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社会实践教育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政工作的着力点。分析研究生的社会实践特点,探讨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实施途径,明确研究生社会实践的范畴,有利于帮助广大研究生思政工作者加强对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指导,提高研究生社会实践教育的实效性,进一步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
关键词: 研究生 社会实践 实施途径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研究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然而,由于传统和现实的原因,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参与面不高、实施途径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了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尤其是理论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思想觉悟不高,动手能力不强,志愿服务意识淡薄,与他人沟通能力偏弱,社会性差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分析研究生社会实践的特点,探讨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实施途径,明确研究生社会实践的范畴,有利于帮助广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强对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指导,提高研究生社会实践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实践教育增强广大研究生的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动手能力,进一步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
一、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育人功能。研究生社会实践是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抓手,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思想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作用。研究生社会实践注重思想引导,始终以理想信念、价值观教育为核心,积极倡导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体现时代精神,以无私奉献、爱心服务为主要精神内核,在服务社会的同时无形中提高广大研究生的思想境界,起到思想育人的目的;在开展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研究生利用平时所学的专业知识积极服务于社会,将专业知识很好地用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中去,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这正是社会实践的实践育人作用;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核心在于服务,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活动最终都以为人民服务、服务社会、服务国家为宗旨,在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促进研究生走出实验室,走出校门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人民服务。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研究生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沟通交流能力。
(二)导向功能。导向功能是社会实践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又一重要功能,也是开展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基本目标,这里的导向包括价值观导向和行为导向。加强价值观教育培育四有新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导向功能在于它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倡导互帮互助、无私奉献、学以致用、知行合一,鼓励研究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行为导向即按照道德、法律的要求进行行为导向,当今时代随着价值观的多元化,社会的复杂化,人们的行为方式日趋多样化,在这种背景下各种不良的行为也正在向高校,向处在象牙塔的研究生蔓延,研究生各类学术不端、缺乏诚信的行为时有发生。研究生社会实践通过研究生在实践过程中践行各类道德、法律意识,使得道德意识、法律知识内化为研究生行为的基本准则。
(三)拓展功能。拓展功能是育人功能、导向功能的延伸与升华。研究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通过接触社会、服务社会,将自身的所学奉献社会能够充分拓展自身的社会性加深对社会的了解与认知,在社会实践中广大研究生获得了宝贵的自我体验、自我激励、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探索的机会,通过上述步骤,研究生充分拓展自身各方面能力。
二、研究生社会实践的特点
(一)参与动机的纯洁性。研究生社会实践是研究生投身社会、报效国家、充实自我的重要方式。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相比,研究生社会实践在专业的深度、广度上更为宽泛。研究生社会实践为研究生提供了理论结合实际,梦想接近现实的良好平台,是研究生成长、成才的第二课堂。因此广大研究生投身社会实践的动机是简单、纯洁的。
(二)实践内容的广泛性。研究生社会实践内容按范畴划分可分为社会调研、科技服务、爱心支教、挂职锻炼、课题研究等多个方面;按组织形式分可分为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系科、自主实践、导师项目实践等多种形式。在各种各样的实践环节中按照与社会接触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接触社会型、了解社会型、融入社会型。虽然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广泛、千差万别,但是各类、各种实践在提升研究生个人修养、提高研究生个人能力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组织形式的多样性。研究生社会实践在组织形式上可分为分散型、集中型、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型三种类型。分散型指的是研究生个体或者小团体(3-5人)的实践,这类实践主要是研究生为了完成某项调研、论文或导师课题所涉及内容所进行的自发的、自主的实践活动;集中型指的是学校、院系组织的一定规模研究生参加的具有明确目标、主题(如爱心支教、科技支农、文艺下乡)的实践活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型指的是在学校、院系统一组织、指导下,确定一系列的社会实践主题,研究生根据自身专业特点选择切合的主题以团队或是个人为单位进行实践活动,这里实践因为实践主题是学校集中确定的,而各团队是研究生根据自身特点自由组合、独立实践的故称为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型。
三、研究生社会实践实施途径研究
