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方高校的会计专业尤其应该重视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有些高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存在一些问题。改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必须坚持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地方高校 会计 实践教学体系 对策
二十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我国各地方政府为满足社会大众对高等教育需要和服务地方经济的目的,对当地的高等教育办学资源进行整合,升格形成了一批新兴的高等院校,一般称之为地方高等学校。这类学校与部属、省属重点高校等相比,办学历史不长、办学资源不广、生源质量不高。经济管理类专业是绝大部分地方高校都开设的专业,但由于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这些专业都把应用型创新性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显著特征应该是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支持。
一、建设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当代经济管理类大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经济和管理学科的理论研究相对成熟,其知识体系完整严密,但也比较抽象,在教学上需要一套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与之相适应。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当前的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和理、工、农、医等学科相比,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所受到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这一状况在地方高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高校会计专业,特别是地方高校的会计专业尤其应该重视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
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地方高校经济或工商管理学院的专业一般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管理等一些类似的专业,其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实践教学管理办法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基础条件。在地方高校的会计专业中,实践教学体系的问题集中主要表现在:
(一)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体系是整个教学体系的核心。从地方高校会计专业培养计划来看,这些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校内实验和校外实习。校内实验一般和相关的理论课程一一对应,都采用实验室上机的方式,开设的目的是为了通过验证巩固理论学习,加深对知识掌握的效果。校外实习中除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环节外,和专业教学相关的实践性环节一般包括专业认识实习、专业课程实习、专业综合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通常采用到企业参观、见习、顶岗等形式。这些课程很多是参照部属或者省属重点大学而设置的,也有的是根据本专业自身情况而设置的。这些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目的性不强,重点不突出;课程间有的相互重复,有的相互脱节,并未形成有机的内在联系,课程体系松散。
(二)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地方高校的师资一般具备研究生或者以上的学历。教师基本上是从一个学校门到另一个学校门,经济管理学科方面的理论功底很深,但和社会、企业接触不多,对企业一线的实践知识了解不够,从事实践教学并非所长。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不强直接导致了教师在实践教学的内容安排、教学方式方法设计等方面有所欠缺。在教学中,指导教师常常安排了较多的验证性实验,安排很少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而且为数不多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还存在认定的问题,所教授的内容既不代表学科前沿又不能反映企业生产一线的应用需求。有些实验教学的授课方式套用理论课的讲授方式,形式单一。这种实践环节指导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对于本科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是非常不利的。
(三)实验实习场所不足
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场所分为校内实验室和以各类企事业单位为主的校外实习场所。在一些地方高校,会计实验中心建设起步比较晚,投入不足,实验室数量比较少,规模比较小。同时,由于个别实验室建设的论证工作不够充分,建成以后成了“花架子”,使用频率低。因此,很多地方高校会计专业的校内实验、实习场所存在结构性矛盾,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在校外实习场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再承担接纳大学生实习的义务,企业出于担心商业机密外泄、干扰正常的工作秩序等对自身不利因素方面的考虑,不太愿意提供大学生实习的机会。即使部分教师通过私人关系联系到实习单位,企业也不能提供有实习价值的工作岗位。因此,实验实习场所的制约已经严重影响了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效果。
(四)考核评价方法效果不明显
