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事文中的“好兄弟”

来源 :小学生优秀作文·时尚版·中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ei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捷
  作家,福州教育研究院教研员,福建省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研究员。
  全国首届“十大青年名师”之一、全国首届“具有重大影响的写作教学名师”之一。作为“游戏作文”“百字作文”的创始人和倡导者,何捷老师近年来提出了“写作教学进行时”的教学主张。其撰写的近两千篇文章先后发表于《人民教育》等出版物。
  诗歌原文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歌大意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家中几个小孩儿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故事链接
  深秋某一晚,夜里寒冷,漂泊在外的叶绍翁由于思念家乡而心情苦闷,他将自己的这种愁绪写了下来,一首流传千古的好诗就此问世。“江上秋风动客情”一句,将叶绍翁的“旅人”身份明确了一下,引出他的思乡之情。
  无独有偶,在历史上,因秋风而动思乡之心的,还有一位大才子,他和秋风的偶遇还促成了一个成语的诞生呢。
  张翰是西晋的大诗人,就连后世的李白都对他的诗才赞不绝口。一日,张翰见秋风起,不禁想起了故乡吴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没想到这一想,让他的归乡之心大动,继而坐立不安,呼天抢地地说:“人生最重要的是能够按自己的想法而活,想到什么就去做,不能被外界的羁绊束缚!怎么能够为了名位而跑到千里之外来当官呢?”于是,张翰就因为想起了家乡的美食,弃官回乡了。
  选择莼鲈而放弃官位,张翰是真正意义上的性情中人。“莼鲈之思”至此成了思乡情切的代名词,一直沿用至今。
  名师点拨
  其实很难区分这首诗是写景还是写事。事中有景,景中有情,情在事中。今天,咱们就从这首诗开始,谈一谈记事文的小技巧。
  说到记事文,往往可以先聊自己的见闻,之后写出自己的感受。见闻与感受,就是记事文技巧中的两个“好兄弟”。这首诗中,诗人写下“萧萧梧叶送寒声”“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这些都是自己的见闻,而“江上秋风动客情”则是自己的感受。见闻和感受融合在一起,就会带给我们深刻的印象。那么,见闻和感受如何在一篇写事的作文中一起发挥表达的力量呢?我们和大家介绍几点。
  其一,既然是好兄弟,就要在一起。
  写事的时候,别忘了写感受。见闻为大哥,感受为二弟,在写事时应一同出现,和文章融为一体,成为“一家人”。例如,写去踏青,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写得清清楚楚,这时候感受便自然生发出来。都会感受些什么呢?有在路上的喜悦之情,有见到古迹时的感触,有在山水之中的豪放……瞧,好兄弟就是这样融在一起的。
  其二,好兄弟也分主次。
  既然是以叙事为主的习作,那么写感受自然为辅。先叙事,再抒情,事件多写,写细一些。感受则相对少写一些,但是要写自然。感受可以跟在叙事后面,也可以点缀在叙事之间,这就凸显了见闻和感受的主次关系。
  如果反过来,大写特写感受,冲淡了叙事,那么感受就有点儿像“口号”。例如,写你到家乡一游,见到村上修了路,有变化;看到村里的电网改造,有变化;看到村民的房屋都盖起来了,有变化。你要表达惊叹之情,写完这些变化后,惊叹之情便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来。写上几句感受,犹如点睛之笔,会让文章绽放光彩。相反,什么变化都没写,只是单纯地发出惊叹,不断抒发对家乡的热爱,读者就觉得牵强,觉得虚伪。
  要知道,毕竟大部分读者没有到过“现场”,大家必须在文字中寻找共鸣,找到情感的触发点。因此,只有把见闻写细、写透、写具体,才能较好地引发读者共鸣。
  其三,好兄弟,也要是真兄弟。
  不論是写见闻还是写感受,打动读者的都是一个“真”字。写真见闻,写真感受,就要真正去经历事件,去书写在事件中获得的真实体会,这样你表达出来的才是真实情感。如果你没有真正经历什么,却编造出事件,还要生硬地抒发出所谓的感受,这些读者都是会感受出来的。因此,请小朋友将一个“真”字藏在心中,真实地去经历,真实地去书写。当你这样去做之后,才会发现:事在情中,情在事里。
  记事文所要运用的其实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小朋友在平时的练习中,要更多一分真诚参与,更多一点儿实践精神。同时记住:把见闻和感受这两个好兄弟团结好,一起发力,记事文才会写得更好。
  任务
  小朋友,你学会在记事文中使用见闻和感受了吗?当你经历一些事情或看到一些景象,你的内心一定会有很多想法与感受,将这些见闻和感受同步记录下来,会让你的作文更加吸引人。快来尝试着写写吧!
