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协同小剂量奥氮平治疗神经症的疗效。方法:收治各类神经症患者78例,随机分为单用组及合用组各39例,单用组仅清晨服用西酞普兰20~40mg;合用组每天清晨给予西酞普兰20~40mg,同时每晚给予奥氮平2.5~5mg。试验期间禁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及抗抑郁药物,疗程均8周。结果:单用组痊愈11例,进步29例,无效10例;合用组痊愈18例,进步34例,无效5例。两组在痊愈、进步、无效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症治疗初期应用抗抑郁药物的同时适当应用小剂量奥氮平可以克服起效慢的问题,另外可以改善睡眠、焦虑等症状,提高神经症的治疗依从性及治愈率。
关键词 西酞普兰 小剂量奥氮平 神经症
神经症(Neurosis)是一类无可证实的以器质性病变为基础的精神障碍,既往又称神经官能症,临床主要症状为恐惧、强迫、焦虑、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患者痛苦万分但无法摆脱,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神经症由素质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引起,其发生主要与心理社会应激、个性特征有关[1]。神经症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临床表现也不同,患者的病程、预后以及对治疗的反应也不一致[2]。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以增加抗抑郁剂的疗效。近年来试用西酞普兰合并小剂量奥氮平治疗各类神经症患者39例,取得较好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各类神经症患者78例,均符合CCMD-3中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并且排除严重躯体疾病,尤其是其他重性精神疾病及脑器质性疾病。入组及家属均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神经症类型随机分为单用组及合用组,两组神经症类型组成无明显差异。其中西酞普兰组(单用组)39例,男17例,女22例;年龄18~52岁,平均(27.8±4.3)岁;病程6.9~88.9个月,平均(37.5±3.2)个月。西酞普兰合并奥氮平组(合用组)39例,男13例,女26例;年龄17~53岁,平均(28.1±2.9)岁;病程7.3~90.7个月,平均(38.2±4.1)个月。两组疾病亚型、年龄、性别组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对照试验之前,所有病例均经过1周药物清洗期。单用组仅清晨服用西酞普兰20~40mg;合用组每天清晨给予西酞普兰20~40mg,同时每晚给予奥氮平2.5~5mg。试验期间禁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及抗抑郁药物,疗程均8周。
疗效及不良反应评定: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由2名主治及以上医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评定两组的治疗效果,同时用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不良反应。以HAMD的总分减分值及减分率判断疗效,HAMD减分率≥75%为痊愈,≥50%为显著进步,≥25%为进步,<25%为无效。另外在患者治疗第0周、第4周末及第8周末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记录结果。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计数资料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临床疗效比较:单用组痊愈11例,进步29例,无效10例;合用组痊愈18例,进步34例,无效5例。两组在痊愈、进步、无效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两组在治疗前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比较:治疗第8周单用组及合用组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在治疗前、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用组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治疗前后差值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采用药物不良反应量表在治疗第8周末对两组进行评分,发现单用组口干、手抖等不良反应与合用组无明显差异,而关于嗜睡、体重增加不良反应合用组与比单用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讨 论
神经症主要包括抑郁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等,目前针对神经症的治疗主要是抗抑郁、抗焦虑等对症治疗。西酞普兰是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相对较高的抑制5-羟色胺的再摄取,与其他受体作用不明显,起到较好的抗抑郁、焦虑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小。但是西酞普兰半衰期较长,起效较慢,对神经症患者的其他症状如睡眠、焦虑及躯体化症状控制较差,导致患者依从性较差,影响治疗效果。既往研究发现低剂量奥氮平对抑郁症有一定的增效作用[3]。因此通过西酞普兰单用组与西酞普兰合用奥氮平组分别对神经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
研究发现西酞普兰合用奥氮平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用西酞普兰组,而无效率明显低于西酞普兰单用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减分率合用组明显高于单用组。本研究发现合用组中恶心、口干、手抖等不良反应与单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嗜睡、体重增加比单用组有显著性增加。目前奥氮平与西酞普兰合用时的增效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可能的机制:奥氮平对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多重受体有拮抗作用,可选择性作用于间脑边缘系统Da受体,从而改善精神症状、情感症状、认知功能及睡眠障碍等[4]。
因此,在神经症治疗初期应用抗抑郁药物的同时适当应用小剂量奥氮平可以克服起效慢的问题,另外可以改善睡眠、焦虑等症状,提高神经症的治疗依从性及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曹新妹.精神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22-234.
