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钱流汇聚,涌动黄山。
11月7日,第二届黄山发展大会成功举办,政商研资各界代表500余人参会,签订了125个项目、总投资额711.5亿元的超级大单。
这是黄山历史上集中签约项目最多、投资最大的一次签约活动。丰硕的成果不仅向外界展示着黄山的活力,更传递出一个明显的信号:黄山正呈现出更多集聚性、趋势性的发展变化。
“今日黄山,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已经到了厚积薄发、孕育突破的重要关口。”当黄山市委书记任泽锋说出这句话时,窗外黄山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地处黄山高新区的永新股份有限公司,是安徽第一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目前排在全国塑料绿色软包装行业第一。成立28年来,带动多家配套企业进驻黄山,兴起一个绿色软包装特色产业基地。
14公里外,富田精工智造股份有限公司厂房里机器轰鸣。这家公司年初成功研制出安徽首台高速防护口罩专用生产线,火速支援抗疫,国内外订单纷至沓来、供不应求,为全国全省疫情防控作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一个旅游城市,黄山却拥有永新和富田精工等多个隐形冠军、单打冠军,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知,也解开了人们心中的一个疑惑:旅游城市究竟能不能发展工业?
“很多人认为黄山只要保护生态就行了,不需要发展工业,但工业不是污染的代名词,关键是要用一种新型工业化的理念去发展产业。”任泽锋对《决策》分析说。
新型工业化主战略就此浮出水面。黄山首先从顶层设计上,将其作为“十三五”主战略之一,提出“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形成“产业兴市、工业强市”的共识。
战略的确定,解决了黄山能不能发展工业的问题,随之而来的便是发展什么样的工业?黄山并没有盲目选择一些资源消耗性产业,而是聘请“国家队”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编制了《黄山市工业转型升级规划》,明确在产业选择上,发展符合生态环保要求又具有竞争力和显著收益的产业。
由此,黄山确立绿色食品、汽车电子、绿色软包装、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推动政策、要素、资源向其倾斜,以做强存量、做大增量為发力点,打造黄山工业升级版。
先是做强存量。以现有产业为基础,黄山聚力龙头企业,创新实施“市级队”企业计划,由市级领导牵头主抓精准帮扶。2019年,黄山76户“市级队”企业产值增长16.4%。
再是做大增量。黄山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事”,着力招大引强。目前,在黄山投资的中铁、华为、阿里巴巴、北京城建、中茶集团、华润集团、海通恒信等国际国内500强企业和上市公司累计26家,中国银联、小罐茶、红星美凯龙、中建材集团、益田集团、上海城投等投资的一大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有力促进了黄山产业发展。
其中,中国银联项目是典型代表。该项目总投资超过60亿元,是黄山有史以来最大的超级新工业项目,对黄山数字经济发展具有强大带动作用,未来将在皖南崛起一座数字经济新高地。
无独有偶,小罐茶黄山运营总部基地的落地,同样极具引领性。该基地总投资15亿元,是国内茶行业首个现代化智能产业基地,投产3年来,累计实现产值21亿元,上缴税收1.8亿元,不仅革新茶业生产技术,更带来业态升级。
新型工业化导向的清晰,顺应了黄山人渴望发展的强烈诉求,黄山很快从中尝到了甜头。2019年,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增长11%;“十三五”前四年年均增长9.2%,利润年均增长18%,二产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由37.6%提高到48.7%,呈现出二三产并驾齐驱的“双引擎”增长态势。
目前,四大主导产业都形成了“龙头 配套”的产业集群格局。绿色食品形成小罐茶、谢裕大系,汽车电子形成昌辉、瑞兴系,绿色软包装形成永新系,新材料产业形成恒远、善孚系,正在向百亿级产业迈进。
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银联等一批“大强”项目建设,黄山文化旅游、绿色食品、数字经济、汽车电子及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等新兴产业也正突飞猛进发展,集聚未来跨越新动能。
以无中生有的黄山半导体材料产业来说,在全国行业第二大生产企业博蓝特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引领下,成功入选安徽省“十四五”规划重大建设项目,为黄山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增添了亮丽一笔。
“发展要有好生态,发展也能有好生态。黄山工业理念的提升,创造了绿色发展的奇迹,走出一条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兼容的路子。黄山将一以贯之抓好新型工业化,筑牢‘生态工业脊梁’。”黄山市市长孙勇告诉《决策》。
