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化教学改革的困境与路径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e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化教学改革,针对“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化教学改革动力不足、保障机制缺位、实施教改疲软等问题,提出教育主管部门出台政策支持、高校党政领导推动课程基础性建设、课程任课老师提升专题化教学能力和水平等改革路径,不断提升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化教学改革的实效性。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  专题化教学  困境  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2C-0136-03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自1987年开设以来,国家相关部委多次出台了与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相关的政策文件,然而其课程建设中依然存在教学内容随意性较大、课时安排不合理、考核制度建设不合理、教学队伍不稳定、教学模式传统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高校必须深化“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升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而引入专题化教学是深化“形式与政策”课教学改革,提升其实效性的有效途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化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要求包括高校在内的教学改革参与主体在推进专题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在准确研判当前专题化教学改革所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从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党政领导、课程任课教师等三个层面寻求专题化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一、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化教学改革面临的困境
  从高校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的专题化教学改革实践来看,我国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化教学改革在改革动力、保障机制、改革实施等方面存在问题,这些问题成为高校推进“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化教学改革的绊脚石,直接影响专题化教学改革成效。
  (一)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育人地位矮化严重,专题化教学改革动力不足。从20世纪80年代始,党中央国务院或国家相关部委就围绕高等学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势与政策教育多次下发相关文件,但到了执行落实层面却出现“上头热下头冷”“上动下不动”的情况。虽然我国高校已将“形势与政策”课列为必修课,但是在对该门课程具体的教学安排和实施上却没有将其摆到应有的位置和高度,存在课程地位被矮化现象。例如,不少高校教务部门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排课把“形势与政策”课安排在双休日或课外活动时间,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缺乏统一的安排和科学的规划,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育人地位的严重矮化,久而久之这种“不重视”的心态就会导致任课教师会以一种消极的心态对待这门课程的教学活动,对旨在提高课程实效性为目标的包括专题教学改革在内的一切教学改革活动缺乏积极性和动力。
  (二)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基础性建设薄弱,专题化教学改革保障机制缺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基础性建设,是指影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最根本最核心最关键的建设环节,包括“形势与政策”课领导体制建设、师资建设、学科化建设、课程学习考核评价机制建设、教学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建设等六大基础性建设工程。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不强,一个极为重要的诱因就是我国高校在“形势与政策”课的上述六大基础性建设存在着较多的薄弱环节,具体表现为:缺乏由学校党委书记或专职副书记挂帅、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为主导的多部门参与的专门的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师资力量不足,专职教师配备不够;课程规范化建设及专题化教学改革工作机制尚未建立健全;课程建设缺乏对应的学科支持;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明确的、完善的考核机制尚未建立;教学资金投入长期不足,教学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缺失。这些基础性建设薄弱的问题,既有政策落实不到位的原因,也有高等教育大众化引发课程建设复杂化的原因,还有教学管理不和谐带来教学行为不和谐的原因。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这六大基础性建设工程,不仅是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体制机制建设最重要的内容,而且是课程专题化教学改革开展最有力的保障机制。如果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化教学改革没有较好的课程基础性建设,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专题化教学改革将寸步难行。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化教学改革最大的问题,就是由于该门课程基础性建设薄弱导致专题化教学改革缺位,成为当前高校大力推进专题化教学改革最大的阻力和难题。
  (三)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素质不佳,专题化教学改革实施疲软。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是思想性、政治性、政策性、时效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教学内容涉及面极广,知识融合程度极高,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等社会科学领域,还涉及新技术、新发明等自然科学领域。这就决定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是一项要求很高的工作,要求任课教师既要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扎实的理论功底、较强的学习研究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课程传授表达能力以及多学科知识和迅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然而,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素质与这一要求相比有较大差距,教师队伍建设落后。根据“04通知”规定,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要建设一支以精干的专职教师为主体、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然而,不少高校至今仍以兼职教师为主,甚至讓一些校内从事学生管理的工作人员、院系辅导员、党政干部或行政人员以及校外聘请的兼职教师承担该课程的教学任务。这些兼职教师本身就理论水平不高,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能力有限,再加上日常事务繁忙,接受专业培训机会极少,难以完成教务部门安排的教学任务,不能胜任推进专题化教学改革的工作。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化实践探索由来已久,从20世纪80年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开设以来,就有高校任课教师尝试性地在“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教学中引入专题化教学,甚至还推动了所在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的专题化教学改革。然而,从多年来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成果和研究成果来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化教学改革的成效并不明显。这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化教学改革缺乏师资保障。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队伍建设都没有落实好国家层面的相关政策规定,任课教师队伍流动性大、结构不合理、政治素养不高、主体责任感缺乏、知识结构单一、专题化教学能力较弱等状况,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校推进“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化教学改革最头痛和棘手的问题。   二、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化教学改革路径
