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像时代,一个并不时髦但十分贴切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文化人、传媒人挂在嘴边。自从海外学者杨小彦等文化人士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这个名称以来,人们对它的理解越来越深刻,感受也越来越真切。
人类对图像有天生的兴趣。印第安人的岩画、敦煌的飞天,千年过去,仍能将今天的人们带入幻想的境界。我们的汉字仍然留有殷商先民对世界的理解和图像记忆。今天四五十岁的人对小人书的印象还深深地印在脑海里。青少年一代在电视的陪伴下长大,在图画书的影响下成长,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畅游,影像成了他们记忆中最亲密的伙伴。
我们喜欢图像,是因为图像直观可见、形象易懂。图像是空间物像被凝固的瞬间形象或视觉抽象,影像则是空间物像在流动的时间和变换的空间里留下的活动身影。斑斓的色彩、动感的曲线、美丽的风景、万千的物像——影像把一切毫无保留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看物的时候,物进入了我们的内心,物在心中,心在物外,互相渗透,心物一体,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影出现了。
我们用眼睛看世界,用心感知世界。看是我们的功能,感知是我们的心智。我们一直相信自己的眼睛,它从来不会欺骗我们。我们说:眼见为实。可是今天,越来越多的数字合成影像走进了我们的视线,数字电影大片、合成MTV、动漫游戏等虚拟影像的大量出现改变了我们观看的方式,提升了我们感知影像的心力。中央电视台2005年播出的大型纪录片《故宫》采用了大量的动画制作,比如故宫的修建过程、康乾盛世时的故宫原貌、场面浩大的典礼仪式等,虚拟影像与实景拍摄真假难辨,为影片增加了真实的视觉效果,于是我们开始说:眼见为虚。
影像以强大的力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娃娃照、结婚照、证件照、数码照……离开照片我们几乎无法确定在现实社会里自己是谁。孩子们喜欢看电视,特别喜欢看电视里的卡通片。到了一个陌生的地点,一张地图可以使我们免去寻寻觅觅的辛苦和麻烦。长途旅行,一本漫画书或一个MP4可以使我们轻松优雅地赶走无聊的时间,消除舟车劳顿。在如画的风景点,人们还没有仔细欣赏风景,就迫不及待地留下照片或录像。闲暇或无聊在家,看看DVD电影是个不错的选择。
绚丽的影像不仅迷恋了我们的双眼,也把我们所在的世界装扮得分外妖娆。从飞机场出来,最先代表城市迎接我们的,就是高高的广告牌。走在城市的主干道上,如果那些广告牌突然消失,我们会觉得这个城市少了现代气息和商业活力,有些素面朝天甚至死气沉沉。到公司谈生意,会看印制精美的产品册。坐下来喝杯咖啡,身边又少不了最新的时尚杂志。
影像带给我们丰富的视觉,我们也用视觉构造新奇的影像。清新淡雅的风景画、色彩斑斓的西洋画,无不显示出艺术家的智慧和灵感。即便是充满铜臭味和商业噱头的人体彩绘,也在情色和艺术之间带给人们视觉的快感。虚构的故事饱含民族文化和精神信仰,让电影大片风靡世界;在申奥的最后时刻,影像宣传片把城市之间的最后角逐推向高潮。在影像的世界里,人们创造了视觉的上帝、视觉的世界、视觉的自我。
看多了,我们就有了关于影像的知识和观看的素养,有了共同的观看体验,我们懂得了影像的欣赏技巧,可以看出影像作者的风格和意图,大量的影像作品产生,形成观看的潮流。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露天电影和小人书,80年代以后的动画片和录像带,今天的动漫和电子游戏,电影大片和饕餮广告,电视剧,记录片,数码合成影像……每个时代的人们都有自己主流的观看影像。时代不同了,技术进步了,人们的影像意识也发生了改变。也许不变的,只有我们观看影像的感觉。
影像仿佛是时空隧道,使我们记住和了解了转瞬即逝的万事万物。我们无法留住时间,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影像“回到过去”,虽然这种“回到过去”是虚幻的,但借助于影像的知识和经验,我们“留住”了时间、留住了空间和位置。
影像将我们的眼球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9·11”悲剧、伊拉克战争、欧洲的足球赛、美洲的嘉年华、北京的奥运会……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地球上任何一个值得关注的事件,都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电视把影像带到了我们家里,地球成了村落,世界就在我家。数字敦煌和数字故宫可以让我们远在千里之外触摸般欣赏珍贵文物,用目光扫描古人的心灵。在影像时代里,空间的遥远、时间的久远,都仿佛成了陌生的概念。
