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ijun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林州市中小学武术开展现状进行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对林州市中小学生对武术接触的程度,武术课开设情况,师资力量的现状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做分析研究。通过调查表明,林州市开设武术课的学校占10%,有上课场馆的占6.7%学校有专业武术体育老师的占4.3%,研究认为,林州市中小学开展情况不佳,师资力量上课场馆非常缺少。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让武术在林州市中小学开展的意义更加清晰,促进武术运动在各中小学校中更好的开展。
  关键词: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对策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调查了林州市的部分中小学,以学校部分在校学生、体育教师及学校领导为调查对象,以影响林州市中小学武术教学的现状和发展对策为研究内容。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有关武术在中小学的发展情况的文献资料,包括教材、专著、期刊、网站等并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等查阅、参考了相关的科研论文和学术论文,了解其中有关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的研究成果。
  1.2.2调查法
  问卷采用现场亲自发放,当场填写与回收的形式分别对体育教师和学生发放了问卷;学生部分共计560份,回收512份,回收率91.4%,有效率85%;体育教师部分共计65份,回收65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0%。
  1.2.3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综合、分析的方法对收集的资料和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总结出武术在中小学的发展现状,找到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2.林州中小学武术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1学校武术课开设情况
  林州市中小学按照《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开设武术课的学校占10%,偶尔上过武术课但不系统的学校占13.3%,从未上过武术课的学校占76.7%。调查表明,林州市中小学武术教育整体形式不容乐观,武术在很多学校名存实亡,没有从根本上在学校扎根,制约了武术的普及与发展。
  2.2中小学武术器材场馆情况
  武术器械和训练场所是实施教学大纲和完成武术教学内容的重要保证。有武术器械和训练场馆(包括教室改造而成的简易训练房和综合训练馆在内)的学校占10%,主要分布在县里和私立学校。无训练场馆但是有部分武术器材的学校占13%。通过调查,武术器械几乎没有在体育课中出现过,极少数学校只是在体育课中偶尔教授一些武术基本功、少年拳等内容,主要原因是担心学生练习武术器械出现安全事故。86.7%的学校没有任何武术器械,更不用说武术训练场馆,如此看来按照教学大纲实施武术教学无异于纸上谈兵。
  2.3现行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
  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的变化主要是武术套路的变化,中小学武术主要是顺着套路运动形式在进行教材编写[6]。武术作为我国传统体育的代表,其教学内容不能反映民族体育的群体性和娱乐性特征。武术课内容基本上是基本功和武术动作的组合,仅以套路运动为学校武术内容的全部,既没有反映武术整体的技术体系,也没有突出武术的本质特征,而且没有反映出学生对武术教学内容的兴趣。武术的基本技术是攻防技术,武术运动的特点也正是通过这类技术展现出攻防特色。因此,把武术教学内容放在小学三年级以后开设不利于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兴趣。
  2.4中小学武术师资情况
  在抽样调查的65名中小学体育教师中,专业的武术教师很少,只占4.3%,大部分学校都没有专业的武术教师。这就给林州市中小学的武术教学增加了难度,教师的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林州市中小学武术课大部分由一般体育教师担任,只有小部分武术课由专业武术教师和外聘武术教师担任,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显示我省中小学武术专业体育教师严重不足,学生调查结果与体育教师调查结果相符。这说明目前林州市中小学具有武术专长的体育教师所占比例太少,这种现状对于学校武术的开展是不利的,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林州市中小学按照《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开设武术课的学校占10%,偶尔上过武术课但不系统的学校占13.3%,从未上过武术课的学校占76.7%。在大部分的中小学校,武术教学内容被舍去,武术在不少学校名存实亡,没有从根本上在学校扎根,制约了武术的普及与发展。
  3.1.2林州市中小学有武术器械和训练场馆(包括教室改造而成的简易训练房和其它训练馆在内)的学校占10%,主要分布在省、市重点中学和武术学校。无训练场馆,但是有部分武术器材的学校占13.3%。86.7%的学校无武术器械和武术训练场馆,按照教学大纲实施武术教学成为纸上谈兵。
  3.1.3林州市中小学教学内容形式单一,形式单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特别是在中学,“学生喜欢武术,却不喜欢上武术课”,简捷、时尚、技击性强、注重礼仪教育的韩国跆拳道乘虚而入渐受中小学生欢迎。
  3.1.4林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中武术专项毕业的体育教师很少,只占7.7%,很多学校都没有专业的武术教师。92.3%的武术课由一般体育教师担任,武术师资的不足和武术教学水平不高影响着新课程改革下武术课教学效果,制约了我省中小学武术教育的发展。
  3.2建议
  3.2.1在现任中小学学校体育武术课开展的情况不容乐观,需要学校领导教育局加以重视,更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关注,为更好的开展武术课,弘扬民族精神做一些必要的工作,改革中小学武术教育势在必行。