2 李吉祝,潘淑先,宋丽娜,等.简述神经症性障碍的现状与展望[J].四川精神卫生,2010,23(3):71-73.
3 刘彩兴,董继承,薛晓斌,等.帕罗西汀合并奥氮平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08,21(3):207-209.
4 喻东山.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36.
关键词 西酞普兰 小剂量奥氮平 神经症
神经症(Neurosis)是一类无可证实的以器质性病变为基础的精神障碍,既往又称神经官能症,临床主要症状为恐惧、强迫、焦虑、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患者痛苦万分但无法摆脱,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神经症由素质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引起,其发生主要与心理社会应激、个性特征有关[1]。神经症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临床表现也不同,患者的病程、预后以及对治疗的反应也不一致[2]。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以增加抗抑郁剂的疗效。近年来试用西酞普兰合并小剂量奥氮平治疗各类神经症患者39例,取得较好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各类神经症患者78例,均符合CCMD-3中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并且排除严重躯体疾病,尤其是其他重性精神疾病及脑器质性疾病。入组及家属均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神经症类型随机分为单用组及合用组,两组神经症类型组成无明显差异。其中西酞普兰组(单用组)39例,男17例,女22例;年龄18~52岁,平均(27.8±4.3)岁;病程6.9~88.9个月,平均(37.5±3.2)个月。西酞普兰合并奥氮平组(合用组)39例,男13例,女26例;年龄17~53岁,平均(28.1±2.9)岁;病程7.3~90.7个月,平均(38.2±4.1)个月。两组疾病亚型、年龄、性别组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对照试验之前,所有病例均经过1周药物清洗期。单用组仅清晨服用西酞普兰20~40mg;合用组每天清晨给予西酞普兰20~40mg,同时每晚给予奥氮平2.5~5mg。试验期间禁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及抗抑郁药物,疗程均8周。
疗效及不良反应评定: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由2名主治及以上医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评定两组的治疗效果,同时用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不良反应。以HAMD的总分减分值及减分率判断疗效,HAMD减分率≥75%为痊愈,≥50%为显著进步,≥25%为进步,<25%为无效。另外在患者治疗第0周、第4周末及第8周末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记录结果。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计数资料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临床疗效比较:单用组痊愈11例,进步29例,无效10例;合用组痊愈18例,进步34例,无效5例。两组在痊愈、进步、无效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两组在治疗前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比较:治疗第8周单用组及合用组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在治疗前、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用组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治疗前后差值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采用药物不良反应量表在治疗第8周末对两组进行评分,发现单用组口干、手抖等不良反应与合用组无明显差异,而关于嗜睡、体重增加不良反应合用组与比单用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讨 论
神经症主要包括抑郁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等,目前针对神经症的治疗主要是抗抑郁、抗焦虑等对症治疗。西酞普兰是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相对较高的抑制5-羟色胺的再摄取,与其他受体作用不明显,起到较好的抗抑郁、焦虑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小。但是西酞普兰半衰期较长,起效较慢,对神经症患者的其他症状如睡眠、焦虑及躯体化症状控制较差,导致患者依从性较差,影响治疗效果。既往研究发现低剂量奥氮平对抑郁症有一定的增效作用[3]。因此通过西酞普兰单用组与西酞普兰合用奥氮平组分别对神经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
研究发现西酞普兰合用奥氮平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用西酞普兰组,而无效率明显低于西酞普兰单用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减分率合用组明显高于单用组。本研究发现合用组中恶心、口干、手抖等不良反应与单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嗜睡、体重增加比单用组有显著性增加。目前奥氮平与西酞普兰合用时的增效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可能的机制:奥氮平对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多重受体有拮抗作用,可选择性作用于间脑边缘系统Da受体,从而改善精神症状、情感症状、认知功能及睡眠障碍等[4]。
因此,在神经症治疗初期应用抗抑郁药物的同时适当应用小剂量奥氮平可以克服起效慢的问题,另外可以改善睡眠、焦虑等症状,提高神经症的治疗依从性及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曹新妹.精神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22-234.
2 李吉祝,潘淑先,宋丽娜,等.简述神经症性障碍的现状与展望[J].四川精神卫生,2010,23(3):71-73.
3 刘彩兴,董继承,薛晓斌,等.帕罗西汀合并奥氮平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08,21(3):207-209.
4 喻东山.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