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内而外:追求预习的实效性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hy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而合理的预习,是做好教学铺垫,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由内而外”的预习方法,是指预习指导从课内开始,向课外延伸;在课内着力,促课外见效。
  一、任务巧确定:让内容富有情趣
  预习,毕竟只是对课文内容的先行了解,对基础知识的先行尝试,教师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期望值不能太高,布置的任务要让学生力所能及。好高骛远,不仅欲速不达,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语文学科而言,学生在进入课堂学习前,能把课文读正确、基本读流利,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就足够了,其他诸如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则无须提出过高要求。这样,目标清楚,简单明了,就为学生正确预习提供了保证。另外,对小学生而言,让他们简单地预习,机械地朗读,他们往往不感兴趣。因此,教师要求学生读通课文时可这样引导:下节课要学习的课文,课文中说的故事很有趣,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上课时老师要举行朗读比赛,看谁朗读得正确流利、一字不错。而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学习生字时,可这样提示:下节课学习的课文,课文中的生字有几个很难读,有几个字的字形很难记,老师在上课时想听写由生字组成的词,看谁表现得最出彩,能做到一字不错。要求学生把握课文內容时可这样说明:预告一下,下篇课文学习前,老师想请你们用几句话说说课文写了什么,看谁有这个能力……如此设计预习,给予学生的既有目标和任务,又有压力与挑战,更让学生有兴趣和动力。
  预习目标的提出,可在前篇课文阅读结束前,用三言两语加以说明,教师布置预习任务时要严谨,让学生知道任务的严肃性,同时又要讲究艺术,让学生感到预习的趣味性。当然,教师要言而有信,只要提出了要求,就必须兑现承诺,无论时间多紧,教学中都要有相关环节对预习任务予以回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时间巧安排:让任务落到实处
  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教师一般是把预习放在课后进行。为培养学生预习的自觉性,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的预习时间,当学生对预习还没有形成基本能力和预习的自觉性前,可安排缓冲期——或课前统一安排时间,或课堂上挤出相应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静心预习,完成相关的预习作业。这样,学生自学兴趣浓厚,老师可以集中辅导,学生精力集中,其效果不言而喻。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形成了预习自觉性后,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则可把预习由课内逐渐移至课外。
  三、效果巧检测:让预习收到实效
  预习效果的检测,是评价学生预习态度与预习效果的手段。检测预习效果要精心设计,灵活安排,不呆板;要相机穿插,自然贴切,不突兀。像生字的检测,可集中出示,指名朗读,适时纠错,强调重点字音、字形;也可借助朗读,了解学生的生字读音与朗读课文的正确流利的情况,促进学生感知课文内容。而对课文内容的检测,可与揭题融为一体,巧妙提问,透过三言两语的启发与问答,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感知的情况。如笔者在教学《唯一的听众》一课时,课前要求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在课堂教学揭题时,笔者是这样引导的:
  师:通过预习,大家对课文内容肯定有了了解,知道“唯一的听众”是谁吗?(所有学生都举起了手)
  生1:唯一的听众是一位老太太,她谎说自己耳朵听不见,其实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
  师:“谎说”用得好!奇怪了,一个音乐学院教授,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学生陆续举手)
  生2:“我”刚学小提琴时,拉得太差,父亲和妹妹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白痴。在他们听起来,“我”拉小夜曲就像在锯床腿。“我”觉得他们听这样的小提琴肯定是一种折磨。因此,不敢在家里练琴,便转换地点,到小山上的一片树林里去练琴。
  师:你说得不少了,很好!(走近另一学生)请你接着说。
  生3:可是,“我”发现了老太太,想溜之大吉,因为“我”拉得不好。老太太告诉“我”她耳朵不好,并说要当“我”的听众,用心灵来感受。此后,她真的每天都准时在那里陪伴“我”。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老太太是怎样的人呢?
