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届中央领导同志就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作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把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八届三中例会提出要发展普惠金融,德宏州委州政府按照中央精神将境内的梁河、盈江、陇川、芒市4县市作为连片特困地区来规划,4县市整体贫困情况严重。主要表现为:一是贫困群体分布广、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山区多、坝区少,少数民族村寨多。2013年底全州还有农村贫困人口11.31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达11.3%;全州农村人均纯收入5608元,仅为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二是产业结构单一,以粮食和甘蔗种植为主;三是基础设施落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村特色产业发展规模低、优质产品少、精深加工少、附加值产品少、产业链条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少、竞争实力不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社会化服务水平低。四是贫困山区群众普遍缺乏商品意识、信用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五是再生性返贫现象凸显,综合解决难度大。因灾、因病、因学、因毒等再生性贫困现象日渐突出,许多以种养殖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广大贫困农户通过帮扶虽能暂时脱贫,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农户往往会再次致贫。
一、金融扶贫发展的基本情况
连片特困地区金融网点设置情况:截止2014年8月末,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3家,其中,国有商业银行4家,政策性银行1家,城市商业银行1家,邮储银行1家,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6家,银行机构营业网点数136个,小额贷款公司19家,证券交易网点2个,保险公司13家,其中寿险4家,财险9家,流动金融服务站7个、担保公司5家、典当4家,全州金融业从业人员总计5576人。片区累计布放惠农支付点453个,较2012年增加334个;乡镇覆盖率达100%,行政村覆盖率达72%,惠及地区713个。
表1 片区金融发展指标
单位:亿元
表2 片区金融扶贫类融资情况表
单位:万元
数据采集至2014年8月末。
从各指标来看,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普惠性都得到了提高,农村信用社也在农村地区开展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截至2014年8月末,片区共有网上银行签约个人用户 270,462户,企业用户6141户,手机银行客户201,971户。
二、片区金融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一,地方财力贫乏和片区信用意识不强致使金融扶贫发展受限。一是人均扶贫资金少。截至2013年12月,德宏州共有扶贫互助合作社57家,投入资金697.705万元,每家的资金5~20万元不等。如果按德宏州近12万贫困人口计算,约每万个贫困人口拥有4.75家互助社,每人可使用扶贫资金仅58.14元。二是有的县市还存在扶贫贴息款项到位受财政制约情况。三是信用观念淡薄致使不良贷款率有上升趋势,截至2014年8月末,片区不良贷款率1.23%,比年初上升0.31百分点,有的县农户不良率高达到94%,出于收益和风险等因素考虑,金融机构对扶贫工作存在惧怕心理。
第二,片区银行资金向低洼地带抽水和政策性保险保障范围窄现象依然存在。金融机构存贷比为69.79%,而不在片区范围的瑞丽金融机构存贷比却高达79.20%,仍有把贫困地区的存款拿到经济发达地区使用的情况。2014年1~8月,农业保险保费收入2527.33万元,仅占全部财产保险收入的8.44%,政策性保险品种主要集中在涉农保险方面,而能给贫困地区带来较高收入的信用保证保险和商业性保险品种非常少。