  当前我国高校推进“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化教学改革,必须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着重从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党政领导、课程任课教师三个维度推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化教学改革。
  (一)教育主管部门:尽早出台一部专门规范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政策文件,明确鼓励支持高校探索实践“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化教学改革。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地位长期被矮化,虽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最为根本的源头性原因就是国字号的政策文件支撑不到位。从1987年至今,以党中央国务院、国家相关部委名义下发的与“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相关的文件多达7个,几乎所有的文件都提到了或强调“形势与政策”课极为重要作用和地位,但难以贯彻落实到现实层面。其深层次的成因并不是高校党政领导思想认识不充分,而是国家部委制定下发的与“形势与政策”课相关的文件自身存在不足和缺陷。不少政策文件都是宏观上的指导性的文件,内容上追求大而全,缺乏具体的规定和约束性的要求,甚至某些条款内容还缺乏科学性和嚴谨性,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随意化提供了制度上的可能和空间。
  为了更好地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化教学改革提供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重点从如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启动与“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相关的政策文件清理工作。就数量来说,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性建设相关的政策并不少,但在现实中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依然较差,其原因之一就在于某些政策文件的适应性、时效性、科学性、约束性较差,某些政策内容规定甚至不切实际。因此,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尽早启动相关文件的清理工作。第二,制定一部规范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最新的权威政策文件。政策文件的制定主体选择应汲取过去的经验教训,整合以往多个制定主体为唯一的一个制定主体—— 国家教育部,由国家教育部整合以往纷繁复杂的相关政策文件为一部唯一的关于规范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最新的专门文件,文件名称可命名为《关于新时代切实规范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通知》,此政策文件不仅要避免过去政策文件内容制定的不科学和缺乏可操作性,而且还要增加政策落实奖惩机制,鼓励支持课程教学改革等内容条款。第三,配套出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化教学改革实施细则。教育部以最新出台的关于规范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专门文件为依据,制定下发最新课程专题化教学改革细则,细则应明确专题化教学改革的意义、目的、理念、路径、资金等问题。唯有如此,才能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化教学改革填补政策漏洞,提供制度保障。
  (二)高校党政领导:充分认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的深刻意义,全面推动“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化教学改革的基础性工程建设。高校党政领导主要是指包括高校党委书记、副书记和校长、副校长等校领导班子成员以及与“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相关职能部门及教学部门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如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团委、学生处、科研处、财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等相关部门的党政一把手。这些党政一把手在各自分管的工作领域拥有极大的课程建设资源调配权,是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化教学改革最有力的推动者和督促者,是决定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化教学改革成败最为关键的力量。为此,高校党政领导尤其是党委书记和校长,应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在最新的政策文件没出台之前,重点学习“04通知”和“05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以及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的相关内容,充分认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开设及规范化建设的深刻意义和现实价值,积极推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规范化建设,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化教学改革扫除一切基础性障碍。
  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存着的各种问题,只要高校党政领导尤其是一把手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问题就容易得到解决。当前高校党政领导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重推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化教学改革的基础性工程建设:一是尽早成立以高校党委书记亲自挂帅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专题化教学改革领导小组,两个领导小组成员组成相同,即“一套人马,两块牌子”。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领导小组成员由教务处、团委、学生处、财务处、宣传部等相关部门的部门一把手组成及相关课程建设专家学者组成,成立“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二是尽早配足专职教师,建立一支稳定性、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三是尽早建立课程规范化建设及专题化教学改革协调沟通工作机制,出台相应的课程规范化建设及专题化教学改革协调沟通管理办法,办法应对各参与主体或个人都应具有约束力。四是尽早启动研究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学科归属划分问题,无论是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还是专题化教学改革都离不开学科的支撑,“形势与政策”课究竟隶属于哪个学科,至今在学界和教育界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亟须高校对此进行进入的研究并尽早科学确定“形势与政策”课的学科归属。五是创新学生学习评价考核机制。因各种实际问题和现实原因,高校对教育部“04通知”所规定学年考核制的实施流于形式,甚至没有考核,严重冲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校应加强“形势与政策”课学年考核制的实施探索,同时创新多种考核形式。六是尽早建立课程规范化建设及专题化教学改革资金投入保障机制。解决资金问题是解决“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及专题化教学改革各种问题的前提基础,高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每年划拨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并建立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机制,以防下拨资金滥用或挪作他用。