今年的“5·12”汶川大地震使我们感受到了影像的力量。地震发生后,电视的现场直播、网络和报纸的图片,使我们看到了地震的恐怖和惨烈。虽然我们远离震区,但影像把地震现场带到了我们面前,每一个惨不忍睹的画面都使我们感到彻心透骨的悲痛,影像以其巨大的力量打击着我们的视觉神经,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伤害;同时这些画面也激发了我们抗震救灾的决心和力量,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影像的力量变成了我们的力量。
越来越多的影像发烧友出现在我们身边,有人扛起专业设备拍摄纪录片,有人手持DV穿行于都市街头拍摄民生新闻甚至以此为业。今天,我们不仅用影像记录我们的所见,也用影像叙事抒情,我们对影像的使用技巧和能力,在某些方面超过了我们对文字的使用水平,影像成了我们记录和表达的符号。
媒介学者麦克卢汉说:媒介即信息。今天,数字技术为图像和影像的创作、复制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缺少摄影知识的人也可以利用数码相机创作出优美的照片,专业的影像工作者可以利用数码技术创作出复杂的影像。而同一件视觉作品的大量复制生产也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变得十分简易。影像时代的到来,也是人类科技进步的结果。
影像的生产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文化产业。2007年我国电视剧产量达到529部、14670集,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128亿元,动漫播出量接近3万小时。美国电影在150个国家和地区放映,美国电视节目在世界125个主要市场播出,美国文化产业的经营总额高达数千亿美元,文化娱乐业是美国第一大出口产业。
事实告诉我们:我们已经到了影像的工业化生产和大众消费时代,影像改变了世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眼睛因影像而灵动,世界因影像而精彩。
作者单位:郑州电视台
编校:杨彩霞
人类对图像有天生的兴趣。印第安人的岩画、敦煌的飞天,千年过去,仍能将今天的人们带入幻想的境界。我们的汉字仍然留有殷商先民对世界的理解和图像记忆。今天四五十岁的人对小人书的印象还深深地印在脑海里。青少年一代在电视的陪伴下长大,在图画书的影响下成长,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畅游,影像成了他们记忆中最亲密的伙伴。
我们喜欢图像,是因为图像直观可见、形象易懂。图像是空间物像被凝固的瞬间形象或视觉抽象,影像则是空间物像在流动的时间和变换的空间里留下的活动身影。斑斓的色彩、动感的曲线、美丽的风景、万千的物像——影像把一切毫无保留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看物的时候,物进入了我们的内心,物在心中,心在物外,互相渗透,心物一体,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影出现了。
我们用眼睛看世界,用心感知世界。看是我们的功能,感知是我们的心智。我们一直相信自己的眼睛,它从来不会欺骗我们。我们说:眼见为实。可是今天,越来越多的数字合成影像走进了我们的视线,数字电影大片、合成MTV、动漫游戏等虚拟影像的大量出现改变了我们观看的方式,提升了我们感知影像的心力。中央电视台2005年播出的大型纪录片《故宫》采用了大量的动画制作,比如故宫的修建过程、康乾盛世时的故宫原貌、场面浩大的典礼仪式等,虚拟影像与实景拍摄真假难辨,为影片增加了真实的视觉效果,于是我们开始说:眼见为虚。
影像以强大的力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娃娃照、结婚照、证件照、数码照……离开照片我们几乎无法确定在现实社会里自己是谁。孩子们喜欢看电视,特别喜欢看电视里的卡通片。到了一个陌生的地点,一张地图可以使我们免去寻寻觅觅的辛苦和麻烦。长途旅行,一本漫画书或一个MP4可以使我们轻松优雅地赶走无聊的时间,消除舟车劳顿。在如画的风景点,人们还没有仔细欣赏风景,就迫不及待地留下照片或录像。闲暇或无聊在家,看看DVD电影是个不错的选择。