但新型工业化只是黄山打出去的一张牌,与其同频共振的是“旅游 ”战略。
“90后”詹彬今年4月从杭州回到家乡木梨硔村,做起了民宿,如今一个月有2万多元收入。木梨硔,休宁县一个极为偏远的深山小村落,但近年像詹彬这样的年轻人,回来的越来越多。
詹彬告诉《决策》:“过去来游玩的只是一些‘驴友’,近些年来,游客越来越多,各家各户吃上‘旅游饭’。”2019年,木梨硔接待游客14.6万人次,收入423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木梨硔的蝶变是黄山旅游升级的一个生动掠影。在外界印象里,很长一段时间,黄山旅游只是一座山,丰富的旅游资源并没有得到完全开发,存在单一景点观光、门票经济为主的尴尬现象。 旅游大市遭遇升级之困,怎么破解?黄山创新提出“有旅不唯旅,跳出黄山看黄山”,实施“旅游 ”战略。“为什么提出‘旅游 ’,就是说黄山仅有好的山水、好的文化资源还是不行,必须以一定的业态和产品形式出现,才能更吸引人。”任泽锋分析说。
这种判断是睿智的。旅游业具有极强的关联性,“旅游 ”将全面拓展黄山旅游深度和广度。任泽锋告诉《决策》:“如果将旅游业比作太阳系,‘旅游 ’就是要求各领域不仅要有效‘自转’,而且要主动围绕旅游业强有力地‘公转’,做到全域化发展、全产业联动、全要素整合。”
“旅游 ”首先在黄山景区“二次创业”上展开,坚定不移“走下山、走出去”,通过打造山上东海景区、山下谭家桥国际小镇等新增长极,拓展开设“徽商故里”系列徽文化主题餐厅、托管江西灵山和浙江龙游六春湖索道、参与冬奥会延庆赛区索道运营管理、推进“山水村窟”战略等新模式,实施“旅游 交通”“旅游 电商”“旅游 小镇”“旅游 茶旅”等新业态,景区综合效益大大提升,经营收入、税前利润、上缴税收分别比“十二五”期间增长9.4%、70%、27.8%。
黄山景区成功“二次创业”值得点赞,景区外旅游资源的开发同样不遑多让。“黄山的一条公路、一栋徽宅、一个湖泊等每一处景点,都可以成为‘旅游 ’的组成部分。”黄山市干部群众对此十分自豪,他们认为这是吸引游客的强大磁场,也是实施“旅游 ”的核心动能。
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旅游 民宿”。黄山在美丽乡村建设和传统古村落保护的基础上,发展了国内极具影响力的“徽州民宿”集群,深受游客追捧。目前,民宿总量达到2168家,占全省总量的80%以上。
更让人称道的是,在推进“旅游 民宿”融合中,旅游资源又在交融中互生,派生出“旅游 行摄”“旅游 研学”等新业态。
在呈坎村,以徽派风格建筑新业态为基础,大力发展乡村游,开设全国首家徽州摄影讲习所,探索出“旅研学摄”发展之路。2019年,呈坎村接待游客超9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000万元,村集体收入237.47万元。
由呈坎一个村扩大到黄山全市来看,在“旅游 ”粘合剂作用下,黄山优质资源与新业态实现最佳融合,“旅游 康养”“旅游 体育”等一大批多元化新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每个游客心中的“黄山”。
在美丽的月潭湖边,一批游客看着波光粼粼的湖面,盛赞这里自然恬淡的自然景观,未来这里将成为华东地区集旅游、度假、休闲于一身的又一颗璀璨明珠;不远处的太平湖风景区,经过综合提升后,碧水云天、秀湖峡湾、古村茗茶让人流连忘返;在齐云山,通过丰富自由家齐云营地、齐云旅游小镇等业态,游客络绎不绝,吹响了创建5A景区“集结号”。
“旅游 ”让黄山旅游从大家熟知的“一个黄山”,改变为“多个黄山”,可以期许的是,未来随着不同旅游业态的融合,还会有“N个黄山”。“坚持‘有旅不唯旅’,用好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等平台,坚定不移做好文化旅游融合文章。”孙勇告诉《决策》。
以“旅游 ”为抓手,多业融合、多点支撑,黄山找到了生态文旅资源的价值转换器,产生了“1 1
11月7日,第二届黄山发展大会成功举办,政商研资各界代表500余人参会,签订了125个项目、总投资额711.5亿元的超级大单。
这是黄山历史上集中签约项目最多、投资最大的一次签约活动。丰硕的成果不仅向外界展示着黄山的活力,更传递出一个明显的信号:黄山正呈现出更多集聚性、趋势性的发展变化。
“今日黄山,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已经到了厚积薄发、孕育突破的重要关口。”当黄山市委书记任泽锋说出这句话时,窗外黄山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绿色发展之路:
新型工业化筑牢“产业脊梁”
地处黄山高新区的永新股份有限公司,是安徽第一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目前排在全国塑料绿色软包装行业第一。成立28年来,带动多家配套企业进驻黄山,兴起一个绿色软包装特色产业基地。
14公里外,富田精工智造股份有限公司厂房里机器轰鸣。这家公司年初成功研制出安徽首台高速防护口罩专用生产线,火速支援抗疫,国内外订单纷至沓来、供不应求,为全国全省疫情防控作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一个旅游城市,黄山却拥有永新和富田精工等多个隐形冠军、单打冠军,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知,也解开了人们心中的一个疑惑:旅游城市究竟能不能发展工业?
