对崇义县林业局的调查,该县林业局很需要林业技术短期培训,特别要加强对林业场、站长的培训。对其他县(市)林业局的了解也发现林业技术、管理等的短期培训存在较大需求。如果学院能够针对这些需求开设短期培训班则能得到林业机构的大力支持。学院还可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江西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走进农村、走进山区,开办实用性强、见效快的林业技术短期培训班、林业产权知识短期培训班等。满足地方对新知识的需求。
(2)继续办好目前的林学专业在职职工学历教育班。尽管学历教育班这种模式目前并不理想,但如果林业厅及地方各级林业部门能从林业事业经费中每年划拨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补助学历教育班学生的学费,并把林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作为林业主管部门的专项考核指标,重视林业技术人才的学历教育,相信能够有更好的办学效果。
3. 改善林学专业的办学条件
学院林学专业的许多实验设备严重老化,包括土壤实验室、气象实验室、昆虫实验室、组织培养实验室等,而且近几年也没有添置新的实验设备,实训条件不能适应现代林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要办好林学专业,有必要重新规划林学专业实训布局,大力改善实训条件。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院林学专业的教师少,特别是年轻教师和有经验的林学专业教师严重短缺。原有的林学专业教师大多改教其他课程或担任领导职务,林学教师断层严重。针对教师短缺的问题,一方面,学院要引进有一定经验的林学专业教师,特别是高学历的教师,引导教师到基层生产单位工作锻炼。另一方面,学院要聘请省内外林业专家、学者作为学院的客座教授,定期来学院交流、讲学,以建立一支适应现代林业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
(2)加强实验实训的硬件建设。①学院和林业厅必须加强林学专业实验室建设,对现代林业技术教育教学急需的实验室如植物标本室、土壤实验室、病虫害实验室、气象实验室、造林实验室、植物生理实验室、林木育种实验室等林学专业实验室投入专项资金,购置一些较先进的仪器设备,以适应办学需要。②加强组织培养实训室的建设,学院可以和社会投资人合作,做大做强植物组织培养,走产业化发展之路,使之成为赣州乃至江西省的苗木培养基地。③加强校园的树木园建设,引进各种类型的树种,尤其是江西的本土树种,建成真正的树木园。④以林业厅林业科技实验中心为基地,加强林业科技实验中心建设,使之成为教师科研基地、学生实训基地。同时,选择二个重点林业县,分别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4. 在林业厅的大力支持下与林业基层单位密切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学院可以加强与林业部门特别是林业基层单位的联系,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使教学、科研与林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学院的教学科研水平。一方面,要在林业厅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争取国家级、省级林业科研项目、技术开发项目、技术推广项目的经费资助,开展林业科研、技术开发和技术推广活动;争取国家级、省级林业职业技术教育项目资金资助,建立国家级、省级林业职业技术实训基地。另一方面,学院要加强与林业部门特别是林业基层单位的合作,组织教师和学生帮助林业部门和林业基层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学院林业职业技术教育才能与林业行业发展动态紧密结合,满足不断发展的林业建设需要。
通过各方的努力,学院林业专业2007年首次打破了林学专业不能成班的历史,高职招收了100余人,中职招收了100余人,林学专业的职业教育开始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路子,为其他专业的职业教育良性发展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思路。
参考资料
1 温德华.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07(11)
2 肖忠优等.赣州现代物流业的现状与对策[J]. 现代商业,2007(7)
3 王兆锋. 林业职教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2006(28)
(作者单位: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 邓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