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分为对指导教师的考核评价和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两个环节,其中以对学生的考核更为重要。在一些地方高校,教师对学生实践性教学的成绩考核依附于理论课,考核的依据主要是实验、实习报告和考勤。一些学生上机实验的自觉性、积极性不高,上机以完成实验报告为目的,剩余时间玩游戏、聊天,甚至有个别学生抄袭别人的实验报告。而校外实习也流于形式,有些学生找个实习单位盖个章,再写个实习报告就算完成任务,个别工作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可能存在对学生管理松懈的情况。同时由于对实验实习教学的量化评价比较难,一般的规章制度可操作性不强,教学质量难以有效监控。
三、完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对策
要改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必须坚持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修订培养计划和规章制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改革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
笔者认为,重构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应以社会所急需的能力培养为基础,将课程模块化、平台化,并结合3+1模式,构建如下课程体系: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划分出4个模块:公共基础模块,主要包括军训、英语强化、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其中以计算机文化基础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和基础应用能力;学科基础模块,主要包括会计基础实验、统计学实验、程序设计语言等,以会计基础实验为中心,重点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扎实的、必备的专业技能;专业综合模块,主要包括各专业的综合实习和ERP沙盘模拟实训,以ERP沙盘模拟实训为中心,重点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毕业实践模块,主要安排在第四学年,包括岗前教育、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调整实践教学内容
按上述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对相关实验、实习进行调整,确定各模块的核心课程,加大学时分配,做好课程建设,必要时应专门设置独立实验课,或者按课程群开设实验课。同时,还要修订教学大纲和实验、实习指导书,调整教学内容,缩小验证性实验比例,加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
(三)提高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水平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前提是要组建一支高水平的、以专职为主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为此,必须要改变实验指导教师的选拔办法,主要途径有两种:一是在现有教师中挑选。挑选的原则是热心实践教学事业、善于学习、实践教学指导经验丰富。这批教师产生后,除了从事相应的实践教学之外,还应该定期到企业去轮岗,既为提高业务水平和提供企业咨询服务,也为调研和优化实践教学的内容,同时也为了加强学校和实习基地之间的联系,并按规定进行考核。管理部门也应该改变思想观念,在职称、待遇方面解决实践指导教师的后顾之忧;二是从企业中招聘。企业中不乏具备一定理论水平、精通实际业务、表达能力也比较好的人才。学校应通过报名、甄选、试讲和答辩等环节,在企业中挑选适合的指导教师,给予适当的报酬,主要承担企业中的实习指导,条件成熟的还可以到学校参与部分实践课程的教学。
(四)强化实践考核评价机制
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对于实践教学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完整的考核应包括教和学两方面的考核。对于学生的成绩考核来说,考核改革应以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性、个性化的发展为目标,考核的方式应变结果考核评价为过程考核评价,考核评价的内容应变知识测量为主为能力测量为主。具体来说,应根据实践课程的不同特点和现有条件,有针对性地灵活选择学生成绩的评价方法,如:口试、上机操作、软件评分等方式。对教师实践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估难于理论教学,但也可以通过教学文件检查、听课和学生、同行评价等方式进行,加强督导力度。
(五)加大实验、实习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会计实验、实习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含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一方面,会计专业应积极争取学校的支持和投入,精心调研,统筹兼顾,选择恰当的硬件和软件建设项目。如:运用三维的仿真软件,将校外实习的内容通过企业实际场景在实验室中展现出来,原来的校外实习就可以部分的在校内完成。还可进一步将会计实验中心建设成为全校乃至于地域性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和创新训练中心,这对于专业自身的发展是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会计专业还应该和有实力的、适合的实习单位签订长期的实习基地协议,力求解除企业的顾虑,发挥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建立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如:参照“3+1”的模式,大四的学生整个一学年基本都在进行毕业实践,主要环节包括:企业校内培训、学生轮岗、结合岗位确定论文选题、毕业论文。企业根据自己的计划选择条件成熟的学生不间断地依次轮岗实习,这样可以和企业的生产计划相衔接,不至于对企业的正常秩序造成干扰和冲击。
四、结束语
当然,地方高校实践教学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还存在诸多有待克服的内外部因素。但只要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锐意改革,错位竞争,坚持不懈,必定能够彻底扭转实践教学不力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张力.财经类院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税务与经济,2007(2)
[2]厉敏萍,戴春芳.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 .教育探索,2008(11)
