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41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习英语也是如此。阅读是一个运用语言知识、背景知识、逻辑推断进行推测、纠正的过程,是最重要的语言交流和获取信息的手段之一。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一个人的听、说、写几方面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提高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项主要目标和要求。初中英语阅读理解在中考中占有相当重的比例,不难看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新时代对中学生的提出的要求。那么,该怎样帮助学生突破阅读的瓶颈呢?
一、中学生英语阅读现状
1.逐字逐句阅读。这是缺乏经验的读者的普遍做法。他们认为不如此不足以全面透彻地理解阅读的内容。但这样做大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速度,还妨碍了真正的理解。因为过分强调每个词的理解必然会忽略词与词的搭配关系,以及词与句、句与句之间的有机联系,也无法理解词汇在特定语境中的涵义。用这种方法获得的信息是支离破碎的,在理解上有时甚至会差之毫里,失之千里。
2依赖词典查找词义,而忽略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能力训练。不断翻词典,好像很“勤奋”,其实是一种“勤奋”的懒汉的做法,因为他用手的动作代替了脑的思考。比如在“Half a year of her marriage, Mrs Smith learned that she was with child.”这句中“with child”这个短语在一般的词典上是查不到的,但是只要细心揣摩,便会知道是“怀孕了”的意思。
3 过分重视细节,忽略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往往一篇文章读完,能够讲出人物、事件和情节,但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作者提出了什么值得思考的问题却一无所知。人们常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是这个意思。
另外,课本阅读材料不够丰富。阅读材料是如此的大众化,并没有学生所想获得的语言信息。所以学生很难对语言本身以及语言现象有过多的兴趣。语言作为载体的功能也就被弱化了。
据了解,微乎其微的学生在课外能去读英语课外读物。更多的学生对英语读物感兴趣并想去读,但在目前的教育状况下,中考的指挥棒使得他们不得不去应付课内的各种作业,沉于"题海"。所以也就不可能拿出很多的时间去阅读更多的课外读物,更何况这些东西需要用另一种语言去获得。
二、应对措施
针对英语教学中出现的以上问题,我在教学中尝试一下的方法::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阅读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目前考试制度下,虽然确定了侧重对能力的考查,但这种单一的形式使目前的阅读教学脱离了本来的轨道。阅读教学仍然是一种应试的模式,把过去几年的考试题目翻来覆去地练习,讲解其中做题的技巧。这是我们通常的做法。
我们不应该忽视语言学习的规律。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信息的载体。让学生学会阅读不是为了做题,而是为了锻炼能力,最终是为了获取新的信息。当学生因为能够用英语获得新的信息而欣喜时,就体会到了英语学习的快乐,当然就会有更高的兴趣去学好它。
2.丰富阅读材料,扩充阅读量。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让学生学会如何快速获得信息是非常重要的。阅读材料的丰富程度,将大大影响学习者获得信息的速度。所以充分利用各种手段丰富阅读材料至关重要。
3. 以教材为介质,扩展背景文化。
东西方风土人情、文化风俗存在很大差异。在阅读前进行必要的背景介绍可帮助学生顺利阅读,同时也可开拓他们的视野,扩大知识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英语需要了解一些英语国家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等,这就是社会文化能力。社会文化能力是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文化知识的缺乏是影响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不了解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折射现象就不可能很好理解英语文篇。
4.指导学生分析课文,培养其归纳总结能力,逐步提高语言素质
阅读教学应遵循整体性教学原则,而不是把文章断成几个孤立的片段去处理其中的词汇、句型、语法结构等。应该让学生带着一两个问题去读,从整体上了解,然后再分段教学。让学生找出每段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接下来再把文章的自然段落分成几个部分,用图表等方式归纳出来,使得文章的线索脉络一目了然。
5.寓思想教育、国情教育于阅读教学之中
在《中学英语大纲》中明确阐述了一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增加对外国,特别是英语国家的了解。
6.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
阅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与点拨,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依靠学生课后自己大量的阅读,课文阅读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一定数量的阅读范例,仅依靠有限的课堂阅读是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还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加大课外阅读量,作为有益补充。
三、阅读方法
按照不同的阅读目的,需要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具体阅读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种:
1.扫描式阅读(scanning)。即粗读,其目的是寻找某种资料或信息,对于无关部分可以忽略。
2.略读或浏览式阅读(skimming)。即速读,其目的是为了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大意,不求甚解。
3.详细阅读(thorough reading)。即细读,其目的是对阅读材料作深入、透彻的了解,包括细节内容。
4.寻读(searching reading)。其目的是针对某个问题直接到文章中寻找答案或有关线索。
5.评价性和批评性阅读(evaluating or critical reading)。其目的是对文章作者的思想、观点、立论依据以及传递的信息作综合性分析与评价。
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途径
首先,要抓住核心词(keywords)并找出每篇文章及文字中的主题句。人们在思维的过程中,由于修辞学或其他方面的需要,往往使用一些作用不大或意义不十分明显的词,这种现象叫语言的冗余现象。阅读理解过程中,要学会透过这些“冗余”抓住关键。在多数文章中,开篇的首句或开头几句就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而每段的句首或句末为该段的主题句。
其次,要学会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猜词能力是阅读理解中能力的一种,具体说猜词有两种方法:一是上下文分析法,包括推理、经历、因果、实例、同义、反义、实义和解释等;二是通过对词根前缀、后缀的分析猜测生词的含义。
第三,从主人公的职业身份去判断词语的恰当解释。
第四,从文字描写的排比、对偶关系来判断新词的涵义。
阅读习惯的养成及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共同坚持,在正确的思想和方法的指引下,好成绩是指日可待的,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在以后的生活及工作中一定会受益匪浅。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习英语也是如此。阅读是一个运用语言知识、背景知识、逻辑推断进行推测、纠正的过程,是最重要的语言交流和获取信息的手段之一。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一个人的听、说、写几方面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提高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项主要目标和要求。初中英语阅读理解在中考中占有相当重的比例,不难看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新时代对中学生的提出的要求。那么,该怎样帮助学生突破阅读的瓶颈呢?
