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探讨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atde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高校扩招和教师教育体系转型的背景下,教育学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日益成为了教育学者、院系领导、学生乃至中小学校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它决定着高等学校所培养人才的根本特征,集中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本文仅从教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专业评价三个方面进行分别探讨,旨在找到一些能够为教育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提供服务的有力参考,使教育学本科专业的发展能够重新充满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 教育学本科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转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On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Talents
  Training Model Transformation
  HAN Dongmei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34)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college enrollment and teacher education system restructuring, transformation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raining model of education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a scholar, one of the issues leading faculty, students and even schools of concern. The so-called training model, in fact, the goal is to develop talent, training specifications and basic training methods, which determines the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at train talent, ideas and education epitomizes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This article explores from education professional train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and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three aspects, designed to be able to find some strong reference for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raining model to provide transition services to enable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can refill vigor and vitality.
  Key words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talent training mode; transformation
  1 教育学本科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培养目标过大、过宽,与人才培养质量不相匹配
  1923年北京师范大学首设教育系,将培养目标确定为:“以造就中等学校与师范学校师资为主,并以造就教育行政人员及研究教育学术与适用于教育之专门学术为辅。”①而到了1999年之后,高等教育开始进入大众化阶段,教育学本科专业为了适应这种外部环境的挑战,将其培养目标改为:通过教育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教育技能的训练,培养具有夯实的教育理论基础,掌握教育教学实践技能,能够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科研和教育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研究与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这就打破了以前教育学本科专业为中小学或师范院校培养师资的局限,扩大了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如今的高等教育在进入大众化阶段的同时,还不得不接受来自国际化的挑战。“高、精、尖”的人才,不仅是每个专业培养目标的精髓之处,也是就业市场的需求所在。但是就现在教育学本科专业的毕业生的质量来看,显然不能达到该专业的培养目标的要求。导致该问题的原因,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外,与社会不能提供给毕业生在培养目标中所提供的岗位有关。也就是说,传统的教育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出现了偏差,过大、过宽,不能与人才培养质量达到较高的匹配程度。
  1.2 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教育学本科专业长期以来一直是师范院校最具特色的专业、龙头学科,为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课程设置是一个专业设置的基础,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摇篮。在大多数的师范院校中,教育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由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三部分组成,三者比例大致为通识课程占 36% ,专业基础课程占 37% 到 50% ,专业方向课程 10%到 27% 。②其中,通识课主要包括一些政治类、英语类、计算机类等方面的课程,这些几乎是每所高校的学生必修的公共课。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学原理、教育史、教育科研方法等,这些课基本属于纯理论课,涉及到具体的实践课较少。专业方向课主要包括教育经济学、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书法课、教师口语课、音乐欣赏课、美术课以及其它一些根据本专业学生高中的文理分科所划分的小学具体学科的教学法课,例如小学语文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法、古诗文鉴赏等。专业方向课可谓是教育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中的真正的实践课。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三部分课程的开课时间不科学。大学四年里,前两年设有少数几门专业课,其余的全是通识课。这种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增长了学生的通识知识,但是对本专业的知识却了解甚少,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在大学前两年根本不知道教育学专业是学什么的“尴尬”境界。从大三开始,学校开始大批量地设置专业基础课及少量的专业方向课;到了大四的毕业年,才开始专门设置专业方向课。作为教育学专业专门的实践课,在大三、甚至大四才设置,显得稍晚。因为在大学的后两年里,学生们的实习、考研、找工作的时间会占用学生大部分的精力,实践课程上课的时间和人数都会减少,这势必影响着实践课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酒店业对于员工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要求非常高,为了使毕业生有很快地适应岗位的能力,高职院校都越来越重视实训教学,如何选择实训教学模式非常重要。目前国内各类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普遍采用的实训教学模式主要有校内实训室、校内酒店、“洛桑模式”和校外酒店实训等几种。高职院校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实训模式,并且扬长避短、循序渐进地实施该模式,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实训模式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关键词
儿童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并且其患病率在儿童中正在上升.儿童哮喘的频繁发作,直接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为了减少儿童哮喘的发作,维持其长期稳定,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教育,可以使患儿及家长了解疾病和治疗的基础知识,改变患儿的健康行为问题,从而促进患儿的康复.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嗜
会议
摘 要 自我国高校扩招以来,理工科本科毕业论文水平普遍下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除存在教学资源不足、考研和就业影响等一般共性问题外,在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实践环节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本科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脱节、学生选题方式不当、题目变更困难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1)建立校外毕业实习基地、校内科研团队毕业实习机制,允许学生结合就业方向选择论文题目,使毕业论文与毕业实习紧密结合;(2)增
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新的产生毫米波的六倍频技术。采用两个相同的串联马赫-曾德电光调制器(MZM),调节第1个MZM调制器的偏置电压使其工作在最小传输模式,只输出奇次光谐波分量;
高热惊厥是指在小儿发育的某一时期,单纯由发热诱发的惊厥.其发病率约2%~8%,高热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我院儿科门诊从2001年6月至2002年12月,共接诊高热惊厥患儿78例,经过迅
本文在对外语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外语专业学生就业竞争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现阶段培育外语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应对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外语专业学生的就
新时期的护理,不仅需要面向医院,而且需要面向社会,护理工作走向社区是刻不容缓,广大护理工作者应积极投身于社区的保健服务,真正让人人都享有健康.
我院儿科于近日收治一例渗出性多形红斑患儿.入院时全身皮肤斑丘疹及水疱,口腔粘膜糜烂、破溃、出血.入院第三天,我科组织一次护理查房,制订了详细的护理计划,通过精心治疗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病人对医疗质量、护理质量,医疗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法律来衡量医疗行为和后果的意识不断增强,护理人员一旦侵犯了患者的权力,不管其行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