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使粮食价格保持基本稳定是稳定经济、社会及政治的基础,怎样避免粮食价格出现较大波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以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为切入点,对粮食价格波动的调控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对稳定粮食价格有所帮助。
关键词:粮食价格波动 影响 调控方式
在粮食流通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之后,粮食市场体系从原本的完全计划配置逐渐朝着以市场调节为主、形成市场体系的方向发展,从而让多层次的市场结构、多种交易方式以及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体系得到完善,使得现有的粮食市场化得以实现,粮食价格波动也因此出现很多新特点,加强调控至关重要。
一、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
(一)粮食生产投入
粮食生产投入直接关系到粮食价格的涨跌。粮食供求关系直接决定了其价格,价格波动又会反过来影响供求关系,也就是如果今年粮食价格上涨,就会刺激下一年的粮食生产,使得生产投入进一步扩大。但是,如果今年的粮食价格有所下跌,而来年的粮食收益就会相应的减少,对粮食的供给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一旦粮食的价格出现了波动,那么粮食的种植结构、生产投入以及实际的播种面积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
(二)产业链的传导
粮食价格上涨会对种子、化肥、农药等上游产业链发展产生影响,价格的上涨不但帮助粮农提高优质种子的购买能力,同时,良好的收益,也会让农民拥有更强的粮食生产积极性[1]。针对粮食流通、交通运输以及物流配送等中游产业链,粮食价格上涨也会给其带来一定的利益。但是对于下游产业链却会带来相应的考验,主要是因为下游企业都属于需求方,所以,粮食价格的上涨会提升其采购成本,如果粮食价格上涨的风险得不到转移,那么其盈利空间就会被上游产业链压缩,利润减少。
(三)农民收入
农民的收入主要是依靠售卖粮食所得,所以,粮食价格的波动对于农民收入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就纯收入而言,农业方面的收入占据了大部分,非农产业仅仅是一种补充,导致农民收入受到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价格波动的严重影响。如今,家庭经营性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依旧占据主要地位,是农民提高收入的关键途径,而生产粮食是农民最主要的家庭经营活动,因而粮食价格波动与农民种粮收益直接相关,粮食价格下跌,农民收益减少,反之,农民收益会有所增加。
在弄清楚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之后,就需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加以调控,这对稳定粮食价格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粮食价格波动的调控方式
(一)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不仅会增加农民的粮食种植成本,还会促进粮食价格上涨,所以需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进行科学的控制。一是规范农业生产资料的市场价格行为、经营行为,对囤积居奇、价格欺诈、哄抬物价、不依据规定的明码标价等行为,都需要给予严厉的打击,这样才会让市场秩序和价格秩序都恢复到一个正常的状态下,确保农民的合法利益不受任何影响;二是价格的监测制度需要进一步健全,以便价格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做好农资商品市场供应的调查与监测,分析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价格等变化情况,做好发展趋势的分析和预测处理,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以此来引导生产与消费等环节;三是通过各种渠道减少生产农业生产资料的企业经营成本,可优先保证农资企业生产所需原材料、煤炭、电力等供应,同时督促铁路、交通等部门优先安排运输农业生产资料,减少运输收费,且要继续对生产及流通农业生产资料的企业执行税收优惠政策等。
(二)优化粮食价格调控手段
对于粮食市场价格动态化机制的建立与调整,可以利用粮食库存释放的模式来达到预定的调节,利用库存调节和粮食外贸调节的方式来进行短期的调节,而长期的调节则需要考虑到外贸、耕地保护以及科技进步等方面[2]。站在即期的角度来看,加大粮食库存的释放将成品粮的投放增大,满足粮食即时的供求平衡,化解粮食价格的异常波动;就短期来看,粮食供给增加可以利用进口调节、储备调节的方式来实现;从远期来看,可以利用高产新品种的创新与推广来实现粮食单产的增加;利用土地保护政策的实施,确保粮食供应的有效性;利用国际化的贸易政策,可以将粮食进口补贴提高,降低粮食进口的关税,再配合上进口粮食结构调整,就能够满足粮食供求平衡的要求。
(三)转变政府粮食管理方式
粮食、价格及工商等部门应加强对粮食市场及价格进行监督管理,避免市场被人为操纵、哄抬粮价。与此同时,要引导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对粮食价格波动形势做出正确判断,克服掉惜售心理,预防因逆向调控而人为放大市场效应,导致市场粮食价格出现波动。虽然目前国内已经建立了基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但全国并未形成统一的大市场,每当粮食供应趋紧,粮食价格趋于上涨时,地方保护主义为维护自身利益就会搞地方封锁,加剧区域间粮食供求失衡,所以务必要加强调控,严禁人为封锁地方市场,避免再一次出现地方分割盛行的现象,衔接、有序流通产销区粮食购销,确保正常运行市场机制。
(四)建立粮食价格联动机制
一是继续落实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以及玉米的临时收储政策,把目前的暗补转化成明补,提高对农民生产的财政补贴效率,建立起粮食价格、粮食生产成本、城镇低保水平之间的联动机制。二是分品种建立粮食批发市场,采取连续竞价的方式进行集中销售,避免打压市场粮食价格;按照粮食的市场价格合理制定底价,严禁以底价之下的价格销售粮食,充分发挥出粮食批发市场对粮食价格波动的调控作用。
三、结语
在实际工作中,粮食价格调控部门应加强研究和探索,提高调控方式的合理性、科学性及有效性,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调控策略,尽可能使粮食生产供给配合宏观经济周期,平衡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从而保持粮食价格基本稳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价格调控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双进,李顺毅.粮食价格波动的成因及调控对策[J].经济纵横,2013(2):60—64
