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教学,可承载大量的地理信息,学生在利用案例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要抓住每一种案例的独特性,加以分析判断,从而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才能融会贯通并能解答问题。如何利用案例教学降低知识的难度,整合某些结构不良的知识,或者说要搞好地理新教材的案例教学,已成为实施好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 新教材中的案例分类
地理教材中的案例依据其内容可分为:世界地理案例,中国地理案例,乡土地理案例。
例如:亚洲的水稻种植业,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德国的鲁尔区、意大利的新兴工业区、美国的硅谷等案例均属于世界地理案例。京九铁路、上海港的建设等案例属于中国地理案例,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西安的商业街、北京市主要汽车客运站的位置等案例属于乡土地理案例。
二、 新教材中的案例呈现形式
地理教材中的案例的呈现形式主要有:1. 文字式。它主要以文字的形式呈现案例的内容,包括案例的发展过程,具体的细节和数据。例如:教科书中先阐述了“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然后用“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暖湿气候”和“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干冷气候”做案例说明;在解释了三角洲平原的形成过程之后,用“黄河三角洲的发育”进行具体的分析。
在用“牵一发而动全身”概括了自然地理环境受外部因素干扰而出现的整体反映之后用“东北地区森林遭受破坏导致了环境的整体变化”做具体的解释,等等,它从客观清晰的描述地理事实为主,没有主观评价,通常篇幅比较短。
2.图表式。它主要以图像符号或数据的形式呈现案例的内容,根据图表来设疑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学生的思考与教师讲解案例相互照应,易于使学生建构知识,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读图、析图能力的提高。
例如:莫斯科市的环行放射式道路网,并用简短的文字说明、解释,同时还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加深对图的理解。又如以莱茵河为主干的西欧航道网形象生动的再现了内河航道网是由天然水系构成的航道和把它们连接起来的运河组成的水陆运输网络系统等案例。形象、直观、富含丰富的信息是它的主要特点。
3.图文并貌式。结合前两种形式的特点知识构建更细、更饱满,让学生全方位的了解知识的内涵及发展趋向,通常篇幅比较长。例京九铁路的建设、意大利的新兴工业区等。
三、 案例的表现手段及应用
地理教材中的案例的表现手段多种多样:
1.叙述讲解式。它以讲述与解释的方式呈现案例,用以说明和论证地理原理与规律。
例如:上海港的建设,德国的鲁尔区的区位特点、衰落原因及综合整治措施等案例。它的实施往往需要集合自然背景,教师要提供或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信息,使案例教学贴近生活从基础知识的传授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借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对比分析式。它往往以图像对比的方式同时呈现两个案例,借以分析、说明地理规律的差异及发展差异。例如:以宝钢、安钢的区位案例对比分析,说明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发展规律。又如山区和平原地区商业网点的形成、密度、效益、组织形式的差异及联系。它在课堂的实施需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读图、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理解地理规律的差异和发展差异。
3. 举例说明式。它以举例的形式呈现案例,用以补充说明地理规律极其发展。例如:以农业工厂化在发达国家和我国发展状况案例,象我国三江平原的国营农场和美国谷物农业地域专业化补充说明密集农业的各有千秋及最终发展趋势。它在课堂的实施可以阅读的形式完成,也可以作为预习作业,提前布置,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查找相关的资料,课堂上展示,创设佳境让学生学会描述、归纳、分析等地理学习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学会主动关心生活、关心社会,从小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 案例教学的实施
案例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环节
1.组织好学生,做好案例学习的准备工作。教师在这里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好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给予并激励学生、支持和信任他们,适时树立创新精神的榜样。
比如,在讲解《传统工业区》这节课,教材以德国为案例,教师完全没有必要照本宣科,采取另外一种方式,结合我国实际增加了我国“东北工业区”这一案例让学生寻找资料,分析东北工业区的区位优势、衰落原因,启发学生通过学习鲁尔区,借鉴鲁尔区的先进经验,为实现我国“振兴东北”战略目标出谋划策。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有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为东北振兴献计献策,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了师生的同步发展。
2.建立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当案例提出后,学生会产生多种不同的思维途径和方式,课堂出现辩论的场面,教师一方面要控制和调节课堂气氛和节奏,另一方面要放下“唯我正确”的架子,积极鼓励学生质疑,在理解不同观点的同时,力争循循善诱使学生达成共识。
3.鼓励学生采取合作方式,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尝试合作式的学习,促进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有的案例问题提出后,可以让学生先分组讨论、交流、再发表意见,至课后分组调查、研究后。再各抒己见,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但同时也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偏离讨论主题、意见分歧太大、或者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等等。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具备充分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能力,适时的进行引导和协调。