绚丽的影像不仅迷恋了我们的双眼,也把我们所在的世界装扮得分外妖娆。从飞机场出来,最先代表城市迎接我们的,就是高高的广告牌。走在城市的主干道上,如果那些广告牌突然消失,我们会觉得这个城市少了现代气息和商业活力,有些素面朝天甚至死气沉沉。到公司谈生意,会看印制精美的产品册。坐下来喝杯咖啡,身边又少不了最新的时尚杂志。
影像带给我们丰富的视觉,我们也用视觉构造新奇的影像。清新淡雅的风景画、色彩斑斓的西洋画,无不显示出艺术家的智慧和灵感。即便是充满铜臭味和商业噱头的人体彩绘,也在情色和艺术之间带给人们视觉的快感。虚构的故事饱含民族文化和精神信仰,让电影大片风靡世界;在申奥的最后时刻,影像宣传片把城市之间的最后角逐推向高潮。在影像的世界里,人们创造了视觉的上帝、视觉的世界、视觉的自我。
看多了,我们就有了关于影像的知识和观看的素养,有了共同的观看体验,我们懂得了影像的欣赏技巧,可以看出影像作者的风格和意图,大量的影像作品产生,形成观看的潮流。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露天电影和小人书,80年代以后的动画片和录像带,今天的动漫和电子游戏,电影大片和饕餮广告,电视剧,记录片,数码合成影像……每个时代的人们都有自己主流的观看影像。时代不同了,技术进步了,人们的影像意识也发生了改变。也许不变的,只有我们观看影像的感觉。
影像仿佛是时空隧道,使我们记住和了解了转瞬即逝的万事万物。我们无法留住时间,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影像“回到过去”,虽然这种“回到过去”是虚幻的,但借助于影像的知识和经验,我们“留住”了时间、留住了空间和位置。
影像将我们的眼球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9·11”悲剧、伊拉克战争、欧洲的足球赛、美洲的嘉年华、北京的奥运会……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地球上任何一个值得关注的事件,都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电视把影像带到了我们家里,地球成了村落,世界就在我家。数字敦煌和数字故宫可以让我们远在千里之外触摸般欣赏珍贵文物,用目光扫描古人的心灵。在影像时代里,空间的遥远、时间的久远,都仿佛成了陌生的概念。
今年的“5·12”汶川大地震使我们感受到了影像的力量。地震发生后,电视的现场直播、网络和报纸的图片,使我们看到了地震的恐怖和惨烈。虽然我们远离震区,但影像把地震现场带到了我们面前,每一个惨不忍睹的画面都使我们感到彻心透骨的悲痛,影像以其巨大的力量打击着我们的视觉神经,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伤害;同时这些画面也激发了我们抗震救灾的决心和力量,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影像的力量变成了我们的力量。
越来越多的影像发烧友出现在我们身边,有人扛起专业设备拍摄纪录片,有人手持DV穿行于都市街头拍摄民生新闻甚至以此为业。今天,我们不仅用影像记录我们的所见,也用影像叙事抒情,我们对影像的使用技巧和能力,在某些方面超过了我们对文字的使用水平,影像成了我们记录和表达的符号。
媒介学者麦克卢汉说:媒介即信息。今天,数字技术为图像和影像的创作、复制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缺少摄影知识的人也可以利用数码相机创作出优美的照片,专业的影像工作者可以利用数码技术创作出复杂的影像。而同一件视觉作品的大量复制生产也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变得十分简易。影像时代的到来,也是人类科技进步的结果。
影像的生产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文化产业。2007年我国电视剧产量达到529部、14670集,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128亿元,动漫播出量接近3万小时。美国电影在150个国家和地区放映,美国电视节目在世界125个主要市场播出,美国文化产业的经营总额高达数千亿美元,文化娱乐业是美国第一大出口产业。
事实告诉我们:我们已经到了影像的工业化生产和大众消费时代,影像改变了世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眼睛因影像而灵动,世界因影像而精彩。
作者单位:郑州电视台
编校:杨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