(一)志愿服务是研究生社会实践的主要途径。志愿服务指的是研究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通过节假日、寒暑假等时间段,志愿到社区、厂矿、学校等场所开展的无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是研究生社会实践的主要途径,有着与专业联系紧密、可操作性强、社会需求度高等特点,通过志愿服务一方面能够为研究生提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平台,让身在象牙塔里的研究生有与社会接触的宝贵机会、为研究生提供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平台,另一方面能培养研究生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热心助人的优秀品质,为研究生以后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社会调研是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基本内容。社会调研指的是研究生针对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特定情况、特定事件、特定问题,结合自身的专业背景,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以反映社会问题,分析经验教训,揭露事务本质和运动发展规律并提供改进方法,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科研教学提供参照依据和素材。社会调研是大部分研究生在读研过程中都会经历、参与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内容,与其他几种方式的时间相比,社会实践具有参与面广,参与时间、形式灵活,实践性、应用性强,与研究生专业结合紧密等特点,在管理上也易于掌控。
(三)科技服务是研究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方式。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重心是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科学创新精神及科学服务精神。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在专业能力上有了质的飞跃,通过平时帮助老师做项目,从事科研工作已经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这些都为研究生参与科技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科技服务是研究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方式,研究生尤其是理工科研究生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特点,深入农村、企业、厂矿、社区、村镇开展科技支农、科技支企、医疗服务等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自身的聪明才智。
(四)挂职锻炼是研究生社会实践途径的有益补充。有序地组织在校研究生奔赴厂矿、农村、基层开展为期3-6个月的挂职锻炼,根据基层需要结合自身所学积极参与基层的管理事务、专业实践、科技推广、科教宣传和文化卫生建设等活动,对于提升广大研究生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研究生“服务祖国、回报社会”的能力素养有重大作用。在组织研究生进行挂职锻炼的过程中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双向共赢”的研究生挂职锻炼创新培养模式;深入推动研究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在挂职锻炼中积极引导研究生“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就业,鼓励参与实践的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争取和依托大学的多方面资源,为基层解决力所能及的实际问题,为城乡统筹发展、地区协调发展做贡献;研究生在挂职锻炼过程中要坚持做到“不给基层添麻烦、不给地方加负担”,在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及挂职单位的有关规定前提下,创造性地开展挂职锻炼工作。
课题来源:浙江省教育厅2012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Y201226383)。
关键词: 研究生 社会实践 实施途径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研究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然而,由于传统和现实的原因,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参与面不高、实施途径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了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尤其是理论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思想觉悟不高,动手能力不强,志愿服务意识淡薄,与他人沟通能力偏弱,社会性差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分析研究生社会实践的特点,探讨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实施途径,明确研究生社会实践的范畴,有利于帮助广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强对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指导,提高研究生社会实践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实践教育增强广大研究生的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动手能力,进一步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
一、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育人功能。研究生社会实践是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抓手,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思想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作用。研究生社会实践注重思想引导,始终以理想信念、价值观教育为核心,积极倡导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体现时代精神,以无私奉献、爱心服务为主要精神内核,在服务社会的同时无形中提高广大研究生的思想境界,起到思想育人的目的;在开展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研究生利用平时所学的专业知识积极服务于社会,将专业知识很好地用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中去,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这正是社会实践的实践育人作用;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核心在于服务,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活动最终都以为人民服务、服务社会、服务国家为宗旨,在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促进研究生走出实验室,走出校门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人民服务。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研究生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沟通交流能力。
