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来源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sqtld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译文及浅析
  江边的城池好像在画中一样美丽,山色渐晚,我登上谢朓楼远眺晴空。江水之间,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江上两座桥仿佛天上落下的彩虹。橘林柚林掩映在令人感到寒意的炊烟之中,秋色苍茫,梧桐也已经显得衰老。还有谁会想着到谢朓北楼来,迎着萧瑟的秋风,怀念谢先生呢?
  诗歌前面主要是写景状物,描写了登上谢脁楼所见到的美丽景色,而在最后点明怀念谢脁,抒发了诗人对先贤的追慕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诗中有画,画中蕴诗。中间的两个对偶句,写景如绘丹青,最是精彩动人。“夹”“落”两个动词的运用,犹如神来之笔,精到传神,状形写意,色彩璀璨,变幻瑰丽,意境开阔,景象空灵。再加上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给人以充分的质感,让人不得不感叹山水的美丽毓秀。而“寒橘柚”与“老梧桐”又为这幅画卷拓展了更加阔大渺远的背景,增添了厚实凝重的色调,更映衬出诗人此时抑郁感伤的心境。
其他文献
古典名著是经过历史的筛选而传承下来的经典作品,具有思想性与艺术性。阅读古典名著可以促进学生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帮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古典名著的阅读教学存在着阅读难度大、文章篇幅长等问题,而且名著的表达方式也与现在有所不同,所以学生阅读起来会感觉比较吃力,出现阅读不下去、阅读不完或阅读兴趣不高等问题。如果不能恰当地以单元为视角,适度、合理地开展阅
期刊
你不认识我,但我认识你很久了,我必须承认,有很长一段日子我几乎把你忘了。我再度想到你是2000年,那年我的孩子九岁,我陪着孩子过他的童年时,我自己也重新过了一次童年,那时我才把你,从我記忆的墙角找了回来。  我写这封信给你,是想要谢谢你,每当我的人生碰到一些困惑及彷徨时,是你给了我方向。那个方向也许不符合社会价值观或众人的期望,但却符合我自己内心的感觉,那种感觉就是一种快乐和知足。  你充满了对人
期刊
童话是一种极富趣味的文学体裁,情节生动、语言活泼,更能吸引儿童阅读。与此同时,童话中还蕴含深意,可以陶冶学生心灵,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低年段童话教学可通过适当使用思维导图、抓实语言应用、创意角色表演等策略,助力儿童厘清人物关系,了解故事情节,学习表达,品悟人物形象,从而为学生深度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部编语文教材二(下)第七单元
期刊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译文及浅析  幼小的乌鸦啼叫着飞散了,只有玉色屏风空虚寂寞地立着。秋风吹来,顿觉枕边清新凉爽,就像有人用绢扇在扇一样。睡梦中朦朦胧胧地听见外面秋风萧萧,可是醒来去找,却什么也找不到,只看到落满台阶的梧桐叶,沐浴在朗朗的月光中。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紧扣题意,构思巧妙。此诗的精神全在一个“寻”字,写出了一种朦朦胧胧、惆怅无奈
期刊
我生在抗战末期的四川乡下,我知道那个地方叫作金刚坡。这个地方能给我的唯一印象,就只是一朵蓝色的鸢尾草,一朵开在湖边的蓝色的花。  我小的时候,人很胖,头又特别大,妈妈说:常常在一转眼间就看不到我了,马上就知道,一定又是从山坡上哪一个地方滚到坡下面去了。大家只要到山坡下面的草堆里去找,总会找到我这个小肉球。奇怪的是,我很少哭,也很少会受伤,所以每次也只是让大人们虚惊一场。等到把我摆到小椅子上坐定,大
期刊
这里要说到我最初认识的一片阳光。那年我六岁,记得是刚刚出了水珠后——水珠即寻常水痘,不过我家乡的话叫它作水珠,当时我很喜欢那美丽的名字,忘却它是一种病,因而也觉到一种神秘的骄傲。只要有人过我窗口问问出“水珠”么?我就感到一种荣耀。那个感觉至今还印在脑子里。也为这个缘故,我还记得病中奢侈的愉悦心境,虽然同其他多次的害病一样,那次我仍然是孤独地被“囚禁”在一间房屋里休养的。那是我们老宅子里最后的一进房
期刊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我每天把纸船一个个放在急流的溪中。我用大黑字写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在紙船上。我希望住在异地的人会得到这些船,知道我是谁。  我把园中长的秀丽花栽在我的小船上,希
期刊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親,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选自《冰心全集》海峡文艺出版社)  这首诗作于1923年8月,当时冰心
期刊
我小时候对汽水有一种特别奇妙的向往,原因不在汽水有什么好喝,而是由于喝不到汽水。我们家是有几十口人的大家庭,小孩依次排行就有十八个之多,记忆里,东西仿佛永遠不够吃,更别说是喝汽水了。  有一回,我走在街上的时候,看到一个孩子喝饱了汽水,站在屋檐下呕气,呕——长长的一声,我站在旁边简直看呆了,羡慕得要死掉,忍不住忧伤地自问道:什么时候我才能喝汽水喝到饱?什么时候我才能喝汽水喝到呕气?因为在读小学的时
期刊
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故事发生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要想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就是在今天,可可西里的枪声仍然带着罪恶的余音低回在自然保护区巡视卫士们的脚印难以到达的角落。当年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  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