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发生液化的原因及防治体会。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在本院产科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33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肥胖、妊娠水肿、贫血、滞产以及术中操作不当均为造成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重要原因。结论:重视孕期保健,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剖宫产率,对于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者应积极治疗。
关键词 剖宫产 切口 脂肪液化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39
资料与方法
2000年10月~2008年10月在我院剖宫产术1803例(181例纵切口,1622例横切口),术后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产妇33例,发生率1.76%,纵切口9例,其中2例为二次剖宫产;横切口24例,其中3例为二次剖宫产。27例部分脂肪层裂开,6例脂肪层全部裂开。33例腹直肌前鞘均完整。切口出现液化的时间分别是术后3天15例、术后5天13例、术后7天3例,2例出院时切口无异常,出院后平均3天发现切口粉红色油状渗出液。
诊断标准: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漂浮的脂肪滴,渗出液镜检出大量的脂肪滴。切口边缘皮下组织无坏死现象,无脓性分泌物,切口无红肿压痛,临床无炎症反应。属于非细菌性炎症,渗出液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渗出液涂片没有脓细胞。
结 果
辅助化验:①血常规化验白细胞计数均未超过正常范围。②渗出液涂片镜检33例均可见大量脂肪细胞。③切口细菌培养结果33例均无细菌生长。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相关因素:体型肥胖脂肪层厚超过5cm者有10例,妊娠水肿11例,滞产6例,术中出血致贫血者8例,手术时间超过1小时延长50~120分钟者4例。咳嗽者2例。
用上述方法治疗,33例患者全部痊愈,无1例发生感染。
讨 论
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剖宫产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不是切口感染,无感染症状。发生机制尚未明了,但公认原因有:糖尿病病人、电刀使用、肥胖、贫血、妊娠期水肿、营养不良等[1]。有报道剖宫产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率为0.34%[2]。分析其原因可能为:①肥胖病人切口脂肪层太厚影响术野的暴露和操作,增加了手术难度,延长手术时间;②妊娠水肿,肿胀的脂肪组织在术中反复多次挤压;③滞产使剖宫产切口部位的脂肪组织压迫受损血液循环不佳,加上术中操作无疑使切口部的脂肪组织受损更加严重均可导致切口脂肪细胞受损而液化;④术中失血量过多发生贫血使术后脂肪组织营养不良坏死液化机会增加;⑤术者手术操作技巧也是较主要的因素,手术动作粗暴以致组织损伤过多、止血钳夹脂肪组织多、止血不善引起血肿、组织层次对合不佳形成死腔,缝合过松或过紧。
预防:加强孕产期保健和宣教,降低剖宫产率是消除腹部脂肪液化的直接方法。①孕期常规产检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合理的饮食,适当体力劳动,消除孕期肥胖不利因素;②正确看待剖宫产。
产科处理:严密观察产程,对滞产者要及时进行识别和处理,提高助产人员及产科医生技术水平。提高手术操作技巧,缩短手术时间。止血彻底,缝合时不留死腔,打结松紧适当。缝合脂肪层前,以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清除游离脂肪组织。对脂肪较厚者,可分层缝合脂肪层,可在皮下放置橡皮引流条,24~48小时拔除。术后换药时避免酒精渗入切口,引起脂肪再次液化。仔细查看切口,如有渗液要积极处理,增加换药次数,保持切口干燥。
辅助与支持治疗:术后抗生素预防感染3~4天,48小时后给予微波理疗,可促进切口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组织再生能力,促进水肿消退及渗出物吸收,从而促进切口愈合。
参考文献
1 刘萍,满淑红,李红.妇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潍坊医学院学报,2007,29(1):81.
2 古丽红.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46例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10):214.
关键词 剖宫产 切口 脂肪液化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39
资料与方法
2000年10月~2008年10月在我院剖宫产术1803例(181例纵切口,1622例横切口),术后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产妇33例,发生率1.76%,纵切口9例,其中2例为二次剖宫产;横切口24例,其中3例为二次剖宫产。27例部分脂肪层裂开,6例脂肪层全部裂开。33例腹直肌前鞘均完整。切口出现液化的时间分别是术后3天15例、术后5天13例、术后7天3例,2例出院时切口无异常,出院后平均3天发现切口粉红色油状渗出液。
诊断标准: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漂浮的脂肪滴,渗出液镜检出大量的脂肪滴。切口边缘皮下组织无坏死现象,无脓性分泌物,切口无红肿压痛,临床无炎症反应。属于非细菌性炎症,渗出液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渗出液涂片没有脓细胞。
结 果
辅助化验:①血常规化验白细胞计数均未超过正常范围。②渗出液涂片镜检33例均可见大量脂肪细胞。③切口细菌培养结果33例均无细菌生长。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相关因素:体型肥胖脂肪层厚超过5cm者有10例,妊娠水肿11例,滞产6例,术中出血致贫血者8例,手术时间超过1小时延长50~120分钟者4例。咳嗽者2例。
用上述方法治疗,33例患者全部痊愈,无1例发生感染。
讨 论
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剖宫产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不是切口感染,无感染症状。发生机制尚未明了,但公认原因有:糖尿病病人、电刀使用、肥胖、贫血、妊娠期水肿、营养不良等[1]。有报道剖宫产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率为0.34%[2]。分析其原因可能为:①肥胖病人切口脂肪层太厚影响术野的暴露和操作,增加了手术难度,延长手术时间;②妊娠水肿,肿胀的脂肪组织在术中反复多次挤压;③滞产使剖宫产切口部位的脂肪组织压迫受损血液循环不佳,加上术中操作无疑使切口部的脂肪组织受损更加严重均可导致切口脂肪细胞受损而液化;④术中失血量过多发生贫血使术后脂肪组织营养不良坏死液化机会增加;⑤术者手术操作技巧也是较主要的因素,手术动作粗暴以致组织损伤过多、止血钳夹脂肪组织多、止血不善引起血肿、组织层次对合不佳形成死腔,缝合过松或过紧。
预防:加强孕产期保健和宣教,降低剖宫产率是消除腹部脂肪液化的直接方法。①孕期常规产检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合理的饮食,适当体力劳动,消除孕期肥胖不利因素;②正确看待剖宫产。
产科处理:严密观察产程,对滞产者要及时进行识别和处理,提高助产人员及产科医生技术水平。提高手术操作技巧,缩短手术时间。止血彻底,缝合时不留死腔,打结松紧适当。缝合脂肪层前,以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清除游离脂肪组织。对脂肪较厚者,可分层缝合脂肪层,可在皮下放置橡皮引流条,24~48小时拔除。术后换药时避免酒精渗入切口,引起脂肪再次液化。仔细查看切口,如有渗液要积极处理,增加换药次数,保持切口干燥。
辅助与支持治疗:术后抗生素预防感染3~4天,48小时后给予微波理疗,可促进切口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组织再生能力,促进水肿消退及渗出物吸收,从而促进切口愈合。
参考文献
1 刘萍,满淑红,李红.妇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潍坊医学院学报,2007,29(1):81.
2 古丽红.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46例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