“很多人认为黄山只要保护生态就行了,不需要发展工业,但工业不是污染的代名词,关键是要用一种新型工业化的理念去发展产业。”任泽锋对《决策》分析说。
新型工业化主战略就此浮出水面。黄山首先从顶层设计上,将其作为“十三五”主战略之一,提出“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形成“产业兴市、工业强市”的共识。
战略的确定,解决了黄山能不能发展工业的问题,随之而来的便是发展什么样的工业?黄山并没有盲目选择一些资源消耗性产业,而是聘请“国家队”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编制了《黄山市工业转型升级规划》,明确在产业选择上,发展符合生态环保要求又具有竞争力和显著收益的产业。
由此,黄山确立绿色食品、汽车电子、绿色软包装、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推动政策、要素、资源向其倾斜,以做强存量、做大增量為发力点,打造黄山工业升级版。
先是做强存量。以现有产业为基础,黄山聚力龙头企业,创新实施“市级队”企业计划,由市级领导牵头主抓精准帮扶。2019年,黄山76户“市级队”企业产值增长16.4%。
再是做大增量。黄山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事”,着力招大引强。目前,在黄山投资的中铁、华为、阿里巴巴、北京城建、中茶集团、华润集团、海通恒信等国际国内500强企业和上市公司累计26家,中国银联、小罐茶、红星美凯龙、中建材集团、益田集团、上海城投等投资的一大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有力促进了黄山产业发展。
其中,中国银联项目是典型代表。该项目总投资超过60亿元,是黄山有史以来最大的超级新工业项目,对黄山数字经济发展具有强大带动作用,未来将在皖南崛起一座数字经济新高地。
无独有偶,小罐茶黄山运营总部基地的落地,同样极具引领性。该基地总投资15亿元,是国内茶行业首个现代化智能产业基地,投产3年来,累计实现产值21亿元,上缴税收1.8亿元,不仅革新茶业生产技术,更带来业态升级。
新型工业化导向的清晰,顺应了黄山人渴望发展的强烈诉求,黄山很快从中尝到了甜头。2019年,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增长11%;“十三五”前四年年均增长9.2%,利润年均增长18%,二产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由37.6%提高到48.7%,呈现出二三产并驾齐驱的“双引擎”增长态势。
目前,四大主导产业都形成了“龙头 配套”的产业集群格局。绿色食品形成小罐茶、谢裕大系,汽车电子形成昌辉、瑞兴系,绿色软包装形成永新系,新材料产业形成恒远、善孚系,正在向百亿级产业迈进。
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银联等一批“大强”项目建设,黄山文化旅游、绿色食品、数字经济、汽车电子及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等新兴产业也正突飞猛进发展,集聚未来跨越新动能。
以无中生有的黄山半导体材料产业来说,在全国行业第二大生产企业博蓝特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引领下,成功入选安徽省“十四五”规划重大建设项目,为黄山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增添了亮丽一笔。
“发展要有好生态,发展也能有好生态。黄山工业理念的提升,创造了绿色发展的奇迹,走出一条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兼容的路子。黄山将一以贯之抓好新型工业化,筑牢‘生态工业脊梁’。”黄山市市长孙勇告诉《决策》。
但新型工业化只是黄山打出去的一张牌,与其同频共振的是“旅游 ”战略。