第三,片区基础金融服务仍欠缺。目前在片区特别是人群分散居住的自然村金融网点较少,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基本撤走。如梁河县土地面积1159平方公里,只有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2个业务齐全的机构和3家小贷公司,金融网点有18个,金融网点密度仅为0.02个/平方公里。虽然农村信用社为了帮助农村居民取款方便,在一些农村小商店和农户家中安装了惠农POS机,但这一方式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每笔取款金额限在1000元以内,由POS机所在地农户先期垫付,每月到乡镇农村信用社凭POS机小票兑付,仅可以取款且数额较小,存贷业务还是需要到业务齐全的乡镇营业点办理,基础金融服务仍然欠缺。
第四,金融扶贫相关政策和可行项目缺乏使得有效信贷资源配置不足。一是由于商业银行顶层未出台可操作性扶贫政策,各金融机构目前还未明确各自对片区的贷款期限、信贷规模、利率水平、贷款审批权限等实施差别化的经营管理方式。二是农户小额信贷限定在5万元以内,三年周转使用,但很多种养殖业周期长,无法在1年时间就见效益,小额信贷使农户脱贫致富效果不太明显。三是片区再贷款余额为1000万元,只在陇川有发生,如果在片区平摊,每县市平均仅250万元,目前还没有再贴现。四是片区小而散的、没有经过整合的项目较多,没有适合国有商业银行需求的可行的、有特色的项目,金融扶贫供需矛盾突出,有效信贷资源在片区的配置严重不足。
三、推动片区金融扶贫发展的建议
第一,建议国家在贫困地区建立政策性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或是创建一种新的基础货币投放工具,引导商业银行信贷投向贫困地区,直接为贫困地区提供一部分低成本资金。由国家投资、各类扶贫资金和农村地区存款作为其资金来源,并对其减免税收,实施有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监管,满足贫困地区的金融需求。
第二,创新金融服务手段。一是参考政府政务中心的做法设立综合性的金融服务点,解决农村地区综合性金融服务缺失现象。将银行的基础金融业务、理财业务、征信业务,各保险公司的小额保险业务,证券公司的小额农产品期货行情咨询业务等都集中在一起开展业务。二是因地制宜,推动搭建林权、柠檬、热带水果、茶叶、贡米等各类特色资源交易平台,实施与农户农产品农业贷款需求与金融的快速对接。三是积极探索土地保障贷款和直补抵押、质押担保贷款业务,推广大型农机具、农业机械等动产的抵质押等多种担保形式,较好的适应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口对金融多样化需求。
第三,建议增加扶贫贴息贷款的期限和额度。建议将贴息期限放宽为1~3年,贷款贴息率提高到5‰,贷款额度增加到15万元以内,以适应农业生产周期长,满足更多贫困农户的生产和致富需求。
第四,优化片区金融生态环境。一是开展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完善征信建设步伐,尽快建立农户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小微企业和农户信用信息档案,对小微企业和农户信用状况进行调查评级,推动片区扩大授信面。二是有针对性地放宽一些公益性、准公益性小贷公司、资金互助社的准入途径,允许政策性银行或商业银行给予这些公益性小微金融的贷款支持,并在税收上给予一定的优惠,为公益性小微金融的发展创造更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市場环境。
一、金融扶贫发展的基本情况
连片特困地区金融网点设置情况:截止2014年8月末,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3家,其中,国有商业银行4家,政策性银行1家,城市商业银行1家,邮储银行1家,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6家,银行机构营业网点数136个,小额贷款公司19家,证券交易网点2个,保险公司13家,其中寿险4家,财险9家,流动金融服务站7个、担保公司5家、典当4家,全州金融业从业人员总计5576人。片区累计布放惠农支付点453个,较2012年增加334个;乡镇覆盖率达100%,行政村覆盖率达72%,惠及地区713个。
表1 片区金融发展指标
单位:亿元
表2 片区金融扶贫类融资情况表
单位:万元
数据采集至2014年8月末。
从各指标来看,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普惠性都得到了提高,农村信用社也在农村地区开展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截至2014年8月末,片区共有网上银行签约个人用户 270,462户,企业用户6141户,手机银行客户201,971户。