(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中学)
一、 新教材中的案例分类
地理教材中的案例依据其内容可分为:世界地理案例,中国地理案例,乡土地理案例。
例如:亚洲的水稻种植业,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德国的鲁尔区、意大利的新兴工业区、美国的硅谷等案例均属于世界地理案例。京九铁路、上海港的建设等案例属于中国地理案例,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西安的商业街、北京市主要汽车客运站的位置等案例属于乡土地理案例。
二、 新教材中的案例呈现形式
地理教材中的案例的呈现形式主要有:1. 文字式。它主要以文字的形式呈现案例的内容,包括案例的发展过程,具体的细节和数据。例如:教科书中先阐述了“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然后用“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暖湿气候”和“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干冷气候”做案例说明;在解释了三角洲平原的形成过程之后,用“黄河三角洲的发育”进行具体的分析。
在用“牵一发而动全身”概括了自然地理环境受外部因素干扰而出现的整体反映之后用“东北地区森林遭受破坏导致了环境的整体变化”做具体的解释,等等,它从客观清晰的描述地理事实为主,没有主观评价,通常篇幅比较短。
2.图表式。它主要以图像符号或数据的形式呈现案例的内容,根据图表来设疑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学生的思考与教师讲解案例相互照应,易于使学生建构知识,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读图、析图能力的提高。
例如:莫斯科市的环行放射式道路网,并用简短的文字说明、解释,同时还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加深对图的理解。又如以莱茵河为主干的西欧航道网形象生动的再现了内河航道网是由天然水系构成的航道和把它们连接起来的运河组成的水陆运输网络系统等案例。形象、直观、富含丰富的信息是它的主要特点。
3.图文并貌式。结合前两种形式的特点知识构建更细、更饱满,让学生全方位的了解知识的内涵及发展趋向,通常篇幅比较长。例京九铁路的建设、意大利的新兴工业区等。
三、 案例的表现手段及应用
地理教材中的案例的表现手段多种多样:
1.叙述讲解式。它以讲述与解释的方式呈现案例,用以说明和论证地理原理与规律。
例如:上海港的建设,德国的鲁尔区的区位特点、衰落原因及综合整治措施等案例。它的实施往往需要集合自然背景,教师要提供或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信息,使案例教学贴近生活从基础知识的传授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借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对比分析式。它往往以图像对比的方式同时呈现两个案例,借以分析、说明地理规律的差异及发展差异。例如:以宝钢、安钢的区位案例对比分析,说明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发展规律。又如山区和平原地区商业网点的形成、密度、效益、组织形式的差异及联系。它在课堂的实施需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读图、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理解地理规律的差异和发展差异。
3. 举例说明式。它以举例的形式呈现案例,用以补充说明地理规律极其发展。例如:以农业工厂化在发达国家和我国发展状况案例,象我国三江平原的国营农场和美国谷物农业地域专业化补充说明密集农业的各有千秋及最终发展趋势。它在课堂的实施可以阅读的形式完成,也可以作为预习作业,提前布置,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查找相关的资料,课堂上展示,创设佳境让学生学会描述、归纳、分析等地理学习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学会主动关心生活、关心社会,从小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 案例教学的实施
案例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环节
1.组织好学生,做好案例学习的准备工作。教师在这里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好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给予并激励学生、支持和信任他们,适时树立创新精神的榜样。
比如,在讲解《传统工业区》这节课,教材以德国为案例,教师完全没有必要照本宣科,采取另外一种方式,结合我国实际增加了我国“东北工业区”这一案例让学生寻找资料,分析东北工业区的区位优势、衰落原因,启发学生通过学习鲁尔区,借鉴鲁尔区的先进经验,为实现我国“振兴东北”战略目标出谋划策。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有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为东北振兴献计献策,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了师生的同步发展。
2.建立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当案例提出后,学生会产生多种不同的思维途径和方式,课堂出现辩论的场面,教师一方面要控制和调节课堂气氛和节奏,另一方面要放下“唯我正确”的架子,积极鼓励学生质疑,在理解不同观点的同时,力争循循善诱使学生达成共识。
3.鼓励学生采取合作方式,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尝试合作式的学习,促进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有的案例问题提出后,可以让学生先分组讨论、交流、再发表意见,至课后分组调查、研究后。再各抒己见,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但同时也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偏离讨论主题、意见分歧太大、或者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等等。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具备充分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能力,适时的进行引导和协调。
(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