其他文献
语文课上,李老师抱着厚厚的一摞作业本来到教室,那是上周收的假期作业。  李老师脸色有点儿难看,严肃地说:“很多同学的假期作文不仅字迹潦草,错别字多,而且作文写得很差劲。”  李老师翻开一个作文本,说:“就拿这篇作文为例,这位同学写的是家里的微波炉,文章开头将自己家微波炉的功能介绍得很详细,这没什么问题,但第二段开始写起了微波炉的发展历史,第三段又写回自己家微波炉的外观,整体行文脉络是混乱的……” 
期刊
这是姐姐跟我说的一件真实发生的事情:大连市的某位老太太收到一件快递,打开一看,原来是刚上大学的孙女寄回来的一包脏衣服和几双臭袜子,让她帮着洗洗。老太太坦言,过去为了让孙女好好学习,将来能考上一所好大学,什么家务都没有让她干过,现在孙女大学是考上了,但依旧没有自理能力,连脏衣服也得寄回来洗。  当我刚听到这件事情时,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因为这个女生并不是三岁孩童,而是被冠以“天之骄子”之名的当代大学生
期刊
我的妈妈外表知性大方,可只有熟悉她的人才会知道,她是一只不折不扣的变色龙,一会儿温柔可人,像一只温顺的小兔子;一会儿大发雷霆,像一只凶猛的母老虎;一会儿又任劳任怨,像一头勤勤恳恳的老黄牛……  一天,我正在看书呢,就听到妈妈在温柔地呼唤我,“小溜溜,你陪我去逛街吧!”聽了这话,我就知道午后悠闲时光不再属于我了。  去就去吧,妈妈拖着我,直奔商场三楼的“女性天堂”——服装区,只见她手起衣落,瞄准了一
期刊
“丁零零——”上课了。数学老师走上讲台,把试卷分发给坐在教室最前面的同学,让他们把试卷往后面传。  艾松拿到试卷后先是仔细看了看,然后马上用笔专心做了起来。他写了一会儿,用手摸了摸脖子,抬头一看,发现郝大猫此时好像热锅上的蚂蚁,身子不停地乱晃着,头一会儿朝东,一会儿又朝西,还不时碰碰身边的张岩,似乎在做什么偷偷摸摸的事儿。  正在这时,数学老师轻轻咳嗽了一声。艾松心想:难道郝大猫不会做这些题,想抄
期刊
小朋友,你们认识王维吗?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擅长作诗,也擅长画画。他往往能把自己看到的美景用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读者身临其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他的每一句诗,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图画。  今天,我们也要学做一回小作家,把我们看到的美丽图画用自己的文字描述出来。跟着老师的脚步,一起来实现这个作家梦吧!  第一步:有序观察  看图片,写
期刊
期刊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听,整个冬天都默不作声的小鸟正在枝头一展歌喉。看,整个冬天都光秃秃的柳树,已泛出了点点绿意。“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随着天气逐渐回暖,冬日的寒冷与阴暗已经被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五彩缤纷的花朵和绿意盎然的小草。这美好的季节,我被春光惊艳了。  “寿艳樱花秋艳枫,夏初嫩绿间深红。”这百花齐放的春天,自然少不了樱花的点缀。開得正旺的樱花,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宛如一盏
期刊
《红旗巷的孩子们》这本书讲述了发生在红旗巷一个新建社区的故事。社区由于新建了“夕阳美”老年活动中心、七彩课堂、创客空间等一系列场所,因而成了附近孩子与老人们的天堂,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个个充满爱和快乐的故事。  全书让我最受感动的是“篮球赛”这一章节的前半部分:一年一度的社区文化节来临,各个社区都要参加全区组织的各种文艺表演,有一项表演是“篮球赛”,代表社区参赛的队伍是由高多多、李大齐、钱戈多、“绿角
期刊
敬爱的张老师:  您好!  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您,这两年的点点滴滴又闪现在我的眼前。  您还记得吗?那个清爽的早晨,我第一次来到学校,因为周围一切都很陌生,我胆怯地站着,不知该往哪里去。这时,我看见您走过来,您的皮肤细腻而白皙,头发乌黑,随意地披在肩上,那双明亮的大眼睛犹如一汪清泉,清澈透亮,闪着灵动的光芒,眼珠像黑宝石一样闪亮,樱桃般的小嘴轻轻地弯起一个弧度,那么文静,那么美。你带着那一缕微笑,
期刊
行走在丝绸之路上进行丝绸贸易的商人大都是男性,但丝绸产品出自中华民族女性之手。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是“男耕女织”的社会,织女差不多是几千年来中国女性特有的社会身份,织女文化渗透在中国社会各个领域。  阅读中国神话传说,会发现女神大都带有织女的元素。比如在《山海经·西山经》中西王母的形象,据学者研究,“‘织神’为西王母的本质属性”“她是织机的象征”。在汉乐府诗《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中,天帝之女七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