旅游升级之路:从
“一个黄山”到“N个黄山”
“90后”詹彬今年4月从杭州回到家乡木梨硔村,做起了民宿,如今一个月有2万多元收入。木梨硔,休宁县一个极为偏远的深山小村落,但近年像詹彬这样的年轻人,回来的越来越多。
詹彬告诉《决策》:“过去来游玩的只是一些‘驴友’,近些年来,游客越来越多,各家各户吃上‘旅游饭’。”2019年,木梨硔接待游客14.6万人次,收入423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木梨硔的蝶变是黄山旅游升级的一个生动掠影。在外界印象里,很长一段时间,黄山旅游只是一座山,丰富的旅游资源并没有得到完全开发,存在单一景点观光、门票经济为主的尴尬现象。 旅游大市遭遇升级之困,怎么破解?黄山创新提出“有旅不唯旅,跳出黄山看黄山”,实施“旅游 ”战略。“为什么提出‘旅游 ’,就是说黄山仅有好的山水、好的文化资源还是不行,必须以一定的业态和产品形式出现,才能更吸引人。”任泽锋分析说。
这种判断是睿智的。旅游业具有极强的关联性,“旅游 ”将全面拓展黄山旅游深度和广度。任泽锋告诉《决策》:“如果将旅游业比作太阳系,‘旅游 ’就是要求各领域不仅要有效‘自转’,而且要主动围绕旅游业强有力地‘公转’,做到全域化发展、全产业联动、全要素整合。”
“旅游 ”首先在黄山景区“二次创业”上展开,坚定不移“走下山、走出去”,通过打造山上东海景区、山下谭家桥国际小镇等新增长极,拓展开设“徽商故里”系列徽文化主题餐厅、托管江西灵山和浙江龙游六春湖索道、参与冬奥会延庆赛区索道运营管理、推进“山水村窟”战略等新模式,实施“旅游 交通”“旅游 电商”“旅游 小镇”“旅游 茶旅”等新业态,景区综合效益大大提升,经营收入、税前利润、上缴税收分别比“十二五”期间增长9.4%、70%、27.8%。
黄山景区成功“二次创业”值得点赞,景区外旅游资源的开发同样不遑多让。“黄山的一条公路、一栋徽宅、一个湖泊等每一处景点,都可以成为‘旅游 ’的组成部分。”黄山市干部群众对此十分自豪,他们认为这是吸引游客的强大磁场,也是实施“旅游 ”的核心动能。
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旅游 民宿”。黄山在美丽乡村建设和传统古村落保护的基础上,发展了国内极具影响力的“徽州民宿”集群,深受游客追捧。目前,民宿总量达到2168家,占全省总量的80%以上。
更让人称道的是,在推进“旅游 民宿”融合中,旅游资源又在交融中互生,派生出“旅游 行摄”“旅游 研学”等新业态。
在呈坎村,以徽派风格建筑新业态为基础,大力发展乡村游,开设全国首家徽州摄影讲习所,探索出“旅研学摄”发展之路。2019年,呈坎村接待游客超9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000万元,村集体收入237.47万元。
由呈坎一个村扩大到黄山全市来看,在“旅游 ”粘合剂作用下,黄山优质资源与新业态实现最佳融合,“旅游 康养”“旅游 体育”等一大批多元化新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每个游客心中的“黄山”。
在美丽的月潭湖边,一批游客看着波光粼粼的湖面,盛赞这里自然恬淡的自然景观,未来这里将成为华东地区集旅游、度假、休闲于一身的又一颗璀璨明珠;不远处的太平湖风景区,经过综合提升后,碧水云天、秀湖峡湾、古村茗茶让人流连忘返;在齐云山,通过丰富自由家齐云营地、齐云旅游小镇等业态,游客络绎不绝,吹响了创建5A景区“集结号”。
“旅游 ”让黄山旅游从大家熟知的“一个黄山”,改变为“多个黄山”,可以期许的是,未来随着不同旅游业态的融合,还会有“N个黄山”。“坚持‘有旅不唯旅’,用好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等平台,坚定不移做好文化旅游融合文章。”孙勇告诉《决策》。
以“旅游 ”为抓手,多业融合、多点支撑,黄山找到了生态文旅资源的价值转换器,产生了“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