二、片区金融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一,地方财力贫乏和片区信用意识不强致使金融扶贫发展受限。一是人均扶贫资金少。截至2013年12月,德宏州共有扶贫互助合作社57家,投入资金697.705万元,每家的资金5~20万元不等。如果按德宏州近12万贫困人口计算,约每万个贫困人口拥有4.75家互助社,每人可使用扶贫资金仅58.14元。二是有的县市还存在扶贫贴息款项到位受财政制约情况。三是信用观念淡薄致使不良贷款率有上升趋势,截至2014年8月末,片区不良贷款率1.23%,比年初上升0.31百分点,有的县农户不良率高达到94%,出于收益和风险等因素考虑,金融机构对扶贫工作存在惧怕心理。
第二,片区银行资金向低洼地带抽水和政策性保险保障范围窄现象依然存在。金融机构存贷比为69.79%,而不在片区范围的瑞丽金融机构存贷比却高达79.20%,仍有把贫困地区的存款拿到经济发达地区使用的情况。2014年1~8月,农业保险保费收入2527.33万元,仅占全部财产保险收入的8.44%,政策性保险品种主要集中在涉农保险方面,而能给贫困地区带来较高收入的信用保证保险和商业性保险品种非常少。
第三,片区基础金融服务仍欠缺。目前在片区特别是人群分散居住的自然村金融网点较少,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基本撤走。如梁河县土地面积1159平方公里,只有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2个业务齐全的机构和3家小贷公司,金融网点有18个,金融网点密度仅为0.02个/平方公里。虽然农村信用社为了帮助农村居民取款方便,在一些农村小商店和农户家中安装了惠农POS机,但这一方式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每笔取款金额限在1000元以内,由POS机所在地农户先期垫付,每月到乡镇农村信用社凭POS机小票兑付,仅可以取款且数额较小,存贷业务还是需要到业务齐全的乡镇营业点办理,基础金融服务仍然欠缺。
第四,金融扶贫相关政策和可行项目缺乏使得有效信贷资源配置不足。一是由于商业银行顶层未出台可操作性扶贫政策,各金融机构目前还未明确各自对片区的贷款期限、信贷规模、利率水平、贷款审批权限等实施差别化的经营管理方式。二是农户小额信贷限定在5万元以内,三年周转使用,但很多种养殖业周期长,无法在1年时间就见效益,小额信贷使农户脱贫致富效果不太明显。三是片区再贷款余额为1000万元,只在陇川有发生,如果在片区平摊,每县市平均仅250万元,目前还没有再贴现。四是片区小而散的、没有经过整合的项目较多,没有适合国有商业银行需求的可行的、有特色的项目,金融扶贫供需矛盾突出,有效信贷资源在片区的配置严重不足。
三、推动片区金融扶贫发展的建议
第一,建议国家在贫困地区建立政策性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或是创建一种新的基础货币投放工具,引导商业银行信贷投向贫困地区,直接为贫困地区提供一部分低成本资金。由国家投资、各类扶贫资金和农村地区存款作为其资金来源,并对其减免税收,实施有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监管,满足贫困地区的金融需求。
第二,创新金融服务手段。一是参考政府政务中心的做法设立综合性的金融服务点,解决农村地区综合性金融服务缺失现象。将银行的基础金融业务、理财业务、征信业务,各保险公司的小额保险业务,证券公司的小额农产品期货行情咨询业务等都集中在一起开展业务。二是因地制宜,推动搭建林权、柠檬、热带水果、茶叶、贡米等各类特色资源交易平台,实施与农户农产品农业贷款需求与金融的快速对接。三是积极探索土地保障贷款和直补抵押、质押担保贷款业务,推广大型农机具、农业机械等动产的抵质押等多种担保形式,较好的适应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口对金融多样化需求。
第三,建议增加扶贫贴息贷款的期限和额度。建议将贴息期限放宽为1~3年,贷款贴息率提高到5‰,贷款额度增加到15万元以内,以适应农业生产周期长,满足更多贫困农户的生产和致富需求。
第四,优化片区金融生态环境。一是开展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完善征信建设步伐,尽快建立农户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小微企业和农户信用信息档案,对小微企业和农户信用状况进行调查评级,推动片区扩大授信面。二是有针对性地放宽一些公益性、准公益性小贷公司、资金互助社的准入途径,允许政策性银行或商业银行给予这些公益性小微金融的贷款支持,并在税收上给予一定的优惠,为公益性小微金融的发展创造更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市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