一、中学生英语阅读现状
1.逐字逐句阅读。这是缺乏经验的读者的普遍做法。他们认为不如此不足以全面透彻地理解阅读的内容。但这样做大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速度,还妨碍了真正的理解。因为过分强调每个词的理解必然会忽略词与词的搭配关系,以及词与句、句与句之间的有机联系,也无法理解词汇在特定语境中的涵义。用这种方法获得的信息是支离破碎的,在理解上有时甚至会差之毫里,失之千里。
2依赖词典查找词义,而忽略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能力训练。不断翻词典,好像很“勤奋”,其实是一种“勤奋”的懒汉的做法,因为他用手的动作代替了脑的思考。比如在“Half a year of her marriage, Mrs Smith learned that she was with child.”这句中“with child”这个短语在一般的词典上是查不到的,但是只要细心揣摩,便会知道是“怀孕了”的意思。
3 过分重视细节,忽略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往往一篇文章读完,能够讲出人物、事件和情节,但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作者提出了什么值得思考的问题却一无所知。人们常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是这个意思。
另外,课本阅读材料不够丰富。阅读材料是如此的大众化,并没有学生所想获得的语言信息。所以学生很难对语言本身以及语言现象有过多的兴趣。语言作为载体的功能也就被弱化了。
据了解,微乎其微的学生在课外能去读英语课外读物。更多的学生对英语读物感兴趣并想去读,但在目前的教育状况下,中考的指挥棒使得他们不得不去应付课内的各种作业,沉于"题海"。所以也就不可能拿出很多的时间去阅读更多的课外读物,更何况这些东西需要用另一种语言去获得。
二、应对措施
针对英语教学中出现的以上问题,我在教学中尝试一下的方法::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阅读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目前考试制度下,虽然确定了侧重对能力的考查,但这种单一的形式使目前的阅读教学脱离了本来的轨道。阅读教学仍然是一种应试的模式,把过去几年的考试题目翻来覆去地练习,讲解其中做题的技巧。这是我们通常的做法。
我们不应该忽视语言学习的规律。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信息的载体。让学生学会阅读不是为了做题,而是为了锻炼能力,最终是为了获取新的信息。当学生因为能够用英语获得新的信息而欣喜时,就体会到了英语学习的快乐,当然就会有更高的兴趣去学好它。
2.丰富阅读材料,扩充阅读量。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让学生学会如何快速获得信息是非常重要的。阅读材料的丰富程度,将大大影响学习者获得信息的速度。所以充分利用各种手段丰富阅读材料至关重要。
3. 以教材为介质,扩展背景文化。
东西方风土人情、文化风俗存在很大差异。在阅读前进行必要的背景介绍可帮助学生顺利阅读,同时也可开拓他们的视野,扩大知识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英语需要了解一些英语国家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等,这就是社会文化能力。社会文化能力是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文化知识的缺乏是影响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不了解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折射现象就不可能很好理解英语文篇。
4.指导学生分析课文,培养其归纳总结能力,逐步提高语言素质
阅读教学应遵循整体性教学原则,而不是把文章断成几个孤立的片段去处理其中的词汇、句型、语法结构等。应该让学生带着一两个问题去读,从整体上了解,然后再分段教学。让学生找出每段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接下来再把文章的自然段落分成几个部分,用图表等方式归纳出来,使得文章的线索脉络一目了然。
5.寓思想教育、国情教育于阅读教学之中
在《中学英语大纲》中明确阐述了一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增加对外国,特别是英语国家的了解。
6.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
阅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与点拨,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依靠学生课后自己大量的阅读,课文阅读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一定数量的阅读范例,仅依靠有限的课堂阅读是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还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加大课外阅读量,作为有益补充。
三、阅读方法
按照不同的阅读目的,需要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具体阅读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种:
1.扫描式阅读(scanning)。即粗读,其目的是寻找某种资料或信息,对于无关部分可以忽略。
2.略读或浏览式阅读(skimming)。即速读,其目的是为了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大意,不求甚解。
3.详细阅读(thorough reading)。即细读,其目的是对阅读材料作深入、透彻的了解,包括细节内容。
4.寻读(searching reading)。其目的是针对某个问题直接到文章中寻找答案或有关线索。
5.评价性和批评性阅读(evaluating or critical reading)。其目的是对文章作者的思想、观点、立论依据以及传递的信息作综合性分析与评价。
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途径
首先,要抓住核心词(keywords)并找出每篇文章及文字中的主题句。人们在思维的过程中,由于修辞学或其他方面的需要,往往使用一些作用不大或意义不十分明显的词,这种现象叫语言的冗余现象。阅读理解过程中,要学会透过这些“冗余”抓住关键。在多数文章中,开篇的首句或开头几句就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而每段的句首或句末为该段的主题句。
其次,要学会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猜词能力是阅读理解中能力的一种,具体说猜词有两种方法:一是上下文分析法,包括推理、经历、因果、实例、同义、反义、实义和解释等;二是通过对词根前缀、后缀的分析猜测生词的含义。
第三,从主人公的职业身份去判断词语的恰当解释。
第四,从文字描写的排比、对偶关系来判断新词的涵义。
阅读习惯的养成及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共同坚持,在正确的思想和方法的指引下,好成绩是指日可待的,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在以后的生活及工作中一定会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