(二)导向功能。导向功能是社会实践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又一重要功能,也是开展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基本目标,这里的导向包括价值观导向和行为导向。加强价值观教育培育四有新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导向功能在于它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倡导互帮互助、无私奉献、学以致用、知行合一,鼓励研究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行为导向即按照道德、法律的要求进行行为导向,当今时代随着价值观的多元化,社会的复杂化,人们的行为方式日趋多样化,在这种背景下各种不良的行为也正在向高校,向处在象牙塔的研究生蔓延,研究生各类学术不端、缺乏诚信的行为时有发生。研究生社会实践通过研究生在实践过程中践行各类道德、法律意识,使得道德意识、法律知识内化为研究生行为的基本准则。
(三)拓展功能。拓展功能是育人功能、导向功能的延伸与升华。研究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通过接触社会、服务社会,将自身的所学奉献社会能够充分拓展自身的社会性加深对社会的了解与认知,在社会实践中广大研究生获得了宝贵的自我体验、自我激励、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探索的机会,通过上述步骤,研究生充分拓展自身各方面能力。
二、研究生社会实践的特点
(一)参与动机的纯洁性。研究生社会实践是研究生投身社会、报效国家、充实自我的重要方式。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相比,研究生社会实践在专业的深度、广度上更为宽泛。研究生社会实践为研究生提供了理论结合实际,梦想接近现实的良好平台,是研究生成长、成才的第二课堂。因此广大研究生投身社会实践的动机是简单、纯洁的。
(二)实践内容的广泛性。研究生社会实践内容按范畴划分可分为社会调研、科技服务、爱心支教、挂职锻炼、课题研究等多个方面;按组织形式分可分为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系科、自主实践、导师项目实践等多种形式。在各种各样的实践环节中按照与社会接触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接触社会型、了解社会型、融入社会型。虽然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广泛、千差万别,但是各类、各种实践在提升研究生个人修养、提高研究生个人能力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组织形式的多样性。研究生社会实践在组织形式上可分为分散型、集中型、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型三种类型。分散型指的是研究生个体或者小团体(3-5人)的实践,这类实践主要是研究生为了完成某项调研、论文或导师课题所涉及内容所进行的自发的、自主的实践活动;集中型指的是学校、院系组织的一定规模研究生参加的具有明确目标、主题(如爱心支教、科技支农、文艺下乡)的实践活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型指的是在学校、院系统一组织、指导下,确定一系列的社会实践主题,研究生根据自身专业特点选择切合的主题以团队或是个人为单位进行实践活动,这里实践因为实践主题是学校集中确定的,而各团队是研究生根据自身特点自由组合、独立实践的故称为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型。
三、研究生社会实践实施途径研究
(一)志愿服务是研究生社会实践的主要途径。志愿服务指的是研究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通过节假日、寒暑假等时间段,志愿到社区、厂矿、学校等场所开展的无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是研究生社会实践的主要途径,有着与专业联系紧密、可操作性强、社会需求度高等特点,通过志愿服务一方面能够为研究生提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平台,让身在象牙塔里的研究生有与社会接触的宝贵机会、为研究生提供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平台,另一方面能培养研究生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热心助人的优秀品质,为研究生以后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社会调研是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基本内容。社会调研指的是研究生针对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特定情况、特定事件、特定问题,结合自身的专业背景,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以反映社会问题,分析经验教训,揭露事务本质和运动发展规律并提供改进方法,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科研教学提供参照依据和素材。社会调研是大部分研究生在读研过程中都会经历、参与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内容,与其他几种方式的时间相比,社会实践具有参与面广,参与时间、形式灵活,实践性、应用性强,与研究生专业结合紧密等特点,在管理上也易于掌控。
(三)科技服务是研究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方式。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重心是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科学创新精神及科学服务精神。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在专业能力上有了质的飞跃,通过平时帮助老师做项目,从事科研工作已经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这些都为研究生参与科技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科技服务是研究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方式,研究生尤其是理工科研究生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特点,深入农村、企业、厂矿、社区、村镇开展科技支农、科技支企、医疗服务等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自身的聪明才智。
(四)挂职锻炼是研究生社会实践途径的有益补充。有序地组织在校研究生奔赴厂矿、农村、基层开展为期3-6个月的挂职锻炼,根据基层需要结合自身所学积极参与基层的管理事务、专业实践、科技推广、科教宣传和文化卫生建设等活动,对于提升广大研究生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研究生“服务祖国、回报社会”的能力素养有重大作用。在组织研究生进行挂职锻炼的过程中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双向共赢”的研究生挂职锻炼创新培养模式;深入推动研究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在挂职锻炼中积极引导研究生“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就业,鼓励参与实践的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争取和依托大学的多方面资源,为基层解决力所能及的实际问题,为城乡统筹发展、地区协调发展做贡献;研究生在挂职锻炼过程中要坚持做到“不给基层添麻烦、不给地方加负担”,在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及挂职单位的有关规定前提下,创造性地开展挂职锻炼工作。
课题来源:浙江省教育厅2012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Y201226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