[2]苗珊珊.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农户福利效应研究[J].资源科学,2014(2):370—378
关键词:粮食价格波动 影响 调控方式
在粮食流通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之后,粮食市场体系从原本的完全计划配置逐渐朝着以市场调节为主、形成市场体系的方向发展,从而让多层次的市场结构、多种交易方式以及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体系得到完善,使得现有的粮食市场化得以实现,粮食价格波动也因此出现很多新特点,加强调控至关重要。
一、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
(一)粮食生产投入
粮食生产投入直接关系到粮食价格的涨跌。粮食供求关系直接决定了其价格,价格波动又会反过来影响供求关系,也就是如果今年粮食价格上涨,就会刺激下一年的粮食生产,使得生产投入进一步扩大。但是,如果今年的粮食价格有所下跌,而来年的粮食收益就会相应的减少,对粮食的供给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一旦粮食的价格出现了波动,那么粮食的种植结构、生产投入以及实际的播种面积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
(二)产业链的传导
粮食价格上涨会对种子、化肥、农药等上游产业链发展产生影响,价格的上涨不但帮助粮农提高优质种子的购买能力,同时,良好的收益,也会让农民拥有更强的粮食生产积极性[1]。针对粮食流通、交通运输以及物流配送等中游产业链,粮食价格上涨也会给其带来一定的利益。但是对于下游产业链却会带来相应的考验,主要是因为下游企业都属于需求方,所以,粮食价格的上涨会提升其采购成本,如果粮食价格上涨的风险得不到转移,那么其盈利空间就会被上游产业链压缩,利润减少。
(三)农民收入
农民的收入主要是依靠售卖粮食所得,所以,粮食价格的波动对于农民收入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就纯收入而言,农业方面的收入占据了大部分,非农产业仅仅是一种补充,导致农民收入受到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价格波动的严重影响。如今,家庭经营性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依旧占据主要地位,是农民提高收入的关键途径,而生产粮食是农民最主要的家庭经营活动,因而粮食价格波动与农民种粮收益直接相关,粮食价格下跌,农民收益减少,反之,农民收益会有所增加。
在弄清楚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之后,就需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加以调控,这对稳定粮食价格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粮食价格波动的调控方式
(一)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不仅会增加农民的粮食种植成本,还会促进粮食价格上涨,所以需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进行科学的控制。一是规范农业生产资料的市场价格行为、经营行为,对囤积居奇、价格欺诈、哄抬物价、不依据规定的明码标价等行为,都需要给予严厉的打击,这样才会让市场秩序和价格秩序都恢复到一个正常的状态下,确保农民的合法利益不受任何影响;二是价格的监测制度需要进一步健全,以便价格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做好农资商品市场供应的调查与监测,分析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价格等变化情况,做好发展趋势的分析和预测处理,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以此来引导生产与消费等环节;三是通过各种渠道减少生产农业生产资料的企业经营成本,可优先保证农资企业生产所需原材料、煤炭、电力等供应,同时督促铁路、交通等部门优先安排运输农业生产资料,减少运输收费,且要继续对生产及流通农业生产资料的企业执行税收优惠政策等。
(二)优化粮食价格调控手段
对于粮食市场价格动态化机制的建立与调整,可以利用粮食库存释放的模式来达到预定的调节,利用库存调节和粮食外贸调节的方式来进行短期的调节,而长期的调节则需要考虑到外贸、耕地保护以及科技进步等方面[2]。站在即期的角度来看,加大粮食库存的释放将成品粮的投放增大,满足粮食即时的供求平衡,化解粮食价格的异常波动;就短期来看,粮食供给增加可以利用进口调节、储备调节的方式来实现;从远期来看,可以利用高产新品种的创新与推广来实现粮食单产的增加;利用土地保护政策的实施,确保粮食供应的有效性;利用国际化的贸易政策,可以将粮食进口补贴提高,降低粮食进口的关税,再配合上进口粮食结构调整,就能够满足粮食供求平衡的要求。
(三)转变政府粮食管理方式
粮食、价格及工商等部门应加强对粮食市场及价格进行监督管理,避免市场被人为操纵、哄抬粮价。与此同时,要引导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对粮食价格波动形势做出正确判断,克服掉惜售心理,预防因逆向调控而人为放大市场效应,导致市场粮食价格出现波动。虽然目前国内已经建立了基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但全国并未形成统一的大市场,每当粮食供应趋紧,粮食价格趋于上涨时,地方保护主义为维护自身利益就会搞地方封锁,加剧区域间粮食供求失衡,所以务必要加强调控,严禁人为封锁地方市场,避免再一次出现地方分割盛行的现象,衔接、有序流通产销区粮食购销,确保正常运行市场机制。
(四)建立粮食价格联动机制
一是继续落实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以及玉米的临时收储政策,把目前的暗补转化成明补,提高对农民生产的财政补贴效率,建立起粮食价格、粮食生产成本、城镇低保水平之间的联动机制。二是分品种建立粮食批发市场,采取连续竞价的方式进行集中销售,避免打压市场粮食价格;按照粮食的市场价格合理制定底价,严禁以底价之下的价格销售粮食,充分发挥出粮食批发市场对粮食价格波动的调控作用。
三、结语
在实际工作中,粮食价格调控部门应加强研究和探索,提高调控方式的合理性、科学性及有效性,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调控策略,尽可能使粮食生产供给配合宏观经济周期,平衡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从而保持粮食价格基本稳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价格调控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双进,李顺毅.粮食价格波动的成因及调控对策[J].经济纵横,2013(2):60—64
[2]苗珊珊.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农户福利效应研究[J].资源科学,2014(2):370—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