  生4:我觉得她是一个慈祥的老人,当我感到非常尴尬的时候,她就像慈祥的奶奶一样,用“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的谎言,打消了我的顾虑,让我彻底放了心。
  生5:她是个智慧的老师,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完全可以手把手地教我拉。可她没有这样做,而是用真诚的陪伴,让我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
  (其他学生发言略)
  师:说得真好!通过预习,你们对“我”与老太太的关系以及老太太的特点就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下面,我们将循着作者的引领走进课文,去见识这位慈祥而智慧的老太太,看她是怎样用自己独特的方法为“我”开启音乐之门的。
  上述教学片段,笔者借助课题揭示,检测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对重点人物的感受。如果没有认真预习,学生则难以知道老太太成为唯一听众的原因,更难以联系内容叙述她的特点。教学时笔者的问题颇有开放性,学生只要根据要求去预习,或多或少都能有所展示。预习检查后的评价,对学生既是肯定,又是暗示:认真预习,老师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反之则可能不知所措。这样,将预习检查渗透于揭题之中,把教学自然引入到对文本的深度解读,预习便真正成了课堂教学的基础,课内的预习检查就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收到良好的预习效果。
  四、成果巧转化:让教学更加精彩
  让预习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是促进学生自觉预习的重要前提,也是提升预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如笔者在《梅花魂》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出示词语)通过预习,会读这些词语吗?(指名朗读)这篇课文写了些什么呢?请你选择下列词语简单说一说。
  磨难 境遇 颇负盛名 不甚在意
  欺凌 秉性 身在异国 眷恋祖国
  训斥 玷污 顶天立地 低头折节
  生1:祖父读书很多,又能书善画,在星岛颇负盛名。“我”小时候,他常常带“我”读唐诗宋词,读着读着就哭了。后来才知道,他是在想念自己的祖国。
  生2:“我”常常玩弄祖父的古玩,对这些他不甚在意,但有一次“我”把他的墨梅图弄脏了,想不到从来没有跟“我”发过脾气的他,竟然变了脸色,并且第一次听到他训斥妈妈,说这样的梅花图是不可以玷污的。
  生3:从祖父的话语中“我”知道,梅花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中华民族许多有气节的人物就像梅花一样,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生4:从一幅珍贵的梅花图和一块珍贵的手绢,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我还明白了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梅花魂》一文中的不少词语,对表现人物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字音、字形无须大动干戈,理解运用是重点。因此,在上述教学片段中,笔者重点是借助词语引导叙述内容。这样检测,既是词语的理解,又是词语的运用;既是内容的把握,又是情感的感悟,真可谓是一举多得。这种运用,其价值远胜过简单地说词义,抽象地说理解。有了这一过程,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就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形象的;学生对词语的运用就不是单调的,而是充满情感的;学生对内容的把握就不是零散的,而是整体联系的。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例3、例4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 通过知识迁移,使学生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进行计算。  2.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并经过观察、猜测、验证归纳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3. 通过对算理、算法的探究培养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归纳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期刊
绘本,是图文合奏的图画书。与一般图画书不同的是,绘本更突显图画的叙事作用,简练的文字有时只能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小学低段的绘本教学,应注重教给学生阅读绘本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绘本时走进绘本,探寻绘本内核,拓展绘本外延。  一、初识——了解绘本构成  绘本,之所以区别于一般图画书,是因为绘本具有独特的构成:(1)封面。绘本的封面通常是一幅画,如《我爸爸》的封面就是从正文中选取的一幅图画,这对于正文内
期刊
当初,校园没有树,他找人、找车去外乡镇拉树移植;没有花草,他动手培植;铺设校园绿化带小路,他自己去捡河卵石……在他带动下,全校师生行动起来,学校节约20多万元建设资金。  学校先后6次租地共120亩,建设3个勤工俭学基地,并把全部收入用于改善学生的生活和办学条件。  学校离家也就10多公里,但他经常周末也回不了家。他幼小的女儿常常懵懵懂懂地说:“爸爸开会去了。”“荣幸的是,在另一所学校当老师的妻子
期刊
什么是儿童语言?笔者在这里想表达两层意思:一是指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形成的与人交往沟通、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表现形式;二是指正在过着童年生活的儿童自己的语言。童心童情引发童言童语,焕发童真童趣。语文阅读教学担负着指导儿童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等责任,发展儿童语言既要遵循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要葆有儿童期儿童语言的个性与特点,要小心呵护属于儿童的语言,不要任
期刊
上午,从昆明驱车一路翻山越岭,山水一程风雨再一程,紧赶慢赶来到宁洱镇第一小学时已是下午4点时分。还好,学生没放学,我们终于没有错过陈富春校长带学生进行集体地画创作的壮观场面。  这是一个寻常而又诗意满满的课堂——数百学生聚在空旷操场上美术课。校长是课堂主讲人,陪同辅导地画的四五个美术老师分散开来,带队分块完成不同的主题绘画。以地为纸,三五成群的学生手握五彩粉笔,蹲的蹲坐的坐,还有的趴在操场上,根据
期刊
2016年秋季学期以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开始在全国推广使用。细心的语文教师一定会发现,一年级下册教材中选入了几篇别致的新课文:《一个接一个》《树和喜鹊》《怎么都快乐》《夜色》……这些课文无疑丰富了教材选文的内容,同时也给了我们语文教学一个最善意、最及时的提醒——教学必须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  要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人生在世,喜怒哀惧,负面情绪在所难免。童年并非总是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代名词,童年
期刊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以“领略五彩斑斓的异国风情,感受他乡的美丽风光”为主题编选了四篇展示异国他乡的风情画卷,在《口语交际·习作八》中安排了“聊聊热门话题”的口语交际和自由习作提示,目的是通过“聊聊热门话题”,引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迈向全国,放眼世界,把自己从电影、电视、书籍、报刊等渠道收集到的风土人情、奇闻逸事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其中自己最想表达的内容写下来。“聊聊
期刊
本文主要在我近六年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日常在学生中进行调查,以及对学生的易错题的收集和整理,主要针对一、二、三年级的小学生日常作业中出现的易错题的错因、改善方法以及研究意义和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对学生作业中常见错例的分析,正视学生出现的问题并加以利用,这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本文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小学数学作业中常出错误的原因以及预防和终止错误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效果。  一、低段小学生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76页例3“做一做”及第77~78页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0.2+6.3=
期刊
“转化”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把未知化为已知、把复杂化为简单、把抽象化为具体、把非常规化为常规,从而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在习作教学中,教师是否也可以用“转化”,换种思维,让习作教学更简单、更有效呢?  一、根据学情,化统一为弹性  1.目标的弹性设置。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在设定目标时,往往只是依据年段目标和年级目标而定,会忽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在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难忘的第一次》的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