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赤散加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50例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ao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导赤散加味;手足口病;流行性
  【中图分类号】R27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8-122-1
  
  手足口病是以口腔、手、足发生疹为主要特征的小儿传染病,常见夏秋季节,有流行性,病原为柯萨奇病毒和肠道病毒,目前除对症治疗外,尚无有效疗法,笔者用导赤散加味治疗50例,服药三剂痊愈34例,服药六剂痊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总结如下。
  1资料
  本组50例病人,男28例,女22例,年龄最大5岁,最小10个月。诊断标准以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拟定。
  1.1临床诊断病例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1.1.1普通病例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1.1.2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脑脊液异常、血糖增高,脑电图、脑脊髓磁共振、胸部X線、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有异常。
  1.2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
  1.2.1肠道病毒(CoxA16、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
  1.2.2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EV71、CoxA16或其它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1.2.3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EV71、CoxA16或其它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2治疗方法
  湿热型26例。主证:轻度发热,口腔及手足均见有疱疹,咽不红,舌质红,苔薄黄。治以清热利湿解毒法。方用导赤散加味:生地、木通。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前行维艰的困境:问题越来越多,瓶颈越来越细。要进一步加强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首先
【关键词】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针灸疗法;中药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6-140-1    中风病作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历来受到医学界的普遍重视。中风病后,约有80%的病人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运动障碍---偏瘫发生率最高,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自2004年以来,笔者采用针刺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55例,疗
春秋季节天气多变,尤其是北方地区气候千燥、风沙大,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明显增多。咨询了耳鼻喉的孙主任说:“今天我接诊的病人,一多半儿是过敏性鼻炎,大约有二十个,不少已经并发了鼻息肉等症。”孙主任介绍说,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耳鼻咽喉中心每天都会接诊不少这样的患者。把过敏性鼻炎当作感冒治疗,耽误了病情引起了并发症。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在我院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间进行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全切术的44例患者实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中的下床时间、肛门排气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早孕药流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效果肯定,但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报道也日益增多。我院從2005年开始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药物引产,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在流入地很难顺利实现社会融入,日趋成为游走于城市与农村的“边缘人”,影响到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剧了社会管理的难度。调查发现,通过加强新生代农民
【摘 要】:民族民间医药是祖国传统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医药流传千载,在贵州广大苗乡,享有盛誉,对各类骨折治疗,具有独到之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苗草药;接骨;疗效  【中图分类号】R27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1-0071-01    1 一般资料    本所二年中共收治经黔南权威医院X光照片诊断的各种骨折患者100余例,其中压缩性骨折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医疗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军队医院不仅担负着新时期军事斗争卫勤准备而且还面临着参与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新的形势必然要求军队医院护理工作树立新的
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是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一种有效的肾脏替代疗法,它具有居家透析的特点,简便、安全、费用低、节省人力.当病人行腹透植管术后,须住院3~4周接受医护
患者,女,38岁.间断腹痛6年余,面部红斑肿胀2d,于2003年2月24日来笔者所在科室就诊.患者于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为隐痛、钝痛,不伴恶心、呕吐,亦无腹泻等,曾多次就诊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