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是电脑惹的祸?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是寒假前的一个家长会,在紧张忙碌的学期工作即将画上圆满句号时,却发生了意外——班上小扉祖孙三代同上台,唇枪舌剑舞起来。
  事情还得从电脑说起。小扉三岁时父母离异,后来父亲再婚并有了弟弟,倍加疼爱小扉的爷爷勉强担起了监护抚养义务。上中学后,小扉生母为弥补对孩子的情感亏欠,给他送来了电脑。谁知小扉逐渐上网成瘾,还建立了QQ群,邀我加入。从此,我只要上网,就能看到小扉在线并乐此不疲地“工作”,俨然已是网络高手。到期末复习时,小扉开始接二连三地请假,理由五花八门:感冒、发烧、肚子疼;不小心弄伤眼睛;下午没正课,来了也没用……甚至就连第二天就要期末考试了,他还硬逼着爷爷在电话里通知我:“明天考试,今天自己在家复习。”
  面对小扉的种种情况,我进行了“三方面谈”:
  首先,我找来当事人小扉。看着小扉那炉火纯青的电脑操作技巧,我没有强加干预,因为担心他“逃之夭夭”,把我“拉黑”。于是,我选择了在QQ上给他留言:“学生以学习为主,要认真完成作业哟!”“别忘了复习哦!就快考试了!”……结果,我被小扉扣上了“毁人不倦”的帽子。
  见不奏效,我又找来小扉的父亲。他到校后,听说孩子未完成作业,虽然着急,却也只是叹息说:“孩子游戏成瘾,不做作业,成绩下滑,我也很着急。可是我一管孩子,他爷爷就来阻拦。老师,您下次还是让他爷爷来学校,看看他的宝贝孙子在学校的表现吧!”
  无奈之下,我选择了家访,和小扉的爷爷见面。原来自小扉父母离异后,爷爷就视孙子如掌上明珠,生活上精心伺候,生怕孩子受丁点委屈。提及玩电脑、上网,老人家明知会耽误孩子的学习,但还是由着他。因为小扉曾威胁爷爷说:“不让我玩电脑,我就离家出走。”
  就这样,我的“三方面谈”均以失败告终。
  面对小扉一落千丈的成绩,我调整“战术”,决定在家长会上“三堂会审”,把“元凶”——电脑“绳之以法”。为此,我特意邀请小扉的家人一起来参加家长会。会后,小扉爷爷、父亲、妈妈等人马上围住我,一起商讨如何解决小扉的问题。却没想到,话刚起头,就引起了他们祖孙三代的大吵大闹,最后不欢而散。
  以往面对孩子玩手机、电脑等情况,我都是采取“堵”的方法:一经发现,就喊来家长,马上处理;召开班会,通报批评,警醒学生。可多年的惨痛教训告诉我:老师认为对的事情,学生不一定认可或接受;老师讳莫如深的话题,有时学生却津津乐道。在手机、电脑风靡的当下,我堵得住今天,但能堵得住明天吗?
  带着种种矛盾的心理,牢记着“即便再简单的问题,也有一百种解决的方法”的“真理”,我继续调整着战术——变“堵”为“疏”。
  首先,诚邀小扉担任班级网管。第二个学期刚开学,我就找来小扉。面对着充满戒备心理的小扉,我快速表明了自己的意图:“学校网站开辟了班级网页专栏,同学们都推荐你担任班级网管职位,现在老师诚邀你加入。”他一听完,马上抿着嘴,非常干脆地对我说:“可以,没问题!”
  其次,抓住小组调整契机。我召开班级会议,明确本学期小组的成立方式是采取组长招聘和组员自愿报名的双向选择方式。这种小组机制的建立,使得自尊心极强的小扉主动出击,欣然在团队协议中签了名,甘愿服从管理。当然,我还特意安排了一个各方面都特别出色的孩子成为了小扉的同桌。
  为了真正收到效果,我还和小扉的组长一起“密谋”:在今后的学习中,如果小扉出现问题,公开场合必须让其严肃执行组规,但在私下里可以利用职权偏私。比如组长是英语课代表,而小扉的弱科是英语,那么就可以和英语老师协商一下,降低小扉的作业完成标准,让他不再有作业的压力,以此保持其自信心和完成作业的兴趣。
  在整个过程中,我绝口不提电脑这事,只是更多地表示关心和赞扬,如说“作业有不会的吗?”“英语老师夸你上课认真,单词背得好!”……如此等等。想不到,自从成为班级网管,并在合作小组捆绑制协议书的影响下,尤其是在小组长锲而不舍的督促下,在优秀同桌时刻的提醒下,小扉有了明显进步。
  看着小扉的变化,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仅仅是电脑惹的祸吗?不是!是自己没有找到打开小扉心灵的钥匙罢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与时俱进。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不能简单采取极端、粗暴的教育手段,而是要学会疏导孩子的教育技巧,要观察他们的表现、反应,慢慢拉近和他们的距离,努力走进他们的心灵,取得他们的信任。尤其当找到问题根源后,教师应隐蔽性地向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让他们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欣然接受教师的意见。如此,“后进”也能成为优秀。
  (作者单位:天津市静海县第五中学
  天津 306101)
  责任编辑 戴双翔
其他文献
余維武在《教育科学研究》2018年第6期《论先秦儒家的榜样教化思想》一文中指出,在先秦儒家的德育理论中,道德榜样占据着关键地位,而教师则是榜样教育的核心。这里的教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最广泛的意义说,一切能够促进、帮助自己的德行得到改善的人都可称为教师。故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另一方面,就狭义来说,只有善于学习,深刻地把握仁义礼乐道德精神的君子贤人才能担任
[案例描述]  年级里有个学生貝贝,上学常常不准时,几乎是习惯性迟到,班主任与他多次面谈后都收效甚微。这天早上,他又迟到了,而且拒不接受处罚。班主任没有办法,只好找来当时作为级长的我。灵机一动之下,我想出了一个办法:让全班表决,如果票数过半赞成原谅他,就给他一次“豁免权”,但仅限一次。贝贝表示同意。于是,我带他回到班上,先向同学们说明了事情原委,并希望他们秉承着“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原则
翁心植老师已去,一代宗师作古。我们在缅怀与思考中,对他的理解与领悟还在加深。他对于国家、医学、患者、医院和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我想,懂得翁老师,懂得他的博大情怀,懂得他的事
安慧里中心小学通过微电影的方式把语文课本中的一些文章拍摄出来,形成校园课本剧。据悉,学校已经拍摄了《王二小》、《将相和》和《检阅》三部风格不同的课本剧。  “其实学校在做课本剧之前有一个前期的铺垫。原来学校一直研究作文教学,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要想让孩子们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很多内容要源于生活,但是有些内容离孩子的生活又是很远的。”德育副校长郑菊说,像《王二小》和《将相和》,这些课文中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