[3]耿红英.会计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J] .经济研究导刊,2011(14)
作者简介:王涛,女,1978年4月出生,汉族,大学学历。主要研究方向:管理学及人力资源管理。
关键词:地方高校 会计 实践教学体系 对策
二十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我国各地方政府为满足社会大众对高等教育需要和服务地方经济的目的,对当地的高等教育办学资源进行整合,升格形成了一批新兴的高等院校,一般称之为地方高等学校。这类学校与部属、省属重点高校等相比,办学历史不长、办学资源不广、生源质量不高。经济管理类专业是绝大部分地方高校都开设的专业,但由于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这些专业都把应用型创新性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显著特征应该是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支持。
一、建设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当代经济管理类大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经济和管理学科的理论研究相对成熟,其知识体系完整严密,但也比较抽象,在教学上需要一套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与之相适应。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当前的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和理、工、农、医等学科相比,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所受到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这一状况在地方高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高校会计专业,特别是地方高校的会计专业尤其应该重视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
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地方高校经济或工商管理学院的专业一般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管理等一些类似的专业,其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实践教学管理办法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基础条件。在地方高校的会计专业中,实践教学体系的问题集中主要表现在:
(一)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体系是整个教学体系的核心。从地方高校会计专业培养计划来看,这些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校内实验和校外实习。校内实验一般和相关的理论课程一一对应,都采用实验室上机的方式,开设的目的是为了通过验证巩固理论学习,加深对知识掌握的效果。校外实习中除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环节外,和专业教学相关的实践性环节一般包括专业认识实习、专业课程实习、专业综合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通常采用到企业参观、见习、顶岗等形式。这些课程很多是参照部属或者省属重点大学而设置的,也有的是根据本专业自身情况而设置的。这些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目的性不强,重点不突出;课程间有的相互重复,有的相互脱节,并未形成有机的内在联系,课程体系松散。
(二)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地方高校的师资一般具备研究生或者以上的学历。教师基本上是从一个学校门到另一个学校门,经济管理学科方面的理论功底很深,但和社会、企业接触不多,对企业一线的实践知识了解不够,从事实践教学并非所长。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不强直接导致了教师在实践教学的内容安排、教学方式方法设计等方面有所欠缺。在教学中,指导教师常常安排了较多的验证性实验,安排很少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而且为数不多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还存在认定的问题,所教授的内容既不代表学科前沿又不能反映企业生产一线的应用需求。有些实验教学的授课方式套用理论课的讲授方式,形式单一。这种实践环节指导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对于本科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是非常不利的。
(三)实验实习场所不足
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场所分为校内实验室和以各类企事业单位为主的校外实习场所。在一些地方高校,会计实验中心建设起步比较晚,投入不足,实验室数量比较少,规模比较小。同时,由于个别实验室建设的论证工作不够充分,建成以后成了“花架子”,使用频率低。因此,很多地方高校会计专业的校内实验、实习场所存在结构性矛盾,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在校外实习场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再承担接纳大学生实习的义务,企业出于担心商业机密外泄、干扰正常的工作秩序等对自身不利因素方面的考虑,不太愿意提供大学生实习的机会。即使部分教师通过私人关系联系到实习单位,企业也不能提供有实习价值的工作岗位。因此,实验实习场所的制约已经严重影响了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效果。
(四)考核评价方法效果不明显
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分为对指导教师的考核评价和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两个环节,其中以对学生的考核更为重要。在一些地方高校,教师对学生实践性教学的成绩考核依附于理论课,考核的依据主要是实验、实习报告和考勤。一些学生上机实验的自觉性、积极性不高,上机以完成实验报告为目的,剩余时间玩游戏、聊天,甚至有个别学生抄袭别人的实验报告。而校外实习也流于形式,有些学生找个实习单位盖个章,再写个实习报告就算完成任务,个别工作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可能存在对学生管理松懈的情况。同时由于对实验实习教学的量化评价比较难,一般的规章制度可操作性不强,教学质量难以有效监控。