  (三)课程任课教师:深刻理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化教学改革的内涵和本质,努力提升“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化教学能力和水平。任课教师是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的主要参与者和最终实施者,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化教学改革成败与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一支素质高、稳定性强、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是高校顺利开展“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化教学改革极为重要的保障。而现实却是当前我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队伍建设落后,专职教师缺乏,教师流动性较大,任课教师素质和能力存着诸多与“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化教学改革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亟待增强任课教师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化教学内涵和本质的认识,处理专题化教学的教研室作用、专题划分、竞争与合作、科研与学科建设等问题,努力提升专题化教学的技能和水平。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化教学,就是要按照“形势与政策”课政治性、政策性、多元性和实效性强的特点,根据教育部每半年印发的最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简称《教学要点》)的通知要求,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现实去提取和确立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系列专题,并围绕着专题设计教学方案和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本质就是通过引入专题化教学模式,革除传统教学模式弊端,提升教学效果,从而不断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作为专题化教学改革活动的一线践行者的任课教师,应在深刻理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化教学改革内涵和本质的基础上,重点从这四个方面提升自身专题化教学技能和水平:其一,精心凝练专题方向,确定专题主题。选题是任课老师实施专题化教学的第一步,任课教师应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广泛调研,反复论证,集体确定授课专题主题,选题尽量围绕时事热点、贴近时代前沿、回应现实关切,突出“新”和“实”的特点。如2019年上半年的专题选题针对我国民众关注度极高且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置议题,如中美关系、“一带一路”建设、中共执政理论等,可依次设置《国际背景下的朝核问题与萨德入韩》《特朗普政府执政情形下中美关系新进展及走向》《新时代中共执政新理念—— 习近平治国理政解读》《“一带一路”新进展与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等议题;2019年下半年重点围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设置议题。其二,科学设计课件内容。依据所确定的专题主题,任课老师根据各自的学科研究领域和专长组成教学小组,各教学小组选择所擅长的专题进行集体备课讨论并完成课件的制作工作。其三,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是提高“形势与政策”课课堂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关键一招,任课老师要改革传统教学立足于教材体系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学习主体性作用的发挥,灵活采用专题讲授、专题辩论、专题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广泛使用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增强学生學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其四,丰富知识体系。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学科内容跨度极大的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学科跨度极为宽广,包括国防、外交、科技、军事、政治等多方面的模块内容,对任课教师知识的广度和宽度的要求比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其他的任何一门学科都要高,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广泛涉猎各种学科知识,不断更新和丰富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文平.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实效性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
  [2]李克荣,张俊桥.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规范化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9)
  [3]王刚.“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问题与解决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5(11)
  [4]龚德才.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探讨[J].教育评论,2013(1)
  [5]付丽萍.专题式教学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中的应用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6)
  【基金项目】2017年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信仰风险与对策研究”(2017GXSZ068);2015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专题化教学改革研究”(JXJG-15-2-23);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5AZZ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 伟(1982— ),男,江西吉安人,江西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特色协商民主。
  (责编 卢 雯)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不同复查期限对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术后复发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宫腔粘连(IUA)并行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的患者98例。根据其术后宫腔镜复查期限不同分为研究组(4
本报讯(记者陈林)12月12日,我市召开《铜仁梵净山太平河水陆观光带旅游规划暨佛教文化园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征集评审会。$$市委书记夏庆丰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代市
报纸
壳聚糖是惟一碱性天然多糖,可由甲壳素通过脱乙酰基的方法制备。甲壳素广泛分布在自然界当中,其数量仅次于纤维素。壳聚糖在我国经历了几十年的研究发展,近年来壳聚糖类吸附
【目的】研究不同有机酸和滴灌技术结合对土壤镉污染的修复效应。【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将有机酸溶液分时期滴入土壤中,测定玉米和小白菜土壤的不同形态镉含量。【结果】不同
利用钠离子的快速离子导体固体电解质为离子导电层,NaRe(SO_4)_2稀土硫酸钠复盐为敏感电极,设计并研制了一种混合电动势型SO_2传感器核心元件。在实验室条件下的非平衡态气氛中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及建筑技术的日益提高,桩基础在城市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业主要求工期的前提下,施工单位为赶进J受却往往忽视了桩基施工质量问题。
"革命"是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主题,现代主要国家大多爆发过革命。革命的目的是平息难以调和的社会冲突,克服限制社会发展的根本障碍,营造有利于国家进步的社会形态。英国现代国
电力电网质量情况是关系到电网正常运行的关键,如何及时监测电力网络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该问题,文中提出了新型的质量监测系统。基于NET的浏览器/服务器(B/S)架构设计出系统总体架构图,该系统包括监测设备层、数据库层服务层、Web服务层、客户端应用层等,通过电力网络质量监测模块监测电力网络系统中影响电力网络质量的数据(诸如网络正常稳态数据、网络参数、告警事件数据等),并且应用OneNet平