  3.2.2目前,在中小学学校中武术的教学设备极其缺乏,是导致武术在中小学的发展受到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大力发展中小学武术,政府和教育机构应加大对学校武术的投入,协助学校购买及更换设备,保证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安全。另一方面,扩建武术教学场地,确保学生能进行练习及比赛。提高学生对武术的认识,充分发挥学校武术的教育功能,不能再让学校武术定位不清,作用不明,特色不现,在学校教育中丧失其本身优势。
  3.2.3在教学内容上做进一步的改革,其中包括两方面:第一,改变以往单纯地传授武术技巧,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穿插性的武术精神教育。第二,对以往的武术套路教学进行改革,从观念上打破套路的束缚。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练习不同的套路,使套路简短灵活,学生学习起来有积极性。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身体和体育基础素质水平的差异,贯彻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
  3.2.4加大力度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武术专业素质,优化武术师资队伍结构。教师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武术教学改革的成败,因此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如定期培训进修、经常性地举行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等,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
  3.2.5此外,竞技也是武术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校和社会应大力举办武术比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此督促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提高武术技能。(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组.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3.
  [2]中宣部,教育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N].中国教育报,2004.4.
  [3]房宜军.对新课标下中小学生武术兴趣培养途径与方法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6:54-55.
  [4]李成銀.武术套路创编的依据与原理[J].体育学刊,2005.5.
  [5]王岗,邱丕相,包磊.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拳种意识”[J].体育学刊,2010.4:95-98.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参与高尔夫运动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80份。调研结果有以下四个方面:高尔夫教学应更加体系化,形成专门化的教学系统丰富、完善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必须更针对专项教学,不宜过于宽泛;尽快制定专项教学用教材,方便学生更好的学习高尔夫理论知识,同时方便教师更好地教学;高校高尔夫专项与高尔夫俱乐部等展开校企合作时,应当主动联系加强互相合作,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2011年江苏省农村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我深切的感受到,要关注常态课,实现常态课的高效教学。
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吸收之我见摘要:一个民族固守自己的文化是十分可笑的.文化只有在交流和融合中才得以创新和发展.批判性的借鉴外来文化,并内化成自己的国家的文化,是日本这
语言是老师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优秀渠道,在小学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中,恰当的语言艺术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班级管理效果,有效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质量,也能让小学生获得更健康
随着数学学科的改革创新,学校教育对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承担着学生如何应用现有的数学知识,对数学问题进行有效的计算,并不断提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同时保留南京,实行两京制,这一举动正确与否从当时直至今天依然存在着不小的争议.明成祖迁都北京,从最终结果来看并未很好的实现其“天子戍边”以扼制并
在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不断进步的前提下,国家教育部门对各阶段的教育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尤其是小学语文教育受到教育部很大的重视,尤其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知识的学习
朗读训练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朗读训练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增加情感体验,同时锻炼农村小学生在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的准确性,是
罗素在他的代表作-中向我们展示了与马克思主义不同的社会主义观.人的自由发展是罗素社会主义的基本追求,自由主义和经验主义是罗素社会主义观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罗素构建
公民有了诚信这种高尚的道德人格,社会也就有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有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