三、完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对策
要改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必须坚持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修订培养计划和规章制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改革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
笔者认为,重构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应以社会所急需的能力培养为基础,将课程模块化、平台化,并结合3+1模式,构建如下课程体系: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划分出4个模块:公共基础模块,主要包括军训、英语强化、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其中以计算机文化基础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和基础应用能力;学科基础模块,主要包括会计基础实验、统计学实验、程序设计语言等,以会计基础实验为中心,重点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扎实的、必备的专业技能;专业综合模块,主要包括各专业的综合实习和ERP沙盘模拟实训,以ERP沙盘模拟实训为中心,重点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毕业实践模块,主要安排在第四学年,包括岗前教育、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调整实践教学内容
按上述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对相关实验、实习进行调整,确定各模块的核心课程,加大学时分配,做好课程建设,必要时应专门设置独立实验课,或者按课程群开设实验课。同时,还要修订教学大纲和实验、实习指导书,调整教学内容,缩小验证性实验比例,加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
(三)提高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水平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前提是要组建一支高水平的、以专职为主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为此,必须要改变实验指导教师的选拔办法,主要途径有两种:一是在现有教师中挑选。挑选的原则是热心实践教学事业、善于学习、实践教学指导经验丰富。这批教师产生后,除了从事相应的实践教学之外,还应该定期到企业去轮岗,既为提高业务水平和提供企业咨询服务,也为调研和优化实践教学的内容,同时也为了加强学校和实习基地之间的联系,并按规定进行考核。管理部门也应该改变思想观念,在职称、待遇方面解决实践指导教师的后顾之忧;二是从企业中招聘。企业中不乏具备一定理论水平、精通实际业务、表达能力也比较好的人才。学校应通过报名、甄选、试讲和答辩等环节,在企业中挑选适合的指导教师,给予适当的报酬,主要承担企业中的实习指导,条件成熟的还可以到学校参与部分实践课程的教学。
(四)强化实践考核评价机制
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对于实践教学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完整的考核应包括教和学两方面的考核。对于学生的成绩考核来说,考核改革应以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性、个性化的发展为目标,考核的方式应变结果考核评价为过程考核评价,考核评价的内容应变知识测量为主为能力测量为主。具体来说,应根据实践课程的不同特点和现有条件,有针对性地灵活选择学生成绩的评价方法,如:口试、上机操作、软件评分等方式。对教师实践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估难于理论教学,但也可以通过教学文件检查、听课和学生、同行评价等方式进行,加强督导力度。
(五)加大实验、实习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会计实验、实习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含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一方面,会计专业应积极争取学校的支持和投入,精心调研,统筹兼顾,选择恰当的硬件和软件建设项目。如:运用三维的仿真软件,将校外实习的内容通过企业实际场景在实验室中展现出来,原来的校外实习就可以部分的在校内完成。还可进一步将会计实验中心建设成为全校乃至于地域性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和创新训练中心,这对于专业自身的发展是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会计专业还应该和有实力的、适合的实习单位签订长期的实习基地协议,力求解除企业的顾虑,发挥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建立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如:参照“3+1”的模式,大四的学生整个一学年基本都在进行毕业实践,主要环节包括:企业校内培训、学生轮岗、结合岗位确定论文选题、毕业论文。企业根据自己的计划选择条件成熟的学生不间断地依次轮岗实习,这样可以和企业的生产计划相衔接,不至于对企业的正常秩序造成干扰和冲击。
四、结束语
当然,地方高校实践教学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还存在诸多有待克服的内外部因素。但只要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锐意改革,错位竞争,坚持不懈,必定能够彻底扭转实践教学不力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张力.财经类院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税务与经济,2007(2)
[2]厉敏萍,戴春芳.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 .教育探索,2008(11)
[3]耿红英.会计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J] .经济研究导刊,2011(14)
作者简介:王涛,女,1978年4月出生,汉族,大学学历。主要研究方向:管理学及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